一种可对患者隐私加密的医疗诊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66064发布日期:2022-05-18 00:58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对患者隐私加密的医疗诊断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诊断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为一种可对患者隐私加密的医疗诊断系统。


背景技术:

2.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物理环境及其基础设施)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最终实现业务连续性。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是指网络信息不被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即信息只为授权用户使用。保密性是在可靠性和可用性基础之上,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
3.当今,患者在就诊时往往伴随着在医院诊断系统内建立一份完整的病例信息,其记录着患者的病因及治疗方案等等,特别是一些罕见病患者,其记录下来的病例有供后续研发学习的功能。然而,这些患者的病例信息关联着患者的隐私,现有的医疗诊断系统是公开面对医生开放的,所有医生登录系统后即可直接查看目标病人的病例信息,对于患者来说其隐私遭到了侵犯;而且现有的医疗系统记录的病例信息仅适用于当前就诊的医院,在患者进行转院治疗后,转出医院记录的病例信息真实性会遭受质疑,接诊的医生对于之前的患者病例信息无法相信其真实性,病例的参考性大打折扣影响对患者的治疗。
4.因此,我们推出一种可对患者隐私加密的医疗诊断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患者隐私加密的医疗诊断系统,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的医疗诊断系统是公开面对医生开放的,所有医生登录系统后即可直接查看目标病人的病例信息,对于患者来说其隐私遭到了侵犯的问题,以及现有的医疗系统记录的病例信息仅适用于当前就诊的医院,在患者进行转院治疗后,转出医院记录的病例信息真实性会遭受质疑,接诊的医生对于之前的患者病例信息无法相信其真实性,病例的参考性大打折扣,影响对患者的治疗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对患者隐私加密的医疗诊断系统,包括控制运行的中央处理模块和与中央处理模块电连接的用户登录模块,以及用于存储数据的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电连接信息采集模块,信息采集模块用于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以辅助建立病例档案;中央处理模块依次电连接医生服务模块、加密保护模块、验证模块和访问授权模块,医生服务模块用于医生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诊断服务;加密保护模块,其用于对收集存储的患者病例信息进行加密保护;验证模块,其用于对访问查看患者病例信息的医生进行身份验证;而访问授权模块用于对患者同意查看自己病例信息的医生进行访问授权;且中央处理模块还电连接访问记录模块,其用于实时记录访问查看患者病例信息医生的访问轨迹;
7.验证模块包括身份核验模块和秘钥核验模块,身份核验模块用于对访问查看患者病例信息的医生基于人脸识别进行身份验证,而秘钥核验模块用于对访问查看患者病例信息医生所持随机秘钥进行验证,秘钥分为医生私钥和医生公钥,两者分别用于患者主治医生和其他医生访问查看患者病例信息时的验证。
8.进一步地,验证模块对访问医生的验证流程如下:
9.s1:患者用户基于信息采集模块通过摄像采集和语音录入的方式将自己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输入到数据存储模块中,并将电子病例信息导入到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以影像和文本记录的方式记录病人信息留存系统;
10.s2:病人信息留存系统后加密保护模块对其进行加密保护处理,且加密保护模块生成成套的医生私钥和医生公钥,医生私钥和医生公钥随机分配给病人的主治医生和其他医生;
11.s3:病人主治医生登录诊断系统后获得随机的医生私钥,在一周的有效期内主治医生根据此私钥登录系统进行身份验证后直接进入医生服务模块进行诊断操作,并查看数据存储模块内记录的病人就诊信息;
12.s4:其他医生想要查看患者病例信息时登录诊断系统,随机获得单次有效的医生公钥,根据此公钥登录系统进行身份验证,身份验证成功后中央处理模块将访问申请提交到病人用户终端的访问授权模块内,患者根据医生提交的理由进行自主授权,授权成功后该医生进入系统调取数据存储模块内存储的病例信息。
13.进一步地,中央处理模块电连接挂号模块、支付模块和显示模块,挂号模块用户患者检查身体时进行预约挂号;支付模块用于患者在治疗时的各项费用在线支付;而显示模块用户进行操作诊断系统时的各项数据信息显示;且中央处理模块还电连接报告打印模块和一键呼叫模块,报告打印模块用于进行患者检查报告的打印输出;而一键呼叫模块用于呼叫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支付模块电连接药房系统,药房系统用于对患者进行药品打包服务。
14.进一步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用于摄像采集信息的摄像模块和用于语音输入信息的语音录入模块,信息采集模块内还设置有电子病例模块和信息确认模块,电子病例模块用于生成记录患者病情数据的电子病例;而信息确认模块用于患者对电子病例信息进行审核确认,确认后将该电子病例上传到诊断系统留存;医生服务模块包括用于检索调取患者病例信息的病例档案模块和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的诊断模块,医生服务模块内还依次设置有医嘱模块、药单模块和推送模块,医嘱模块用于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后开具医嘱,告知病人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药单模块,其用于医生针对患者病情开具相应的治疗药品名单;而推送模块用于医生开具病人的治疗药品后将药品名单推送到药房系统内;且医生服务模块内还设置有档案转移模块,其用于在患者机进行转院治疗时,患者主治医生间的患者病例信息的转移对接。
15.进一步地,档案转移模块的操作流程如下:
16.s510:病人转院,接收医院的主治医生提出病人病例档案的转移申请;
17.s520:转出医院接收申请并同意后,该院之前负责患者的主治医生进行档案转移操作;
18.s530:接收医院主治医生接收病人的病例信息,并由患者检查确认该病例档案是
否真实完整,完整的档案留存系统,不完整时再次提交二次申请复核,由转出医院主治医生进行患者病例的追查和再次传输。
19.进一步地,病例档案模块包括用于对患者病例信息备份记录的备份记录模块和用于对患者病例信息进行修改的修改申请模块,病例档案模块内还设置有修改摘要模块、大数据对比模块和报警模块,修改摘要模块用于医生对患者病例数据进行修改时列出修改摘要并标明修改信息;大数据对比模块用于根据标明的修改摘要对备份保存的病例数据进行大数据对比,查看修改摘要和修改是否一致;而报警模块用于在检查修改摘要和修改不一致时进行报警,提醒医生根据修改摘要对病人病例数据进行修改。
20.进一步地,信息采集模块基于采集设备进行信息采集,采集设备包括底座和设置于底座上端的机体,机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触屏显示屏,触屏显示屏上方的机体的侧壁上依次设置有摄像头和传声孔,机体外侧的底座顶部两侧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侧壁间活动设置有翻盖,翻盖靠近触屏显示屏一侧外壁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活动连杆,活动连杆的末端分别活动连接于消毒件的两端侧壁上,消毒件的两端活动卡合于机体侧壁上的限位滑槽内;翻盖远离活动连杆一侧外壁的末端设置有垫块,且垫块同侧的翻盖固定端两侧外壁上分别设置有磁柱,底座顶部对应磁柱处分别设置有插孔,磁柱插接于插孔内时,翻盖与底座水平设置,垫块底部与底座下端平齐。
21.进一步地,消毒件包括活动连接于活动连杆末端的壳体和设置于壳体侧壁间的隔板,隔板的顶部设置有微型雾化器,微型雾化器的抽液管贯穿延伸至隔板下端的储液腔内,且微型雾化器的输出筒末端连接有引流管,引流管平行于触屏显示屏设置,引流管靠近触屏显示屏一侧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喷气管,喷气管贯穿延伸至壳体外部,且喷气管末端外侧的壳体外壁上设置有清理棉,清理棉包裹喷气管设置并贴合触屏显示屏外壁,清理棉两侧的壳体凸起活动卡合于限位滑槽内,限位滑槽内的壳体凸起顶部外壁上设置弹性部件。
22.进一步地,清理棉包括安装板和设置于安装板一侧外壁上的凸起块,安装板通过凸起块插接壳体外壁上的安装槽进行固定,且凸起块顶部开设有收纳腔,收纳腔的两侧内壁间设置有转盘,转盘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金属挡板,壳体顶部对应金属挡板开设有插槽,插槽与安装槽相连通,插槽与喷气管间隔设置,且插槽内卡合有磁块,凸起块卡合于安装槽内时,磁块吸附金属挡板旋转卡合于插槽端口内,安装板远离凸起块一侧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的外壁上卡套设置清理棉本体。
23.进一步地,喷气管卡合于安装板和清理棉本体顶部的缺口内,且喷气管端口处内壁间设置有限位腔,限位腔内活动卡合有调节珠,调节珠一端内部设置有第一通道,其另一端的内部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二通道,第二通道均与第一通道相连通,且调节珠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旋转杆贯穿延伸至喷气管外部。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5.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对患者隐私加密的医疗诊断系统,患者用户基于信息采集模块通过摄像采集和语音录入的方式将自己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输入到数据存储模块中,并将电子病例信息导入到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以影像和文本记录的方式记录病人信息留存系统;病人信息留存系统后加密保护模块对其进行加密保护处理,且加密保护模块生成成套的医生私钥和医生公钥,医生私钥和医生公钥随机分配给病人的主治医生和其他医生;病人主治医生登录诊断系统后获得随机的医生私钥,在一周的有效期内主治
医生根据此私钥登录系统进行身份验证后直接进入医生服务模块进行诊断操作,并查看数据存储模块内记录的病人就诊信息;其他医生想要查看患者病例信息时登录诊断系统,随机获得单次有效的医生公钥,根据此公钥登录系统进行身份验证,身份验证成功后中央处理模块将访问申请提交到病人用户终端的访问授权模块内,患者根据医生提交的理由进行自主授权,授权成功后该医生进入系统调取数据存储模块内存储的病例信息,通过加密保护模块的加密保护,采用随机时效性的医生私钥和公钥结合人脸识别对患者主治医生和其他医生进行验证,除主治医生直接了解患者病情资料外,其余医生需经患者的访问授权后才能查看其病例信息,极大的增强的患者病例信息的保密性。
26.2.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对患者隐私加密的医疗诊断系统,备份记录模块对患者病例信息备份记录,医生修改患者病例数据前需进行申请,管理员同意后进入系统进行修改,修改时在修改摘要模块内列出修改摘要并标明修改信息,根据摘要修改数据后大数据对比模块根据标明的修改摘要对备份保存的病例数据进行大数据对比,查看修改摘要和修改是否一致,修改摘要和修改不一致时报警模块进行报警,提醒医生根据修改摘要对病人病例数据进行修改,病人转院,接收医院的主治医生提出病人病例档案的转移申请;转出医院接收申请并同意后,该院之前负责患者的主治医生进行档案转移操作;接收医院主治医生接收病人的病例信息,并由患者检查确认该病例档案是否真实完整,完整的档案留存系统,不完整时再次提交二次申请复核,由转出医院主治医生进行患者病例的追查和再次传输,在保证患者病例极大保密性的前提下,通过转院前后主治医生的病例转移对接,对患者病例数据进行严格控制以防止有人恶意篡改,保证患者病例信息转移的真实完整,实现院后对患者的快速治疗。
27.3.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对患者隐私加密的医疗诊断系统,翻盖靠近触屏显示屏一侧外壁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活动连杆,活动连杆的末端分别活动连接于消毒件的两端侧壁上,壳体侧壁间设置隔板,隔板的顶部设置微型雾化器,微型雾化器的抽液管贯穿延伸至隔板下端的储液腔内,微型雾化器的输出筒末端连接引流管,引流管平行于触屏显示屏设置,引流管靠近触屏显示屏一侧的外壁上均匀设置喷气管,喷气管贯穿延伸至壳体外部,且喷气管末端外侧的壳体外壁上设置有清理棉,清理棉包裹喷气管设置并贴合触屏显示屏外壁,清理棉两侧的壳体凸起活动卡合于限位滑槽内,限位滑槽内的壳体凸起顶部外壁上设置弹性部件,患者打开翻盖向下偏转使其外壁上的磁柱吸附插接于底座上的插孔内,翻盖末端底部的垫块接触桌面保持设备稳定,患者点击触屏显示屏进行操作,翻盖下翻时利用活动连杆拉动消毒件沿触屏显示屏下滑,同时启动壳体内部的微型雾化器,微型雾化器利用抽液管抽取消毒液雾化,经引流管引流后从喷气管,雾化的消毒液透过清理棉对触屏显示屏喷出,受活动连杆拉动上下滑动时对触屏显示屏全屏进行喷出消毒,同时清理棉进行擦拭清理,实现每次翻盖开关时对触屏显示屏的自动消毒处理,避免后续使用患者受病毒影响造成交叉感染,便捷实用。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可对患者隐私加密的医疗诊断系统的整体架构图;
29.图2为本发明可对患者隐私加密的医疗诊断系统的验证模块架构图;
30.图3为本发明可对患者隐私加密的医疗诊断系统的访问授权模块授权流程图;
31.图4为本发明可对患者隐私加密的医疗诊断系统的验证模块验证流程图;
32.图5为本发明可对患者隐私加密的医疗诊断系统的信息采集模块架构图;
33.图6为本发明可对患者隐私加密的医疗诊断系统的医生服务模块架构图;
34.图7为本发明可对患者隐私加密的医疗诊断系统的病例档案模块架构图;
35.图8为本发明可对患者隐私加密的医疗诊断系统的档案转移模块操作流程图;
36.图9为本发明可对患者隐私加密的医疗诊断系统的采集设备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
37.图10为本发明可对患者隐私加密的医疗诊断系统的采集设备开启状态结构示意图;
38.图11为本发明可对患者隐私加密的医疗诊断系统的消毒件结构示意图;
39.图12为本发明可对患者隐私加密的医疗诊断系统的清理棉安装结构示意图;
40.图13为本发明可对患者隐私加密的医疗诊断系统的喷气管截面图。
41.图中:1、中央处理模块;2、用户登录模块;3、数据存储模块;4、信息采集模块;41、摄像模块;42、语音录入模块;43、电子病例模块;44、信息确认模块;5、医生服务模块;51、病例档案模块;511、备份记录模块;512、修改申请模块;513、修改摘要模块;514、大数据对比模块;515、报警模块;52、诊断模块;53、医嘱模块;54、药单模块;55、推送模块;56、档案转移模块;6、加密保护模块;7、验证模块;71、身份核验模块;72、秘钥核验模块;8、访问授权模块;9、访问记录模块;10、挂号模块;11、支付模块;12、显示模块;13、报告打印模块;14、一键呼叫模块;15、药房系统;16、采集设备;161、底座;162、机体;163、触屏显示屏;164、摄像头;165、传声孔;166、固定板;167、翻盖;168、活动连杆;169、消毒件;1691、壳体;1692、隔板;1693、微型雾化器;1694、抽液管;1695、引流管;1696、喷气管;16961、限位腔;16962、调节珠;16963、第一通道;16964、第二通道;16965、旋转杆;1697、清理棉;16971、安装板;16972、凸起块;16973、收纳腔;16974、转盘;16975、金属挡板;16976、定位柱;16977、清理棉本体;1698、弹性部件;1699、安装槽;16910、插槽;16911、磁块;1610、限位滑槽;1611、垫块;1612、磁柱;1613、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3.为了解决现有的医疗诊断系统是公开面对医生开放的,所有医生登录系统后即可直接查看目标病人的病例信息,对于患者来说其隐私遭到了侵犯的问题,请参阅图1-5,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44.一种可对患者隐私加密的医疗诊断系统,包括控制运行的中央处理模块1和与中央处理模块1电连接的用户登录模块2,以及用于存储数据的数据存储模块3,数据存储模块3电连接信息采集模块4,信息采集模块4用于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以辅助建立病例档案;中央处理模块1依次电连接医生服务模块5、加密保护模块6、验证模块7和访问授权模块8,医生服务模块5用于医生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诊断服务;加密保护模块6,其用于对收集存储的
患者病例信息进行加密保护;验证模块7,其用于对访问查看患者病例信息的医生进行身份验证;而访问授权模块8用于对患者同意查看自己病例信息的医生进行访问授权;且中央处理模块1还电连接访问记录模块9,其用于实时记录访问查看患者病例信息医生的访问轨迹;中央处理模块1电连接挂号模块10、支付模块11和显示模块12,挂号模块10用户患者检查身体时进行预约挂号;支付模块11用于患者在治疗时的各项费用在线支付;而显示模块12用户进行操作诊断系统时的各项数据信息显示;且中央处理模块1还电连接报告打印模块13和一键呼叫模块14,报告打印模块13用于进行患者检查报告的打印输出;而一键呼叫模块14用于呼叫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支付模块11电连接药房系统15,药房系统15用于对患者进行药品打包服务。
45.验证模块7包括身份核验模块71和秘钥核验模块72,身份核验模块71用于对访问查看患者病例信息的医生基于人脸识别进行身份验证,而秘钥核验模块72用于对访问查看患者病例信息医生所持随机秘钥进行验证,秘钥分为医生私钥和医生公钥,两者分别用于患者主治医生和其他医生访问查看患者病例信息时的验证。
46.信息采集模块4包括用于摄像采集信息的摄像模块41和用于语音输入信息的语音录入模块42,信息采集模块4内还设置有电子病例模块43和信息确认模块44,电子病例模块43用于生成记录患者病情数据的电子病例;而信息确认模块44用于患者对电子病例信息进行审核确认,确认后将该电子病例上传到诊断系统留存。
47.具体的,患者用户基于信息采集模块4通过摄像采集和语音录入的方式将自己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输入到数据存储模块3中,并将电子病例信息导入到数据存储模块3,数据存储模块3以影像和文本记录的方式记录病人信息留存系统;病人信息留存系统后加密保护模块6对其进行加密保护处理,且加密保护模块6生成成套的医生私钥和医生公钥,医生私钥和医生公钥随机分配给病人的主治医生和其他医生;病人主治医生登录诊断系统后获得随机的医生私钥,在一周的有效期内主治医生根据此私钥登录系统进行身份验证后直接进入医生服务模块5进行诊断操作,并查看数据存储模块3内记录的病人就诊信息;其他医生想要查看患者病例信息时登录诊断系统,随机获得单次有效的医生公钥,根据此公钥登录系统进行身份验证,身份验证成功后中央处理模块1将访问申请提交到病人用户终端的访问授权模块8内,患者根据医生提交的理由进行自主授权,授权成功后该医生进入系统调取数据存储模块3内存储的病例信息,通过加密保护模块6的加密保护,采用随机时效性的医生私钥和公钥结合人脸识别对患者主治医生和其他医生进行验证,除主治医生直接了解患者病情资料外,其余医生需经患者的访问授权后才能查看其病例信息,极大的增强的患者病例信息的保密性。
48.为了解决现有的医疗系统记录的病例信息仅适用于当前就诊的医院,在患者进行转院治疗后,转出医院记录的病例信息真实性会遭受质疑,病例的参考性大打折扣,影响对患者的治疗的问题,请参阅图1和图6-8,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49.医生服务模块5包括用于检索调取患者病例信息的病例档案模块51和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的诊断模块52,医生服务模块5内还依次设置有医嘱模块53、药单模块54和推送模块55,医嘱模块53用于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后开具医嘱,告知病人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药单模块54,其用于医生针对患者病情开具相应的治疗药品名单;而推送模块55用于医生开具病人的治疗药品后将药品名单推送到药房系统15内;且医生服务模块5内还设置有
档案转移模块56,其用于在患者机进行转院治疗时,患者主治医生间的患者病例信息的转移对接。
50.病例档案模块51包括用于对患者病例信息备份记录的备份记录模块511和用于对患者病例信息进行修改的修改申请模块512,病例档案模块51内还设置有修改摘要模块513、大数据对比模块514和报警模块515,修改摘要模块513用于医生对患者病例数据进行修改时列出修改摘要并标明修改信息;大数据对比模块514用于根据标明的修改摘要对备份保存的病例数据进行大数据对比,查看修改摘要和修改是否一致;而报警模块515用于在检查修改摘要和修改不一致时进行报警,提醒医生根据修改摘要对病人病例数据进行修改。
51.具体的,备份记录模块511对患者病例信息备份记录,医生修改患者病例数据前需进行申请,管理员同意后进入系统进行修改,修改时在修改摘要模块513内列出修改摘要并标明修改信息,根据摘要修改数据后大数据对比模块514根据标明的修改摘要对备份保存的病例数据进行大数据对比,查看修改摘要和修改是否一致,修改摘要和修改不一致时报警模块515进行报警,提醒医生根据修改摘要对病人病例数据进行修改,病人转院,接收医院的主治医生提出病人病例档案的转移申请;转出医院接收申请并同意后,该院之前负责患者的主治医生进行档案转移操作;接收医院主治医生接收病人的病例信息,并由患者检查确认该病例档案是否真实完整,完整的档案留存系统,不完整时再次提交二次申请复核,由转出医院主治医生进行患者病例的追查和再次传输,在保证患者病例极大保密性的前提下,通过转院前后主治医生的病例转移对接,对患者病例数据进行严格控制以防止有人恶意篡改,保证患者病例信息转移的真实完整,实现院后对患者的快速治疗。
52.为了避免语音录入信息时患者身上病菌转移到设备操作屏幕上,对后续使用患者造成交叉感染的问题,如图9-11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53.信息采集模块4基于采集设备16进行信息采集,采集设备16包括底座161和设置于底座161上端的机体162,机体162的侧壁上设置有触屏显示屏163,触屏显示屏163上方的机体162的侧壁上依次设置有摄像头164和传声孔165,机体162外侧的底座161顶部两侧设置有固定板166,固定板166侧壁间活动设置有翻盖167,翻盖167靠近触屏显示屏163一侧外壁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活动连杆168,活动连杆168的末端分别活动连接于消毒件169的两端侧壁上,消毒件169的两端活动卡合于机体162侧壁上的限位滑槽1610内。
54.翻盖167远离活动连杆168一侧外壁的末端设置有垫块1611,且垫块1611同侧的翻盖167固定端两侧外壁上分别设置有磁柱1612,底座161顶部对应磁柱1612处分别设置有插孔1613,磁柱1612插接于插孔1613内时,翻盖167与底座161水平设置,垫块1611底部与底座161下端平齐。
55.消毒件169包括活动连接于活动连杆168末端的壳体1691和设置于壳体1691侧壁间的隔板1692,隔板1692的顶部设置有微型雾化器1693,微型雾化器1693的抽液管1694贯穿延伸至隔板1692下端的储液腔内,储液腔内存储消毒液,且微型雾化器1693的输出筒末端连接有引流管1695,引流管1695平行于触屏显示屏163设置,引流管1695靠近触屏显示屏163一侧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喷气管1696,喷气管1696贯穿延伸至壳体1691外部,且喷气管1696末端外侧的壳体1691外壁上设置有清理棉1697,清理棉1697包裹喷气管1696设置并贴合触屏显示屏163外壁,清理棉1697两侧的壳体1691凸起活动卡合于限位滑槽1610内,限位
滑槽1610内的壳体1691凸起顶部外壁上设置弹性部件1698。
56.具体的,患者打开翻盖167向下偏转使其外壁上的磁柱1612吸附插接于底座161上的插孔1613内,翻盖167末端底部的垫块1611接触桌面保持设备稳定,患者点击触屏显示屏163进行操作,翻盖167下翻时利用活动连杆168拉动消毒件169沿触屏显示屏163下滑,同时启动壳体1691内部的微型雾化器1693,微型雾化器1693利用抽液管1694抽取消毒液雾化,经引流管1695引流后从喷气管1696,雾化的消毒液透过清理棉1697对触屏显示屏163喷出,受活动连杆168拉动上下滑动时对触屏显示屏163全屏进行喷出消毒,同时清理棉1697进行擦拭清理,实现每次翻盖167开关时对触屏显示屏163的自动消毒处理,避免后续使用患者受病毒影响造成交叉感染,便捷实用。
57.如图12所示,清理棉1697包括安装板16971和设置于安装板16971一侧外壁上的凸起块16972,安装板16971通过凸起块16972插接壳体1691外壁上的安装槽1699进行固定,且凸起块16972顶部开设有收纳腔16973,收纳腔16973的两侧内壁间设置有转盘16974,转盘16974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金属挡板16975,壳体1691顶部对应金属挡板16975开设有插槽16910,插槽16910与安装槽1699相连通,插槽16910与喷气管1696间隔设置,且插槽16910内卡合有磁块16911,凸起块16972卡合于安装槽1699内时,磁块16911吸附金属挡板16975旋转卡合于插槽16910端口内,安装板16971远离凸起块16972一侧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定位柱16976,定位柱16976的外壁上卡套设置清理棉本体16977。
58.具体的,清理棉本体16977卡套在定位柱16976外壁上后,将安装板16971通过凸起块16972插接壳体1691外壁上的安装槽1699内,接着将磁块16911插接于壳体1691顶部的插槽16910内,磁块16911吸附金属挡板16975带动转盘16974进行旋转,将金属挡板16975旋转偏转至插槽16910的端口内,利用金属挡板16975卡挡插槽16910端口对安装板16971及清理棉本体16977进行固定,相反,拔出磁块16911后金属挡板16975因重力自动偏转回到凸起块16972顶部的收纳腔16973内,即可将安装板16971拆下更换清理棉本体16977,操作便捷。
59.如图13所示,喷气管1696卡合于安装板16971和清理棉本体16977顶部的缺口内,且喷气管1696端口处内壁间设置有限位腔16961,限位腔16961内活动卡合有调节珠16962,调节珠16962一端内部设置有第一通道16963,其另一端的内部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二通道16964,第二通道16964均与第一通道16963相连通,且调节珠16962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杆16965,旋转杆16965贯穿延伸至喷气管1696外部。
60.具体的,旋转喷气管1696顶部的旋转杆16965,旋转杆16965带动调节珠16962进行旋转,选择调节调节珠16962内部单通口的第一通道16963或者分散多通口的第二通道16964端口朝向喷气管1696端口外部,通过第一通道16963和第二通道16964的旋转切换,从而控制喷气管1696喷射雾化消毒液的覆盖面积和角度,以便对触屏显示屏163进行高效消毒处理。
6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6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