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足底静脉康复泵的脚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80009发布日期:2022-06-29 11:39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用于足底静脉康复泵的脚套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足底静脉康复泵的胶套装置。


背景技术:

2.足底静脉康复泵也叫静脉足泵,是一种预防深静脉血栓(dvt)等疾病的空气脉冲物理治疗仪。通过脉冲气体在极短时间内快速冲击足底的方式,使肢体的静脉血获得类似行走状态下的一种脉冲性加速,从而大幅度提高血流速度。流速度增加消除了血栓形成的三大诱因之一—血液淤带,达到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及因静脉血栓脱落而导致的肺栓塞(pe)或者因深静脉血栓衍生的后遗症。
3.使用时,具有气囊的脚套穿在脚上,气囊正对脚心位置,通过足底静脉康复泵脉冲式冲气来对患者的足底形成冲击。
4.但是使用足底静脉康复泵的患者,通常是长期卧床患者,腿部无力,几乎不能自主运动,脚部很难保持功能位,长期卧床会有足下垂、内旋或者外旋的发生。
5.此外,脚底受到气囊冲击模仿走路受到的冲击,对血流速度的影响也是有限的,因为走路过程中,肌肉的牵拉与收缩,也对血液的加速流动起到很大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6.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用于足底静脉康复泵的脚套装置,其一方面与足底静脉康复泵连接对足底进行脉冲冲击;另一方面能够作适当的摆动牵拉腿部肌肉,更好地促进血液流动。
7.本技术的用于足底静脉康复泵的脚套装置,其包括:支撑框架、第一足部支撑构件、第二足部支撑构件;
8.支撑框架形成为“п”形;支撑框架的顶部横梁上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一体地连接有椭圆形的驱动轮;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于椭圆形的驱动轮的中心位置;支撑框架的第一侧形成有第一纵梁,第二侧形成有第二纵梁;第一纵梁上固定地安装有第一底部横梁,第一底部横梁向着第二纵梁的方向延伸;第二纵梁上固定地安装有第二底部横梁,第二底部横梁向着第一纵梁的方向延伸;
9.第一足部构件包括第一足部支撑板;第一足部支撑板的上端形成有第一l形连接杆,第一l形连接杆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一足部支撑板的上端,第二端形成有第一辊子;第一足部支撑板的后侧形成有第一气囊,对应于脚心位置;第一气囊的第一气嘴穿过第一支撑板的中心而延伸到第一支撑板的前侧,以与足底静脉康复泵连接;第一足部支撑板在其下部通过第一枢轴能够转动地结合在第一底部横梁的端部;第一辊子啮合在椭圆形的驱动轮的第一侧;
10.第二足部构件包括第二足部支撑板;第二足部支撑板的上端形成有第二l形连接杆,第二l形连接杆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二足部支撑板的上端,第二端形成有第二辊子;第二足部支撑板的后侧形成有第二气囊,对应于脚心位置;第二气囊的第二气嘴穿过第二支撑
板的中心而延伸到第二支撑板的前侧,以与足底静脉康复泵连接;第二足部支撑板在其下部通过第二枢轴能够转动地结合在第二底部横梁的端部;第二辊子啮合在椭圆形的驱动轮的第二侧;
11.第一l形连接杆与第二l形连接杆在其中部通过皮筋或弹簧连接。
12.优选地,所述第一气囊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足部支撑板上;
13.所述第二气囊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二足部支撑板上。
14.优选地,所述第一足部支撑板的后侧形成有脚套,以将使用者的对应的脚固定在所述第一足部支撑板的后侧;
15.所述第二足部支撑板的后侧形成有脚套,以将使用者的对应的脚固定在所述第二足部支撑板的后侧。
16.优选地,所述第一足部支撑板的后侧能够拆卸地形成有粘带,以将使用者的对应的脚固定在所述第一足部支撑板的后侧;
17.所述第二足部支撑板的后侧能够拆卸地形成有粘带,以将使用者的对应的脚固定在所述第二足部支撑板的后侧。
18.优选地,在所述皮筋或弹簧处于完全收缩的状态时,所述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分别抵靠在所述椭圆形的驱动轮的最小直径位置,所述第一足部支撑板和第二足部支撑板分别处于竖直状态。
19.优选地,在所述皮筋或弹簧处于完全拉伸的状态时,所述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分别抵靠在所述椭圆形的驱动轮的最大直径位置,所述第一足部支撑板和第二足部支撑板分别处于外旋状态。
20.通过本技术的用于足底静脉康复泵的脚套装置,一方面可以通过气囊对患者的足心形成脉冲式冲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电机驱动椭圆形的驱动轮转动,通过其直径的变化推动第一足部支撑板和第二足部支撑板分别以其下端的第一枢轴或第二枢轴为中心进行摆动,达到牵拉患者的肌肉的目的;此外,由于患者的足部受到第一足部支撑板或第二足部支撑板的固定,不会发生足下垂、内旋或外旋。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的用于足底静脉康复泵的脚套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的用于足底静脉康复泵的脚套装置去除了脚套本体后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技术的用于足底静脉康复泵的脚套装置的支撑框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技术的用于足底静脉康复泵的脚套装置的支撑框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技术的用于足底静脉康复泵的脚套装置的第二足部支撑构件去除脚套本体后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技术的用于足底静脉康复泵的脚套装置的第二足部支撑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技术的用于足底静脉康复泵的脚套装置的第二足部支撑构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用于足底静脉康复泵的脚套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29.本技术的用于足底静脉康复泵的脚套装置,其包括:支撑框架1、第一足部支撑构件、第二足部支撑构件。
30.支撑框架1形成为“п”形;支撑框架1的顶部横梁上安装有电机5,电机5的输出端一体地连接有椭圆形的驱动轮4;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于椭圆形的驱动轮4的中心位置。
31.支撑框架1的第一侧形成有第一纵梁,第二侧形成有第二纵梁;第一纵梁上固定地安装有第一底部横梁1a,第一底部横梁向着第二纵梁的方向延伸;第二纵梁上固定地安装有第二底部横梁1b,第二底部横梁向着第一纵梁的方向延伸。
32.第一足部构件包括第一足部支撑板2a;第一足部支撑板2a的上端形成有第一l形连接杆2a2,第一l形连接杆2a2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一足部支撑板2a的上端,第二端形成有第一辊子2a3;第一足部支撑板2a的后侧形成有第一气囊2a6,对应于脚心位置;第一气囊2a6的第一气嘴2a1穿过第一支撑板2a的中心而延伸到第一支撑板2a的前侧,以与足底静脉康复泵连接进行充放气;第一足部支撑板2a在其下部通过第一枢轴2a5能够转动地结合在第一底部横梁1a的端部;第一辊子2a3啮合在椭圆形的驱动轮4的第一侧。
33.第二足部构件包括第二足部支撑板2b;第二足部支撑板2b的上端形成有第二l形连接杆2b2,第二l形连接杆2b2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二足部支撑板2b的上端,第二端形成有第二辊子2b3;第二足部支撑板2b的后侧形成有第二气囊2b6,对应于脚心位置;第二气囊2b6的第二气嘴2b1穿过第二支撑板2b的中心而延伸到第二支撑板2b的前侧,以与足底静脉康复泵连接进行充放气;第二足部支撑板2b在其下部通过第二枢轴2b5能够转动地结合在第二底部横梁1b的端部;第二辊子2b3啮合在椭圆形的驱动轮4的第二侧。
34.第一l形连接杆2a2与第二l形连接杆2b2在其中部通过皮筋或弹簧3连接。
35.第一气囊2a6能够拆卸地安装在第一足部支撑板2a上;第二气囊2b6能够拆卸地安装在第二足部支撑板2b上。
36.第一足部支撑板2a的后侧形成有脚套,以将使用者的对应的脚固定在所述第一足部支撑板的后侧;第二足部支撑板2b的后侧形成有脚套2b4,以将使用者的对应的脚固定在所述第二足部支撑板的后侧。
37.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足部支撑板2a的后侧能够拆卸地形成有粘带,以将使用者的对应的脚固定在第一足部支撑板2a的后侧;
38.所述第二足部支撑板的后侧能够拆卸地形成有粘带,以将使用者的对应的脚固定在所述第二足部支撑板的后侧。
39.在皮筋或弹簧3处于完全收缩的状态时,第一辊子2a3和第二辊子2b3分别抵靠在椭圆形的驱动轮4的最小直径位置,第一足部支撑板2a和第二足部支撑板2b分别处于竖直状态,如图1所示。
40.在皮筋或弹簧3处于完全拉伸的状态时,第一辊子2a3和第二辊子2b3分别抵靠在椭圆形的驱动轮4的最大直径位置,第一足部支撑板2a和第二足部支撑板2b分别处于外旋状态。
41.这样,在不需要肌肉拉伸时,患者的双脚处于竖直的状态,气囊进行充放气对足底进行冲击。需要同时拉伸肌肉以进一步促进血液流动时,启动电机,电机带动椭圆形的驱动
轮转动;椭圆形的驱动轮与第一、第二辊子接触的直径在转动过程中发生变化,由此,第一、第二辊子在驱动轮的推动下发生摆动,由此患者的双脚发生摆动,带到腿部肌肉的牵拉运动,由此促进血液的流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