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舒筋祛湿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086950发布日期:2022-08-09 23:08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舒筋祛湿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压力也是不断增大的。尤其是在年轻群体中,人们经常是一坐一天,并且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又缺乏锻炼的时间,这就造成年轻人容易筋骨疲劳、体内湿气较重。如果不加以锻炼和治疗,久而久之,筋骨就会变得疼痛,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现有技术的舒筋活络膏剂或贴剂,功能单一,技术层次参差不齐,使用不便,并且据医院样例抽检统计结果显示,使用效果不佳。为此我们需要一种舒筋祛湿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舒筋祛湿膏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存在的现有技术的舒筋活络膏剂或贴剂,功能单一,技术层次参差不齐,使用不便,并且据医院样例抽检统计结果显示,使用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舒筋祛湿膏剂,它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草乌14-16克,苦参14-18克,皂角14-18克,赤芍16-20克,白芨16-20克,白芷16-20克,连翘16-20克,桃枝18-22克,枣枝18-22克,乳香10-14克,没药10-14克,路路通13-18克,苏合香10-16克。
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它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草乌14-16克,苦参14-16克,皂角14-16克,赤芍16-18克,白芨16-18克,白芷16-18克,连翘16-18克,桃枝18-20克,枣枝18-20克,乳香10-12克,没药10-12克,路路通15-18克,苏合香10-14克。
6.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它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草乌15克,苦参15克,皂角15克,赤芍18克,白芨18克,白芷18克,连翘18克,桃枝20克,枣枝20克,乳香12克,没药12克,路路通15克,苏和香12克。
7.一种舒筋祛湿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取料:取草乌15克,苦参15克,皂角15克,赤芍18克,白芨18克,白芷18克,连翘18克,桃枝20克,枣枝20克,乳香12克,没药12克,路路通15克,苏和香12克,以备待用;b.取油:用电子秤称取重量为1000克的香油于玻璃器皿中,待用;c.浸泡:将步骤a中准备好的中药组分依次加入步骤b中待用的香油液体中,并保持药物完全被浸没,在常温下浸泡药物12小时;d.熬制:使用加热设备对步骤c中的药液混合物加热,保持加热温度200摄氏度大火熬制2-5小时,直至药液呈焦色;然后用滤网进行过滤、去渣,留下药油混合液备用;e.升温熬制:对步骤d中的药油混合液继续加热,直至加热设备的温度升温至300度;同时在升温的过程中,取360克的黄丹,人工采用柳棍不断进行顺时针搅拌,保持边搅拌边加入黄丹,直至混合液滴水成珠时,然后关闭该加热设备;
f.继续搅拌:继续对步骤e中的混合液搅拌0.5个小时,直至混合药液形成膏体,并保持不粘手、拉丝不断的状态最佳,然后将膏体冷却至常温即可;g.储存:将步骤f冷却后的膏体取出,盛入到玻璃储存容器中,保持10-20摄氏度保存俱佳;然后在使用时采用竹签取适量膏体,放入牛皮纸贴敷患处即可。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设备采用500kw,频率为100khz的dsp型混合谐振加热炉。
9.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e中的黄丹分为6份,每份60克;且加入每份黄丹时均匀搅拌的时间为20min,搅拌频率为30r/min;相邻两份黄丹加入的时间间隔为10min,保持搅拌频率为15r/min;在整个加入黄丹的过程中为持续搅拌。
10.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e中:加入第一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00-220摄氏度;加入第二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20-240摄氏度;加入第三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40-260摄氏度;加入第四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60-280摄氏度;加入第五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80-290摄氏度;加入第六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90-300摄氏度。
11.草乌:具有温通经脉,祛风寒湿痹、酸痛麻木的功效;乳香、没药:具有便于伸筋,便于活血的功效,按适当比例合用鞥能够更好地起到通络活血散瘀的目的;苏合香:具有行气开瘀、透骨开窍,化浊的功效;苦参、皂角刺:能更好地起到消肿,败毒的目的;桃枝、枣枝:用于心腹刺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癣;路路通:味苦,性平;归肝、肾经;用于关节痹痛,麻木痉挛,水肿胀满,乳少,经闭。枝和果(路路通)按照比例适配使用能够更好的通行经脉、散瘀止痛。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膏剂起到了祛风除湿散寒,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消肿止痛,透骨开窍的效果,便于使用和贴敷,提高了用户舒筋祛湿、温通经脉、散瘀止痛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4.实施例1:一种舒筋祛湿膏剂,它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草乌14克,苦参14克,皂角14克,赤芍16克,白芨16克,白芷16克,连翘16克,桃枝18克,枣枝18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路路通13克,苏合香10克。
15.一种舒筋祛湿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取料:取原料草乌14克,苦参14克,皂角14克,赤芍16克,白芨16克,白芷16克,连翘16克,桃枝18克,枣枝18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路路通13克,苏合香10克,以备待用;b.取油:用电子秤称取重量为1000克的香油于玻璃器皿中,待用;c.浸泡:将步骤a中准备好的中药组分依次加入步骤b中待用的香油液体中,并保
持药物完全被浸没,在常温下浸泡药物12小时;d.熬制:使用加热设备对步骤c中的药液混合物加热,保持加热温度200摄氏度大火熬制2-5小时,直至药液呈焦色;然后用滤网进行过滤、去渣,留下药油混合液备用;e.升温熬制:对步骤d中的药油混合液继续加热,直至加热设备的温度升温至300度;同时在升温的过程中,取360克的黄丹,人工采用柳棍不断进行顺时针搅拌,保持边搅拌边加入黄丹,直至混合液滴水成珠时,然后关闭该加热设备;f.继续搅拌:继续对步骤e中的混合液搅拌0.5个小时,直至混合药液形成膏体,并保持不粘手、拉丝不断的状态最佳,然后将膏体冷却至常温即可;g.储存:将步骤f冷却后的膏体取出,盛入到玻璃储存容器中,保持10-20摄氏度保存俱佳;然后在使用时采用竹签取适量膏体,放入牛皮纸贴敷患处即可。
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设备采用500kw,频率为100khz的dsp型混合谐振加热炉。
1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e中的黄丹分为6份,每份60克;且加入每份黄丹时均匀搅拌的时间为20min,搅拌频率为30r/min;相邻两份黄丹加入的时间间隔为10min,保持搅拌频率为15r/min;在整个加入黄丹的过程中为持续搅拌。
18.在本实施例中,步骤e中:加入第一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00-220摄氏度;加入第二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20-240摄氏度;加入第三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40-260摄氏度;加入第四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60-280摄氏度;加入第五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80-290摄氏度;加入第六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90-300摄氏度。
19.实施例2:一种舒筋祛湿膏剂,它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草乌16克,苦参18克,皂角18克,赤芍20克,白芨20克,白芷20克,连翘20克,桃枝22克,枣枝22克,乳香14克,没药14克,路路通18克,苏合香16克。
20.一种舒筋祛湿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取料:取原料草乌16克,苦参18克,皂角18克,赤芍20克,白芨20克,白芷20克,连翘20克,桃枝22克,枣枝22克,乳香14克,没药14克,路路通18克,苏合香16克,以备待用;b.取油:用电子秤称取重量为1000克的香油于玻璃器皿中,待用;c.浸泡:将步骤a中准备好的中药组分依次加入步骤b中待用的香油液体中,并保持药物完全被浸没,在常温下浸泡药物12小时;d.熬制:使用加热设备对步骤c中的药液混合物加热,保持加热温度200摄氏度大火熬制2-5小时,直至药液呈焦色;然后用滤网进行过滤、去渣,留下药油混合液备用;e.升温熬制:对步骤d中的药油混合液继续加热,直至加热设备的温度升温至300度;同时在升温的过程中,取360克的黄丹,人工采用柳棍不断进行顺时针搅拌,保持边搅拌边加入黄丹,直至混合液滴水成珠时,然后关闭该加热设备;f.继续搅拌:继续对步骤e中的混合液搅拌0.5个小时,直至混合药液形成膏体,并保持不粘手、拉丝不断的状态最佳,然后将膏体冷却至常温即可;g.储存:将步骤f冷却后的膏体取出,盛入到玻璃储存容器中,保持10-20摄氏度保存俱佳;然后在使用时采用竹签取适量膏体,放入牛皮纸贴敷患处即可。
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设备采用500kw,频率为100khz的dsp型混合谐振加热炉。
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e中的黄丹分为6份,每份60克;且加入每份黄丹时均匀搅
拌的时间为20min,搅拌频率为30r/min;相邻两份黄丹加入的时间间隔为10min,保持搅拌频率为15r/min;在整个加入黄丹的过程中为持续搅拌。
23.在本实施例中,步骤e中:加入第一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00-220摄氏度;加入第二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20-240摄氏度;加入第三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40-260摄氏度;加入第四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60-280摄氏度;加入第五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80-290摄氏度;加入第六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90-300摄氏度。
24.实施例3:一种舒筋祛湿膏剂,它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草乌14克,苦参14克,皂角14克,赤芍16克,白芨16克,白芷16克,连翘16克,桃枝18克,枣枝18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路路通15克,苏合香10克。
25.一种舒筋祛湿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取料:取原料草乌14克,苦参14克,皂角14克,赤芍16克,白芨16克,白芷16克,连翘16克,桃枝18克,枣枝18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路路通15克,苏合香10克,以备待用;b.取油:用电子秤称取重量为1000克的香油于玻璃器皿中,待用;c.浸泡:将步骤a中准备好的中药组分依次加入步骤b中待用的香油液体中,并保持药物完全被浸没,在常温下浸泡药物12小时;d.熬制:使用加热设备对步骤c中的药液混合物加热,保持加热温度200摄氏度大火熬制2-5小时,直至药液呈焦色;然后用滤网进行过滤、去渣,留下药油混合液备用;e.升温熬制:对步骤d中的药油混合液继续加热,直至加热设备的温度升温至300度;同时在升温的过程中,取360克的黄丹,人工采用柳棍不断进行顺时针搅拌,保持边搅拌边加入黄丹,直至混合液滴水成珠时,然后关闭该加热设备;f.继续搅拌:继续对步骤e中的混合液搅拌0.5个小时,直至混合药液形成膏体,并保持不粘手、拉丝不断的状态最佳,然后将膏体冷却至常温即可;g.储存:将步骤f冷却后的膏体取出,盛入到玻璃储存容器中,保持10-20摄氏度保存俱佳;然后在使用时采用竹签取适量膏体,放入牛皮纸贴敷患处即可。
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设备采用500kw,频率为100khz的dsp型混合谐振加热炉。
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e中的黄丹分为6份,每份60克;且加入每份黄丹时均匀搅拌的时间为20min,搅拌频率为30r/min;相邻两份黄丹加入的时间间隔为10min,保持搅拌频率为15r/min;在整个加入黄丹的过程中为持续搅拌。
28.在本实施例中,步骤e中:加入第一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00-220摄氏度;加入第二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20-240摄氏度;加入第三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40-260摄氏度;加入第四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60-280摄氏度;加入第五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80-290摄氏度;加入第六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90-300摄氏度。
29.实施例4:一种舒筋祛湿膏剂,它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草乌16克,苦参16克,皂角16克,赤芍18克,白芨18克,白芷18克,连翘18克,桃枝20克,枣枝20克,乳香12克,没药12克,路路通18克,苏合香14克。
30.一种舒筋祛湿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取料:取原料草乌16克,苦参16克,皂角16克,赤芍18克,白芨18克,白芷18克,连
翘18克,桃枝20克,枣枝20克,乳香12克,没药12克,路路通18克,苏合香14克,以备待用;b.取油:用电子秤称取重量为1000克的香油于玻璃器皿中,待用;c.浸泡:将步骤a中准备好的中药组分依次加入步骤b中待用的香油液体中,并保持药物完全被浸没,在常温下浸泡药物12小时;d.熬制:使用加热设备对步骤c中的药液混合物加热,保持加热温度200摄氏度大火熬制2-5小时,直至药液呈焦色;然后用滤网进行过滤、去渣,留下药油混合液备用;e.升温熬制:对步骤d中的药油混合液继续加热,直至加热设备的温度升温至300度;同时在升温的过程中,取360克的黄丹,人工采用柳棍不断进行顺时针搅拌,保持边搅拌边加入黄丹,直至混合液滴水成珠时,然后关闭该加热设备;f.继续搅拌:继续对步骤e中的混合液搅拌0.5个小时,直至混合药液形成膏体,并保持不粘手、拉丝不断的状态最佳,然后将膏体冷却至常温即可;g.储存:将步骤f冷却后的膏体取出,盛入到玻璃储存容器中,保持10-20摄氏度保存俱佳;然后在使用时采用竹签取适量膏体,放入牛皮纸贴敷患处即可。
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设备采用500kw,频率为100khz的dsp型混合谐振加热炉。
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e中的黄丹分为6份,每份60克;且加入每份黄丹时均匀搅拌的时间为20min,搅拌频率为30r/min;相邻两份黄丹加入的时间间隔为10min,保持搅拌频率为15r/min;在整个加入黄丹的过程中为持续搅拌。
33.在本实施例中,步骤e中:加入第一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00-220摄氏度;加入第二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20-240摄氏度;加入第三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40-260摄氏度;加入第四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60-280摄氏度;加入第五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80-290摄氏度;加入第六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90-300摄氏度。
34.实施例5:一种舒筋祛湿膏剂,它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草乌15克,苦参15克,皂角15克,赤芍18克,白芨18克,白芷18克,连翘18克,桃枝20克,枣枝20克,乳香12克,没药12克,路路通15克,苏和香12克。
35.一种舒筋祛湿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取料:取原料草乌15克,苦参15克,皂角15克,赤芍18克,白芨18克,白芷18克,连翘18克,桃枝20克,枣枝20克,乳香12克,没药12克,路路通15克,苏和香12克,以备待用;b.取油:用电子秤称取重量为1000克的香油于玻璃器皿中,待用;c.浸泡:将步骤a中准备好的中药组分依次加入步骤b中待用的香油液体中,并保持药物完全被浸没,在常温下浸泡药物12小时;d.熬制:使用加热设备对步骤c中的药液混合物加热,保持加热温度200摄氏度大火熬制2-5小时,直至药液呈焦色;然后用滤网进行过滤、去渣,留下药油混合液备用;e.升温熬制:对步骤d中的药油混合液继续加热,直至加热设备的温度升温至300度;同时在升温的过程中,取360克的黄丹,人工采用柳棍不断进行顺时针搅拌,保持边搅拌边加入黄丹,直至混合液滴水成珠时,然后关闭该加热设备;f.继续搅拌:继续对步骤e中的混合液搅拌0.5个小时,直至混合药液形成膏体,并保持不粘手、拉丝不断的状态最佳,然后将膏体冷却至常温即可;g.储存:将步骤f冷却后的膏体取出,盛入到玻璃储存容器中,保持10-20摄氏度保
存俱佳;然后在使用时采用竹签取适量膏体,放入牛皮纸贴敷患处即可。
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设备采用500kw,频率为100khz的dsp型混合谐振加热炉。
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e中的黄丹分为6份,每份60克;且加入每份黄丹时均匀搅拌的时间为20min,搅拌频率为30r/min;相邻两份黄丹加入的时间间隔为10min,保持搅拌频率为15r/min;在整个加入黄丹的过程中为持续搅拌。
38.在本实施例中,步骤e中:加入第一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00-220摄氏度;加入第二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20-240摄氏度;加入第三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40-260摄氏度;加入第四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60-280摄氏度;加入第五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80-290摄氏度;加入第六份黄丹原料的区间温度为290-300摄氏度。
39.本发明各实施例的贴敷使用方法为:每次采用竹签取2-5克重量的膏体,放入牛皮纸摊平贴敷患处,单次使用6个小时,7天为一个疗程。
40.为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特选取经医院诊断具有经络错位、疲劳、疼痛和体内湿气较重的病人作以下临床试验:样本病例:100例,其中男性为60例,女性为40例。
41.试验效果:完全恢复如初:筋骨疼痛、经络疲劳和湿气症状消失,病人精力状态恢复如初,ct拍片显示筋骨恢复正常63例,占比63%;有效果:病人群体的筋骨疼痛、经络疲劳症状基本消失,但在有限的试验疗程内呈现残余症状,ct拍片显示筋骨基本恢复正常25例,占比25%;无效:此类病人群体的筋骨疼痛、经络疲劳症状无减轻, ct拍片显示筋骨错位未有明显改善12例,占比12%。
42.综上,总有效率88%,疗程为3-5个疗程。
43.优良典型病例:1、王某,女,35岁,临床症状为颈肩筋骨疼痛、经络疲劳,体内湿气含量处于中等程度。本身为上班族,缺乏有效的时间锻炼。经贴敷本发明实施例5所得舒筋祛湿膏剂,1-3个疗程,疼痛感明显减弱,经络疲劳不适感基本消失,湿气含量有所减轻。3-5个疗程贴敷后,疼痛感和经络疲劳不适感均消失,湿气含量恢复至正常状态。
44.2、李某,男,28岁,临床症状为颈椎错位、疼痛疲劳,体内湿气含量处于重度。李某身高170cm,体重166斤,本身不爱运动,口味偏重,经贴敷本发明实施例3所得舒筋祛湿膏剂,1-3个疗程,疼痛感有所减弱,经络疲劳不适感基本消失,湿气含量有所减轻。3-5个疗程贴敷后,疼痛感和经络疲劳不适感有明显减弱,湿气含量处于中等。5-7个疗程贴敷后,疼痛感和经络疲劳不适感完全消失,湿气含量恢复至正常状态。
45.3、刘某,男,42岁,临床症状为颈肩常年疼痛疲劳,体内湿气含量处于轻度。经贴敷本发明实施例1所得舒筋祛湿膏剂,1-3个疗程,疼痛感有所减弱,经络疲劳不适感大大减轻,湿气含量恢复至正常状态。3-5个疗程贴敷后,疼痛感和经络疲劳不适感完全消失。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