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瘫患者口周肌肉锻炼装置

文档序号:31096242发布日期:2022-08-10 01:50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瘫患者口周肌肉锻炼装置

1.本发明涉及口周肌肉锻炼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面瘫患者口周肌肉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2.中枢性面瘫(central facial paralysis)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大脑皮质运动区、内囊皮质脑干束等面神经核以上神经通路受损,并累及支配面神经的中枢部位,从而引起的面肌功能性瘫痪,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病变。本病常继发于脑卒中、颅脑损伤及颅内肿瘤术等疾病后,临床表现为病灶对侧下部面部表情肌群瘫痪,表现为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多数患者伴有刷牙漱口时患侧漏水,进食时患侧口腔存食、口角流涎等。
3.因此,患者需要通过锻炼口周肌肉来康复,但是部分患者无法主动运动口周肌肉或者运动幅度欠佳,所以不能很好的去锻炼口周肌肉,更为医护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瘫患者口周肌肉锻炼装置。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面瘫患者口周肌肉锻炼装置,包括第一牙套组件、与第一牙套组件对称设置的第二牙套组件、一端固定设于第一牙套组件上且另一端固定设于第二牙套组件上的薄膜、设于薄膜四个角的感应器、设于第一牙套组件上的第一压力传感器、设于第二牙套组件上的第二压力传感器、设于第一牙套组件以及第二牙套组件上的锻炼组件、套设于锻炼组件一端的密封罩、设于密封罩一端的密封圈、设于密封罩上的弹力带,所述锻炼组件用于对患者的口周肌肉进行锻炼,所述密封罩用于对嘴部进行密封。
6.具体的,所述第一牙套组件包括第一牙套、设于第一牙套内的第一气囊、设于第一牙套内的第二气囊、设于第一牙套内的第三气囊、与第一气囊连通的第一连接管、与第一连接管连通的第一转换头、一端与第二气囊连通且另一端与第一转换头连通的第二连接管、一端与第三气囊连通且另一端与第一转换头连通的第三连接管、与第一转换头连通的第一气管。
7.具体的,所述第二牙套组件包括第二牙套、设于第二牙套内的第四气囊、设于第二牙套内的第五气囊、设于第二牙套内的第六气囊、与第四气囊连通的第四连接管、与第四连接管连通的第二转换头、一端与第五气囊连通且另一端与第二转换头连通的第五连接管、一端与第六气囊连通且另一端与第二转换头连通的第六连接管、与第二转换头连通的第二气管。
8.具体的,所述锻炼组件包括一端设于第一牙套上且另一端设于第二牙套上的张合组件、设于张合组件上的充气组件、设于张合组件上的抽气组件。
9.具体的,所述张合组件包括设于第一牙套上的夹套、设于第一牙套上的第二夹套、固定设于第一夹套上的第一u型杆、固定设于第二夹套上的第二u型杆、一端固定设于第一u
型杆上的第一连接杆、一端固定设于第二u型杆上的第二连接杆、固定设于密封罩上的第一板、固定设于第一板上的第二板、固定设于第一板上的第三板、一端固定设于第一连接杆上且另一端固定设于第二连接杆上的伸缩杆。
10.具体的,所述第二板上设有第一滑槽以及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板上设有第三滑槽以及第四滑槽。
11.具体的,所述第一板上还设有第一基座、可转动设于第一基座上的电机、可转动设于电机上的齿轮、可转动套设于齿轮上的第一转杆、设于第一转杆内的第一腔体、固定套设于第一转杆上的第二转杆、设于第二转杆内的第二腔体、设于第一转杆上的第一开口、设于第二转杆上的第二开口、固定套设于第二转杆上且可转动设于第一板上的圆板、设于圆板内的第三腔体、一端固定时设于第二转杆上的第一弹簧、一端固定设于第一弹簧上且可移动设于第三腔体内的第一扇形板、与第一弹簧对称设置且一端固定设于第二转杆上的第二弹簧、一端固定设于第二弹簧上且可移动设于第三腔体内的第二扇形板、设于第一转杆上的进气孔、设于圆板上的泄压阀。
12.具体的,所述充气组件包括固定设于第一转杆内的第一固定板、可移动设于第一转杆内的移动板、固定设于第一转杆内的第二固定板、设于第一固定板上的第一单向阀、设于第二固定板上的第二单向阀、设于移动板上的第三单向阀、设于第一转杆上的滑动槽、一端固定设于移动板上且可滑动设于滑动槽上的滑块、设于滑块上的导向块、固定设于第一板上的第二基座、固定设于第二基座上且套设于第一转杆上的第一环,所述第一环内设有第四腔体,设于第一环内壁上的导向槽,固定设于第一环上的第一杆以及第二杆,固定设于第一杆以及第二杆上的第二环,设于第二环内的第五腔体,设于第一转杆上的通孔,设于通孔上的第四单向阀,一端与第五腔体连通且一端与第一气管连通的第三气管,一端与第五腔体连通且另一端与第二气管连通的第四气管,设于第一气管上的开关;所述导向块可滑动设于导向槽内,所述导向槽为波浪形设置。
13.具体的,所述抽气组件包括固定设于第三板上的连接气杆、一端固定设于第一连接杆上的第三连接杆、一端固定设于第二连接杆上的第四连接杆、一端固定设于第三连接杆上且可移动设于连接气杆内的第一连接板、一端固定设于第四连接杆上且可移动设于连接气杆内的第二连接板、一端贯穿设于薄膜上且另一端与连接气杆连通的抽气管。
14.具体的,所述密封罩上设有第一开槽,设于密封罩上的第二滑槽,固定设于第一连接杆上的第一密封板,固定设于第二连接杆上的第二密封板。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6.(1)通过多个气囊将牙齿固定在牙套上,因为牙齿有大有小,设置上下气囊各有三个,进一步对牙齿进行适配,使得固定更牢固。
17.(2)通过张合组件来帮助患者进行嘴巴张合以及口周肌肉的锻炼,使得医护人员工作更简便且工作效率更高,同时预热进一步也加快了患者的恢复速度。
18.(3)在嘴巴张开时,抽气组件将口中的气体吸走,使得口周肌肉向内伸展,进一步对口周肌肉进行锻炼;四个感应器实现对舌头锻炼的目的。
19.(4)打开电机转动,同时向进气孔注入气体,然后气体先给多个进行气囊充气并将牙齿固定;完成固定后气体进入圆板中,使得两个扇形板移出圆板并与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接触,电机使得第一转杆带动圆板转动,进而使得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向
相反方向移动,由于伸缩杆的设置,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会接着向相对方向移动,进而帮助嘴巴进行张合运动,且对口周肌肉进行锻炼;在嘴巴张开时,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向相反方向移动,此时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空间变大,压强变小,进一步将嘴巴中的气体吸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综上,本发明同时实现了牙齿的固定以及辅助嘴巴张合以及锻炼口周肌肉的功能,简单又方便,给医护人员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20.(5)密封圈对密封罩进行密封,防止气体从密封罩边缘跑出;弹力带将密封罩固定在嘴上且弹力带能够自动适配大小不同的头。
21.(6)由于每个患者的嘴巴大小也不相同,第一弹簧以及第二弹簧起到自动适配的效果。
附图说明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的右视图;
25.图3为图2中的a-a线剖视图;
26.图4为图2中的b-b线剖视图;
27.图5为图4中的a处放大图;
28.图6为图2中的c-c线剖视图;
29.图7为图4中的d-d线剖视图;
30.图8为本发明的前视图;
31.图9为图8中的e-e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33.实施例一:
34.如图1-图9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面瘫患者口周肌肉锻炼装置,包括第一牙套组件1、与第一牙套组件对称设置的第二牙套组件2、一端固定设于第一牙套组件上且另一端固定设于第二牙套组件上的薄膜3、设于薄膜四个角的感应器4、设于第一牙套组件上的第一压力传感器5、设于第二牙套组件上的第二压力传感器6、设于第一牙套组件以及第二牙套组件上的锻炼组件7、套设于锻炼组件一端的密封罩8、设于密封罩一端的密封圈9、设于密封罩上的弹力带10,所述锻炼组件用于对患者的口周肌肉进行锻炼,所述密封罩用于对嘴部进行密封。
35.具体的,所述第一牙套组件包括第一牙套11、设于第一牙套内的第一气囊12、设于第一牙套内的第二气囊13、设于第一牙套内的第三气囊14、与第一气囊连通的第一连接管、与第一连接管连通的第一转换头、一端与第二气囊连通且另一端与第一转换头连通的第二连接管、一端与第三气囊连通且另一端与第一转换头连通的第三连接管、与第一转换头连通的第一气管15。
36.具体的,所述第二牙套组件包括第二牙套21、设于第二牙套内的第四气囊、设于第
二牙套内的第五气囊、设于第二牙套内的第六气囊、与第四气囊连通的第四连接管、与第四连接管连通的第二转换头、一端与第五气囊连通且另一端与第二转换头连通的第五连接管、一端与第六气囊连通且另一端与第二转换头连通的第六连接管、与第二转换头连通的第二气管22。
37.具体的,所述锻炼组件包括一端设于第一牙套上且另一端设于第二牙套上的张合组件71、设于张合组件上的充气组件72、设于张合组件上的抽气组件73。
38.具体的,所述张合组件包括设于第一牙套上的夹套711、设于第一牙套上的第二夹套712、固定设于第一夹套上的第一u型杆713、固定设于第二夹套上的第二u型杆714、一端固定设于第一u型杆上的第一连接杆715、一端固定设于第二u型杆上的第二连接杆716、固定设于密封罩上的第一板717、固定设于第一板上的第二板718、固定设于第一板上的第三板719、一端固定设于第一连接杆上且另一端固定设于第二连接杆上的伸缩杆720。
39.具体的,所述第二板上设有第一滑槽7171以及第二滑槽7172,所述第二板上设有第三滑槽以及第四滑槽。
40.具体的,所述第一板上还设有第一基座7173、可转动设于第一基座上的电机7174、可转动设于电机上的齿轮7175、可转动套设于齿轮上的第一转杆7176、设于第一转杆内的第一腔体7177、固定套设于第一转杆上的第二转杆7178、设于第二转杆内的第二腔体7179、设于第一转杆上的第一开口7180、设于第二转杆上的第二开口、固定套设于第二转杆上且可转动设于第一板上的圆板7181、设于圆板内的第三腔体7182、一端固定时设于第二转杆上的第一弹簧7183、一端固定设于第一弹簧上且可移动设于第三腔体内的第一扇形板7184、与第一弹簧对称设置且一端固定设于第二转杆上的第二弹簧7185、一端固定设于第二弹簧上且可移动设于第三腔体内的第二扇形板7186、设于第一转杆上的进气孔7187、设于圆板上的泄压阀7188。
41.具体的,所述充气组件包括固定设于第一转杆内的第一固定板721、可移动设于第一转杆内的移动板722、固定设于第一转杆内的第二固定板723、设于第一固定板上的第一单向阀724、设于第二固定板上的第二单向阀725、设于移动板上的第三单向阀726、设于第一转杆上的滑动槽、一端固定设于移动板上且可滑动设于滑动槽上的滑块727、设于滑块上的导向块728、固定设于第一板上的第二基座729、固定设于第二基座上且套设于第一转杆上的第一环730,所述第一环内设有第四腔体7301,设于第一环内壁上的导向槽7302,固定设于第一环上的第一杆7303以及第二杆7304,固定设于第一杆以及第二杆上的第二环7305,设于第二环内的第五腔体7306,设于第一转杆上的通孔,设于通孔上的第四单向阀7307,一端与第五腔体连通且一端与第一气管连通的第三气管7308,一端与第五腔体连通且另一端与第二气管连通的第四气管7309,设于第一气管上的开关7310;所述导向块可滑动设于导向槽内,所述导向槽为波浪形设置。
42.具体的,所述抽气组件包括固定设于第三板上的连接气杆731、一端固定设于第一连接杆上的第三连接杆732、一端固定设于第二连接杆上的第四连接杆733、一端固定设于第三连接杆上且可移动设于连接气杆内的第一连接板734、一端固定设于第四连接杆上且可移动设于连接气杆内的第二连接板735、一端贯穿设于薄膜上且另一端与连接气杆连通的抽气管736。
43.具体的,所述密封罩上设有第一开槽81,设于密封罩上的第二滑槽82,固定设于第
一连接杆上的第一密封板,固定设于第二连接杆上的第二密封板。
44.所述电机为市场购买所得。
45.本发明在使用时,将第一牙套以及第二牙套分别套在上下两排牙齿上,然后头部穿过弹力带并将密封罩固定在嘴巴上;然后打开电机并且向进气孔内注入气体,电机带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杆、第二转杆以及圆板转动,同时气体通过第一腔体、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通孔以及第四单向阀进入到第二环的第五腔体内,再进入到多个气囊中并且完成对牙齿的固定;完成固定后,气体通过第三单向阀、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进入到圆板的第三腔体中,并使得第一扇形板以及第二扇形板移出第三腔体外并与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接触,同时圆板带动第一扇形板以及第二扇形板转动,使得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先向相反方向移动再向相对方向移动,实现了嘴巴的张合,同时锻炼了口周的肌肉;在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向相反方向移动时,带动第三连接杆以及第四连接杆向相反方向移动,进而使得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空间变大,使得抽气管将嘴巴中的气体抽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进一步使得口周肌肉向内伸展并实现了对口周肌肉的进一步锻炼;口周肌肉锻炼包括努嘴训练、鼓腮训练、吹口哨或者吹气训练、呲牙训练。
46.患者用舌头去触碰四个感应器,四个感应器与数据监测器连接,数据监测器实时显示舌头触碰四个感应器的次数,不仅实现了锻炼舌头的目的,而且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实时监控;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也与数据监测器连接,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与第二压力传感器测量咬合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实时监控;所述数据监测器为现有技术。
47.完成锻炼后,先打开开关使得多个气囊中的气体跑掉,使得牙齿与牙套脱离;然后关闭电机同时泄压阀将圆板内的气体泄出,进而可将本装置取掉。
48.实施例二:
49.基本内容同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
50.所述第一牙套外侧设有第七气囊,设于第一牙套外侧的第八气囊,设于第一牙套外侧的第九气囊,与第七气囊连通的第七连接管,与第七连接管连通的第三转换头,一端与第八气囊连通且另一端与第三转换头连通的第八连接管,一端与第九气囊连通且另一端与第三转换头连通的第九连接管,与第三转换头连通的第三气管;对应的所述第二牙套外侧设有第十气囊,设于第二牙套外侧的第十一气囊,设于第二牙套外侧的第十二气囊,与第十气囊连通的第十连接管,与第十连接管连通的第四转换头,一端与第十一气囊连通且另一端与第四转换头连通的第十一连接管,一端与第十二气囊连通且另一端与第四转换头连通的第十二连接管,与第四转换头连通的第四气管;所述第三气管与所述第四气管也与数据监测器连通,通过对第三气管和第四气管同时抽气或充气,使第七气囊至第十二气囊同步的抽气或充气,充气的过程中使第七气囊至第十二气囊接触到口内皮肤并带动皮肤运动,进而辅助口周肌肉锻炼。
5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52.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