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背架机芯行走机构及按摩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72757发布日期:2022-09-09 23:40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座背架机芯行走机构及按摩椅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按摩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座背架机芯行走机构、以及包含有该座背架机芯行走机构的按摩椅。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的按摩椅都配置有按摩机芯,按摩机芯通过行走机构可移动地安装于按摩椅的座背架。行走机构的结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摩机芯上的齿轮与座背架上的齿条相啮合来驱动按摩机芯行走,另一种是按摩机芯上的丝杆螺母与座背架上的丝杆螺纹配合来驱动按摩机芯行走。
3.针对齿轮齿条结构的行走机构,其结构简单,能实现人体头部至大腿部位的按摩;但是,其限制了座背架的角度调节。当然,也有少数按摩椅公司研发一些可以调节座背架角度的按摩椅,但要么量产难度大,要么座背架的调节角度小,导致其无法满足更多人群的舒适度,也无法带来更多人性化的按摩体验。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797998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一种按摩椅机芯行走机构,其通过齿轮齿条传动驱动按摩机芯移动。然而,由于采用了齿轮齿条传动,其也就约束了座背架(即上导轨1和下导轨5)的角度调节范围;当座背架角度调节的较大时,齿轮无法越过上导轨1和下导轨5的连接处。因此,其只能实现上导轨1和下导轨5在110
°
至135
°
这一范围内进行调节,即使座背架展开最大角度,人的大腿和背部还是有个不小的角度,无法达到接近躺平的效果。
4.针对丝杆传动结构的行走机构,其移动范围小,按摩机芯只能局限在背部框架内或者座部框架内移动,导致按摩区域非常有限。若要同时满足头部至大腿部位的按摩,就需要在背部框架内和座部框架内都单独设置一套丝杆传动结构和按摩机芯,即需要配置两套按摩机芯,导致成本大幅度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背架机芯行走机构,其背架组件的可调角度大,且按摩机芯的移动范围大。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座背架机芯行走机构,包括按摩机芯、座架组件、与座架组件转动连接的背架组件、与背架组件传动连接的转动驱动源、安装于背架组件的第一移动驱动源、第一丝杆传动机构、第二移动驱动源、第二丝杆传动机构、以及连接元件;
7.所述第一丝杆传动机构包括由第一移动驱动源驱动转动的第一丝杆、以及与第一丝杆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母座,所述第一丝杆的上下两端都可转动地支撑在背架组件中,所述第一丝杆的上端延伸至背架组件的上端,所述第一丝杆的下端延伸至座架组件处;
8.所述第二丝杆传动机构包括两个分别固定在按摩机芯上下两侧底部的丝杆固定座、由第二移动驱动源驱动转动的第二丝杆、以及与第二丝杆螺纹配合的第二螺母座,所述第二移动驱动源安装在丝杆固定座上,所述第二丝杆的上下两端都可转动地支撑在丝杆固
定座中;
9.所述连接元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螺母座和第二螺母座相连。
10.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连接元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螺母座和第二螺母座铰接。
11.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一移动驱动源和第二移动驱动源都为电机。
12.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转动驱动源为电动缸,所述电动缸的一端与背架组件铰接。
13.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一丝杆传动机构还包括平行于第一丝杆的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的两端固定在背架组件中,所述第一螺母座中开设有与第一导杆导向配合的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二丝杆传动机构还包括平行于第二丝杆的第二导杆,所述第二导杆的两端固定在丝杆固定座中,所述第二螺母座中开设有与第二导杆导向配合的第二导向孔。
14.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按摩机芯的左右两侧都设有可转动的滑轮,所述座架组件包括座架框架、固定在座架框架左右两侧的下导轨、以及安装在座架框架上且分布在各下导轨后上端侧的转动轴套,所述背架组件包括背架框架、以及固定在背架框架前下端的转动架,所述背架框架设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上导轨,所述转动架的上端设有与转动轴套转动配合的转动套,所述滑轮可移动地装配在下导轨和上导轨中。
15.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座背架机芯行走机构还包括过渡块组件,所述下导轨的后段部分为第一圆弧段,所述背架组件还包括固定在转动架左右两侧的过渡块固定座,所述过渡块固定座中设有与滑轮相配合、且衔接在上导轨下端的第一过渡导向通道,所述过渡块组件包括分别分布在第一过渡导向通道上下两侧的上过渡块和下过渡块、以及形成在上过渡块和下过渡块之间且与滑轮相配合的第二过渡导向通道,所述上过渡块和下过渡块都具有固定在过渡块固定座内侧的直线段、以及从过渡块固定座末端延伸至第一圆弧段内侧的第二圆弧段,所述上过渡块和下过渡块在第二圆弧段的末端都安装有连接转轴,所述第一圆弧段上开设有与连接转轴滑动配合的连接弧形孔,所述转动轴套和转动套的转动中心、第一圆弧段的圆心、第二圆弧段的圆心、以及连接弧形孔的圆心四者同心设置。
16.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滑轮包括沿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轮体、第二轮体和第三轮体,所述第一轮体、第二轮体和第三轮体的外径逐渐增加,所述第一轮体装配在上导轨、第一过渡导向通道和下导轨中,所述第二轮体的端面与上导轨、过渡块固定座和下导轨的内侧面抵接配合,所述第二轮体还装配在第二过渡导向通道中,所述第三轮体的端面与上过渡块和下过渡块的内侧面抵接配合。
1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按摩椅,所述按摩椅中配置有如上所述的座背架机芯行走机构。
18.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座背架机芯行走机构及按摩椅,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本技术中,通过第一丝杆传动机构可驱动按摩机芯在背架组件的两端之间往复移动,当按摩机芯移动至背架组件的上端或下端时,再通过第二丝杆传动机构驱动按摩机芯在超出第一丝杆的范围外移动,由此使得按摩机芯能够上移至人体头部、以及移动至人体大腿部位,即本技术中按摩机芯的移动范围大,仅设置一套按摩机芯就能实现全身按摩;同
时,由于采用丝杆传动机构驱动按摩机芯移动,其不会局限背架组件的转动角度,使得背架组件具有较大的可调角度,背架组件能够调节至与座架组件水平的位置,使用者可实现接近躺平的按摩姿势,舒适性得到非常大的提高,按摩手法更加丰富。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中座背架机芯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中座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中背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技术中背架组件、第一丝杆传动机构和过渡块组件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24.图5为本技术中按摩机芯、第一丝杆传动机构和第二丝杆传动机构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25.图6为本技术中滑轮移动至上导轨处的状态示意图,该图为剖视图。
26.图7为本技术中滑轮移动至过渡块组件处的状态示意图,该图为剖视图。
27.图8为本技术中座背架机芯行走机构在背架组件处于最小角度时的状态图。
28.图9为本技术中座背架机芯行走机构在背架组件处于最大角度时的状态图。
29.元件标号说明
30.10按摩机芯
31.101轮轴
32.20座架组件
33.21座架框架
34.22下导轨
35.221第一圆弧段
36.222连接弧形孔
37.23转动轴套
38.30背架组件
39.31背架框架
40.32转动架
41.321转动套
42.33上导轨
43.34过渡块固定座
44.341第一过渡导向通道
45.35上支撑件
46.36下支撑件
47.37支撑板
48.40第一移动驱动源
49.50第一丝杆传动机构
50.51第一丝杆
51.52第一螺母座
52.53第一导杆
53.54丝杆支撑座
54.60第二移动驱动源
55.70第二丝杆传动机构
56.71丝杆固定座
57.72第二丝杆
58.73第二螺母座
59.74第二导杆
60.80连接元件
61.90滑轮
62.91第一轮体
63.92第二轮体
64.93第三轮体
65.110过渡块组件
66.111上过渡块
67.112下过渡块
68.113第二过渡导向通道
69.114直线段
70.115第二圆弧段
71.116连接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72.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73.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74.本技术提供一种按摩椅,特别是提供一种用于该按摩椅的座背架机芯行走机构,该座背架机芯行走机构用于实现按摩机芯10的行走。
75.如图1所示,本技术涉及的座背架机芯行走机构包括按摩机芯10、座架组件20、与座架组件20转动连接的背架组件30、与背架组件30传动连接的转动驱动源、安装于背架组件30的第一移动驱动源40、第一丝杆传动机构50、第二移动驱动源60、第二丝杆传动机构70、以及连接元件80,背架组件30用于支撑人体整个背部和按摩机芯10;其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丝杆传动机构50包括由第一移动驱动源40驱动转动的第一丝杆51、以及与第一丝杆51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母座52,第一丝杆51的上下两端都可转动地支撑在背架组件30中,则第一丝杆51只能转动、而不能移动,第一丝杆51的上端延伸至背架组件30的上端,第
一丝杆51的下端延伸至座架组件20处;第二丝杆传动机构70包括两个分别固定在按摩机芯10上下两侧底部的丝杆固定座71、由第二移动驱动源60驱动转动的第二丝杆72、以及与第二丝杆72螺纹配合的第二螺母座73,第二移动驱动源60安装在丝杆固定座71上,第二丝杆72的上下两端都可转动地支撑在丝杆固定座71中,则第二丝杆72即可转动、又可移动,丝杆固定座71用于固定和支撑第二丝杆传动机构70;连接元件8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螺母座52和第二螺母座73相连。
76.上述座背架机芯行走机构中,按摩机芯10用于对人体进行按摩。转动驱动源动作时,能够驱动背架组件30相对于座架组件20转动,由此调整背架组件30的角度;图8所示的视图中,背架组件30的角度最小,背架组件30处于初始位置状态;图9所示的视图中,背架组件30的角度最大,背架组件30处于与座架组件20接近水平的位置状态。特别是,当第一移动驱动源40动作时,驱动第一丝杆51转动,通过第一丝杆51与第一螺母座52的螺纹配合驱动第一螺母座52沿第一丝杆51往复移动,第一螺母座52通过连接元件80带动第二螺母座73同步移动,实现第二丝杆传动机构70和按摩机芯10随第一螺母座52同步移动,驱动按摩机芯10在背架组件30内往复移动;当按摩机芯10上移至第一丝杆51的上端时,此时按摩机芯10移动至人体颈部位置,则第二移动驱动源60动作,驱动第二丝杆72转动,通过第二丝杆72与第二螺母座73的螺纹配合使第二丝杆72在转动的同时还轴向移动,第二丝杆72带动丝杆固定座71和按摩机芯10同步地轴向移动,驱动按摩机芯10继续上移至人体头部;同理,当按摩机芯10下移至第一丝杆51的下端时,此时按摩机芯10移动至人体臀部位置,则第二移动驱动源60动作,通过第二丝杆传动机构70驱动按摩机芯10继续下移至人体大腿部位。
77.因此,本技术通过第一丝杆传动机构50可驱动按摩机芯10在背架组件30的上下两端之间往复移动,也就驱动按摩机芯10行走于人体背部;并且,当按摩机芯10移动至背架组件30的上端或下端时,再通过第二丝杆传动机构70驱动按摩机芯10进行二次位移,使按摩机芯10能在超出第一丝杆51的范围外移动,由此使得按摩机芯10能够上移至人体头部、以及移动至人体大腿部位,故按摩机芯10的移动范围大,仅设置一套按摩机芯10就能实现全身按摩,降低了成本。同时,由于采用丝杆传动机构驱动按摩机芯10移动,其不会局限背架组件30的转动角度,使得背架组件30具有较大的可调角度,背架组件30能够调节至与座架组件20水平的位置,使用者可实现接近躺平的按摩姿势,舒适性得到非常大的提高,按摩手法更加丰富。
78.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连接元件8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螺母座52和第二螺母座73铰接;如此,当通过第二丝杆传动机构70驱动按摩机芯10在超出第一丝杆51的范围外移动时,按摩机芯10和第二丝杆传动机构70能相对于第一丝杆传动机构50转动,实现了按摩机芯10相对于第一丝杆传动机构50的角度能够根据用户的当前状态进行自适应调整,解决了因丝杆传动导致无法弯曲传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按摩效果。
79.优选地,第一移动驱动源40和第二移动驱动源60都为电机,比如可以选用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如图5所示,第一移动驱动源40的电机轴通过皮带轮机构与第一丝杆51相连,驱动第一丝杆51按设定速度转动。第二移动驱动源60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二丝杆72直接固定相连,驱动第二丝杆72按设定速度转动。转动驱动源为电动缸,电动缸的上端与背架组件30铰接,电动缸的下端与按摩椅的底座铰接;当电动缸的活塞伸出时,驱动背架组件30向上转动;当电动缸的活塞回缩时,驱动背架组件30向下转动。
80.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丝杆传动机构50还包括平行于第一丝杆51的第一导杆53,第一导杆53有两根、分别分布在第一丝杆51的左右两侧,第一导杆53的两端固定在背架组件30中,第一螺母座52中开设有与第一导杆53导向配合的第一导向孔,则第一导杆53与第一导向孔之间也为滑动配合,提高第一螺母座52沿第一丝杆51往复移动时的稳定性。如图5所示,第二丝杆传动机构70还包括平行于第二丝杆72的第二导杆74,第二导杆74有一根、分布在第二丝杆72的下侧,第二导杆74的两端固定在丝杆固定座71中,第二螺母座73中开设有与第二导杆74导向配合的第二导向孔,则第二导杆74与第二导向孔之间也为滑动配合,提高第二丝杆72沿第二螺母座73往复移动时的稳定性。
81.进一步地,第一丝杆51和第一导杆53与背架组件30的连接结构为:如图3和图4所示,背架组件30在第一丝杆传动机构50的上端处设有与第一丝杆51相垂直的上支撑件35,背架组件30在第一丝杆传动机构50的下端处设有与第一丝杆51相平行的下支撑件36、以及与第一丝杆51相垂直的支撑板37,支撑板37固定在下支撑件36上,第一丝杆传动机构50的上端和下端处都设有丝杆支撑座54,上端的丝杆支撑座54与上支撑件35贴合并固定,下端的丝杆支撑座54与支撑板37贴合并固定;第一丝杆51的两端通过轴承可转动地支撑在丝杆支撑座54中,由此实现第一丝杆51的两端可转动地支撑背架组件30中;第一导杆53的两端固定在丝杆支撑座54中,由此实现第一导杆53的两端固定在背架组件30中。第一移动驱动源40固定在上支撑件35上。
82.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5所示,按摩机芯10包括机芯主体、设置在机芯主体上端侧和下端侧的轮轴101、以及安装在各轮轴101左右两端的滑轮90,第二丝杆传动机构70设置在机芯主体的下端,机芯主体上设有承载着与人体接触的按摩组件。按摩机芯10通过滑轮90行走于背架组件30和座架组件20,优选结构为:如图1和图2所示,座架组件20包括座架框架21、固定在座架框架21左右两侧的下导轨22、以及安装在座架框架21上且分布在各下导轨22后上端侧的转动轴套23;如图1和图3所示,背架组件30包括背架框架31和固定在背架框架31前下端的转动架32,背架框架31设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上导轨33;转动架32的上端设有与转动轴套23转动配合的转动套321,由此将座架组件20和背架组件30转动连接,实现按摩机芯10行走导轨的角度调节;滑轮90可移动地装配在下导轨22或上导轨33中,使得按摩机芯10可移动地装配在背架组件30的上导轨33和座架组件20的下导轨22中。用于安装第一丝杆传动机构50的上支撑件35、下支撑件36和支撑板37都为背架框架31的一部分。
83.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下导轨22的后段部分为第一圆弧段221,下导轨22的前段部分沿前后方向平直延伸;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座背架机芯行走机构还包括过渡块组件110,背架组件30还包括固定在转动架32左右两侧的过渡块固定座34,过渡块固定座34中设有与滑轮90相配合、且衔接在上导轨33下端的第一过渡导向通道341,过渡块组件110包括分别分布在第一过渡导向通道341上下两侧的上过渡块111和下过渡块112、以及形成在上过渡块111和下过渡块112之间且与滑轮90相配合的第二过渡导向通道113,上过渡块111和下过渡块112都具有固定在过渡块固定座34内侧的直线段114、以及从过渡块固定座34末端延伸至第一圆弧段221内侧的第二圆弧段115,上过渡块111和下过渡块112在第二圆弧段115的末端都安装有连接转轴116,第一圆弧段221上开设有与连接转轴116滑动配合的连接弧形孔222,转动轴套23和转动套321的转动中心、第一圆弧段221的圆心、第二圆弧段115的圆心、以及连接弧形孔222的圆心四者同心设置。因此,上过渡块111和下过渡块112的上端
延伸至过渡块组件110、下端延伸至下导轨22,故由上过渡块111和下过渡块112形成的第二过渡导向通道113同时与第一过渡导向通道341和下导轨22连通,并且,在左右方向上,上导轨33、第一过渡导向通道341和下导轨22齐平,而第二过渡导向通道113分布在上导轨33、第一过渡导向通道341和下导轨22的内侧。在调节背架组件30的角度时,当背架组件30的角度较小时,如图8所示,背架组件30和座架组件20会有一段空隙,此时,通过第一过渡导向通道341和第二过渡导向通道113能够保证滑轮90在上导轨33和下导轨22中行走平稳和顺畅,不会有卡顿。特别是,转动轴套23和转动套321的转动中心、第一圆弧段221的圆心、第二圆弧段115的圆心、以及连接弧形孔222的圆心四者同心设置,能够保证上过渡块111和下过渡块112始终在第一过渡导向通道341的外周侧,在背架组件30的角度调节过程中不会对第一过渡导向通道341中的滑轮90产生任何干涉。
84.优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滑轮90包括沿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轮体91、第二轮体92和第三轮体93,第一轮体91、第二轮体92和第三轮体93的外径逐渐增加,则滑轮90具有两个台阶特征,其中一个台阶特征形成在第一轮体91和第二轮体92之间,另一个台阶特征形成在第二轮体92和第三轮体93之间。当滑轮90运动至上导轨33中时,如图6所示,第一轮体91装配在上导轨33中,第二轮体92的端面与上导轨33的内侧面抵接配合。当滑轮90运动至过渡块固定座34中时,第一轮体91装配在第一过渡导向通道341中、且第二轮体92的端面与过渡块固定座34的内侧面抵接配合,同时,第二轮体92还装配在第二过渡导向通道113中、且第三轮体93的端面与上过渡块111和下过渡块112的内侧面抵接配合。当滑轮90运动至下导轨22的第一圆弧段221、同时在过渡块组件11中时,如图7所示,第一轮体91装配在第一圆弧段221中,第二轮体92的端面与下导轨22的内侧面抵接配合,同时,第二轮体92还装配在第二过渡导向通道113中、且第三轮体93的端面与上过渡块111和下过渡块112的内侧面抵接配合。如此,通过滑轮90的两个台阶特征,不仅保证滑轮90在上导轨33和下导轨22内的滑动,还可以进一步保证在调整背架组件30的角度时,滑轮90能够平稳地从过渡块组件110和过渡块固定座34中通过,使得滑轮90能够顺畅地在背架组件30的上导轨33和座架组件20的下导轨22之间往复移动。
85.综上所述,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86.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