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功能治疗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3925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功能治疗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用物理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医疗器械。
目前国内已有的类似产品主要有牵引床和牵引按摩床两种,日本专 利(J57-206438)公开了一种附带牵引装置的床——是具有固定床板和活动床板,依靠电动机、油压、气压等动力移动活动床板进行强力牵引。其功能比较单一,不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所以目前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时,仍主要采用正骨推拿手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在正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体脊柱生物力学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多种机械运动组合形式,实现多种体位牵引、摆腰牵引、多种体位抵顶引腰、侧方旋转斜扳、多方位摇摆斜扳、按摩和点穴治疗功能,从而为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种医疗器械。
本实用新型是应用机械、液压和电气自动控制技术设计制造的,整套设备由多功能治疗床床体、液压站和电气控制台三部分组成。
附图
的图面说明如下附图是多功能治疗床床体主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述为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取的措施和实施例前床面(1)顶端装有用于牵拉腰椎牵引带(附件)的,高低位置可调的反U型支架(2),后床面低框(22)两侧装有骨盆固定带(附件)牵拉装置(24),在进行多种体位牵引、摆腰牵引、多种体位抵顶引腰、侧方旋转斜扳和多方位摇摆斜扳时,患者取仰卧位,头部朝向前床面顶端的反U型支架(2)的方向。治疗时,治疗床的运动形式和作用力通过固定在人体上的腰椎牵引带和骨盆固定带以及床面与人体的接触传递给人体。
在水平位置可调的床底座(17)上分别设有前床体(5)和后床体(18),前床体(5)装在床底座(17)上的两条滑动导轨(6)上,在两条滑动导轨(6)之间设置牵引液压缸(7),工作时通过牵引液压缸(7)推动前床体(5)沿床底座的纵向平移,以改变前床体(5)与后床体(18)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牵引功能。牵引力的大小,由牵引液压缸(7)的推力决定,通过安装在电气控制台上的电接点压力表选择并控制牵引液压缸(7)的油压,使得牵引力可在0~130公斤之间选取并可进行自动补偿。
前床面(1)通过铰轴(30)与前床面底框(3)连接,在前床面底框中部的支架(33)上安装液压缸(32),通过液压缸活塞杆推动前床面,使前床面装有反U型支架的一端向上升起,可在前床面(1)和前床面底框(3)之间形成0~50°的倾角。
后床面(25)分为三段中段通过铰链与后床面底框(22)连接,在后床面底框(22)中部的支架(23)上安装液压缸(19),通过液压缸活塞杆推动后床面中段,可使后床面(25)屈曲0~90°角。
前床面底框(3)通过纵向中心线上的两个销轴(31)(34)与前床体(5)连接,后床面底框(22)通过纵向中心线上的两个销轴(29)(21)分别与十字头(10)和后床体(18)连接,四个销轴设计为同一轴线,前床面底框和后床面底框可分别绕各自的销轴向两侧转动。前床面底框(3)两侧下方的对称位置,各安装一个液压缸(4),与前床体(5)连接;后床面底框(22)两侧下方的对称位置,各安装一个液压缸(20),与后床体(18)连接,通过液压缸(4)、(20)活塞杆推拉前床面底框(3)和后床面底框(22)两侧,可使前床面底框(3)和后床面底框(22)分别绕纵向中心线上的销轴(34)(31)(29)(21)向两侧进行转角为0~±15°的侧方旋转,在电气、液压系统的控制下,前床面底框(3)和后床面底框(22)的侧方旋转运动呈同步反向并自动换向。
在牵引状态下进行上述的侧方旋转运动,可实现侧方旋转斜扳功能。
适当选择前床面(1)的倾斜角度和后床面(25)的屈曲角度以及前床面底框(3)和后床面底框(22)的侧方旋转角度和方位并定位,可实现在多种体位下进行牵引的目的。
在床底座(17)的中部安装一个竖直轴(13),后床体(18)的一端通过轴套(12)与竖直轴(13)配合,后床体(18)两侧各装有一个拉杆(14),与安装在竖直轴(13)上端的十字头(10)连接,使后床体(18)成为可绕竖直轴(10)进行扇形摆动的旋臂。在后床体(18)下方的床底座(17)上设置一个横向水平位置的双杆液压缸(15),液压缸工作时,通过缸体上的拨杆(16)带动后床体(18),向两侧各15°的范围内进行往复摆动。此摆动运动与牵引运动组合可实现摆腰牵引功能;在牵引作用下,此摆动运动与前床面和后床面的侧方旋转运动组合,可实现多方位摇摆斜扳功能。
前床体(5)和后床体(18)之间设置抵顶液压缸(11)和抵顶头(9),抵顶头在液压缸推动下,可在自床面所在水平面至向上4~10厘米高度的范围内进行垂直往复抵顶运动。在牵引作用下,适当选择前床面和后床面的侧方旋转角度和方位并予以定位,可实现多种体位下抵顶引腰功能。
床底座(17)的一侧设置可沿床体纵向移动的按摩点穴机构,在按摩点穴升降液压缸(8)活塞杆上方装有可在水平方向旋转、并可定位的横杆(26),横杆(26)上装有可沿横杆滑动并可定位的电振动按摩头(28)和点穴头(27),按摩头(28)和点穴头(27)在外力作用下可压缩,工作时由按摩点穴升降液压缸(8)活塞杆带动横杆(26)下行,当按摩头和点穴头作用于人体时给以一定的压力和振动频率,以实现按摩和点穴的目的。
液压控制部分采用集成油路,通过液压胶管与床体上液压缸连接,各运动机构的运动速度可进行无级调整,各种治疗功能通过电气控制台进行选择,可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工作时间自动控制并具有功能显示。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特点(1)可对不同体质和不同病情的患者进行治疗,在不公开的情况下,通过对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总有效率达到95%。
(2)本实用新型还可对其它急慢性腰椎关节软组织损伤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无痛苦感,容易接受治疗。
(3)操作简便,一般医务人员经短期培训即可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采用物理疗法、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各种急慢性腰椎关节软组织损伤的医疗器械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功能治疗床,其特征是在水平位置可调的床底座(17)上装有可沿床体纵向移动的前床体(5)和可向两侧扇形摆动的后床体(18),前床体上部装有可调整倾斜角度的前床面(1),后床体上部装有可调整屈曲角度的后床面(25),前床面底框(3)和后床面底框(22)可带动前床面(1)和后床面(25)绕床面纵向中心线向两侧旋转,前床体(5)和后床体(18)之间设置可垂直往复运动的抵顶头(9),床体一侧设置按摩点穴机构,装有主作用力向下的、工作位置和工作压力可调的点穴头(27)和按摩头(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功能治疗床,可以实现多种体位牵引,摆腰牵引、多种体位抵顶引腰、侧方旋转斜板、多方位摇摆斜板、按摩和点穴治疗功能。
专利摘要一种液压传动、电气自动控制的,采用物理疗法、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各种急慢性腰椎关节软组织损伤的医疗器械在水平位置可调的床底座(17)上装有可沿床体纵向移动的前床体(5)和可向两侧扇形摆动的后床体(18)。可实现多种体位牵引、摆腰牵引、多种体位抵顶引腰、侧方旋转斜扳、多方位摇摆斜扳、按摩和点穴功能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文档编号A61G7/00GK2035231SQ8821385
公开日1989年4月5日 申请日期1988年9月6日 优先权日1988年9月6日
发明者马建超, 吕凤楼 申请人:秦皇岛市中医医院, 秦皇岛耀华工业技术玻璃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