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7956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功能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床,特别是一种医用多功能床。
现有技术的功能床,包括手摇式双折床、手摇式三折床、手摇式升降床,这些床结构简单,功能少,不能满足使用者特别是患病者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床,特别是一种医用多功能床。
该床包括上框架组合和下框架组合,上框架组合由上框架2、前节活动床面7、中节和后节联动床面11和12组成,下框架组合由下框架1和万向轮总成20组成,该上框架组合通过立柱25与下框架组合连接,该前节活动床面7的一端与上框架2中的横梁8成铰链连接,中节床面10的一端与上框架2中的横梁9成铰链连接,中节床面10的另一端与后节床面11的一端成铰链连接,后节床面11的另一端通过后床节管轴29、后床节撑杆与上框架2后端的调节板13成活动连接,该床含有无级升降装置和丝杆联动装置,无级升降装置连接在上架组合与下框架组合之间,该丝杆联动装置连接在上框架2上。
无级升降装置包括由两条横梁支柱33、升降横梁45组成的壳体以及升降轴44、升降轴压板43、升降压块40、升降压块控制器(18、38),所说的升降压块的两端分别连接升降轴压板的一端和弹簧41,升降压的中部连接升降压块控制器,所说的升降轴压板的两端由销钉46和调整螺钉42限位,升降轴压板中部的对应于升降轴的位置开有升降轴孔,所说的升降轴穿过升降轴压板的中部,其一端插入横梁支柱的空心中部,并与横梁支柱成滑动式连接,另一端由销钉36连接在上框架的横梁上。此外,在无级升降装置上还有复位机构,该机构由复位块37、复位块拉杆(35、39)和拉杆控制器(15、38)组成,所说的复位块的顶端通过销钉36与上框架横梁成铰链连接,复位块中部通过复位块拉杆(35、39)与拉杆控制器(15、38)连接。
丝杆联动装置由撑臂接头50、丝母套筒52、丝杆53、十字头57、轴套(56、58)、档圈55、万向节60、传动轴(62、63、65)、连接螺栓64、手把57组成、该装置由上述的连接螺栓64和十字头57连接在上框架上,由撑臂接头50连接在床面的撑臂上。
实施例多功能床由十一个部分组成下框架1、上框架2、前节床面7、中节床面10、后节床面11、高床屏6、低床屏17以及为达到多功能而配套的无级升降装置、前节床面丝杆联动装置、中节床面丝杆联动装置、后节床面调节装置。
下框架1用方管焊成框架,框架的四角位置焊有钢管。装有制动装置的万向胶轮总成20的轮轴,用螺钉23紧固在钢管上。下框架是多功能的基础,床上框架和无级升降装置通过螺栓24与下框架连接。它既能让床稳定支承,又能让床轻松自如地在任意方向移动。
上框架2用钢管纵梁、前横梁、四条中间横梁和后横梁等焊接成,其后横梁14用冷轧板冲压成。复位拉手15、升降装置拉手18的支承架32和前节床面中节床面的丝杆联动前支座31都用螺栓紧固在后横梁上。丝杆联动装置的后支座28焊在第三中间横梁的左右两边上。而床栏插套3和防碰轮4等辅件,都固定在上框架上。上框架的企柱25用螺栓24与下框架1连接,以便上框架在升降装置的作用下能以螺栓24为园心摆动,达到上框架倾斜的目的。
前节床面7、中节床面10、后节床面11都由方形钢管框架与园钢网格焊接成。前节床面框架以铰链形式与上床框第一中间横梁8连接,框架的右下侧焊有前床节撑臂26。撑臂26在丝杆联动装置的推动下,前节床面即以铰链点为园心转动,得到倾斜的功能。中间床面10的框架以铰链形式与上床框第二中间横梁9连接,框架的左下侧焊有中床节撑臂27。撑臂27在丝杆联动装置拉动下,中节床面10以铰链点为园心向上倾斜。后节床面11的框架以铰链形式与中节床面10的框架连接。就是说,后节床面的转动园心是随着中节床面的倾斜度不同而相应变动。
高床屏6、低床屏17均由方形钢管作框架,用粘贴着塑板的纤维板为档屏,紧固在床屏框架上。床屏框架的两端,插入床上框架的床屏插柱5内。所以床屏的抽出和插入都很方便。
无级升降装置是多功能床上框架升降倾斜功能的配套装置。该装置由横梁支柱33、横梁封盖34、升降横梁45、复位轴拉杆35、销钉36、复位片37、复位轴39、手拉钢丝绳38、弹簧41、升降压块40、调整螺钉42、升降轴压板43、升降轴44等件组成。两条横梁支柱与升降横梁(钢板冲压件)焊合成升降装置的壳体。支柱下端装有司筒48,通过螺栓49与下框架1连接。升降轴在升降横梁的孔中穿过,轴的下端装有限位钉47,防止轴从上方脱出;轴的上端有销钉36与上框第三中间横梁22、复位片37连接起来,改变升降轴的高度,靠升降轴上端支承的上框架第三横梁便相应地得到不同的高度。整个上框架2便以螺栓24为园心摆动,得到上框架倾斜或水平的功能。升降轴44高度的改变,是由升降轴和升降轴压板的相互作用得到的。升降轴44在压板43的孔中穿过,而压板43的一端受横梁封盖销钉46限制,压板的另一端受弹簧41的弹力作用而向上倾斜,于是在压板43的上方和下方的相对位置对升降轴产生P1和P2的作用力,把升降轴44夹紧。若抽动升降装置拉手18,通过拉手钢丝绳38的传动,升降压块40往下移,迫使压板43的一端克服弹簧的弹力往下移,又由于调整螺钉42的作用,压板43下移一短距离便成水平位置,压板上方和下方对升降轴的挤压消除,升降轴即可自由升高或下降。
升降装置还有一个辅助的复位部件。复位轴39与左右两块复位块37焊成一体,当复位拉手15处在自由位置,两块复位片37的下端被升降横梁支承着。床上框架正好处于水平位置,抽动复位拉手,复位轴拉杆35便牵动复位轴,复位片便绕销钉36转动而离开升降横梁的支承位置。升降轴44便可向下降低。
前节床面和中节床面的丝杆联动装置相似。现以前节床面丝杆联动装置为例作个说明。撑臂接头50用园柱销与丝母套筒52紧连接,另一端用销钉与前床节撑臂26连接。丝杆53的螺纹部分与丝母配合,光杆部分用园柱销把档圈连成一体,前端与后轴套56、前轴套58滑动配合,通过园柱销与万向节60连接。万向节60的另一端与传动方轴63连接,传动方轴通过传动方管63、传动轴65等延长,与手把71连成一体。传动轴65穿过紧固在上框架后横梁14上的前支座31,可在支座孔中前后移动和转动。方轴在方管中能纵向滑动,与传动轴的前后伸缩相适应。当摇动手把,扭矩就通过传动轴--传动方管--传动方轴--万向节--丝杆。装有前轴套58和后轴套56的十字头57用螺钉紧固在丝杆联动后支座28上,由于丝杆与前、后轴套配合位置的前后装有万向节接头60和档圈55,限制丝杆的轴向移动。丝杆在扭矩的作用下转动,就迫使丝母套筒52轴向移动,与丝母套筒52紧连接的撑臂接头50推动前节撑臂26,于是前节床面以铰链园心转动,得到倾斜的功能。
后节床面的调整装置。在后节床面框的两底侧焊有套筒。后节撑杆30的主轴穿过套筒与后节管轴29紧固连接,后节撑杆的卡位销在调节板中间滑槽里移动。调节板13用螺钉紧固在上床框的两内侧面。抽动后节撑杆拉手12。改变后节撑杆卡位销在调接板13的卡槽位置,后节床面便以固定在中节床面框架铰链为园心,后节床面便得出向下或向上的倾斜。
下面再介绍多功能床的使用。
一、抽动复位拉手15,复位片37便离开升降横梁45以便上框架向下移。
二、右手抽动升降装置拉手18,左手抓住上框架的外后横梁上提或下降到所需位置,然后松开右手,床上框架即停在所需的位置。本多功能床上框架水平高度为600mm,向上倾斜最大升高角12°,向下倾斜5°,可在前后端高低差为400mm范围的任意位置倾斜。
三、摇动右边的丝杆联动手把19,前节床面可从水平位置向上倾斜,其最大升角为70°。
四、摇动左边的丝杆联动手把16,中节床面可以从水平位置向上倾斜,其最大升角20°。
五、拉起后节撑杆拉手12,后节撑杆的卡位销放在调节板1滑槽的不同卡位,后节床面便得出向下或向上的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床,结构合理,功能多,使用方便。
如下是

附图1--多功能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多功能床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多功能床无级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4--多功能床无级升降装置中升降轴与升降轴压板配合位置图。
附图5--多功能床无级升降装置中复位机构示意图。
附图6--多功能床丝杆联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1--下框架;2--上框架;3--床栏插套;4--防碰轮;5--床屏插柱;6--高床屏;7--前节床面;8--第一中间横梁;
9--第二中间横梁;10--中节床面;11--后节床面;12--后节撑杆拉手;13--调节板;14--上框后横梁;15--复位拉手;16--中节床面拉杆联动手把;17--低床屏;18--升降装置拉手;19--前节床面丝杆联动手把;20--万向轮总成;21--第四中间横梁;22--第三中间横梁;23--螺钉;24--螺栓;25--立柱;26--前床节撑臂;27--中节床撑臂;28--丝杆联动后支柱;29--后床节管轴;30--后床节撑杆;31--丝杆联动前支座;32--手把支承架;33--横梁支柱;34--横梁封盖;35、39--复位块拉杆;36--销钉;37--复位片;38--拉手钢丝绳;40--升降压块;41--弹簧;42--调整螺钉;43--升降轴压板;44┄升降轴;45--升降横梁;46--横梁封盖销钉;47--限位钉;48--支柱司筒;49--螺栓;50--撑臂接头;51--园柱销;
52--丝母套筒;53--丝杆;54--园柱销;55--档圈;56--后轴套;57--园柱销;58--前轴套;59--园柱销;60--万向节;61--园柱销;62--传动方轴;63--传动方管;64--连接螺栓;65--传动轴;66--档圈;67--园柱销;68--园柱销;69--弹簧座;70--弹簧;71--手把;72--硬塑料把柄;73--螺钉;74--万向节防护罩;75--丝杆防护罩。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床,包括上框架组合和下框架组合,上框架组合由上框架2、前节活动床面7、中节和后节联动床面11和12组成,下框架组合由下框架1和万向轮总成20组成,该上框架组合通过立柱25与下框架组合连接,该前节活动床面7的一端与上框架2中的横梁8成铰链连接,中节床面10的一端与上框架2中的横梁9成铰链连接,中节床面10的另一端与后节床面11的一端成铰链连接,后节床面11的另一端通过后床节管轴29、后床节撑杆30与上框架2后端的调节板13成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功能床含有无级升降装置和丝杆联动装置,该无级升降装置连接在上框架组合与下框架组合之间,该丝杆联动装置连接在上框架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无级升降装置包括由两条横梁支柱33、升降横梁45组成的壳体以及升降轴44、升降轴压板43、升降压块40、升降压块控制器(18、38),所说的升降压块的两端分别连接升降轴压板的另一端和弹簧41,升降压块的中部连接升降压块控制器,所说的升降轴压板的两端由销钉46和调整螺钉42限位,升降轴压板中部的对应于升降轴的位置开有升降轴孔,所说的升降轴穿过升降轴压板的中部,其一端插入横梁支柱的空心中部,并与横梁支柱成滑动式连接,另一端由销钉36连接在上框架的横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多功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无级升降装置上有复位机构,该机构由复位块37、复位块拉杆(35、39)和拉杆控制器(15、38)组成,所说的复位块的顶端通过销钉36与上框架横梁成铰链连接,复位块的中部通过复位块拉杆(35、39)和拉杆控制器(15、38)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丝杆联动装置由撑臂接头50、丝母套筒52、丝杆53、十字头57、轴套(56、58)、档圈55、万向节60、传动轴(62、63、65)、连接螺栓64手把57组成,该装置由上述的连接螺栓64和十字头连接在上框架上,由撑臂接头50连接在床面的撑臂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床,特别是一种医用多功能床。该床由上框架组合和下框架组合以及无级升降装置和丝杆联动装置组成。
文档编号A61G7/047GK2080396SQ9022679
公开日1991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1990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1990年12月29日
发明者欧阳建文, 刘龙高, 周文达, 苏国光, 龙池生 申请人:广东省新会县钢家具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