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幼儿先天性髋脱位双功能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9689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幼儿先天性髋脱位双功能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疗幼儿先天性髋脱位的外固定支架,尤其是一种外固定双功能支架。
幼儿先天性髋脱位的传统治疗方法是手法复位,复位后,用蛙式石膏固定。虽疗效满意,但操作时需要多次麻醉,石膏固定后患儿不能坐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够固定两个位置,固定后并能坐卧的双功能支架。
本实用新型由带固定带的半圆形大腿圈1和半圆形小腿圈2及可调节长短的横杆3组成,大腿圈1与小腿圈2通过其上的连接板连接一起,在连接板4和连接板5一侧的端部共有三个连接孔,通过孔6由铆钉活动连接,通过孔7由螺丝、螺母固定连接,还有一个孔为备用孔8。在可调节长短的横杆3两端,各通过一块连接板9,并用螺丝11和铆钉12与大腿圈1连接。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进一步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大腿圈1由半圆形铝板制成,内面固定厚柔软纺织物,外面有固定皮带、小腿圈2与大腿圈1的结构完全相同,只是周长不同,有大小之分。横杆3共由两块金属板制成,之间由元宝螺丝10固定连接,松开元宝螺丝10之后,两块板可以伸缩,以便调节横杆3长度。
一般治疗幼儿先天性髋脱位,需要两种固定形式。一种是Ⅰ型,大腿圈1与小腿圈2相连接的角度为90°。大腿圈1与横杆3的连接角度也为90°固定髋关节为蛙式位(如附图所示)。另一种是Ⅱ型,在上述Ⅰ型的状态下,将大小腿圈的连接板4固定螺丝松开,以其上的铆钉为转轴,转动大小腿圈的连接板4和连接板5一直转动到其上的备用孔8上下对准为止,在此状态下,再将固定螺丝重新插入备用孔8中,并紧固螺母固定。此时大腿圈1与小腿圈2相连接的角度由90°改变为130°。再将大腿圈1与横杆3的连接板9,通过夹持工具由90°弯曲成150°。最后再将大腿圈1与横杆3的固定螺丝11松开,以连接铆钉12为转轴,转动连接板9达到髋关节外展内旋位。
本实用新型通过试用治疗效果较好,一部分病例不需要住院可在门诊完成治疗全过程,操作时间为15-30分钟,与蛙式石膏固定相比大大缩短。需要住院治疗的患儿,只需住一次院即可,传统蛙式石膏固定法需住三次院,另外在治疗过程中能保持双侧髋关节的稳定性,又有一定的活动范围,患儿能主动坐卧,甚至站立。由于髋关节有一定的活动,可使髋关节达到同心圆复位。又由于髋关节有一定的活动,又可使髋关节受到生理性刺激,促进髋关节的发育。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治疗过程中通过结构连接的变换,可将Ⅰ型改成Ⅱ型,从而代替了石膏固定治疗幼儿先天性髋脱位的传统方法。
权利要求一种治疗幼儿先天性髋脱位双功能支架,其结构特征是由带固定带的半圆形大腿圈、半圆形小腿圈及可调节长短的横杆组成,大腿圈与小腿圈通过其上的连接板连接一起,在每块连接板的端部共有三个连接孔,通过一个孔由铆钉活动连接,通过一个孔由螺丝,螺母固定连接,还有一个孔为备用孔,在可调节长短的横杆两端,各通过一块连接板,并用螺丝和铆钉与大腿圈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幼儿先天性髋脱位双功能支架,是由带固定带的半圆形大腿圈和半圆形小腿圈及可调节长短的横杆组成。通过各连接板的位置变换,可由I型改为II型,可代替石膏固定治疗幼儿先天性髋脱位的传统方法。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时间短。在治疗过程中能保持双侧髋关节的稳定性,又有一定的活动范围,患儿能主动坐卧,由于髋关节的活动可使髋关节达到同心圆复位,同时还能受生理性刺激,促进髋关节发育。
文档编号A61F5/04GK2092978SQ91219540
公开日1992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1991年8月9日 优先权日1991年8月9日
发明者朱玉奎, 苏士海, 张佩川, 陈宗源 申请人:朱玉奎, 陈宗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