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康复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1423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固本康复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固本康复袋。
目前我国所出现的各式各样的保健、治疗及固本袋,多是将中药袋设置在以脐为中心的前部,而忽视后腰部的治疗,并以力求治病范围广,而忽视针对性,故对一个具体患者而言,其保健疗效不尽人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有前后两个药袋的医用固本康复袋,其前部药袋可以紧贴在人体腹部前正中线上的神阙、气海、关元、中极及其两旁的肓俞、四满、气穴、大赫等穴,其后部药袋紧贴在人体腰部肾间的命门、肾俞穴。它能根据所治疾病的不同而选择相应的固本药物袋,以达到固本保健作用。主要用于Ⅰ 小儿尿床、老年肾虚性夜尿增多及尿失禁;Ⅱ 头昏、眩晕、头痛、高血压及中风先兆症;Ⅲ 腰痛、坐骨神经痛及风湿性关节炎;Ⅳ 肾虚阳萎、早泄、妇女月经不调及白带过多;Ⅴ 脾肾阳虚性久泻、五更泻;Ⅵ 体虚经常感冒及老年慢性气管炎、哮喘等六类慢性疾病的康复治疗。
本实用新型是根据中医敷穴疗法研制而成。其实现方式是设有前、后部两个置药布袋,其前置药布袋是一个上半部少、下半部多的不对称椭园形,后部置药布袋是一个长方形,前后两个置药布袋通过宽松紧带及粘扣连在一起,在前置药布袋内装有前药袋,在后置药布袋内装有后药袋,使用时前药袋中心正好放置在脐下4-6厘米处,而紧紧地贴在人体的神阙、气海、关元、中极及其两旁的肓俞、四满、气穴、大赫等穴,其后部药袋正好置于腰部两肾之间,而紧贴在人体腰部的命门、肾俞穴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使用时前部药袋与后部药袋能紧紧地长期贴在有关穴位上,可发挥药物和俞穴的双重治疗作用。六种药袋根据所治的六类慢性疾病对症用药,如Ⅰ 桑螵蛸散合菟丝子散等益肾固本,醒神开窍中药;Ⅱ 川芎牛膝薄荷槐米等行气止痛,引血下行,凉血降压的中药;Ⅲ 独活寄生汤为主;Ⅳ 左归丸合右归丸为主;Ⅴ 四神丸等温补而收涩的中药;Ⅵ 玉屏风散合苏子降气汤为主。从而产生积极地治疗作用,起到显著的疗效。本实用新型经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陕西中医学院门诊部、咸阳疑难病专家门诊部对35例小儿尿床、高血压病、肾虚腰痛、妇女月经不调、五更泻、体虚易感及老慢支等慢性疾病的对症选配药袋康复治疗,总有效率达93.7%。


图Ⅰ是本实用新型的前置布袋结构图;图Ⅱ是本实用新型的后置药布袋结构图;图中1是前药袋,2是后药袋,3是纵轴线,4是横轴线,5是后药袋放置中心线;6是前置药布袋,7是后置药布袋,8是宽松紧带,9是粘扣。
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一个前置药布袋(6)与一个后置药布袋(7)构成,通过松紧带(8)与粘扣(9)将前置药布袋(6)与后置药布袋(7)连接在一起,前置药布袋(6)是一个不对称的椭园形结构,其横轴上移使该椭园呈上半部少,下半部多的不对称图形,横轴长30厘米,纵轴长14厘米。横轴将纵轴分为不等的上下两半部,上半部长5厘米,下半部长9厘米,前药袋(1)装在前置药布袋(6)内,前药袋(1)长13厘米,宽8厘米;其后置药布袋(7)是一个长方形,内装后药袋(2),其后药袋(2)长8厘米,宽4厘米。
权利要求1.一种固本康复袋。其特征是它由一个前置药布袋(6)与一个后置药布袋(7)构成,通过松紧带(8)与粘扣(9)将前置药布袋(6)与后置药布袋(7)连接在一起,前药袋(1)装在前置药布袋(6)内,后药袋(2)装在后置药布袋(7)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本康复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置药布袋(6)是一个上部少而下部多的不对称椭园形结构,其横轴长30厘米,纵轴长14厘米;所述的后置药布袋(7)是长方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本康复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药袋(1)长13厘米,宽8厘米;所述的后药袋(2)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固本康复袋。我国现行的同类产品中,多是将中药袋设置在以脐为中心的前部,而忽视后腰部的治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人体腹部与腰部同时治疗的固本康复袋,它能以药袋紧贴在腹部的神阙、气海、关元、中极、肓俞、四满、气穴和大赫及腰部的命门、肾俞等俞穴上方;并能根据六类慢性疾病选用相应药袋,对症治疗。
文档编号A61M37/00GK2116496SQ9220093
公开日1992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1992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1992年1月15日
发明者赵宗辽 申请人:赵宗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