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心电极及其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3926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心电极及其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次性心电极及其生产装置属医用生物传感器及其生产技术领域。
一次性心电极是用于心电图机和心电监护仪对人体心功能进行监测。由于是一次性使用,卫生方便,可避免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在国际上已广泛使用和生产,但其生产程序较复杂,生产设备投资大、成本高、价格昂贵。近年来,国内也有一些厂家开始生产一次性心电极,但因其结构不合理、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使该产品成本仍较高,价格仍较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生产程序复杂、投资大或因其结构不合理,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使产品成本高、价格贵等问题,研制一种能适合于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的结构简单合理、性能优越的一次性心电极及其生产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结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次性心电极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它由电极引线扣1、软塑料布2、双面胶布3、无纺布4、双面胶圈5、剥离纸6、包装盖7、导电胶及导电胶固定介质8、电极基体9、防渗漏介质10等共同组成,其结构相互连接关系为电极引线扣1、软塑料布2、双面胶布3、防渗漏介质10、电极基体9按序粘贴压合在一起,导电胶注入导电胶固定介质并一起压贴在双面胶布3上,按序粘贴好双面胶布3的无纺布4、双面胶圈5、剥离纸6压贴在一起,涂有压敏胶的包装盖7又与剥离纸6压贴在一起。因此,各部件之间都靠双面胶布进行粘贴并加压实现压贴连接。而且在电极基体9与电极引线扣1之间加进防渗漏介质,以避免电介质的渗漏引起电极基体和电极引线扣的电化学反应;一次性心电极的生产装置包括压扣机、操作装置及其活化、压棉片、加胶、胶圈的固定、加盖等工艺程序的各种操作头组成,其中压扣机如图2所示,它由传动装置11、压扣杆12、垫片13、底座14、支架15共同组成,它用于把电极引线扣1、软塑料布2、双面胶布3、防渗漏介质10、电极基体9、按序压合在一起;各工序的操作装置如图3所示,它由上下移动加压装置16、移动杆17、操作板18、操作头19、定位底板20、传送带21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将第一套压扣工序压扣成的半成品放置在定位板20的各定位孔中,通过操作装置中的上下移动加压装置16移动操作板18进行生产,对不同的工序使用装于操作板18的不同工序的操作头,用传送带把定位底板20移到所对应的不同操作头下进行不同工序的操作,这样便可实现连续操作。活化操作头如图4所示,它由白金丝22、活化液及活化液固定介质23等组成,进行活化工序时,只要把浸有活化液的活化操作头下移与电极基体9相接触即可,当需要电解活化时,则需在操作板18与定位底板20之间加一电压,用恒流电压控制一定的直流电通过;压棉片操作头如图5所示,它由压杆24、定位模25、导电胶固定介质26等组成,在压棉片工序中,通过压棉片操作头加于一定压力,将导电胶固定介质压贴在双面胶布3上;加胶操作头如图6所示,它由可进行加热并恒温控制的金属腔体27、导电胶28、丝网或带孔板材29等组成,加胶工序时,通过加胶操作头将导电胶注入导电胶固定介质;胶圈的固定及加盖操作头如图7所示,它带有环状压圈体30,在胶圈的固定程序中通过胶圈固定操作头将已粘贴好双面胶布3的无防布4、双面胶圈5、剥离纸6压贴在一起,并将涂有压敏胶的包装盖7与剥离纸6压贴在一起。
整个生产一次性心电极生产过程,可按下述六道工序进行第一道工序为通过压扣机进行的压扣工序,把电极引线扣1、软塑料布2、双面胶布3、防渗漏介质10、电极基体9压合在一起;第二道工序是活化工序,用浸有活化液的活化操作头使电极基体9活化;第三道工序为压棉片工序,它通过压棉片操作头加于一定的压力,将导电胶固定介质压贴在双面胶布3上;第四道工序为加胶工序,它通过加胶操作头将导电胶注入导电胶固定介质;第五道工序为胶圈固定工序,它通过胶圈固定及加盖操作头将已粘贴好双面胶布的无防布4、双面胶圈5、剥离纸6压贴在一起;第六道工序为加盖工序,也是通过胶圈固定及加盖操作头将涂有压敏胶的包装盖7与剥离纸6压贴在一起。这六道工序采用直线形流水线或环状循环流水线方式进行,操作板18上的操作头数目与定位底板20上的定位孔数目相对应,并可按生产规模大小进行设计。因此,利用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心极的简单合理的特别结构及其生产装置,能方便地应用现有的数控技术或现成的数控机床的数控器就能实现一次性心电极的大规模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一次性心电极及其生产装置相比有如下的优点和效果(1)由于本一次性心电极结构简单、合理,且整个心电极各部件之间都靠双面胶布粘贴并压贴连接,所以连结力强、牢固、可靠性高,性能优良,可连续使用24小时不会脱离,且经测定,其直流失调电压小于10毫伏,交流阻抗小于1千欧;(2)由于电极基体与电极引线扣之间加了防渗漏介质,可防止电解质的渗漏引起电极基体与电极引线扣的电化学反应;(3)本一次性心电极的生产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它既能适于手工操作,也能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一次性心电极。
对说明书
如下图1为一次性心电极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电极引线扣、2为软塑料布、3为双面胶布、4为无防布、5为双面胶圈、6为剥离纸、7为包装盖、8为导电胶及导电皎固定介质、9为电极基体、10为防渗漏介质;图2为压扣机结构示意图。图中11为传动装置、可以手动或电动、12为压扣杆、13为垫片、14为底座、15为支架;图3为各工序操作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活化工序操作头结构示意图;图5为压棉片工序操作头示意图;图6为加胶工序操作头示意图;图7为胶圈固定及加盖工序操作头示意图。图3-7中16为上下移动加压装置、17为移动杆、18为操作板、19为操作头、20为定位底板、21为传送带、22为白金丝、23为活化液及活化液固定介质、24为压杆、25为定位模、26为导电胶固定介质、27为金属腔体,可进行加热并进行恒温控制、28为导电胶、29为丝网或带孔板材、30为环状压圈体。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包括生产装置的实施和生产一次性心电极实施。其实施方法如下(1)按图2所示结构,加工制造或按设计订购各部件,再按普通的机械安装方法进行组装而成压扣机;(2)按一般的机械加工安装方法,并按图3所示设计加工制造各工序操作装置;再按图4~图7设计制造各工序操作头,并安装于操作装置的操作板18的相应操作工序操作头位置上。这样便完成一次性心电极的生产装置。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曾设计并通过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厂加工制造了一台本生产装置。其中压扣机的压扣杆12用金属材料制造,垫片13用橡胶垫片,底座14为不锈钢制造;活化操作头中的活化液固定介质23选用海棉;压棉片操作头的压杆用橡胶材料制造;胶圈固定操作头的环状压圈体30用橡胶材料制造;(3)用上述制造出来的生产装置,按上述说明书所述的生产一次性心电极的六道工序,按序进行生产,便成功地生产出结构简单、合理、牢固的一次性心电极。经测定,生产出来的一次性心电极的直流失调电压小于10
V,交流阻抗小于1KΩ,且经广州某医院试用,性能优良,连续24小时使用不会脱离。
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心电极,其特征在于它由电极引线扣1、软塑料布2、双面胶布3、无纺布4、双面胶圈5、剥离纸6、包装盖7、导电胶及导电胶固定介质8、电极基体9、防渗漏介质10共同组成,其结构相互连接关系为电极引线扣1、软塑料布2、双面胶布3、防渗漏介质10、电极基体9按序粘贴压合在一起,导电胶注入导电胶固定介质并一起压贴在双面胶布3上,按序粘贴好双面胶布3的无防布4、双面胶圈5、剥离纸6压贴在一起,涂有压敏胶的包装盒7又与剥离纸6压贴在一起;因此,各部件之间都靠双面胶布进行粘贴并加压实现压贴连接,而且在电极基体9与电极引线扣1之间加进防渗漏介质,以避免电介质的渗漏引起电极基体和电极引线扣的电化学反应。
2.一种生产一次性心电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压扣机、操作装置及其活化、压棉片、加胶、胶圈的固定及加盖等工艺程序的各种操作头组成,其中压扣机如由传动装置11、压扣杆12、垫片13、底座14、支架15共同组成;操作装置由上下移动加压装置16、移动杆17、操作板18、操作头19、定位底板20、传送带21共同组成;活化操作头由白金丝22、活化液及活化液固定介质等组成;压棉片操作头由压杆24、定位模25、导电胶固定介质26、等组成;加胶操作头由可进行加热并恒温控制的金属腔体27、导电胶28、丝网或带孔板材29等组成;胶圈的固定及加盖操作头带有环状压圈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次性心电极及其生产装置,属医疗器械技术。一次性心电极由电极引线扣、软塑料布、双面胶布、无纺布、双面胶圈、剥离纸、包装盖、导电胶及其固定介质、电极基体、防渗漏介质共同组成,各部件间靠双面胶布粘贴并加压实现压贴连接;其生产装置包括压扣机、操作装置及其活化、压棉片、加胶、胶圈的固定及加盖等工序的各种操作头组成。本一次性心电极结构简单、合理、牢靠、性能优良、易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文档编号A61B5/0408GK2161260SQ9223689
公开日1994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1992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1992年10月10日
发明者廖永忠 申请人:华南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