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加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6774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输液加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医疗用静脉输液用的加温装置。
静脉输液治疗方法见效快,病人痛苦少,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经常使用,现在所用的静脉输液方法都是把参有药物的生理盐水直接输入静脉,所输液体的温度是和外界温度一致的。在春天和秋天,特别是在冬天,环境的温度比人体的体温低很多,用上面所讲的输液方法给病输液就会有在量温度低于体温的液体流入静脉,由此带来了很多不好的效果。例如,刺激血管壁,使静脉血管硬化,容易造成静脉炎,加重心脏的负担,病人容易感觉心脏不舒服,肢体变冷,甚至局部麻木等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输液方法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输液加温装置,对接近人体处的输液管外壁进行加热,热量通过管壁传给所输药液,使药液温度升高,在药液输入到人体时药液的温度接近人的体温,以达到消除或减少上面所讲的不足之处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的用至少两块金属,把其中一块有凹槽的金属和另外的有凹槽或没有凹的金属块叠合在一起,金属块中装有电发热器,使用时将输液管放入凹槽内,盖上另外的金属块,使输液管壁紧贴金属体,电发热器对金属块加热,因为金属的导热性很好,使金属块的温度均匀,温热的金属块对夹在凹槽内的输液管进行加热,热量通过传导方式,经过输液管壁传给所输的液,使药液进入人体前得到加温,从而达到了使药液输入人体前温度升高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更好的方案是由电子温度控制电路控制电发热器是否发热,使金属块的温度恒定在某一设定值上。金属块保持恒定的温度可根据需要调节。这样可由人工根据环境的温度调节对输液管加热所需的金属块的温度,以达到使输入药液的温度接近人体体温,使得效果更好。电子恒温技术是一个公知的成熟的技术。将电子温度控制电路的温度传感器装在金属体上,当电路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金属体的温度超过某一值时,它使电发热器停止对金属体加热,当检测到金属体温度末达到某一温度时,则使电发热器对金属体加热,电路由上面讲的反馈的作用,使金属体的温度保持在某一恒定的温度值上,而且这一温度值是可调的。
本实用新型最好的方案是在电子温度控制电路中使用两个温度传感器,一个用隔热材料与金属体隔开并和外界相接触,用于检测环境的温度,另一个温度传感器装在金属体上和金属体相接触,用于检测金属体的温度。用放在环境中的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去控制金属体温度恒定时的值。使电路根据环境的温度来确定对药液加温所需的金属体的温度,当环境温度高,则对药液加温的温度低,当环境的温度低,则对药液加温的温度高。由于药液的温度是和环境温度一致的,也就是说电路能根据药液的温度来确定对药液加温所需的金属块的温度,从而使不论环境温度是高还是低,输入人体的药液的温度都和人体体温基本一致。由此省去了人工调整的麻烦,使输入的药液的温度更稳定,效果更理想。
本实用新型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一是使输入人体的药液得到加温,并且使用电子温度控制电路控制对输液管的加温温度,使不论环境温度是高还是低,输入到人体的药液的温度都和人体体温基本一致,减少了输液低温对静脉的刺激,减少了体弱病人热量的消耗,减少甚至消除现在使用的输液方法中由于输液低温而造成的不良效果。二是机械结构简单,电子温度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简单明确,容易设计,容易调试。三是整个实用新型容易实施。



图1是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输液加温装置的剖视图。
附图2是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两个负温度特性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的电子温度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参照附
图1,本实用新型由两块金属〔1〕和〔2〕,电发热器〔3〕,凹槽〔4〕,温度传感器〔5〕,电子温度控制电路及另一温度传感器〔6〕,和活动机构〔7〕及隔热材料〔8〕组成。两金属块〔1〕和〔2〕带有凹槽〔4〕,其外表覆盖有隔热材料〔8〕,并分别嵌有电发热器〔3〕和温度传感器〔5〕,它们用活动机构〔7〕连接叠合在一起,两块金属可打开、合上,以便使用时将输液管放入凹槽内,电子温度控制电路及另一温度传感器由隔热材料与金属体隔开,此温度传感器与外界相接触,用于检测环境的温度。电子温度控制电路及电路与电发热器的连接方式参见附图2,电子温度控制电路的连接及工作过程叙述如下电路由一个稳压直流电源VCC提供工作电源,另一稳压或非稳压直流电源+V给电发热器RH供电。由普通电阻R1和NTC热敏电阻RT2串接在VCC和电路地GND之间,构成温度检测电路,RT2作为检测环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用隔热材料与金属体隔开并和外界相接触。电路把环境的温度转换成〔E〕点对地的电压,当环境温度上升时NTC热敏电阻RT2的阻值变小,〔E〕点的电位就下降。由普通电阻Ri,Rf,R2及运算放大器OP构成直流反相放大器,Ri,Rf的比值确定了放大器的放大倍数,〔E〕点对地的电压经反相放大后从〔F〕点输出,当〔E〕点的电位变低,则放大器的输出〔F〕点的电位升高。由齐纳二极管ZD和普通电阻R3构成限幅电路。齐纳二极管的击穿电压比VCC小五分之一左右,当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低于五分之一VCC时,ZD被击穿,大电流从R3流过,R3的压降加大,使A点的电位保持在五分之一VCC,〔A〕点的电位不会小于五分之一VCC。在ZD没有被击穿时,〔F〕点的电位经R3直接藕合到〔A〕点,即〔A〕点的电位就是放大器输出的电位。由普通电阻R4,R5,NTC热敏电阻RT1,电压比较器CMP,晶体管TR和电发热器RH连接成恒温电路。NTC热敏电阻RT1是嵌在金属体上的,用于检测金属块的温度。当〔B〕点电位高于〔A〕点时,电压比较器CMP的输出为高电平,使晶体管TR导通,RH有电流流过,并发热,金属体被加热,温度上升。嵌在金属体上的NTC热敏电阻RT1的阻值变小,使〔B〕点的电位下降。当〔B〕点的电位下降到低于〔A〕点时,电压比较器CMP的输出变为低电平,晶体管TR截止,RH停止发热。金属体向输液管及外界散热,温度下降,〔B〕点的电位又开始上升,重复上述过程。这样就使金属体的温度恒定在某一设定的温度上,〔A〕点的电位就确定了恒温电路的温度恒定时的值。〔A〕点的电位高,金属块恒定的温度值低,〔A〕点的电位低,金属块恒定的温度值高,而〔A〕点的电位随环境温度变化。当环境温度高,则〔E〕点电位变低,〔F〕点电位变高,〔A〕点的电位也变高,从而使金属块温度的恒定值变低。相反,如果环境温度变低,则使金属块温度的恒定值变高。实现了根据环境温度确定对输液管加热所需的温度。由于是环境温度高,则对输液管加热的温度低,环境温度低,则对输液管加热的温度高,达到了不论环境温度是高还是低,输入到人体药液的温度都与人体体温基本一致的效果。限幅电路使得当环境温度很低时,金属块的温度恒定值不会无限升高。电阻R5是限制电发热器发热时流过发热器的电流。隔热材料〔8〕有提高热能利用效率的作用。电路的调整如下假定要求当环境温度从T1升高到T2,金属块的温度从T3降到T4,则先适当选择R4和RT1的值,并使金属块温度从T3降到T4,分别量出金属温度为T3、T4时〔B〕点的对地电压UB1和UB2。再适当选择R1,RT2和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使环境温度从T1升高到T2,〔A〕点的对地电压从UB1升高到UB2,电路经上述方法调整后即可使用。上述结构就构成了一种输液加温装置。
权利要求1.一种输液加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至少两块金属叠在一起构成,其中至少有一块带有凹槽,金属块中至少装有一个电发热器,电发热器由电子温度控制电路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输液加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电子温度控制电路有两个温度传感器,一个和金属块的金属体相接触,一个用隔热材料与金属体隔开和外界相接触,用检测环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去控制恒温电路的温度设定值。
专利摘要一种输液加温装置当温度较低的药液输入静脉时,会给人的心脏和静脉带来很多不良的影响,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消除这些不良影响而设计的一种装置,该装置主要由两块带有凹槽金属块(1)(2)、电发热器(3)、温度传感器(5)和电子温度控制线路(6)构成。由电发热器对金属块加热,热量经过金属块和输液管壁传给药液,使药液温度升高。温度控制电路根据环境温度控制电发热器加热的功率,使效果更理想。
文档编号A61M5/44GK2164841SQ9321526
公开日1994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1993年6月7日 优先权日1993年6月7日
发明者刘永初 申请人:刘永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