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多功能面膜及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6289阅读:9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药多功能面膜及配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运用传统中医理论,将隔各类皮肤采用辩证分型相应中药辨证组方,制作出适用于各种皮肤生理,病理状态下使用的,集预防、治疗、美容与一体的多功能中药面膜。目前,国内外对于化妆品有化学合成向天然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而且对中草药制剂在化装品中的开发应用也越来越重视,化妆品向多功能方向发展。
人们期待着一种能够用于油性皮肤、干性皮肤、中性皮肤、过敏性皮肤等,不同皮质的单一化妆品。现有化学合成产品不能解决此类问题。加之合成物中含有铅等有害成份或使用激素类药物;采用化学脱色剂和漂白剂等,毒副作用较明显,加重了皮肤的损害,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一些中药化妆品尽管无毒副作用,但组方用药趋向于选择古代中药美容处方,而产生用药类同,而忽视了中药处方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辩证分型,辩证组方的原则。况且男女、冬春、昼夜、南北各异、岂能不区分对待,而以一方一药而概之,何以不谬乎!且选方大多偏于温燥或偏于寒凉,使适用范围变窄,美容成为损容。
鉴于以上述分析研究,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建立新的美容化妆品理念中医辩证分型组方用于化妆品,使其适用于各类皮肤和不同的皮质,使其达到预防、治疗、美容的目的。
本发明的任务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将选好的品质优良的中药经过混合处理,其种类和含量是紫草、红花、白芷、黄柏、陈皮、芦荟各种占2%--6%;大黄、当归、白附子、薄荷各占2%--5%;薏仁、甘草各占5%--10%;蜂胶0.5%;食盐1%--2%,冰片1%--2%;所说的中药胶液溶媒的种类和含量是白芨、白蔹各50克,皂角20克,加水3公斤,文武火煎煮40--60分钟,得取胶状的中药水剂;将冰片10克(乙醇溶解后加入)加入以上胶状中药水剂中混合;药粉和中药胶水提取液搅拌磨匀,其比例为1∶1--1.5;再加入保湿增塑剂甘油1--2%,蜂蜜0.5%,吸收增强剂冰片0.5%,乳化剂吐温--80 0.5%,乙醇适量,制得中药面膜膏。达到预防、治疗、美容,多功能的目的。
本发明所产生的积极效果显著,使皮肤加强了对风、寒、暑、湿、燥、热不同病邪侵袭皮肤的预防,又能满足对"六淫"侵袭产生的各种皮肤的治疗。无毒副作用,疗效快捷持久,按照"治病求其本"、"治未病"的美容化妆原则。该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运用中药理论"六因辩证"分型,组方、药性温和、适用面加宽,应用范围扩大,适应症增加。
2.中药全粉和中药胶体溶液的组成和制备方法是独立的,且比单一方提高了疗效。
3.建立了使化妆品向天然化,营养化、药物化、集预防、治疗、美容于一体的新概念。成功的制作了辩证分型用药多功能中药面膜膏。
4.该产品原料来源广,加工制作简便,设备不复杂,生产成本低,市场需求量大,性能稳定,无副作用,安全可靠,渗透性强,疗效快捷且持久,并力图从"治本"上达到护肤目的。
5.解决了其它化妆品所具有的毒副作用,药性所偏,分类繁琐,"治标"不治本",组方不合理等缺陷问题。
以下结合临床实验进一部说明本发明的主要技术内容根据中医"六因"(风、寒、暑、湿、燥、热)辩证的理论,通过长期的观察与实践,将皮肤的生理、病理状态与不同的皮质特性分为十型,即(1)单纯燥型;(2)单纯湿型;(3)燥热型(热毒型);(4)燥寒型;(5)风燥型;(6)风湿型;(7)湿热型(湿毒型);(8)寒湿型;(9)风热型;(10)风寒型。不同症型采用相对应的中药治疗。
本发明就以下皮肤症状及相应的用药分类燥(干性皮肤)燥热(热毒) 燥 寒 风燥(强干性皮肤)(极强干性皮肤)(较强干性皮肤)紫草、大黄红花、当归白芨、白蔹蜂蜜蜂蜜 甘草风寒(弱干性皮肤)芷、白附子甘草湿(油性皮肤)湿热(湿毒) 寒湿 风湿(极强油性皮肤)(强油性皮肤)(较强油性皮肤)黄柏、大黄 陈皮、白附子 白芷、白附子薏仁 薏仁 薏仁风热(弱油性皮肤)芦荟、薄荷甘草将上述十种症状的药物综合,按照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也是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得出的组方君药紫草、红花、白芨、白芷、黄柏、陈皮、芦荟共七味。臣药大黄、当归、白蔹、白附子、薄荷共五味。佐药薏仁、蜂蜜共两味。使药甘草共一味。组方共15味药即紫草、红花、白芨、白芷、黄柏、陈皮、芦荟、大黄、当归、白蔹、白附子、薄荷、薏仁、蜂蜜、甘草。组方功效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润燥散寒、祛腐生新、调整阴阳。
适应症各类皮肤的护肤、增白、抗衰老作用,预防治疗粉刺、暗疮、皮炎、雀斑、黄褐斑、皱皲、汗斑、皮癣、湿疹等。现代药理实验表明上述中药含有较复杂的天然化学成份,如植物纤维朊,植物抗生素,植物脂,植物激素,植物酶、维生素A、B、C、E、B--胡萝卜素等成份,这些成份具有促进上皮细胞脱落,去除死皮,净化清除毛孔表面角质细胞和毛孔油脂,疏通毛孔;调整皮肤血管的扩张与收缩;对传入皮肤神经末稍产生选择的刺激作用,引起相应的各种反射,从而改变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过程;活化细胞,加强和改善皮肤的微环境,促进皮肤炎症的吸收和对病理产物的排泄,具有广谱抗菌消炎,抑制真菌的作用;同时防止皮肤敏感不适,柔软皮肤营养皮肤,增强皮肤保湿作用,使皮肤舒爽润滑,富有弹性;抑制疮,平衡异常皮脂组织过分的分泌油脂;有效地吸收损害皮肤的紫外线,防止皮肤被有害射线的损伤。综合以上作用,能起到调整皮肤机能,清洁皮肤、消除粉刺、祛褪色斑、消除皱纹、润泽皮肤、灭菌消炎、增白、抗衰老、营养皮肤等作用。
由本发明制成的多功能中药面膜膏由下列几种成份组成,并按特定工艺加工而成。
(1)经过混合磨粉处理的中药,其种类和含量是紫草、红花、白芷、黄柏、陈皮、芦荟各种占2%--6%;大黄、当归、白附子、薄荷各占2%--5%;薏仁、甘草各占5%--10%;蜂胶0.5%;食盐1%--2%冰片1%--2%。
(2)中药胶液溶媒的种类和含量是白芨、白蔹各50克,皂角20克,加水3公斤,文武火煎煮40--60分钟,得取胶状的中药水剂;将冰片10克(乙醇溶解后加入)加入以上胶状中药水剂中混合。
(3)药粉和中药胶水提取液搅拌磨匀,其比例为1∶1--1.5。
(4)再加入保湿增塑剂甘油1--2%,蜂蜜0.5%,吸收增强剂冰片0.5%,乳化剂吐温--800.5%,乙醇适量,最后制得中药多功能面膜膏。
以下例举本发明最佳实施例(1)中药全粉制备过程和方法。
紫草3-6%、红花2-5%;白附子2-5%;白芷3-6%;黄柏3-6%;陈皮2-5%、芦荟3-6%大黄2-5%、当归3-6%;薄荷2%-5%;薏仁5-10%、甘草2-5%;取上述品质优良的中药材,去除杂质,烘干经粉碎机粉碎后得到粗粉,加入适量的抗氧化剂、防腐剂、皮质吸收增强剂如蜂胶、冰片、食盐、混合均匀,然后经粉磨机磨成细粉,过180目筛,可成中药全粉,存于陶瓷罐中,密封防潮。
(2)中药胶液制备过程和方法白芨50克,白蔹50克,皂角20克放入陶瓷罐中,加水3公斤,将按此比例和组成的中药以水文武火煎煮40-60分钟,澄清去渣得出中药胶液,冷却至20度至-30度时,加入适量的抗氧化剂,防腐剂,皮质吸收强剂,得到中药胶液以陶罐盛装密封,可存放较长时间。
(3)多功能中药面膜膏的形成制备过程和方法将(1)中药全粉和(2)中药胶液提取液按1∶1.5%比例混合搅拌,并加入保湿增塑剂如甘油1-2%,蜂蜜0.5%,乳化剂吐温-80 0.5%,适量乙醇再经过胶体磨充分研磨混匀,即形成产品。经消毒处理和包装成形即可。
以下例举本发明的临床实验报告。
本产品是按原单一方的基础上组合而成,在拓宽了适应症的同时,通过120观察使用,疗效比原来提高了10-20%,其中对防皱抗皱率提高了10%左右,有效率达93%,对皮炎、粉刺、暗疮治愈好转率提高了20%,达98%,对黄褐斑、雀斑、 汉斑、皮癣等治愈有效率提高了15%,达92%。
权利要求
1.一种中药多功能面膜及配方,包括中药、中药胶液溶媒、中药胶水和保湿增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是经过混合磨粉处理的中药,其种类和含量是紫草、红花、白芷、黄柏、陈皮、芦荟各种占2%--6%;大黄、当归、白附子、薄荷各占2%--5%;薏仁、甘草各占5%--10%;蜂胶0.5%;食盐1%--2%,冰片1%--2%;所说的中药胶液溶媒的种类和含量是白芨、白蔹各50克,皂角20克,加水3公斤,文武火煎煮40--60分钟,得取胶状的中药水剂;将冰片10克(乙醇溶解后加入)加入以上胶状中药水剂中混合;药粉和中药胶水提取液搅拌磨匀,其比例为1∶1--1.5;再加入保湿增塑剂甘油1--2%,蜂蜜0.5%,吸收增强剂冰片0.5%,乳化剂吐温--80 0.5%,乙醇适量,制得中药面膜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多功能面膜及配方,其特征在于上述的中药全粉制备方法是将所述的中药材,去除杂质,烘干经粉碎机粉碎成粗粉,且加入适量的抗氧化剂、防腐剂、皮质吸收增强剂,磨成180目中药全粉入容器封装。
3.一种中药多功能面膜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方紫草3-6%、红花2-5%;白附子2-5%;白芷3-6%;黄柏3-6%;陈皮2-5%、芦荟3-6%大黄2-5%、当归3-6%;薄荷2%-5%;薏仁5-10%、甘草2-5%;。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一种运用传统中医理论,将隔各类皮肤采用辨证分型相应中药辨证组方,制作出适用于各种皮肤生理、病理状态下使用的,集预防、治疗、美容于一体的多功能中药面膜。其工艺配方紫草、红花、白芷、黄柏、陈皮、芦荟;大黄、当归、白附子、薄荷;仁、甘草、蜂胶、食盐、冰片制成粉加水,文武火煎煮,得取胶状的中药水剂;药粉和中药胶水的比例为1∶1-1.5;再加入保湿增塑剂,乳化剂吐温-800.5%,乙醇适量制得。
文档编号A61P17/00GK1150018SQ9511817
公开日1997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1995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1995年11月15日
发明者刘晓斌, 李 杰 申请人:李 杰, 刘晓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