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暖脐敷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9605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幼儿暖脐敷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内的一种药品,具体的的说是一种防治婴幼儿腹泻、腹痛的敷膏。
婴幼儿常因受寒、受惊、过食生冷及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等引起腹泻、腹痛、腹胀厌食等病状。"小儿泻速停"、"婴儿素"等可治疗婴幼儿腹泻、腹痛、消化不良等病症,但均为内服药,对婴幼儿往往喂服困难。市场上现已有用于治疗上述病症的外贴药膏,如"宝宝一贴灵"、"神奇贴"等。但上述药膏的制作加工工序较多,成本较高,且治疗时渗透性不强,疗效较慢。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疗效显著、制作加工简便的婴幼儿暖脐敷膏。
本婴幼儿暖脐敷膏由干姜、五倍子、昊萸、肉豆蔻及桔梗粉碎混合成药粉后与白酒调合成糊状制成。药粉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干姜25-30;五倍子25-30;昊萸15-22;肉豆蔻15-222;桔梗4-8;药粉与白酒的配比为(重量比)药粉∶白酒=2.5∶1,白酒为50度以上。
干姜性温、味辛,作用温中散寒、化饮止吐。五倍子性酸涩、味成,作用解毒、涩肠、止汗、止血。昊萸性辛热、味苦,作用温中散寒、疏肝止痛。肉豆蔻性温、味辛,作用暖胃、涩肠、行气,所含之挥发油能增进胃液分泌及胃肠蠕动而开胃促进食欲,有消胀止痛之功效。桔梗性微热、味甘苦、辛,作用宣肺、利尿、提升。白酒为渗透剂,与药粉混合能增加药粉中各成分的渗透性,促进药物的吸收。药粉中各味药组合后具有性温散、香串、收涩、走中有守、守中有走、有升有降之性能,本敷膏敷贴于脐部通过神阙穴由人体吸收后,能散结、调气、温中散寒、止痛、止泻、输通经洛、改善循环,并能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
本敷膏渗透性强、疗效好,无毒付作用,加工制作简单。本敷膏经近千例临床给药观察,治愈率为90%,总有效率为98%。
以下结合一个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由上述所给药粉各组分的配比范围按如下最佳配比(重量百分比)取各组分配制药粉干姜28;五倍子28;昊萸19;肉豆蔻19;桔梗6。其中昊萸用文火炒至微黄。将各组分粉碎成70~100目细粉后混合成药粉,用50度以上的白酒与药粉调合成糊状后,装入瓶中封盖即制成本敷膏。药粉与白酒的配比为(重量比)药粉∶白酒=2.5∶1。也可将药粉、白酒分装,须用时,按比例现调成敷膏。使用时,将本敷膏置于脐中后,盖上脱敏胶布固定。
用法用量敷于脐部,每日一次,每次3~6克。
注意事项脐部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禁用。
主治婴幼儿因过食生冷、受寒、受湿、受惊所引起的腹泻、绿便、腹痛、腹胀、呕吐、厌食及由抗生素药物的副作用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对感染性腹泻和妇女因寒湿湿、血滞引起的经痛也有一定的疗效。
权利要求
1.婴幼儿暖脐敷膏,其特征在于由干姜、五倍子、吴萸、肉豆蔻及桔梗粉碎混合成药粉后与白酒调合成糊状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暖脐敷膏,其特征在于药粉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干姜25-30;五倍子25-30;吴萸15-22;肉豆蔻15-22;桔梗4-8;药粉与白酒的配比为(重量比)药粉∶白酒=2.5∶1,白酒为50度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幼儿暖脐敷膏,其特征在于药粉的最佳配比为(重量百分比)干姜28;五倍子28;吴萸19;肉豆蔻19;桔梗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暖脐敷膏,其特征在于药粉的粒度为70~100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暖脐敷膏,其特征在于每剂敷膏的药量为3~6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内的一种婴幼儿暖脐敷膏,由干姜、五倍子、吴萸、肉豆蔻及桔梗粉碎混合成药粉后与白酒调合制成。功能:散结、调气、散寒。主治:婴幼儿因过食生冷、受寒、受湿、受惊所引起的腹泻、腹痛、腹胀、呕吐、厌食及由抗生素药物的副作用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对感染性腹泻和妇女因寒湿湿、血滞引起的经痛也有一定的疗效。
文档编号A61K9/06GK1215596SQ9710717
公开日1999年5月5日 申请日期1997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1997年10月28日
发明者顾世用 申请人:顾世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