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食管腔内灌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4742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用食管腔内灌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化疗食管腔内病症的医用食管腔内灌注器。
目前,在临床上对于治疗食管腔内病症,比如食道癌,普遍采用全身静脉化疗的方式进行。此种方式在实际运作当中需对全身静脉注射化疗药剂,这样不仅对患者身体的其它部位损伤较大,而且对所化疗部位的针对性较差,致使其化疗效果不太理想。由此,长期以来此种化疗方式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不足部分,提供一种对所化疗部位针对性较强,化疗效果比较理想的医用食管腔内灌注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医用食管腔内灌注器,它有灌注管、前后气囊、灌注孔、逆止阀、充气管,金属块及尾塞,灌注管前端为密封状,其密封处内部有金属块;灌注管前、中部的外壁上分别有与其相接的前、后气囊,灌注管的内壁上分别有与前、后气囊相通的充气管,充气管的后端分别穿出灌注管的后部与逆止阀相接,灌注管在前气囊与后气囊之间处有灌注孔,尾塞插在灌注管后端口内,并与其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一、设计合理,它根据患者食管腔内所需化疗的部位,由前、后气囊充盈后限制具体空间位置,针对其患处灌注相应药剂进行化疗,由此不仅大大减轻了对全身其它部位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化疗药剂在病变组织的浓度,使其化疗效果较为理想;二、结构简单、容易制作、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可靠。本实用新型的广泛应用能够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说明书附图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参照说明书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食管腔内灌注器,它有灌注管7,前、后气囊2、5,灌注孔4、逆止阀9、8,充气管3、6,金属块1及尾塞10,灌注管7前端为密封状,其密封处内部有金属块1;灌注管7前、中部的外壁上分别有与其相接的前、后气囊2、5,灌注管7的内壁上分别有与前、后气囊2、5相通的充气管3、6,充气管3、6的后端分别穿出灌注管7的后部与逆止阀9、8相接,灌注管7在前气囊2与后气囊5之间处有灌注孔4,尾塞10插在灌注管7后端口内,并与其配合。
制作时,按上述要求加工好各种零部件组装即可。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灌注管7前、中部在X光的监视下送入患者食管腔内,并使其前、后气囊2、5定位在所需化疗部位的两侧,此时用空注射器分别插入逆止阀9、8并分别向前、后气囊2、5内充气,使其分别充盈并与食管腔内壁相接触,由此形成在前、后气囊2、5之间的密闭化疗空间,这时可拔开尾塞10向灌注管7内灌注化疗药剂后,再插入尾塞10使其密封,此时化疗药剂则通过灌注孔4向患处扩散,以达到针对性化疗的目的。化疗结束后,拔开尾塞10用空注射器将灌注管7内的化疗药剂抽出后,再用空注射器分别将前、后气囊2、5中的气抽出,然后将本实用新型从患者的食管腔内取出即可。本实用新型的逆止阀9、8为现有技术,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权利要求1.医用食管腔内灌注器,它有灌注管(7),前、后气囊(2)、(5),灌注孔(4)、逆止阀(9)、(8),充气管(3)、(6),金属块(1)及尾塞(10),其特征在于灌注管(7)前端为密封状,其密封处内部有金属块(1);灌注管(7)前、中部的外壁上分别有与其相接的前、后气囊(2)、(5),灌注管(7)的内壁上分别有与前、后气囊(2)、(5)相通的充气管(3)、(6),充气管(3)、(6)的后端分别穿出灌注管(7)的后部与逆止阀(9)、(8)相接,灌注管(7)在前气囊(2)与后气囊(5)之间处有灌注孔(4),尾塞(10)插在灌注管(7)后端口内,并与其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食管腔内灌注器,它有灌注管、前、后气囊、灌注孔、逆止阀、充气管,金属块及尾塞,灌注管前端为密封状,其密封处内部有金属块;灌注管前、中部的外壁上分别有与其相接的前、后气囊,灌注管的内壁上分别有与前、后气囊相通的充气管,充气管的后端分别穿出灌注管的后部与逆止阀相接,灌注管在前气囊与后气囊之间处有灌注孔,尾塞插在灌注管后端口内,并与其配合,它解决了化疗时对其它部位损伤较大的问题。
文档编号A61M25/04GK2300421SQ97206070
公开日1998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1997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1997年2月27日
发明者李晓华, 卢兆桐, 孙桂武 申请人:李晓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