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形双向调压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5250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舟形双向调压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舟形双向调压钢板(简称舟形钢板)在临床医学骨科对于骨折内固定时使用的钢板,尤其是用于四肢长骨干骨折。
目前,国际上AO学会推荐的等厚矩形钢板可使骨折达到坚强固定的目的,国内现有梯形加压钢板及角形接骨板在AO钢板的基础上进行了几何图形的改变,使钢板增强了抗弯,抗扭强度,减少应力集中及骨遮挡方面有了改善。但都有其各自的缺点,既是与骨的弹性模量上的差别,在当今尚无良好的生物降解材料的情况下,如何使金属材料适应骨组织固定的要求,这就需要尽量减少钢板自身的强度,而增加生物力学方面的固定作用,增加骨组织接触处的连接牢固性,减少钢板应力遮挡性,增加骨折间钢板桥的机械性能强度及弹性适应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骨折的内固定钢板,它不仅能达到骨折端可靠的固定作用,又不至于发生应力替代及对组织干扰的付反应,使之有利于骨折的顺利愈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材料选用L317医用不锈钢制成,造型呈舟形如舢板状,两端逐渐缩窄、变薄、略翘,两侧上面倒棱,横截面星新月形,结构按不同接骨部位分大、中、小三种型号,有8孔、6孔、4孔之分,滑移自动加压孔在内数第二孔位两侧施压孔呈反向应用在胫骨的尚有滑移斜面相反的分压孔。宽度及截面均小于同类的梯形钢板。固定螺钉采用半沉头内六角非自身攻丝,螺杆部分根据使用部位配合钢板分φ4.5、φ4.0、φ3.5、φ3.0四种。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使舟形钢板具有的优点是1.具有流线体外形,对周围软组织损伤小,有利于肌肉收缩滑动,不易形成周围转软组织滑囊样变,占据软组织空间少。2.其舢板样结构与组织结合好,对骨的应力遮挡少,弹性摸量低,对骨皮质压力小,不易造成骨坏死,其惯性矩抗弯、抗扭、抗拉强度亦能达到要求。3.因其自身加压孔在两侧,且呈反应,既可加压又可调解压力大小。避免高压固定瞥病。在胫骨亦有分离支撑作用,改变内置钢板不在张力侧固定造成的对侧分离不稳,使之张力转变成压力,以符合生物力学原则,此点是其它类型钢板所不具备的,因更具有灵活性。4.加压孔设置在其它圆孔中间,可使圆孔间距增加,这样有效稳定固定面积增大,并且亦避免加压孔靠近骨折线易于应力集中,使钢板疲劳断裂的缺点。5.采用非自攻内六角半沉头螺丝钉有利于攻取及把持力大。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俯视构造图图2是
图1的侧视图图3是
图1的横视图图4是舟形钢板的第二个实施例的俯视构造图图中1.加压孔 2.圆孔 3.板身 4.板端 5.横截面 6.分压孔在
图1中所示实施例中,加压孔1在钢板的内数第二孔位,滑移斜坡在外侧,圆孔2排列在加压孔1两侧,板身3整体构形为舟形呈舢板状,板端4由中间向两侧逐渐缩窄、变薄,略翘形成。
在图3中,横截面5为
图1及图2所示实施例的横剖面均表现为新月形的结构。
在图4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分压孔6其滑移斜坡在内侧。

图1和图4中加压孔1和园孔2均在板身3的中轴线上分两组呈一字排列,两组的孔数及孔位对称,依型号不同其孔间距亦不同。以中型8孔钢板为例,中央两组孔间距为6.0cm园孔间距为1.6cm,园孔与加压孔距为1.8cm。
权利要求1.一种内固定钢板,在板身两端带有螺孔及自身加压孔,其特征是钢板呈舟形如舢板样,加压孔或分压孔在内数第二孔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固定钢板,其特征是板身两端逐渐缩窄、减薄、略翘、两侧倒棱,造成流线体外型,板身横截面呈新月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固定钢板,其特征是螺孔分两组呈对称一字排列在板身两端,孔距及孔位依型号不同而变化。
专利摘要舟形双向调压钢板(简称舟形钢板)是一种临床医学骨科治疗创伤骨折时使用的内固定钢板,尤其用于四肢长骨干骨折,它既能达到骨折端可靠的固定作用,又不至于发生应力替代及对组织干扰的副反应。材料选用L
文档编号A61B17/80GK2368470SQ9721536
公开日2000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26日
发明者陈晓明 申请人:陈晓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