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软管式脑脊液压力测定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9804阅读:14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软管式脑脊液压力测定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医用器具类,是脑脊液压力测定计。
现有脑脊液压力测量是神经系统疾患中经常应用的一项常规技术,在临床诊断中,有其重要的作用。但在最近一段较长的时期内,由于工具的缺乏,使这一检查受到了限制,而给临床工作带来了困难。不少医院(包括一些三甲医院)则采用计算脑脊液滴数来估计脑脊液压力,这是极不准确的,与等级医院应具备的医疗技术水平极不相称。因此必须改变这一现状。目前的脑脊液测定计有两种1.玻管式压力计此测压管有如下缺点①玻璃管在测量及消毒过程中易破损。目前很多医院因破损后无法再得到补充(因厂家感到经济效益不大)而停止生产。②玻管的长度不够长,常对250mm水柱以上的压力无法测出。对脑脊液动力学测验(Queckenstedt试验),因达不到压力高度而不能很好完成测量所需指标。2.表式压力计在测压时是将一根消毒导管连接穿刺针和特殊的压力表,将脑脊液压力传递到表内,推动指针来读出压力。其反映的压力,不如玻管式直接。另外,其接管每次需重新消毒。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为了以更先进的脑脊液测压工具来完善补充目前一些医院中脑脊液测压工具缺乏带来的脑脊液检查的不全面,并取代一些医院中目前使用的传统脑脊液测压工具。设计了一次性软管式脑脊液压力测定计。
主要技术内容一次性软管式脑脊液压力测定计,由接穿刺针的接头(1),测压软管(2),移动式控制开关(3)和脑脊液采集瓶(4)构成。在接穿刺针的接头(1)后与软管相连部为一“L”形接头(5)。本测压计全为医用塑料原料制成,利用连通管原理测压。接穿刺针的接头(1),移动式控制开关(3),脑脊液收集瓶(4)为硬塑料制作,测压软管(2)为软塑料制成。移动式控制开关与目前一次性输液开关完全相同,其滑轮沿着一斜线运动可将塑料管逐渐压闭或开放。测压管内径为2-2.5mm,软管长1米,管腔内容积为3-4毫升左右,每5mm处以黄线标示,10mm处黑线标示,100mm处红线标示。测压时,病人侧卧,压力测定计的接穿刺针接头(1)接上穿刺针,穿刺针插入腰椎部蛛网膜下腔,该蛛网膜下腔直接与颅腔连通,可直接反应脑脊液压力。由于脑脊液压力,脑脊液进入穿刺针,而后进入测压管,由于连通管原理测压管内的脊液随脑脊液压力不同液面高度不同,一般正常人脑脊液压力为80-200mm水柱,由测压管上的黄,黑,红线指示。可读出患者的脑脊液压力,从而完成压力测定。此测压计有容量5毫升的脑脊液采集瓶(4),可在不拔接头的情况下收集脑脊液作检查,收集时只需放低软管和收集瓶于穿刺针平面以下即可完成,可采集脑脊液8毫升左右,若需采集更多脑脊液时,将取液瓶放低时倒转,用另一瓶在采集液开口处收集脑脊积液。接穿刺针的针头(1)与穿刺针连接端略呈锥形,应保证能与任何穿刺针能紧密连接不漏液,中间有一轮盘(6),便于用力压紧”L”形接头,“L”形接头设计可避免软管与直管相连时发生软管管腔被折闭。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能准确反映脑脊液压力;2.该一次性测压计更符合目前医疗穿刺用品消毒之要求;3.软管式压力计针管长度足够,对高颅压测定或椎管动力学捡查能很好地完成;4.可在不拔针头下一次完成测压、动力学测验、采集脑集液和测末压等工作。5.移动式控制开关,可控制脑脊液流出速度,以及完全关闭后拔出接头,避免脑脊液从管内流出,以减少脑脊液的无谓损耗;6.保留了玻管式直接测压的优点;7.操作方便。
附图及图面说明


图1.脑脊液压力测定计结构简图图中序号说明接穿刺针的接头(1),测压软管(2),移动式控制开关(3),脑脊液采集瓶(4),“L”形接头(5),轮盘(6)。
实施例见
图1.测压软管长1m,内径2mm,管内容积3.1mm3脑脊液采集瓶容量5毫升,移动式控制开关即输液器控制开关。“L”形接头内径2mm,轮盘可单向压紧反向松动。利用连通管原理测压。测压软管用软医用塑料制作、其余部件均用硬质医用塑料制作。
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软管式脑脊液压力测定计,其特征在于该压力测定计由接穿刺针的接头(1)、测压软管(2)、移动式控制开关(3)和脑脊液采集瓶(4)构成。
2.按权利要求1所说的压力测定计,其特征在于接穿刺针的接头(1)与软管相连部有“L”接头(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次性软管式脑脊液压力测定计,由接穿刺针的接头、测压软管、移动式控制开关,脑脊液采集瓶,“L”形接头等构成。用医用塑料制成为一次性用品,符合医疗穿刺品消毒的要求,可在不拔出针头的情况下一次完成测压、动力学测验、采集脑脊液和测末压工作,可避免脑脊液流出而产生无谓损耗。测量效果好,操作方便。
文档编号A61B5/03GK2356644SQ98228168
公开日2000年1月5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19日
发明者袁光固, 袁强 申请人:袁光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