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手术植管专用隧道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7308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腹膜透析手术植管专用隧道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一种腹膜透析手术植管专用隧道针。
临床在做腹膜透析植管手术时,需在患者上部腹(或左或右部位)深皮下组织造一长约七厘米的皮下隧道,以便穿过透析管。传统的造隧道方法是用长钳穿,由于这种方法对皮下组织损伤大,手术耗时长(需十五分钟),且有时还易将皮肤细菌带到深部组织造成感染,因而在临床上已很少使用这种方法。取而带之的是通过采用隧道针来实现腹膜透析手术植管。由于隧道针对皮下组织损伤小,手术耗时短(只需二分钟),且不易将皮肤细菌带到深部组织,因而在临床上很受欢迎。但由于现有的隧道针其主体为圆柱体,前部呈锥尖结构,透析植管直接套接在圆柱体的后端部,因而其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以下弊端一是套接不紧时,透析管的外壁在皮下组织的摩擦下很容易滑落掉,需重新套接后再次使用,有时会反复几次,不仅增添了医务人员的各种负担,且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二是套接过紧时,透析植管穿过后很难拔下来,有时不得不将透析管剪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既由此产生,提出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临床使用方便可靠的腹膜透析手术植管专用隧道针。该隧道针与透析植管不仅连接方便、拔出容易,且不会出现滑落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其在隧道针的后端设置有用于与透析植管连接的连接柱体,该连接柱体与隧道针为整体结构,其直径小于隧道针的后部直径。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由于其在隧道针的后端设置有与透析植管连接的连接柱体,且该连接柱体的直径小于隧道针后端的直径,略大于透析植管的内经,因而其在临床使用时,透析管的外壁不会与深部组织发生摩擦,避免了透析植管易滑落的现象,并且透析植管穿过后很容易拔下。解决了现有隧道针在在临床使用中,与透析植管连接后易滑落、难拔下的弊端。加速了隧道的制透速度,提高了隧道质量,方便了临床操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本实用新型附图
为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下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是在现有隧道针1的结构基础上,在其后端设置有用于与透析植管连接的连接柱体2,该连接柱体2的直径小于隧道针1后端部直径,略大于透析植管的内经,其上设有防滑沟槽3,连接柱体2与隧道针1为整体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腹膜透析手术植管专用隧道针,包括隧道针(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隧道针(1)的后端设置有连接柱体(2),该连接柱体(2)的直径小于隧道针(1)的后端部直径并与隧道针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膜透析手术植管专用隧道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柱体(2)上设有防滑沟槽(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膜透析手术植管专用隧道针,其是在现有隧道针(1)的后端设置有与透析植管连接的连接柱体(2),该连接柱体(2)上设有防滑沟槽(3),其直径小于隧道针(1)后端部直径,略大于透析植管的内经。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操作方便,解决了现有隧道针在临床应用中与透析管套接后易滑落(或难拔下)的弊端。
文档编号A61B17/00GK2401151SQ9925921
公开日2000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28日
发明者徐家云, 王俊霞, 刘翠峰, 李亭亭, 梅改芳 申请人:徐家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