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上火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90436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上火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药品、保健食品领域,涉及一种治疗上火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现代人由于工作繁忙、经常熬夜、平时饮食不注意等原因,导致很多人的身体都处 于亚健康状态,如上火。上火为民间俗语,又称热气,属于中医热证范畴。中医认为人体阴 阳失衡,内火旺盛,即会上火,常见症状为:咽喉干痛、两眼红赤、口舌生疮、尿黄、牙疼等。
[000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也日益重视,故希望使用的产品也是安全有效 的。中草药是我国特有的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是人类最早应用 的纯天然有机物质,其中部分中草药在民间被人们作为食物食用,又具很高的药用价值,BP "药食同源"品种,兼有营养和治疗的双向作用,"药食同源"类中草药符合人们的治疗疾病、 保健需求。目前中医对"上火"的治疗主要是用清热解毒药物,如:金银花、大青叶、蒲公英、 黄芩、黄连等,但尚未见有"药食同源"类中草药绞股蓝、苦丁茶、地骨皮、积雪草、荷叶和甘 草组合物的报道。
[0004] (1)绞股蓝,为萌芦科植物绞股蓝 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 )Mak.的全 草。【性味与归经】味苦;微甘;性凉。归肺;脾;肾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补虚;解毒。主 体虚乏力;虚劳失精;白细胞减少症;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慢性胃肠炎;慢性气管炎。
[0005] (2)苦丁茶,为冬青科植物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 J. Tseng的干燥嫩叶。 【性味与归经】甘;苦;寒。归肝、肺、胃经。【功能与主治】疏风清热;明目生津。主风热头 痛;齿痛;目赤;脖耳;口疮;热病烦渴;泄泻;痢疾。
[0006] (3)地骨皮,为前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或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根皮。【性味与归经】:甘,寒。归肺、肝、肾经。【功能与主治】:凉血除 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
[0007] (4)积雪草,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L. )Urb.的干燥全草。【性 味与归经】苦、辛,寒。归肝、脾、肾经。【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湿热黄疸, 中暑腹泻,砂淋血淋,痈肿疮毒,跌扑损伤。
[0008] (5)荷叶,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干燥叶。【性味与归经】 苦,平。归肝、脾、胃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用于暑热烦渴,暑湿 泄泻,脾虚泄泻,血热吐衄,便血崩漏。
[0009] (6)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莖。【性味 与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与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 解药物毒性、烈性。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绞股蓝的能够治疗上火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11]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2] 一种治疗上火的中药组合物,原料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组成:绞股蓝10-30 份、苦丁茶10-20份、地骨皮10-30份、积雪草10-30份、荷叶5-15份、甘草2-10份。
[0013] 以上所述治疗上火的中药组合物,原料优选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组成:绞股 蓝20份、苦丁茶10份、地骨皮15份、积雪草15份、荷叶10份、甘草8份。
[0014] 以上所述治疗上火的中药组合物,可制备成药品、保健食品上允许的任意剂型, 如:散剂、颗粒剂(冲剂)、丸剂、片剂、胶囊、汤剂、合剂(包括口服液)、糖浆剂、酒剂、饮料 (包括凉茶)、茶饮(包括袋泡茶、茶块)等。作为优选,所述剂型为胶囊剂或袋泡茶。
[0015] 以上所述治疗上火的中药组合物制成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 1.分别取绞股蓝、苦丁茶、地骨皮、积雪草、荷叶、甘草,净选,干燥;
[0017] 2.按重量份称取:绞股蓝10-30份、苦丁茶10-20份、地骨皮10-30份、积雪草 10-30份、荷叶5-15份、甘草2-10份;
[0018] 3.将称量好的中药合并,加6-10倍量水,煎煮2-3次,每次1-2小时,滤过,合并 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5?1. 35 (60°C )的稠膏,干燥,粉碎,加入填充剂和润滑剂,混 匀,装入胶囊,即得。
[0019] 以上所述治疗上火的中药组合物制成胶囊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填充剂优选为淀 粉、微晶纤维素、乳糖和糊精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所述润滑剂优选为硬脂酸镁、滑石 粉和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
[0020] 以上所述治疗上火的中药组合物制成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 1.分别取绞股蓝、苦丁茶、地骨皮、积雪草、荷叶、甘草,净选,干燥;
[0022] 2.按重量份称取:绞股蓝10-30份、苦丁茶10-20份、地骨皮10-30份、积雪草 10-30份、荷叶5-15份、甘草2-10份;
[0023] 3.将称量好的中药粉碎,过20-60目筛;
[0024] 4.混勾,装袋,密封,灭菌,机械包装,即得。
[0025] 本发明治疗上火的中药组合物是在中医药传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民间用药经 验,运用现代科学理论配制而成。方中绞股蓝,具有清热、补虚、解毒之功效,为君药;苦丁 茶以疏风清热、明目生津之性助君药清热解毒之功,故为臣药;地骨皮具有凉血除蒸、清肺 降火之功,助君药清热、补虚之功,亦为臣药;积雪草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荷叶具有清热解 暑、升发清阳功效,二者合用使热毒排出体外、升发清阳,共为佐药;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 热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降火生津、利尿、明目、调理脾 胃、降脂之功。本发明组方严谨,药少力专,对上火引起的咽喉干痛、目赤肿痛、口舌生疮、尿 黄等及尚血压、尚血脂有良好的疗效。
[002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7] 1.组分均取自民间"药食同源"品种,使用安全。
[0028] 2.组方严谨,药少力专,具有清热解毒、降火生津、利尿、明目、调理脾胃、降脂之功 效,对上火引起的咽喉干痛、目赤肿痛、口舌生疮、尿黄等及高血压、高血脂有良好的疗效。
[0029] 3.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及改善人体健康和的治疗疾病有效成分,且有宜人的茶香 气味、口感好。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应用 范围:
[0031 ] -、治疗上火的中药组合物制成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0032] L试验设计:
[0033] 本试验用4个实施例分别制备成胶囊剂,具体参数详见表1。
[0034] 表1胶囊剂实施例制备参数表
[0035]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上火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原料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组成:绞 股蓝10-30份、苦丁茶10-20份、地骨皮10-30份、积雪草10-30份、荷叶5-15份、甘草2-10 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上火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原料由以下重量份的中 药组分组成:绞股蓝20份、苦丁茶10份、地骨皮15份、积雪草15份、荷叶10份、甘草8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治疗上火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制备 成药学上可接受的任意剂型。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治疗上火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剂型为胶囊剂或袋 泡茶。
5. -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上火的中药组合物制成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包括以下步骤: (1) 分别取绞股蓝、苦丁茶、地骨皮、积雪草、荷叶、甘草,净选,干燥; (2) 按重量份称取:绞股蓝10-30份、苦丁茶10-20份、地骨皮10-30份、积雪草10-30 份、荷叶5-15份、甘草2-10份; (3) 将称量好的中药合并,加6-10倍量水,煎煮2-3次,每次1-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5?1. 35 (60°C )的稠膏,干燥,粉碎,加入填充剂和润滑剂,混匀,装 入胶囊,即得。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含绞股蓝中药组合物制成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填充剂为淀粉、微晶纤维素、乳糖和糊精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 镁、滑石粉和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
7. -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上火的中药组合物制成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包括以下步骤: (1) 分别取绞股蓝、苦丁茶、地骨皮、积雪草、荷叶、甘草,净选,干燥; (2) 按重量份称取:绞股蓝10-30份、苦丁茶10-20份、地骨皮10-30份、积雪草10-30 份、荷叶5-15份、甘草2-10份; (3) 将称量好的中药粉碎,过20-60目筛; (4) 混匀,装袋,密封,灭菌,机械包装,即得。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上火的中药组合物,原料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组成:绞股蓝10-30份、苦丁茶10-20份、地骨皮10-30份、积雪草10-30份、荷叶5-15份、甘草2-10份。该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解毒、降火生津、利尿、明目、调理脾胃、降脂之功效,对上火引起的咽喉干痛、目赤肿痛、口舌生疮、尿黄等及高血压、高血脂有良好的疗效。
【IPC分类】A61P3-06, A61P9-12, A61P1-02, A61K36-815, A61P27-02, A61P11-04
【公开号】CN104606364
【申请号】CN201410814418
【发明人】王蓓, 熊春兰, 张莘蔓, 韦玲菊
【申请人】张莘蔓, 韦玲菊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