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装置以及药液给予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302620阅读:来源:国知局
二旋转用孔55A以及55B的下端时,穿刺角度成为最小的30度。
[0129]并且,在底座4C的左侧壁部58A的外侧面,在上端中央,突出地设置有与穿刺角度调节机构5的刻度盘5A的孔(后述的)嵌合的圆柱状的突起部(也将其称为第三旋转用突起部)64。
[0130]并且,在左侧壁部58A以及右侧壁部58B各自的内侧面,在靠近后方的位置,设置有从下端延伸到上端的槽65A以及槽65B。该槽65A以及65B是中心部4D沿着底座4C的内壁滑动时成为引导件的槽,以下,将它们称为引导槽65A以及65B。
[0131]并且,在左侧壁部58A以及右侧壁部58B的各自的内侧面,在比引导槽65A以及65B靠前方的下端设置有凹部66A以及66B。关于这些凹部66A以及66B的作用,后述。
[0132]并且,在后侧壁部58C的上端中央,设置有内针引导部4F所嵌合的“3”字型的切P 67。
[0133]并且,在后侧壁部58C的内侧面,在下端靠左的位置,突出地设置有用于固定螺旋弹費(后述)的一端的弹費固定部68。
[0134]并且,在后侧壁部58C的内侧面,突出地设置有从下端中央延伸到切口 67的正下方的位置(靠近中央上端的位置)的弹簧折回部69 (图12)。该弹簧折回部69是用于使一端被固定于弹簧固定部68的螺旋弹簧(未图示)的另一端侧折回的部分。另外,对于螺旋弹簧,详细内容后述,是用于在将由金属制的外针和树脂制的内针构成的穿刺针穿刺到使用者的体内后,仅将外针拉回到药液给予装置I内的部件。
[0135]并且,在底部59,在中央稍靠后方的位置,设置有与设置于下壳体部2的底面2A的穿刺针孔2C连通的连通孔70,并且在该连通孔70的左右隔着规定间隔突出地设置有2个突起部71A以及71B。另外,连通孔70由后端侧开口的C字型构成,与开口 60连接。
[0136]对于中心部4D详细内容后述,如图10所示,在左右两侧面部分,设置有向外侧突的圆柱状的突起部72A以及72B。将该突起部72A以及72B称为压入用突起部72A以及72B。
[0137]中心部4D以该压入用突起部72A以及72B与底座4C的滑动用孔61A以及61B嵌合的方式嵌入底座4C的内侧,在底座4C的内侧,能够沿着该滑动用孔61A以及61B和引导槽65A以及65B在上下方向滑动。
[0138]另外,以在中心部4D的压入用突起部72A以及72B与滑动用孔6IA以及6IB嵌合时,左右前端部从滑动用孔61A以及61B向外侧突出的方式,来选定其长度。关于该压入用突起部72A以及72B的作用后述。
[0139]如图10所示,压入部4A由与下壳体部2的底面2A平行的板状的台座部73、垂直设置于该台座部73的上表面中央的轴74、以及设置于该轴74的上端的按钮75构成。
[0140]台座部73在后端部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73A以及73B,详细内容后述,该突出部73A以及73B与连结部4E抵接。
[0141]另外,虽然在图中省略,但该压入部4A能够沿着在下壳体部2的底面2A的前端侧内部突出地设置的引导部,在药液给予装置I的内部沿上下方向移动。
[0142]连结部4E由左右方向较长的长方形板状的基部76、和从该基部76的左右两端向相对于基部76直行的方向延伸的一对臂77A以及77B构成。
[0143]另外,臂77A以及77B的间隔与固定部4B的左右宽度几乎相等。
[0144]臂77A以及77B在其前端设置有圆形的孔78A以及78B。另外,臂77A以及77B设置有从其根部分到中央延伸成直线状的孔79A以及79B。这里,将孔78A以及78B称为轴用孔78A以及78B,将孔79A以及79B称为压入用孔79A以及79B。
[0145]连结部4E将嵌入固定部4B的轴用孔56A以及56B的轴57的前端部(从轴用孔56A以及56B向外侧突出的部分)固定于臂77A以及77B的轴用孔78A以及78B,从而以自由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固定部4B。
[0146]另外,连结部4E将嵌入底座4C的内侧的中心部4D的压入用突起部72A以及72B的前端部(从底座4C的滑动用孔6IA以及6IB向外侧突出的部分)嵌合到臂77A以及77B的压入用孔79A以及79B。
[0147]并且,此时连结部4E的基部76位于压入部4A的台座部73的下方,压入部4A的突出部73A以及73B与基部76的上表面的左右两端部分抵接。
[0148]这样,连结部4E与嵌入底座4C的中心部4D和压入部4A这两方连接,经由该连结部4E,连结中心部4D和压入部4A。
[0149]而且,实际上,若压入压入部4A使其向下方滑动,则基部76被向下方按压,从而连结部4E以轴57为旋转轴旋转,以降低基部76。
[0150]此时,嵌合底座4C的滑动用孔6IA以及6IB和臂77A以及77B的压入用孔79A以及79B这两方的中心部4D的压入用突起部72A以及72B随着连结部4E旋转,一边在压入用孔79A以及79B内向前端侧滑动一边在滑动用孔61A以及61B内向下方滑动。其结果,中心部4D在底座4C的内侧向下方滑动。
[0151]这样,连结部4E通过压入压入部4A的力旋转,从而将该力传递至中心部4D使中心部4D滑动。
[0152]如图10以及图13所示,内针引导部4F由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柱状的引导部80、和突出地设置于比该引导部80下表面的中央靠前方的位置的板状的支承部81构成。
[0153]引导部80在其内部,设置有向前后方向延伸的通路82。另外,该引导部80为下表面的前端部被向下方折弯而成的形状,在该被折弯的部分的前方,设置有与通路82连接的向下的开口 83。并且,引导部80在后面,设置有与通路82连接的向后的开口 84。
[0154]这里,将前侧的开口 83称为前侧开口 83,将后侧的开口 84称为后侧开口 84。
[0155]该内针引导部4F在引导部80的前端部分自底座4C的后侧壁部58C向前方突出的状态下,将引导部80与底座4C的切口 67嵌合,从而安装于底座4C。
[0156]此时,内针引导部4F的支承部81与底座4C的后侧壁部58C的外侧面抵接,由此以与后侧壁部58C正交的方式支承引导部80。
[0157]另外,在将内针引导部4F以上述方式安装于底座4C时,前侧开口 83位于比后侧壁部58C靠前方,并且位于被安装于底座4C的中心部4D的外针50的正上方。
[0158]内针引导部4F的通路82从后侧开口 84到前端附近的部分是直线状,到在此之前的前侧开口 83为止的部分成为描绘平滑的曲线并向下方弯曲的曲线状。
[0159]另外,该通路82由成为比中央靠前侧的部分的前侧通路85、和成为比中央靠后侧的部分的后侧通路86构成,后侧通路86是一个通路,相对于此,前侧通路85分为上下2个通路85A以及85B。
[0160]这里,将前侧通路85的上侧的通路85A称为上侧通路85A,将下侧的通路85B称为下侧通路85B。这些上侧通路85A以及下侧通路85B的前端与前侧开口 83连接,后端与后侧通路86连接。
[0161]其中,上侧通路85A是内针51通过的通路,为比下侧通路85B粗的通路。
[0162]内针51通过后侧通路86以及上侧通路85A内,在上侧通路85A的前端向下方折弯从前侧开口 83向下方延伸,插入中心部4D的外针50内。
[0163]并且,在该通路82内设置有滑动部87,该滑动部87能够在后侧通路86内滑动,且连接并固定内针51的后端和与药液储藏部6连接的送出管7B的前端。
[0164]实际上,若该滑动部87在内针引导部4F的后侧通路86内向前方滑动,则内针51伴随与此在通路82内向前方移动,被从前侧开口 83向下方压出。
[0165]另外,该滑动部87若其前端与上侧通路85A和下侧通路85B之间的边界部88的后端抵接,则不能进一步向前方滑动。
[0166]并且,该滑动部87在其下端,固定有由金属制或者树脂制的带构成的带部89的后端。
[0167]该带部89通过后侧通路86以及下侧通路85B内,在下侧通路85B的前端向下方折弯并从前侧开口 83向下方延伸,其前端固定于中心部4D。
[0168]中心部4D和滑动部87通过该带部89连结,由此,滑动部87与中心部4D的滑动连动而滑动。
[0169]实际上,若通过针对压入部4A的压入操作,中心部4D向下方滑动,则通过带部89使滑动部87向前方滑动,内针51也移动。
[0170]这样,带部89和滑动部87作为随着由针对压入部4A的压入操作引起的中心部4D的滑动,牵引内针51的内针牵引部90发挥作用。
[0171]由此,若中心部4D向下方滑动,则作为中心部4D的一部分的外针50和前端被插入到该外针50内的内针51 —起移动。
[0172]另外,如图10所示,内针引导部4F在其左侧面的规定位置突出地设置有圆柱状的突起部(也将其称为旋转用突起部)91。关于该旋转用突起部91的作用后述。并且,内针引导部4F的右侧面的前侧能够取下,通过取下该部分也能够容易地确认内部。
[0173]另外,被该内针引导部4F引导的内针51的比被插入中心部4D的外针50的部分靠后端侧的部分被插入能够插入上侧通路85A内并且具有比内针51的外径大的内径的管状的内针弯曲防止部92内。
[0174]该内针弯曲防止部92详细内容后述,是防止内针51在中心部4D与内针引导部4F的前侧开口 83之间弯曲的树脂制的部件。
[0175]这里,对中心部4D进行更为详细地说明。如图14所示,中心部4D主要具有外针滑动部100和滑动固定/解除部101,该外针滑动部100具有穿刺针的外针50,该滑动固定/解除部101对外针滑动部100进行固定或者解除。
[0176]外针滑动部100重叠在滑动固定/解除部101上,前部为四边形板状,后部在后方开口的大致“ 3 ”字型,成为后部左右两侧面部分分别向上方延伸的形状。
[0177]另外,外针滑动部100的后端面的下部成为以切去角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
[0178]并且,该外针滑动部100在后侧左右两侧面部分形成有凸部102A以及102B。
[0179]凸部102A以及102B分别是与底座4C的引导槽65A以及65B嵌合的部分,由此,外针滑动部100能够沿着底座4C的引导槽65A以及65B在上下方向滑动。
[0180]另外,外针滑动部100在底面中央,朝向下方突出地设置有比外针50粗且与设置于底座4C的底部59的连通孔70几乎相同直径的筒状的突起部103。
[0181]而且,金属制的外针50从该突起部103的下端朝向下方延伸。该外针50为中空的管状针,例如,是长度8mm、外径0.4mm、内径0.2mm的尺寸。
[0182]并且,在该外针滑动部100的上表面中央部分设置有凹部104,在该凹部104的中央,设置有与外针50连通的连通孔105。
[0183]经由该连通孔105,从内针引导部4F的前侧开口 83向下方延伸的内针51插入外针50内。
[0184]并且,上述的内针弯曲防止部92的前端安装于该凹部104。由此,内针51的比被插入外针50内的部分靠后端侧的部分,被插入该内针弯曲防止部92内。
[0185]由这样的结构构成的外针滑动部100能够在底座4C的内侧,在安装于底座4C的上端的内针引导部4F和底部59之间沿上下方向滑动。
[0186]实际上,在该外针滑动部100位于最上方时,如图15的(A)所示,连通孔105位于内针引导部4F的前侧开口 83的正下方。
[0187]此时,内针弯曲防止部92为几乎一半收纳在内针引导部4F的上侧通路85A内的状态。
[0188]并且,在该外针滑动部100位于最下方时,如图16的(A)所示,突起部103嵌入底座4C的底部59的连通孔70。
[0189]此时,突起部103为其前端部稍微从连通孔70向下方突出。
[0190]另外,此时,内针弯曲防止部92成为其后端部留置在内针引导部4F的上侧通路85A内的前端部而剩余部分露出到上侧通路85A外的状态。
[0191]另一方面,如图14所示,滑动固定/解除部101为前侧为大致T字型而后侧在后方开口的大致“ 3 ”字型的板状。
[0192]该滑动固定/解除部101在后部的规定位置,固定有上述的内针牵引部90的带部89的前端。即,滑动固定/解除部101与内针牵引部90被固定。
[0193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