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探针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66560阅读:来源:国知局
方式的电极探针100的控制手柄20与探针轴10的基端侧连接。在图1中,21是把手,22是调节器。
[0061]通过使调节器22向基端侧滑动,从而探针轴10的可挠部分1A弯曲,与此相伴探针前端部30偏转。
[0062]因此,通过操作控制手柄20,来使探针前端部30旋转,进一步使其偏转,能够将探针前端部30引导至目的部位。
[0063]构成电极探针100的探针前端部30由形状记忆合金构成的芯线35在绝缘管33的内部延伸而成。
[0064]探针前端部30实际上形成为圆形的环状。由此,能够同时测定血管的内周部分。此外,探针前端部30不是平坦的圆形的闭环,而是螺旋形的环(在本发明中称为“圆形”时,严格来说包括螺旋形的形状。)。
[0065]由形状记忆合金构成的芯线35记忆探针前端部30的环形,通过施加力而容易地变形(例如变形为直线状),但是若除去力则返回环形。
[0066]作为芯线35的构成材料能够举出N1- Ti合金。优选Ni — Ti合金中的Ni与Ti的比率为54:46?57:43o作为优选的Ni — Ti合金能够举出镍钛合金。
[0067]作为芯线35的直径,例如为0.1?1.0mm,优选0.2?0.5mm,若示出优选的一个例子则为0.36mm。
[0068]绝缘管33的内部与探针轴10的内部连通。
[0069]作为绝缘管33的构成材料,能够举出聚氨酯或者PEBAX这样的生物相容性的树脂材料。
[0070]在探针前端部30,在其外周面安装有9个环状电极41。并且,在探针前端部30的前端安装有前端电极42。
[0071]作为环状电极41以及前端电极42的构成材料,能够举出白金、金、铱、或者它们的合金等导电性材料。
[0072]此外,作为被安装于探针前端部30的环状电极41的数量,当然并不局限于9个,作为构成本发明的电极探针的环状电极的数量,例如为6?20个,优选为8?12个。
[0073]导线50与环状电极41以及前端电极42分别连接。与环状电极41的各个连接的导线50从形成于绝缘管33的管壁的细孔进入绝缘管33的内部。与环状电极41以及前端电极42的各个连接的10根导线50在绝缘管33的内部、探针轴10的内部(第2腔12L、第3腔13L以及第4腔14L)延伸并被插入控制手柄20的内部。而且,导线50的各个的基端部与被设置于控制手柄20的基端的连接器电连接。
[0074]构成电极探针100的操作用线60为了使探针轴10的可挠部分1A弯曲,而在探针轴10的内部(多腔管111的第I腔11L)延伸。
[0075]操作用线60的前端部61经由后述的管状系留部件70被系在探针轴10的前端部
Ilo
[0076]另一方面,操作用线60的基端部被系在控制手柄20的内部,由此,能够进行操作用线60的基端侧的拉伸操作。
[0077]作为操作用线60的构成材料,能够举出不锈钢以及N1- Ti合金等。优选操作用线60的表面被PTFE “Teflon (注册商标)”等覆盖。
[0078]作为操作用线60的直径例如为0.1?0.5臟,优选0.20?0.25mm,若示出优选的一个例子则为0.21mm。
[0079]构成电极探针100的管状系留部件70具有比第I腔IlL的径大的外径,是用于抑制在其内部中固定的操作用线60的前端部61向基端方向移动的锚部件,被配置于探针轴10的前端部11 (比多腔管111靠近前端侧的单腔管)的内部。
[0080]在该管状系留部件70的内部中,芯线35的基端部352与操作用线60的前端部61接合。
[0081]作为使芯线35的基端部352与操作用线60的前端部61接合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例示在插入有芯线35的基端部352和操作用线60的前端部61的管状系留部件70的内部(缝隙)填充焊锡、钎焊材料、粘合剂等的固定件80的方法、铆接插入有芯线35的基端部352和操作用线60的前端部61的管状系留部件70的方法等。
[0082]如图4所示,构成探针前端部30的绝缘管33的基端部332进入探针轴10的前端部11 (单腔管的内部),在该状态下,通过粘合剂90被固定于探针轴10的前端。
[0083]另外,与绝缘管33 —起构成探针前端部30的芯线35的基端部352进入探针轴10的前端部11 (单腔管的内部),在被配置于此的管状系留部件70的内部中,与操作用线60的前端部61接合。
[0084]由此,能够使探针前端部30稳固地与探针轴10的前端侧连接。
[0085]此外,从确保作为前端可偏转操作探针的良好的操作性的观点来看,作为朝向探针轴10的前端部11的芯线35的进入长度(在图4中由L35所示),优选为1mm以下。
[0086]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极探针100中,使控制手柄20的调节器22向基端侧滑动(拉伸操作),从而通过控制手柄20的内部中的活塞机构,操作用线60向基端侧移动,但是因为通过管状系留部件70 (锚部件)抑制了操作用线60的前端部61向基端方向移动,所以探针轴10的可挠部分1A挠曲,其结果,探针前端部30偏转。另外,若使调节器22向前端侧滑动而返回原来的位置,则能够将探针前端部30返回到原来的方向。
[0087]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极探针100,芯线35的基端部352与操作用线60的前端部61在管状系留部件70的内部中接合,从而无需使芯线35的基端部352在多腔管111的第I腔IlL以外的腔(第2腔12L、第3腔13L或者第4腔14L)延伸,能够用于使所有导线50在这3个腔延伸。由此,能够在探针轴10的内部确保用于使10根导线50延伸的充分的空间。
[0088]另外,芯线35的基端部352相对于在探针轴10的内部(第I腔11L)延伸,且其基端部被系在控制手柄20的内部的操作用线60的前端部61而被接合,从而该操作用线60能够发挥芯线35的防脱效果。其结果,即使在探针轴10的内部延伸的芯线35的长度变短(即使不使芯线35的基端部进入多腔管111的腔),也能够有效地防止由该芯线35构成的探针前端部30从探针轴10脱离。
[0089]另外,由于在探针轴10的内部延伸的芯线35的长度(上述的进入长度L35)短,从而操作性也优异。
[0090]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电极探针并不局限于此,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0091]例如,也可以不在探针轴的内部配置管状系留部件(锚部件),而使芯线的基端部与操作用线的前端部通过焊接等接合。
[0092]另外,也可以使用代替管状系留部件的夹具,来使芯线的基端部与操作用线的前端部机械式地接合。
[0093]另外,也可以在多腔管的内部中,使芯线的基端部与操作用线的前端部接合。
[0094]另外,也可以在多腔管的前端侧不设置单腔构造。
[0095]另外,多腔管中的腔的数量也可以不是4个,而例如形成有2?9个腔。
[0096]另外,也可以是具备2根操作用线的双向型的电极探针,在该情况下,芯线的基端部相对于任意一方的操作用线的前端部而被接合。
[0097]附图符号说明
[0098]100...电极探针;10...探针轴;1A...可挠部分;11...探针轴的前端部;
IlL...第 I腔;12L...第 2腔;13L...第3腔;14L...第 4腔编织软管;20...控制手柄;21...把手;22...调节器;30...探针前端部;33...绝缘管;35...芯线;352...芯线的基端部;42...前端电极;41...环状电极;42...前端电极;50...导线;60...操作用线;61...操作用线的前端部;70...管状系留部件(锚部件);80...固定件;90...粘合剂。
【主权项】
1.一种电极探针,其特征在于,具备: 探针轴,其前端部具有多腔构造的可挠部分; 控制手柄,其与所述探针轴的基端侧连接; 探针前端部,其与所述探针轴的前端侧连接,且由形状记忆合金构成的芯线在绝缘管的内部延伸而成; 多个环状电极,它们被安装于所述探针前端部的外周; 多个导线,它们分别与所述多个环状电极的各个连接,且在所述探针前端部的内部以及所述探针轴的内部延伸并到达所述控制手柄的内部;以及 操作用线,其为了使所述探针轴的可挠部分弯曲,而在该探针轴的内部延伸,其前端部被系在所述探针轴的前端部,其基端部被系在所述控制手柄,以便能够对该基端部进行拉伸操作, 所述芯线的基端部与所述操作用线的前端部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探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探针前端部形成为环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极探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探针轴在多腔构造的可挠部分的前端侧具有单腔构造,在该单腔中所述芯线的基端部与所述操作用线的前端部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探针,其特征在于, 在抑制所述操作用线的前端部向基端方向移动的管状系留部件的内部,所述芯线的基端部与所述操作用线的前端部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极探针,其特征在于, 朝向所述探针轴的前端部的所述芯线的进入长度为1m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极探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探针轴的外径为3.0mm以下,所述芯线的直径为0.1?1.0mm0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极探针,是具备:探针轴(10),其在前端部(11)具有可挠部分(10A);控制手柄(20);探针前端部(30),其与探针轴(10)的前端侧连接,且由形状记忆合金构成的芯线35在绝缘管33的内部延伸而成;多个环状电极(42);导线(50),其与各个环状电极42分别连接;以及操作用线(60),其用于使探针轴(10)的可挠部分弯曲,且是芯线(35)的基端部(352)与操作用线(60)的前端部(61)接合的前端可偏转操作的电极探针。根据这种电极探针,能够在探针轴的内部确保用于使多根导线延伸的充分的空间。
【IPC分类】A61B5-0408, A61B1-00, A61B5-0492, A61M25-092, A61B5-0478
【公开号】CN104684468
【申请号】CN201380050333
【发明人】桝田拓也
【申请人】日本来富恩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3年8月7日
【公告号】WO2014119030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