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401832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药物组合物,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复方电解质注射液的制备方法,以及 由该方法制备的复方电解质注射液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复方电解质注射液是一种通过肠外液供给来维持机体的有效循环血容量,保证各 器官和组织的氧供,同时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药物,临床上常用于手术期间维 持手术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每1000 ml含有5. 26g氯化钠、0. 37g氯化钾、0. 30g氯化镁、 5. 02g葡萄糖酸钠及3. 68g醋酸钠的复方电解质注射液,与乳酸林格氏液或复方氯化钠等 注射液相比,其电解质的含量、PH值、渗透压均与血浆更为一致,并且由于其自带酸碱缓冲 体系,因此在使用中对人体酸碱和电解质的影响均较小,更容易有效维持机体环境平衡,因 此也更加符合临床医生的用药要求。
[0003] 对注射液而言,细菌内毒素或热原是十分重要的质量指标,因含有过量细菌内毒 素或热原的注射液注入人体后可能出现发冷、发热、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昏 迷、虚脱,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因此将细菌内毒素或热原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是十分 必要的。在注射液生产过程中,活性炭吸附是最为有效的去除细菌内毒素或热原的方法,但 活性炭吸附过程是非选择性吸附,在吸附细菌内毒素或热原的同时,往往会吸附药物有效 成分,最终造成活性成分损失。
[0004] 每1000 ml处方量为5. 26g氯化钠、0? 37g氯化钾、0? 30g氯化镁、5. 02g葡萄糖酸钠 及3. 68g醋酸钠的复方电解质注射液,采用现有技术制备,其总氯量通常为0. 31%g/ml~ 0. 33%g/ml,与处方中实际总氯量0. 358%g/ml相比,高达7. 8%g/ml~13. 4%g/ml的 Cr在制备过程中损失,即Cl_的含量仅仅为标示量的86. 5%g/ml~92. 1%g/ml,这与美国 药典各种复方电解质注射液质量标准中,要求电解质各成分的含量在标示量的90%~110% 范围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并且长期使用将导致血氯含量低于人体正常范围(98mmol/ L~106mmol/L),由于Cr是肾小管中唯一容易与Na+相继重吸收的阴离子,当原尿中Cr降 低时,肾小管便加强H+、K+的排出和Na+,HCOT的重吸收,进而引发低氯血症,导致代谢性碱 中毒。
[0005] 另一方面,活性炭在吸附Cr的同时,也会对其他离子进行吸附,导致Na+、K+、Mg2+ 等重要离子的损失,使得电解质注射液与血浆环境的差异扩大,影响体内血钾、血钠和血镁 的浓度稳定,增加人体体内代谢负担,其维持体内环境平衡的作用也大大受到影响,且由于 活性炭对Cl'Na'K+的吸附能力具有较大差异,导致各离子成分的损失量并非一致,因此也 难以以过量投料的配液方式对损失的电解质成分进行弥补。
[0006]CN101849961A公开了一种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先将葡萄糖酸钠和 醋酸钠溶于总体积80%的注射用水中,再加入氯化钠、氯化钾和氯化镁混合搅拌至完全溶 解,补加注射用水至处方量,调节PH至4. 0~8. 0,加热药液至80°C后加入0. 1%~0. 5%针 用炭,搅拌吸附30min后,再过滤、精滤、封口、灭菌。本发明申请人按照上述方法制备注射 液,检测发现其总氯量为0.312%g/ml~0.330%g/ml,电解质成分损失最大高达12. 8%g/ml,并且上述方法需要将注射用水分两次加入,原料药分两次溶解,生产操作耗时耗工,同 时还需要将注射液加热至一定温度,产生大量能耗,这些都将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
[0007]CN102935087B公开了一种复方电解质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在浓配罐中加入处方 量50%的注射用水,再将氯化钠、葡萄糖酸钠、醋酸钠、氯化钾和氯化镁置于配液罐中,搅 拌溶解,加入0.1%g/ml针用活性炭,静置吸附15分钟,滤过至稀配罐,补加注射用水至近 全量,搅拌均匀后调节PH至7. 5,二次精滤、分装、灭菌。本发明申请人按照上述方法制备注 射液,检测发现其总氯量为0.320%g/ml,仍有10. 61%g/ml电解质成分损失,并且采用浓配 法时,药物浓度较高,更容易造成工序损耗,而且浓配法增加了工艺的复杂性,由于操作繁 琐,接触器械较多,容易增加出错和引入杂质的几率。
[0008] 鉴于上述原因,开发一种能够确保现有的复方电解质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符合规 定,且能将电解质损失,尤其是cr损失控制在低水平,从而电解质成分能最大限度地与体 内环境趋于一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维持体内环境平衡的作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较同类 产品更高,同时操作十分简单、省时省工、节约能耗的制备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是确保现有的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在细菌内毒素可控的条件下, 在制备过程中,电解质成分,尤其是cr损失极大,产品具有一定安全性风险,并且由于电解 质成分与体内血浆环境差异扩大,不利于维持体内环境稳定,同时现有制备方法操作繁琐 耗时、容易增加出错和引入杂质的几率、成本过高等问题。
[0010]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其组成如下:
【主权项】
1. 一种复方电解质注射液,组成如下:
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一次性加入全部的注射用水,置于配液罐中,按处方量投入葡 萄糖酸钠、醋酸钠、氯化钠、氯化钾与氯化镁,搅拌溶解,使用或不使用PH调节剂调节使溶 液PH值至6. O~8. 0,然后加入0. 01%g/ml~0. 05%g/ml针用活性炭搅拌吸附15min,依次 用0. 45Mm微孔滤膜、0. 22Mm微孔滤膜过滤,灌装,121°C热压灭菌12min~15min。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其特征在于使用或不使用PH调节剂调节 使溶液PH值至6. 5~7. 5。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其特征在于当使用PH调节剂调节溶液 PH值时,所述PH调节剂为盐酸或氢氧化钠。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过程中,不使用PH 调节剂调节溶液PH值。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葡萄糖酸钠使用注射 用水配制成l〇mg/ml溶液时,其PH值为6. 3~7. 2,并且所述醋酸钠使用注射用水配制成 30mg/ml溶液时,其PH值为8. 0~9. 0。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葡萄糖酸钠使用注射 用水配制成l〇mg/ml溶液时,其PH值为6. 5~7. 0,并且所述醋酸钠使用注射用水配制成 30mg/ml溶液时,其PH值为8. 3~8. 8。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为:一次性加 入全部的注射用水,置于配液罐中,按处方量投入葡萄糖酸钠、醋酸钠、氯化钠、氯化钾与氯 化镁,搅拌溶解,然后加入〇. 〇3%g/ml针用活性炭搅拌吸附15min,依次用0. 45Mm微孔滤膜、 0. 22Mm微孔滤膜过滤,灌装,121°C热压灭菌12min。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为:一次性加 入全部的注射用水,置于配液罐中,按处方量投入葡萄糖酸钠、醋酸钠、氯化钠、氯化钾与氯 化镁,搅拌溶解,然后加入〇. 01%g/ml针用活性炭搅拌吸附15min,依次用0. 45Mm微孔滤膜、 0. 22Mm微孔滤膜过滤,灌装,121°C热压灭菌12min。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每1000ml含有5.26g氯化钠、0.37g氯化钾、0.30g氯化镁、5.02g葡萄糖酸钠及3.68g醋酸钠的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其制备方法为:一次性加入全部的注射用水,置于配液罐中,按处方量投入葡萄糖酸钠、醋酸钠、氯化钠、氯化钾与氯化镁,搅拌溶解,使用或不使用PH调节剂调节使溶液PH值至6.0~8.0,然后加入0.01%g/ml~0.05%g/ml活性炭搅拌吸附,依次用0.45μm、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灌装,121℃热压灭菌。所述方法制备的产品,其电解质成分最大限度地与体内环境趋于一致,能最大限度发挥维持体内环境平衡的作用,有效性和安全性更高,同时操作十分简单、省时省工、节约能耗。
【IPC分类】A61K33-14, A61P3-12, A61K31-191, A61K31-19, A61K9-08, A61K33-06
【公开号】CN104721223
【申请号】CN201510086897
【发明人】汪飞, 郭礼新, 郭晖
【申请人】成都国弘医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2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