襻式胆汁外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64014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襻式胆汁外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胆汁外引流管,具体地说是一种襻式胆汁外引流管。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附件的不断完善,目前十二指肠镜技术(ERCP)已然成为治疗肝胆胰疾病的重要措施,包括胆总管结石、胆管损伤、胆管狭窄、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等。该技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安全系数高、恢复快等优点。其直视下观察,能发觉常规肝胆脾胰CT、超声以及磁共振等检查所不能发现的肝胆胰疾病,同时进行治疗,如十二指肠乳头炎、乳头狭窄、乳头旁憩室、十二指肠乳头过长、胆胰合流异常等。
[0003]内镜鼻胆管引流是ERCP操作中的一种常规技术,可直接应用于梗阻性黄疸、急性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漏等疾病的治疗;术后留置鼻胆管能充分引流胆汁,降低胆道压力,具有降低术后胰腺炎及胆管炎的概率,同时能观察胆汁性状及流出情况,对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迟发性胆道出血等,可经鼻胆引流管注入敏感性抗生素或止血药,临床效果显著。
[0004]临床应用的鼻胆引流管的头端能自行盘踞于胆管内,但是引流管的头端对胆管粘膜的刺激可导致局部粘膜反应性增生;拔管过程中,引流管头端可引起胆管及肠道粘膜的损伤,甚至能诱发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引流管对咽喉部的刺激,往往导致患者严重的恶心,甚至呕吐症状。由于鼻胆管依靠自身张力,盘踞于胆管内,由于缺乏支撑力,流管可自行发生脱出。

【发明内容】

[0005]根据上述提出的现有技术会对胆管和肠道粘膜造成刺激并引起并发症以及支撑力不够等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襻式胆汁外引流管。
[0006]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0007]一种襻式胆汁外引流管,包括依次相连的直管,弹性襻管I和弹性襻管II,所述弹性襻管I和所述弹性襻管II整体呈阿基米德曲线状,所述弹性襻管I的侧壁上设有容纳所述弹性襻管II的头部的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阿基米德曲线所在平面内,即所述通孔以所述平面为对称面左右对称,所述弹性襻管II上设有线连接点,所述弹性襻管I的侧壁上设有线孔,所述线连接点和所述线孔均位于所述平面内,所述线连接点上设有线,所述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线孔进入到所述弹性襻管I内,所述直管和所述弹性襻管I和所述弹性襻管II上均设有侧孔,
[0008]工作状态下,拉紧所述线,使得所述弹性襻管II的头部进入所述通孔内,由于所述弹性襻管II具有向所述弹性襻管I弯曲的趋势,并且所述线孔位于所述通孔附近,因此拉紧所述线很容易使所述弹性襻管II的头部进入所述通孔内,形成一个闭合襻,同时,所述弹性襻管I形成一个半闭合襻,通过所述闭合襻和所述半闭合襻使得所述襻式胆汁外引流管与工作位置更好的固定。
[0009]所述线孔位于所述通孔的靠近所述直管的一侧,所述线连接点位于所述弹性襻管II的外沿。
[0010]所述外沿和内沿是根据所述弹性襻管II的弯曲结构命名的,即位于所述弹性襻管II的轴线所围空间内的为所述内沿,位于所述弹性襻管II的轴线所围空间外的为所述外沿。
[0011]所述弹性襻管II的头部具有圆弧面。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收紧线时增加了弹性襻管I对胆管壁的张力,降低襻式胆汁外引流管滑脱的概率;收紧线后,弹性襻管II的头部进入通孔内,对胆管壁无损伤;在拔出引流管的过程中,对胆管粘膜、十二指肠乳头、胃肠道粘膜及咽喉部粘膜均无刺激,不会引起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拔管过程中,患者的不是反映亦将大大降低。
[0013]基于上述理由本发明可在内镜治疗胆胰疾病等领域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线未拉紧时的襻式胆汁外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插入导丝时的襻式胆汁外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线拉紧时的襻式胆汁外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图3所示,一种襻式胆汁外引流管,包括依次相连的直管1,弹性襻管I 2和弹性襻管II 3,所述弹性襻管I 2和所述弹性襻管II 3整体呈阿基米德曲线状,所述弹性襻管I 2的侧壁上设有容纳所述弹性襻管II 3的头部的通孔4,所述通孔4位于所述阿基米德曲线所在平面内,即所述通孔4以所述平面为对称面左右对称,所述弹性襻管II 3上设有线连接点5,所述弹性襻管I 2的侧壁上设有线孔6,所述线连接点5和所述线孔6均位于所述平面内,所述线连接点5上设有线7,所述线7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线孔6进入到所述弹性襻管I 2内,所述直管I和所述弹性襻管I 2和所述弹性襻管II 3上均设有侧孔8,
[0019]所述线孔6位于所述通孔4的靠近所述直管I的一侧,所述线连接点5位于所述弹性襻管II 2的外沿9。
[0020]所述外沿9和内沿10是根据所述弹性襻管II 3的弯曲结构命名的,即位于所述弹性襻管II 3的轴线所围空间内的为所述内沿10,位于所述弹性襻管II 3的轴线所围空间外的为所述外沿9。
[0021]所述弹性襻管II 3的头部具有圆弧面11,所述圆弧面11上设有用于导丝12穿过的孔13。
[0022]所述弹性襻管I 2的管径逐渐减小,所述弹性襻管II 3的管径逐渐减小。
[0023]将所述导丝12插入到工作位置,将所述襻式胆汁外引流管套接在所述导丝12上并推送至工作位置,所述导丝12依次经过所述弹性襻管II 3、所述弹性襻管I 2和所述直管1,此时的所述襻式胆汁外引流管如图2所示,之后将所述导丝12从所述襻式胆汁外引流管撤回,此时的所述襻式胆汁外引流管如图1所示,拉紧所述线7,使得所述弹性襻管II 3的头部进入所述通孔4内,如图3所示,
[0024]由于所述弹性襻管II3具有向所述弹性襻管I 2弯曲的趋势,并且所述线孔6位于所述通孔4附近,所述线孔6与所述通孔4之间的距离为1-2_,因此拉紧所述线7很容易使所述弹性襻管II 3的头部进入所述通孔4内,形成一个闭合襻,同时,所述弹性襻管I 2形成一个半闭合襻,通过所述闭合襻和所述半闭合襻使得所述襻式胆汁外引流管与工作位置更好的固定,所述闭合襻的外径为3-5mm,所述半闭合襻的外径为10?15mm,所述线7的材质为蚕丝线,所述直管1,所述弹性襻管I 2和所述弹性襻管II 3的材质均为聚乙烯,所述直管I的直径为7Fr或8.5Fr。
[0025]取出所述襻式胆汁外引流管时,松开所述线7,通过外拉所述襻式胆汁外引流管,所述半闭合襻逐步打开,从而使所述襻式胆汁外引流管与工作位置分开,从而将其取出。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襻式胆汁外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直管,弹性襻管I和弹性襻管II,所述弹性襻管I和所述弹性襻管II整体呈阿基米德曲线状,所述弹性襻管I的侧壁上设有容纳所述弹性襻管II的头部的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阿基米德曲线所在平面内,所述弹性襻管II上设有线连接点,所述弹性襻管I的侧壁上设有线孔,所述线连接点和所述线孔均位于所述平面内,所述线连接点上设有线,所述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线孔进入到所述弹性襻管I内,所述直管和所述弹性襻管I和所述弹性襻管II上均设有侧孔, 工作状态下,拉紧所述线,使得所述弹性襻管II的头部进入所述通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襻式胆汁外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孔位于所述通孔的靠近所述直管的一侧,所述线连接点位于所述弹性襻管II的外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襻式胆汁外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襻管II的头部具有圆弧面。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襻式胆汁外引流管,包括依次相连的直管,弹性襻管Ⅰ和弹性襻管Ⅱ,所述弹性襻管Ⅰ和所述弹性襻管Ⅱ整体呈阿基米德曲线状,所述弹性襻管Ⅰ的侧壁上设有容纳所述弹性襻管Ⅱ的头部的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阿基米德曲线所在平面内,工作状态下,拉紧所述线,使得所述弹性襻管Ⅱ的头部进入所述通孔内。本发明在收紧线时增加了弹性襻管Ⅰ对胆管壁的张力,降低襻式胆汁外引流管滑脱的概率;收紧线后,弹性襻管Ⅱ的头部进入通孔内,对胆管壁无损伤;在拔出引流管的过程中,对胆管粘膜、十二指肠乳头、胃肠道粘膜及咽喉部粘膜均无刺激,不会引起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拔管过程中,患者的不是反映亦将大大降低。
【IPC分类】A61M25-00
【公开号】CN104784804
【申请号】CN201510242193
【发明人】张 诚, 杨玉龙, 吴萍, 马跃峰
【申请人】大连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