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眩晕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478904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眩晕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眩晕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眩晕症是临床常见症状,一般涉及耳鼻喉、心血管、神经、脊柱等多学科疾病。该病临床起病急,以发作性头晕、头痛、视眼模糊、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眩晕症发病率约为5%,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眩晕症好发人群以老年人为主,60岁以上老年人占该病发病率70%左右,女性多于男性。眩晕症的病理学分类包括前庭系统性眩晕及周围性眩晕。不同类型的眩晕症发病原因及所涉及的组织器官是不同的,据统计引发眩晕症的疾病有50多种,涉及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0003]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生与脑部微循环功能障碍、血液流变学异常、细胞内自由基损伤等诸多因素有密切关系。脑供血不足在中医学上属于“眩晕”范畴。《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李时珍曰:“脑为元神之府”。老年人脏腑机能下降,正气亏虚,气虚则血不行而为瘀,血不上行,髓海失充,发为眩晕。本研宄的目的在于,通过药剂学、药理学、以及通过观察临床症状、TCD (经颅多普勒)等探讨抗眩颗粒对脑供血不足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情况。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为解决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眩晕、头重足轻、行走不稳等症,提供一种抗眩晕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抗眩晕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钩藤、葛根、磁石、丹参、夏枯草、牛膝、姜半夏和川芎,粉碎后过筛,加药材总量的8倍水煎煮2小时后过滤,取过滤后的药渣再加8倍水煎煮2小时,过滤,弃去药渣,合并两次滤液,浓缩为流浸膏;将所述流浸膏冷却至室温,加入乙醇,边加边搅拌,放置24小时,过滤,取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得到稠膏;取糊精、蔗糖粉和所述稠膏,混合均匀后制粒,待颗粒干燥后整粒即得。
[0006]进一步的,所述稠膏在75_80°C时的相对密度为1.25。
[0007]进一步的,所述流浸膏在80°C时的相对密度为1.15-1.30。
[0008]进一步的,所述加入乙醇至含乙醇的量为50-55%。
[0009]进一步的,所述糊精与稠膏等量,所述鹿糖粉为稠膏的3 — 4倍。
[0010]进一步的,所述药材粉碎后过10目筛。
[0011]进一步的,所述颗粒干燥温度为50-60 °C。
[0012]进一步的,所述钩藤500g、葛根500g、磁石250g、丹参250g、夏枯草250g、牛膝300g、姜半夏125g和川芎250g。
[001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抗眩晕颗粒,采用上述方法制成。
[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一种抗眩晕颗粒,由磁石、夏枯草、葛根、牛膝、钩藤、姜半夏、川芎、丹参组成,其中姜半夏、钩藤、牛膝、夏枯草、磁石具有治疗头痛目眩、头晕等症,川芎、葛根、丹参具有活血行气、祛瘀通经、祛风止痛的作用。诸药配伍,平肝息风、潜阳安神、活血通经,用于因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眩晕、头重足轻、行走不稳等症。对抗眩颗粒的成分、提取工艺及临床应用展开了研宄。经过大量的筛选、优化最终得到抗眩颗粒的协定处方,并经临床试验证明抗眩颗粒治疗眩晕疗效甚佳,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
[00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抗眩晕颗粒,采用以下方法制备而成:取钩藤500g、葛根500g、磁石250g、丹参250g、夏枯草250g、牛膝300g、姜半夏125g和川芎250g。粉碎后过10目筛,加8倍水煎煮2小时过滤,取过滤后的药渣再加8倍水煎煮2小时,过滤,弃去药渣,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80°C时相对密度为1.15-1.30,冷却至室温,加入乙醇,边加边搅拌,至含乙醇量为50-55%,放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得到稠膏;取与所述稠膏等量的糊精、所述稠膏3倍量的蔗糖粉和所述稠膏混合均匀后制粒、50-60°C干燥后整粒,分装、包装后即得。
[0017]稠膏于在75_80°C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5。
[0018]本发明的一种抗眩晕颗粒,由磁石、夏枯草、葛根、牛膝、钩藤、姜半夏、川;、丹参组成,其中姜半夏、钩藤、牛膝、夏枯草、磁石具有治疗头痛目眩、头晕等症,川芎、葛根、丹参具有活血行气、祛瘀通经、祛风止痛的作用。诸药配伍,平肝息风、潜阳安神、活血通经,用于因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眩晕、头重足轻、行走不稳等症。对抗眩颗粒的成分、提取工艺及临床应用展开了研宄。经过大量的筛选、优化最终得到抗眩颗粒的协定处方,并经临床试验证明抗眩颗粒治疗眩晕疗效甚佳,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0019]本文虽然已经给出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的实施例进行改变。上述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不应以本文的实施例作为本发明权利范围的限定。
【主权项】
1.一种抗眩晕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取钩藤、葛根、磁石、丹参、夏枯草、牛膝、姜半夏和川芎,粉碎后过筛,加药材总量的8倍水煎煮2小时后过滤,取过滤后的药渣再加8倍水煎煮2小时,过滤,弃去药渣,合并两次滤液,浓缩为流浸膏;将所述流浸膏冷却至室温,加入乙醇,边加边搅拌,放置24小时,过滤,取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得到稠膏;取糊精、蔗糖粉和所述稠膏,混合均匀后制粒,待颗粒干燥后整粒即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眩晕颗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稠膏在75-80°C时的相对密度为1.2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眩晕颗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浸膏在80°C时的相对密度为1.15-1.3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眩晕颗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入乙醇至含乙醇的量为 50-5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眩晕颗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糊精与稠膏等量,所述鹿糖粉为稠霄的3 — 4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眩晕颗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材粉碎后过10目筛。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眩晕颗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干燥温度为50-6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眩晕颗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取钩藤500g、葛根500g、磁石250g、丹参250g、夏枯草250g、牛膝300g、姜半夏125g和川芎250g。
9.一种抗眩晕颗粒,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7所述方法制成。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眩晕颗粒的制备方法,取钩藤、葛根、磁石、丹参、夏枯草、牛膝、姜半夏和川芎,粉碎后过筛,加8倍水煎煮2小时后过滤,取过滤后的药渣再加8倍水煎煮2小时,过滤,弃去药渣,合并两次滤液,浓缩为流浸膏;冷却至室温,加入乙醇至含乙醇量为60%,放置24小时,过滤,取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得到稠膏;取糊精、蔗糖粉和所述稠膏,混合均匀后制粒,待颗粒干燥后整粒即得。本发明的抗眩晕颗粒,诸药配伍,平肝息风、潜阳安神、活血通经,用于因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眩晕、头重足轻、行走不稳等症。经临床试验证明治疗效果甚佳,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IPC分类】A61P9-12, A61P1-08, A61K33-26, A61K36-8888, A61P25-00, A61P9-10, A61K9-16, A61P27-16
【公开号】CN104800458
【申请号】CN201510241301
【发明人】钱银河, 马珍珍, 王希东, 张旭辉, 王华民, 温亚乾, 崔志元, 李终利, 张正臣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七一医院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