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脑神经及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78896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脑神经及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脑神经及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属于脑神经药物配方技术领 域。
【背景技术】
[0002] 脑部疾病指颅内组织器官(脑膜血管、大脑、小脑、脑干、颅神经等)的炎症、血管 病、肿瘤、变性、畸形、遗传病、免疫性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中毒、外伤、寄生虫病等的总 称。病情各异,有的还直接危及生命。常表现意识、感觉、运动等障碍或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亦可有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及精神症状。脑部疾病,特别是脑神经及脑血管方面的疾病, 对人体影响较大,因此,需要采用合适的方式予以治疗,减少其副作用。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脑神经及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以便更好地针对脑 神经及脑血管疾病进行治疗。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治疗脑神经及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滑石10~14 份、独活8~12份、桑寄生10~14份、钩藤6~10份、淡显妓8~12份、炒枳壳6~10 份、白考8~12份、菖蒲10~14份、柏子仁8~12份、陈皮6~10份、远志10~14份、 人工牛黄8~12份、盘龙草6~10份、威灵仙10~14份、全蝎8~12份、胖大海10~14 份、灯心草12~16份、蔓荆子8~12份、吴茱萸10~14份、紫苏6~10份、瓜萎皮8~ 12份、薄荷10~14份、桑叶12~16份、制何首乌10~14份。
[0006] 进一步地,上述治疗脑神经及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滑 石10份、独活8份、桑寄生10份、钩藤6份、淡豆豉8份、炒枳壳6份、白芎8份、菖蒲10份、 柏子仁8份、陈皮6份、远志10份、人工牛黄8份、盘龙草6份、威灵仙10份、全蝎8份、胖 大海10份、灯心草12份、蔓荆子8份、吴茱萸10份、紫苏6份、瓜萎皮8份、薄荷10份、桑 叶12份、制何首乌10份。
[0007] 进一步地,上述治疗脑神经及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滑 石12份、独活10份、桑寄生12份、钩藤8份、淡豆豉10份、炒枳壳8份、白芎10份、菖蒲12 份、柏子仁10份、陈皮8份、远志12份、人工牛黄10份、盘龙草8份、威灵仙12份、全蝎10 份、胖大海12份、灯心草14份、蔓荆子10份、吴茱萸12份、紫苏8份、瓜萎皮10份、薄荷12 份、桑叶14份、制何首乌12份。
[0008] 进一步地,上述治疗脑神经及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滑 石14份、独活12份、桑寄生14份、钩藤10份、淡豆豉12份、炒枳壳10份、白芎12份、菖蒲 14份、柏子仁12份、陈皮10份、远志14份、人工牛黄12份、盘龙草10份、威灵仙14份、全 蝎12份、胖大海14份、灯心草16份、蔓荆子12份、吴茱萸14份、紫苏10份、瓜萎皮12份、 薄荷14份、桑叶16份、制何首乌14份。
[0009] 上述各组分的药物药理和作用如下:
[0010] ⑴滑石:味甘,性寒。利水渗湿,清暑解热。主治小便不利,淋沥热痛,湿热泄泻, 暑热烦渴,湿温胸闷,小便短赤等病症。
[0011] (2)独活:味辛、苦,性微温。归肾、膀胱经。祛风,胜湿,散寒,止痛。治风寒湿痹, 腰膝酸痛,手脚挛痛,慢性气管炎,头痛,齿痛。
[0012] (3)桑寄生:味苦、甘,性平。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主腰膝酸痛; 筋骨瘘弱;肢体偏枯;风湿痹痛;头错目眩。
[0013] (4)钩藤:味甘,性凉。入肝、心经。清热平肝,熄风定惊。治小儿惊痫瘈疯,大人 血压偏高,头晕、目眩。
[0014] (5)淡豆豉:味苦,性寒。归肺、胃经。解表,除烦,宣郁,解毒。用于伤寒热病,寒 热,头痛,烦躁,胸闷。
[0015] (6)炒枳壳:味苦、酸、微辛,性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气香泄散,降中有升。 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官脱 垂。
[0016] (7)白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安抚神经,正头风头痛,症瘕腹痛,胸胁刺痛, 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0017] (8)菖蒲:性温,味辛、苦。辟秽开穷,宣气逐痰,解毒,杀虫。主治癫狂,惊痫,痰厥 昏迷,风寒湿痹,噤口毒痢,开窍,化痰,健胃。用于癫痫、痰热惊厥、胸腹胀闷、慢性支气管 炎。
[0018] (9)柏子仁:味甘,性平。归心、肾、大肠经。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用于阴血 不足,虚烦失眠,心悸怔忡,肠燥便秘,阴虚盗汗。
[0019] (10)陈皮:性温;味辛、苦。归脾、肺经。具有健脾和胃,行气宽中,降逆化痰的功 效。主治脾胃气滞,脘腹长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咳嗽痰多,胸膈满闷,梅核气。
[0020] (11)远志:味苦、辛,微温。归心、肾、肺经。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 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
[0021] (12)人工牛黄: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 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
[0022] (13)盘龙草:性温;味微苦、辛;归肝、脾、肾经。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 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木,四肢软弱,水肿,跌打损伤。
[0023] (14)威灵仙:味辛、咸,性温。归膀胱经。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涎,散癖积。治痛 风、顽痹、腰膝冷痛,脚气,疟疾,症瘕积聚,破伤风,扁桃体炎,诸骨鲠咽。
[0024] (15)全蝎:祛风,止痉,通络,解毒。治惊风抽摘,癫痫,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偏头痛,风湿痹痛,破伤风,淋巴结结核,风瘆疮肿。
[0025] (16)胖大海:味甘,性寒,有小毒。归肺、大肠经。具有清肺热、利咽喉、解毒、润肠 通便之功效。用于肺热声哑、咽喉疼痛、热结便秘以及用嗓过度等引发的声音撕哑等症。
[0026] (17)灯心草:味甘、淡,性微寒。入心、肺、小肠经。清心降火,利尿通淋。治淋病, 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喉痹,创伤。
[0027] (18)蔓荆子:味苦、辛,性平。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治风热感冒,正、偏头痛,齿痛, 赤眼,目睛内痛,昏暗多泪,湿痹拘挛。
[0028] (19)吴茱萸:性温;味辛、苦,有小毒;归肝、胃经。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呕 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高血压症,脚气,疝气,口疮溃 疡,齿痛,湿瘆,黄水疮。
[0029] (20)紫苏:发表,散寒,理气,和营。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 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毒。
[0030] (21)瓜萎皮:味苦,性寒。归肺、胃经。清化热痰,利气宽胸。用于痰热咳嗽,胸闷 胁痛。
[0031] (22)薄荷:味辛,性凉。归肺、肝经。有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瘆解毒,疏肝解郁 和止痒等功效,适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无汗、风火赤眼、风瘆、皮肤发痒、疝痛、下 痢及瘰疬等症。
[0032] (23)桑叶:性寒;味苦、甘。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 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0033] (24)制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 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久疟体虚;高血脂。
[0034] 本方能养血活血,修复破损,调理气血,扶正法邪,诸药配合,对脑神经及脑血管疾 病具有较好治疗效果,临床用之每收佳效。四年中,通过对75名患者的使用表明,该药能有 效治疗脑神经及脑血管疾病,有效率达92%。
[0035]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36] 1、一般资料:发明人2011年3月-2015年3月间共收集了 150例脑神经及脑血管 疾病患者,其中,年龄20岁~50岁,病情半年~3年。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对照组75 例。两组年龄等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0037] 2、试验方法:(1)对照组服用养心益脑宁神汤,按照说明书服用。疗程30天。(2) 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2制得的散剂,早、中、晚各一次。疗程30天。(3)疗效 标准及治疗结果:疗效标准:痊愈:脑神经及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好转:脑神 经及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减轻,病情得到控制。无效:脑神经及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无 明显好转或加重。以痊愈和好转计算有效率。治疗统计结果见表1。
[0038] 表1两组疗效比较
[0039]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脑神经及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 滑石10~14份、独活8~12份、桑寄生10~14份、钩藤6~10份、淡豆豉8~12份、炒 枳壳6~10份、白考8~12份、菖蒲10~14份、柏子仁8~12份、陈皮6~10份、远志 10~14份、人工牛黄8~12份、盘龙草6~10份、威灵仙10~14份、全蝎8~12份、胖 大海10~14份、灯心草12~16份、蔓荆子8~12份、吴茱萸10~14份、紫苏6~10份、 瓜萎皮8~12份、薄荷10~14份、桑叶12~16份、制何首乌10~14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脑神经及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由 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滑石10份、独活8份、桑寄生10份、钩藤6份、淡豆豉8份、炒 枳壳6份、白考8份、菖蒲10份、柏子仁8份、陈皮6份、远志10份、人工牛黄8份、盘龙草 6份、威灵仙10份、全蝎8份、胖大海10份、灯心草12份、蔓荆子8份、吴茱萸10份、紫苏6 份、瓜萎皮8份、薄荷10份、桑叶12份、制何首乌10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脑神经及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由 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滑石12份、独活10份、桑寄生12份、钩藤8份、淡豆豉10份、炒 枳壳8份、白芎10份、菖蒲12份、柏子仁10份、陈皮8份、远志12份、人工牛黄10份、盘龙 草8份、威灵仙12份、全蝎10份、胖大海12份、灯心草14份、蔓荆子10份、吴茱萸12份、 紫苏8份、瓜萎皮10份、薄荷12份、桑叶14份、制何首乌12份。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脑神经及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由 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滑石14份、独活12份、桑寄生14份、钩藤10份、淡豆豉12份、 炒枳壳10份、白芎12份、菖蒲14份、柏子仁12份、陈皮10份、远志14份、人工牛黄12份、 盘龙草10份、威灵仙14份、全蝎12份、胖大海14份、灯心草16份、蔓荆子12份、吴茱萸14 份、紫苏10份、瓜萎皮12份、薄荷14份、桑叶16份、制何首乌14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脑神经及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滑石10~14份、独活8~12份、桑寄生10~14份、钩藤6~10份、淡豆豉8~12份、炒枳壳6~10份、白芎8~12份、菖蒲10~14份、柏子仁8~12份、陈皮6~10份、远志10~14份、人工牛黄8~12份、盘龙草6~10份、威灵仙10~14份、全蝎8~12份、胖大海10~14份、灯心草12~16份、蔓荆子8~12份、吴茱萸10~14份、紫苏6~10份、瓜萎皮8~12份、薄荷10~14份、桑叶12~16份、制何首乌10~14份。本方能养血活血,修复破损,调理气血,扶正法邪,诸药配合,临床用之每收佳效。四年中,通过对75名患者的使用表明,有效率达92%。
【IPC分类】A61K36-888, A61K35-646, A61P9-00, A61P25-00, A61K33-12, A61K35-413
【公开号】CN104800450
【申请号】CN201510234665
【发明人】吴杰, 高峰, 韩凌辉, 徐洁
【申请人】吴杰, 高峰, 韩凌辉, 徐洁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