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外感所致肢节挛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93521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外感所致肢节挛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治疗外感所致肢节挛痛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肢节挛痛是指四肢某一肢节活动受限或有痛感,严重者关节变形。目前常认为肢节挛痛乃源于风湿集聚而致,常采用祛风湿、通经络之药进行施治,该部分患者多为经年常病,平时身体在无外感内侵时亦可发作,逢阴雨天气更甚。但有部分患者,平时肢节并无痛感、伸缩不利之症,常发于遭受风寒外邪入侵,在出现明显外感症状如发热、恶寒、汗出、头痛时出现肢节挛痛,或者在外感症状消失后仍维持肢节挛痛之状,针对该类肢节挛痛在外感症状消失后采用常规的祛风湿、通经络之药则难以达到疗效。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中医理论为依据,进而提供一种治疗该症的中药组合物。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外感所致肢节挛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合而成:菊花10-20份、大青10-20份、龙胆草30-50份、豨莶草30-50份、荆芥20-30份、芍药10-20份、柴胡30-50份、桂枝10-20份、甘草3-9份、枳壳9_15份、秦艽10-20份、延胡索9_15份、三棱9-15份。
[0005]上述原料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为:菊花15份、大青15份、龙胆草40份、豨莶草40份、荆芥25份、芍药15份、柴胡40份、桂枝15份、甘草6份、枳壳12份、秦艽15份、延胡索12份、三棱12份。
[0006]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服用方法为: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混合后采用常规煎制中药的方法取其药汁300-500ml,每日早晚两次服用,每日一副。
[0007]组方分析:人受风寒外邪入侵,先犯于经,从太阳至厥阴六日经尽汗出则愈,在传经的过程中,邪有入腑入脏之别,人体阴盛阳虚则入脏,阳盛则入腑。入腑多生上热,胃气不降,胃浊上逆壅塞于胸口,而人体四肢秉气于胃,胃火盛则四肢血热而现灼痛,中焦化燥,则致肝木升发失职,以肝主筋,肝木不升则筋缩。上述诸因而致肢节挛痛,基于上述认识,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中,取龙胆草泄肝胆之火,以豨莶草息肝风,柴胡疏肝,上述三味共为君药;以菊花平肝、大青、芍药凉血、秦艽退其虚热助君药之效以为臣药;以桂枝通经、延胡索行气共为使药;取甘草培中,枳壳、三棱破积,以其胃气不降多腹满饱胀而用之,以荆芥发散在经之余热。上述药物合用,则中焦化燥为温,胃气下降,肝胆之火以清则相火下潜,则四肢在经之气不致过燥;肝木抒发,风息而筋不致挛缩,肢节挛痛一症自解。该中药组合物在药物选用上虽然为常用药物,但通过对病症准确的辩证分析,将常规药物进行合理配伍,斟酌用量,其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进一步说明。
[0009]实施例1
一种治疗外感所致肢节挛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合而成:菊花15g、大青15g、龙胆草40g、豨莶草40g、荆芥25g、芍药15g、柴胡40g、桂枝15g、甘草6g、枳壳12g、秦充15g、延胡索12g、三棱12g。
[0010]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进行了临床试验,实验如下:
自2013年以来收治外感所致肢节挛痛患者58例,年龄在15-48岁之间,其症状表现为:先是出现感冒症状,头痛、发热、恶寒或汗出,兼有呕吐、肢节挛痛症状,服用外感药后,头痛、发热等外感症状消失,但仍存在肢节挛痛之状,主要表现为上肢或下肢关节伸缩受阻,有灼痛感,也有发于手指或脚趾。治疗方案为:如肢节挛痛时伴有典型的外感症状时应先采用发散、解表之药进行治疗,如桂枝汤、麻黄汤等,待外感症状消失后,如还存在肢节挛痛之症方可服用该中药组合物进行治疗。
[0011]治疗标准
1、痛感减轻,关节活动受限减轻为有效。
[0012]2、痛感彻底消失,关节活动自如为治愈。
[0013]效果如下:
在58例患者中,其中有38例患者在服用1-3天后即显示疗效,在38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痛感消失,关节活动自如,剩余17例挛痛症状有所好转。除21例挛痛感消失患者,剩下的37例患者继续服药3-4天后,有28例患者挛痛感消失,关节活动自如,剩下9例患者中痛感减轻,关节活动改善的有6例,无效3例。经统计,该中药组合物对治疗外感所致肢节挛痛一症的有效率达94.83%,治愈率为84.48%ο通过上述临床试验可知,该中药组合物在治疗外感所致肢节挛痛一症上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0014]实施例2
一种治疗外感所致肢节挛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合而成:菊花20g、大青10g、龙胆草50g、豨莶草30g、荆芥25g、芍药12g、柴胡45g份、桂枝12g、甘草3g、枳壳9g、秦艽20g、延胡索15g、三棱9g。
[0015]典型病例
患者,女,19岁,就诊时反应右下肢无法弯曲,膝盖部位有较重的灼痛感,体温略高,询问得知症状缘于前几天的重感冒,通过服用感冒药后,发热、恶寒等外感症状消失,但右下肢挛痛感仍存。脉诊其脉关脉浮、大,分析其由于外邪入腑化热,相火不降所致,但经仍存余热。
[0016]服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I天后,痛感减轻,连服4天,痛感彻底消失,右下肢行动自由,体温同时也恢复正常。
[0017]实施例3
一种治疗外感所致肢节挛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合而成:菊花10g、大青18g、龙胆草45g、豨莶草45g、荆芥30g、芍药18g、柴胡30g、桂枝18g、甘草9g、枳壳15g、秦充10g、延胡索12g、三棱15g。
[0018]典型病例
患者李某,男,35岁,就诊时左侧上肢肘部及手腕部位灼痛,活动不便,有木胀感。胸口胀满,不思饮食,口舌部位伴有白疮点,询问其症状缘于感冒之后出现,就诊时已无外感症状。
[0019]服用该实施例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3天后,左侧上肢的挛痛感消失,同时胸口饱闷、白疮等症状也一并消失,得以治愈。
[0020]实施例4
一种治疗外感所致肢节挛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合而成:菊花10份、大青20份、龙胆草30份、豨莶草50份、荆芥20份、芍药20份、柴胡30份、桂枝20份、甘草3份、枳壳15份、秦艽10份、延胡索15份、三棱9份。
[0021]实施例5
一种治疗外感所致肢节挛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合而成:菊花20份、大青10份、龙胆草50份、豨莶草30份、荆芥30份、芍药10份、柴胡50份、桂枝10份、甘草9份、枳壳9份、秦艽20份、延胡索9份、三棱15份。
【主权项】
1.一种治疗外感所致肢节挛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合而成:菊花10-20份、大青10-20份、龙胆草30-50份、豨莶草30-50份、荆芥20-30份、芍药10-20份、柴胡30-50份、桂枝10-20份、甘草3_9份、枳壳9-15份、秦艽10-20份、延胡索9-15份、三棱9_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外感所致肢节挛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为:菊花15份、大青15份、龙胆草40份、豨莶草40份、荆芥25份、芍药15份、柴胡40份、桂枝15份、甘草6份、枳壳12份、秦艽15份、延胡索12份、三棱12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中医理论为依据,进而提供一种治疗外感所致肢节挛痛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合而成:菊花10-20份、大青10-20份、龙胆草30-50份、豨莶草30-50份、荆芥20-30份、芍药10-20份、柴胡30-50份、桂枝10-20份、甘草3-9份、枳壳9-15份、秦艽10-20份、延胡索9-15份、三棱9-15份。该中药组合物在药物选用上虽然为常用药物,但通过对病症准确的辩证分析,将常规药物进行合理配伍,斟酌用量,其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IPC分类】A61K36-902, A61P19-02, A61P29-00
【公开号】CN104815252
【申请号】CN201510224313
【发明人】李霞, 曲伟, 张强
【申请人】李霞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5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