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肌骨蠲痹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肌骨蠲痹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骨痹属于五体痹之一。凡由六淫之邪侵扰人体筋骨关节,闭阻经脉气血,出现肢体沉重、关节剧痛,甚至发生肢体拘挛屈曲,或强直畸形者谓之骨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于周围关节者以女性居多。发于中枢关节者以青年男性居多。本病与痛痹、历节、痛风、热痹、鹤膝风、尨痹等的某些症型可能有所交错,如果出现关节剧痛、肢节拘挛屈曲、强直畸形者均可列入本病范畴。本病与肾痹的关系甚为密切,可以是肾痹的初期或中期的发展阶段。骨痹在《内经》早有记载,但不够系统。后世医籍虽有论及骨痹者,但均缺乏对病因病机以及辨证论治等方面较为详尽的论述。本病症情较为严重,容易致残,应引起临床医生足够的重视。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骨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 大骨节病、痛风等病种出现骨痹的主症时,可参考骨痹辨治。骨痹不都属于始发病症,故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张氏医通》和《类证治裁》均提到“骨痹,即寒痹、痛痹也。”这种提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寒痹、痛痹的疼痛症状都很剧烈, 容易演变为肢蜷筋缩、肢节废用的骨痹。其它如历节、痛风、鹤膝风等亦有类似情况。骨痹的外因并不只限于感受寒邪,六淫之邪皆可致病。至于感邪的诱因可以多种多样,或饮酒当风,或水湿浸溃,或露宿乘凉,或淋雨远行,或嗜食辛辣厚味等等,不胜枚举。根据古代医家对骨痹症候的描述,骨痹的临床表现大致有以下的特点1.关节或肌肉疼痛剧烈。2.肢体酸胀重着。3.关节浮肿,甚则变形。4.肢体僵硬,屈曲难伸。5.汗出烦心。针对历节、痛风、尨痹、鹤膝风等病的某些症候与骨痹相似之点,可参考以下内容作出诊断(一)病史1.发病前多有受寒、受潮或外伤史。2.有长时间的腰背部僵硬疼痛或四肢大小关节的肿痛史。(二)全身症状1.全身乏力、沉重酸胀。2.低热或怕风冷。3.多汗、心烦。(三)关节症状1.腰背或四肢大小关节固定性剧烈疼痛。2.四肢大小关节肿胀, 或有积液。3.关节屈曲难伸,或有僵直、畸形。中医治疗方法为散寒除湿,祛风通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提供一种肌骨蠲痹膏及其制备方法,它是一种中药膏剂,祛风除湿、强筋健骨、活血通络、散瘀止痛,用于治疗风湿骨痹,效果显著。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肌骨蠲痹膏,所述肌骨蠲痹膏为一种中药膏药制剂,由炸料、细料和增效剂制备而成;其中炸料包括下列重量份中药生川乌140克,生草乌140克,生狼毒90克,明附片140克,天南星140克,鹿茸80 克,元胡90克,独活90克,羌活90克,干地黄230克,生马钱子150克,生骨碎补120克,川芎90克,生半夏90克,桃仁80克,威灵仙120克,祖师麻80克,徐长青90克,姜黄80-160 克,葛根120-240克,生杜仲90-180克,牛膝90-180克,生狗脊90克,续断90克,桑寄生120 克,当归120克,鸡血藤120克,雷公藤90克,皂角刺90克,石菖蒲80克,穿山甲120克,千年健90克,赤芍80克,苍术90克,木鳖子80克,白芨80克,白蔹80克,黄柏80克,苦参80 克,白鲜皮80克,地肤子80克,白芍160克,生甘草80克,生黄芪200克,汉防己80克,桂枝80克,木瓜90克,防风90克,秦艽90克,生麻黄80克,白胡椒80克,白芥子90克,北细辛140克,洋金花140克,红花80克,芫花80克,土鳖虫80克,九香虫90克,蛴螬80克,壁虎80克,金钱白花蛇80克,蜈蚣80克,全蝎80克,铅丹2500-3000克,纯香油9000毫升;细料包括下列重量份中药灵磁石240克,大黄40克,孩儿茶40克,乳香80克,没药80克,血竭50克,樟脑 90克。增效剂包括下列重量份中药月桂氮酮150毫升,丙二醇150毫升,远红外陶瓷粉190克。所述的肌骨蠲痹膏的制备方法为一、药品准备I.纯香油按配方量备齐待用;2.将铅丹浸于水中,大力搅动,使杂质漂浮水面倾去,再把丹晒干炒焦黑过筛后, 按配方备齐量待用;3.将炸料中药按配方称量、归类、筛选、清除杂质,然后把硬壳、粗根、骨质、大型种子等分别碎成小块,特别是马钱子应去掉种毛,再按药材质地软硬、块大小,按配方量称准, 分别装成数袋待用;4.将细料药材清除杂质,药材用中药粉碎机粉成细粉,按配方量备齐,分装备用;5.将增效剂按配方量备齐,分装备用;二、熬制膏药(一 )用香油煎取药材的有效成分I.将配方中香油的四分之三入锅内加热至100°C后,炸料药材分批入油锅中煎炸;先将大的根茎、骨质、硬壳、坚果之类放入油中,次下枝梗、大型种子、虫类等,最后下细小种子、花叶之类;2.煎硬质的药材油温保持在150-200°C之间,煎细小种子、花叶油温保持在 100-150°C之间;暂留配方中四分之一的香油,随时分次加入锅中,确保油温在要求的范围内,摄取药物的有效成份;3.下药后用钢网笊篱将漂浮在油面的药物压沉,数分钟后将诸药翻搅一次,如此反复数次,使诸药均能煎透,以达到更好的摄取药物的有效成份;熬制药物焦枯,且不可枯而变炭,即使诸药外表深褐色,内部焦黄色为度;这时用钢网笊篱将药渣捞出,把药渣与药油分离净,这一过程约需70分钟左右;去药渣后,将药油过滤到瓷盆内;( 二 )熬炼药油将沉淀后的药油二次过滤后复入锅内,以先小火后大火的火力,进行炼油,用白钢漏勺不停地扬撩,这一过程约需5小时左右;熬油恰到好处的标志是滴水成珠,即以搅棍蘸药油滴在水中不散且凝聚成一团呈饼状;烟色则由青转白色,并带有清香药味,说明药油将熬好,再举大火3-5分钟,即可调整火力下丹;(三)下丹熬膏I.将丹置在细筛内,一人持筛缓缓弹动,使丹均匀洒在油中,一人用木棍迅速搅拌,使丹充分与药油发生作用,勿使丹浮在油面或沉于锅底,下丹时间一般约15-20分钟;2.下丹后丹与油在高温作用下迅速发生化学反应,油立即起泡沫沸腾,此时要不停地搅动或酌情喷点冷水,则油沫自落;这时油由黄褐色稀浆变成黑色稠膏,逐渐变成黑亮的膏药;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放出大量的浓烟,此时应迅速搅动,让烟与热尽可能飞散; 当烟由青变白色时,并有膏药的香味放出,表示膏将成;此时,用搅棍蘸膏油滴在冷水中,检查膏药老嫩,火候适中为捏之不粘而有力,色黑润而有光泽,软硬适度,说明膏已熬成;以少量冷水喷入膏中激之,则发出爆响声,烟大出,更要加强搅动5-10分钟,以除烟毒,然后离火;(四)去火毒将熬成的膏药倾入备好冷水的白钢盆中,倾倒时将朝一个方向搅转,使膏药集聚成整团,然后用手将膏药拉扯成拇指粗细,长10厘米左右的块状,用冷水浸泡7天,每日换水3-6次,以去火毒;三、膏药的摊涂将除去火毒的膏药,放在白钢盆内,在水浴上加热到60_90°C溶化搅匀,然后将细料、增效剂分别加入膏药中搅匀,再继续搅拌20分钟后摊涂在无纺布膏药贴上,合上离型纸,分装密封。本发明是一种中药膏剂,祛风除湿、强筋健骨、活血通络、散瘀止痛,用于治疗风湿骨痹,效果显著。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肌骨蠲痹膏,所述肌骨蠲痹膏为一种中药膏药制剂,由炸料、细料和增效剂制备而成;其中炸料包括下列重量份中药生川乌140克,生草乌140克,生狼毒90克,明附片140克,天南星140克,鹿茸80 克,元胡90克,独活90克,羌活90克,干地黄230克,生马钱子150克,生骨碎补120克,川芎90克,生半夏90克,桃仁80克,威灵仙120克,祖师麻80克,徐长青90克,姜黄80-160 克,葛根120-240克,生杜仲90-180克,牛膝90-180克,生狗脊90克,续断90克,桑寄生120 克,当归120克,鸡血藤120克,雷公藤90克,皂角刺90克,石菖蒲80克,穿山甲120克,千年健90克,赤芍80克,苍术90克,木鳖子80克,白芨80克,白蔹80克,黄柏80克,苦参80 克,白鲜皮80克,地肤子80克,白芍160克,生甘草80克,生黄芪200克,汉防己80克,桂枝80克,木瓜90克,防风90克,秦艽90克,生麻黄80克,白胡椒80克,白芥子90克,北细辛140克,洋金花140克,红花80克,芫花80克,土鳖虫80克,九香虫90克,蛴螬80克,壁虎80克,金钱白花蛇80克,蜈蚣80克,全蝎80克,铅丹2500-3000克,纯香油9000毫升;细料包括下列重量份中药灵磁石240克,大黄40克,孩儿茶40克,乳香80克,没药80克,血竭50克,樟脑 90克。增效剂包括下列重量份中药月桂氮酮150毫升,丙二醇150毫升,远红外陶瓷粉190克。所述的肌骨蠲痹膏的制备方法为一、器材准备I.炉灶、五印铁锅带盖一套;2.天秤一台,称药配料用;3. 400°C温度计一支,测油温用;4.钢网笊篱两把,消毒纱布数块,捞药渣过滤药油用;5.白钢漏勺、铁铲各一个,扬撩药油、铲膏药用;6.细铁筛、直径50厘米白钢盆各一个,下丹、盛膏药用;7.小型喷雾器一个,防油沫沸腾、除烟毒用;8.大瓷盆3个,水缸一个,盛药及药油用;9.中药粉碎机一台,大毛刷一把,粉药用;10.木制搅棍两根,一米长,直径3厘米;11.燃料用煤或木柴均可;12.石棉手套两副,口罩两个,墨镜两个,防护用;二、药品准备I.纯香油按配方量备齐待用;2.将铅丹浸于水中,大力搅动,使杂质漂浮水面倾去,再把丹晒干炒焦黑过筛后, 按配方备齐量待用;3.将炸料中药按配方称量、归类、筛选、清除杂质,然后把硬壳、粗根、骨质、大型种子等分别碎成小块,特别是马钱子应去掉种毛,再按药材质地软硬、块大小,按配方量称准, 分别装成数袋待用;4.将细料药材清除杂质,药材用中药粉碎机粉成细粉,按配方量备齐,分装备用;5.将增效剂按配方量备齐,分装备用;三、熬制膏药(一 )用香油煎取药材的有效成分I.将配方中香油的四分之三入锅内加热至100°C后,炸料药材分批入油锅中煎炸;先将大的根茎、骨质、硬壳、坚果之类放入油中,次下枝梗、大型种子、虫类等,最后下细小种子、花叶之类;2.煎硬质的药材油温保持在150-200°C之间,煎细小种子、花叶油温保持在 100-150°C之间;暂留配方中四分之一的香油,随时分次加入锅中,确保油温在要求的范围内,摄取药物的有效成份;
3.下药后用钢网笊篱将漂浮在油面的药物压沉,数分钟后将诸药翻搅一次,如此反复数次,使诸药均能煎透,以达到更好的摄取药物的有效成份;熬制药物焦枯,且不可枯而变炭,即使诸药外表深褐色,内部焦黄色为度;这时用钢网笊篱将药渣捞出,把药渣与药油分离净,这一过程约需70分钟左右;去药渣后,将药油过滤到瓷盆内;( 二 )熬炼药油将沉淀后的药油二次过滤后复入锅内,以先小火后大火的火力,进行炼油,用白钢漏勺不停地扬撩,这一过程约需5小时左右;熬油恰到好处的标志是滴水成珠,即以搅棍蘸药油滴在水中不散且凝聚成一团呈饼状;烟色则由青转白色,并带有清香药味,说明药油将熬好,再举大火3-5分钟,即可调整火力下丹;(三)下丹熬膏I.将丹置在细筛内,一人持筛缓缓弹动,使丹均匀洒在油中,一人用木棍迅速搅拌,使丹充分与药油发生作用,勿使丹浮在油面或沉于锅底,下丹时间一般约15-20分钟;2.下丹后丹与油在高温作用下迅速发生化学反应,油立即起泡沫沸腾,此时要不停地搅动或酌情喷点冷水,则油沫自落;这时油由黄褐色稀浆变成黑色稠膏,逐渐变成黑亮的膏药;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放出大量的浓烟,此时应迅速搅动,让烟与热尽可能飞散; 当烟由青变白色时,并有膏药的香味放出,表示膏将成;此时,用搅棍蘸膏油滴在冷水中,检查膏药老嫩,火候适中为捏之不粘而有力,色黑润而有光泽,软硬适度,说明膏已熬成;以少量冷水喷入膏中激之,则发出爆响声,烟大出,更要加强搅动5-10分钟,以除烟毒,然后离火;(四)去火毒将熬成的膏药倾入备好冷水的白钢盆中,倾倒时将朝一个方向搅转,使膏药集聚成整团,然后用手将膏药拉扯成拇指粗细,长10厘米左右的块状,用冷水浸泡7天,每日换水3-6次,以去火毒;四、膏药的摊涂将除去火毒的膏药,放在白钢盆内,在水浴上加热到60_90°C溶化搅匀,然后将细料、增效剂分别加入膏药中搅匀,再继续搅拌20分钟后摊涂在无纺布膏药贴上,合上离型纸,分装密封。本发明是一种中药膏剂,祛风除湿、强筋健骨、活血通络、散瘀止痛,用于治疗风湿骨痹,效果显著。治疗病例本发明肌骨蠲痹膏每贴维持药效72小时,换贴间隔不小于6小时,10贴一疗程。随机选取临床患者862例,属于中医的“骨痹”、“骨质增生”,经X光片和临床症状积分表,作治疗前后评定。结果临床治愈587例,显效245例,好转30例;治愈率68. I %,显效率96. 5%,总有效率100%。临床研究显示对轻度痹症患者,三个疗程内,均能痊愈;中度患者,四至五个疗程,多能痊愈;重度患者,需配以药物内服、理疗针灸、牵引、按摩等,也可使症状明显减轻, 功能恢复,生活正常自理。
临床观察证明,在有效的862例患者中有80%的患者一个疗程即见效。在临床治愈的587例患者中,治疗平均用三个疗程。典型病例I、赵向忠,男,49岁。就诊主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5年,近半年加重。一月前在医院行CT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L3 L4、L4 L5椎间盘突出)。在某医院骨科给予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维生素B1、B12联合腰椎硬膜外注射治疗6次,只能暂时取效;又行离子导入、推拿及神灯治疗20天无明显效果。西医建议手术治疗。现腰痛、左下肢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放射性疼痛,由家人搀扶就诊。予本发明肌骨蠲痹膏二贴,一贴于腰椎3、4、5部位,一贴于左侧环跳穴,嘱睡硬板床,两贴后显著见效;因体质偏弱,依病情加服中成药,10贴后临床痊愈,现已4年未见复发。2、李廷江,男,45岁。就诊主诉颈项酸胀僵硬,肩背间歇性酸胀疼痛7年,近一年出现双上肢麻木,夜间加重,头部俯仰不便,低头、转头“咔咔作响”,常感恶心、眩晕,医院颈椎X光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体间隙变窄,颈椎4 6椎体下角有不同程度增生变尖,有钙化点。予本发明肌骨蠲痹膏贴敷颈椎4 6椎体,及“大椎穴”。5天后,患者打电话诉出现颈项酸胀加重,手臂蚁行感增强,余告曰此药力渗透皮肤、邪正交争所致,治疗效果会更好。患者14天后复诊,诉诸症减轻,连续贴敷6贴,基本痊愈,后又巩固I个疗程。病情至今未复发。3、郭春雪,男,35岁,机关干部。就诊主诉平时喜欢打篮球,不慎腰闪了一下,未加注意,其后出现腰痛及左下肢放射痛,已半年有余。先后服用腰痛宁、万通筋骨片等,无明显疗效。近几天来,疼痛加重,腰痛沿左臀部向下肢放射至足部,下蹲受限,坐立行走困难, 不能正常上班。于2010年2月份经医院检查所见腰椎4-5左侧旁压痛明显,并向左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CT检查提示椎3-5间盘向左后侧突出,神经根受压。诊断腰间盘突出症。予本发明肌骨蠲痹膏贴膏药治疗,予以肌骨蠲痹膏(腰椎型)贴突出部位,肌骨蠲痹膏(穴位型)贴患侧的环跳穴、委中穴、承山或昆仑穴,同时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每贴维持药效72小时,换贴间隔不小于6小时,10贴一疗程。一个疗程后患者病已去六七,腰痛及下肢放射痛明显减轻,能正常工作。休5天后,续用第二个疗程,两个疗程后患者腰腿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患者要求再巩固一个疗程,两年后随访未见复发。4、徐广金,男,41岁,农民。就诊主诉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伴右手食、中指麻木,先后服用颈复康口服液、壮骨关节丸,穴位封闭等治疗,时好时坏,历时3个月,效果不明显。近一周来病情加重,颈部疼痛难忍,夜不能寐,欲想转头必与身体同转,苦不堪言。 经哈尔滨五院检查所见颈5-7椎旁压痛明显,压颈试验阳性。核磁共振检查提示颈椎5-7 骨质增生,尤以6-7椎体为甚,且向内增生,间隙变窄,颈髓受压。诊断增生性颈椎病。予本发明肌骨蠲痹膏贴颈部,同时配合颈部功能锻炼。每贴维持药效72小时,换贴间隔不小于6小时,10贴一疗程。一个疗程后病已去大半,颈部疼痛明显减轻,头也可随意活动。休5天后续用第二个疗程。两个疗程后颈部疼痛若失,活动自如,手指麻木也相继消失,基本获愈。患者唯恐复发,要求再用一个疗程巩固疗效。一年后随访,病已痊愈,诸症
9未见复发。骨痹,多因肝肾不足,瘀血阻络所致,症见关节肿胀,麻木,疼痛,活动受限,苔白腻,脉沉而迟缓;骨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关节病见上述症候者。本发明可用于治疗各种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包含临床被称为骨关节病、骨关节炎、 增生性骨关节炎、退行性骨性关节炎、跟骨刺等退行性骨病。本发明对由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引起的颈椎病有很好的疗效。本发明对由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使椎间盘髓核、纤维环、软骨板逐渐老化,导致纤维环破裂,而致椎间盘突出疗效显著。同时,本发明对瘀血阻络、肾精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具有非凡的疗效。中医认为肌骨之病与脾胃密切相关,治疗之时要注意时时顾护脾胃,有胃气则生, 无胃气则亡。从它脏论治,亦应顾护及脾胃。本发明采用中医药中药方剂作为治疗重症肌无力等痿症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疗效远远胜于单纯西医常规方法的治疗。本发明以滋肝补肾、强壮筋骨、祛风通络、调和气血、濡养生机为治疗原则,选用多味名贵中草药,可以调节AchR,化解沉积物,抑制抗AchR 抗体的产生,调整免疫功能,改善痿症患者症状,使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肌骨蠲痹膏,其特征在于,所述肌骨蠲痹膏为一种中药膏药制剂,由炸料、细料和增效剂制备而成;其中炸料包括下列重量份中药生川乌140克,生草乌140克,生狼毒90克,明附片140克,天南星140克,鹿茸80克, 元胡90克,独活90克,羌活90克,干地黄230克,生马钱子150克,生骨碎补120克,川芎 90克,生半夏90克,桃仁80克,威灵仙120克,祖师麻80克,徐长青90克,姜黄80-160克, 葛根120-240克,生杜仲90-180克,牛膝90-180克,生狗脊90克,续断90克,桑寄生120 克,当归120克,鸡血藤120克,雷公藤90克,皂角刺90克,石菖蒲80克,穿山甲120克,千年健90克,赤芍80克,苍术90克,木鳖子80克,白芨80克,白蔹80克,黄柏80克,苦参80 克,白鲜皮80克,地肤子80克,白芍160克,生甘草80克,生黄芪200克,汉防己80克,桂枝80克,木瓜90克,防风90克,秦艽90克,生麻黄80克,白胡椒80克,白芥子90克,北细辛140克,洋金花140克,红花80克,芫花80克,土鳖虫80克,九香虫90克,蛴螬80克,壁虎80克,金钱白花蛇80克,蜈蚣80克,全蝎80克,铅丹2500-3000克,纯香油9000毫升;细料包括下列重量份中药灵磁石240克,大黄40克,孩儿茶40克,乳香80克,没药80克,血竭50克,樟脑90克。增效剂包括下列重量份中药月桂氮酮150毫升,丙二醇150毫升,远红外陶瓷粉190克。
2.权利要求I所述的肌骨蠲痹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为一、药品准备.1.纯香油按配方量备齐待用;.2.将铅丹浸于水中,大力搅动,使杂质漂浮水面倾去,再把丹晒干炒焦黑过筛后,按配方备齐量待用;.3.将炸料中药按配方称量、归类、筛选、清除杂质,然后把硬壳、粗根、骨质、大型种子等分别碎成小块,特别是马钱子应去掉种毛,再按药材质地软硬、块大小,按配方量称准,分别装成数袋待用;.4.将细料药材清除杂质,药材用中药粉碎机粉成细粉,按配方量备齐,分装备用;.5.将增效剂按配方量备齐,分装备用;二、熬制膏药(一)用香油煎取药材的有效成分.1.将配方中香油的四分之三入锅内加热至100°c后,炸料药材分批入油锅中煎炸;先将大的根茎、骨质、硬壳、坚果之类放入油中,次下枝梗、大型种子、虫类等,最后下细小种子、花叶之类;.2.煎硬质的药材油温保持在150-200°C之间,煎细小种子、花叶油温保持在100-150°C 之间;暂留配方中四分之一的香油,随时分次加入锅中,确保油温在要求的范围内,摄取药物的有效成份;.3.下药后用钢网笊篱将漂浮在油面的药物压沉,数分钟后将诸药翻搅一次,如此反复数次,使诸药均能煎透,以达到更好的摄取药物的有效成份;熬制药物焦枯,且不可枯而变炭,即使诸药外表深褐色,内部焦黄色为度;这时用钢网笊篱将药渣捞出,把药渣与药油分离净,这一过程约需70分钟左右;去药渣后,将药油过滤到瓷盆内;(二)熬炼药油将沉淀后的药油二次过滤后复入锅内,以先小火后大火的火力,进行炼油,用白钢漏勺不停地扬撩,这一过程约需5小时左右;熬油恰到好处的标志是滴水成珠,即以搅棍蘸药油滴在水中不散且凝聚成一团呈饼状;烟色则由青转白色,并带有清香药味,说明药油将熬好,再举大火3-5分钟,即可调整火力下丹;(三)下丹熬膏·1.将丹置在细筛内,一人持筛缓缓弹动,使丹均匀洒在油中,一人用木棍迅速搅拌,使丹充分与药油发生作用,勿使丹浮在油面或沉于锅底,下丹时间一般约15-20分钟;·2.下丹后丹与油在高温作用下迅速发生化学反应,油立即起泡沫沸腾,此时要不停地搅动或酌情喷点冷水,则油沫自落;这时油由黄褐色稀浆变成黑色稠膏,逐渐变成黑亮的膏药;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放出大量的浓烟,此时应迅速搅动,让烟与热尽可能飞散;当烟由青变白色时,并有膏药的香味放出,表示膏将成;此时,用搅棍蘸膏油滴在冷水中,检查膏药老嫩,火候适中为捏之不粘而有力,色黑润而有光泽,软硬适度,说明膏已熬成;以少量冷水喷入膏中激之,则发出爆响声,烟大出,更要加强搅动5-10分钟,以除烟毒,然后离火;(四)去火毒将熬成的膏药倾入备好冷水的白钢盆中,倾倒时将朝一个方向搅转,使膏药集聚成整团,然后用手将膏药拉扯成拇指粗细,长10厘米左右的块状,用冷水浸泡7天,每日换水3-6 次,以去火毒;三、膏药的摊涂将除去火毒的膏药,放在白钢盆内,在水浴上加热到60-90°C溶化搅匀,然后将细料、增效剂分别加入膏药中搅匀,再继续搅拌20分钟后摊涂在无纺布膏药贴上,合上离型纸,分装密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肌骨蠲痹膏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肌骨蠲痹膏为一种中药膏药制剂,由炸料、细料和增效剂制备而成;它是一种中药膏剂,祛风除湿、强筋健骨、活血通络、散瘀止痛,用于治疗风湿骨痹,效果显著。
文档编号A61K35/56GK102579990SQ201210069658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6日
发明者赵文春 申请人:赵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