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高血压类疾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07384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治疗高血压类疾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具有降血压的功效,临床用于高血压类疾病的治疗。
【背景技术】
[0002]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多HOmmHg和/或舒张压多90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收缩压多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
[0003]多种因素都可以引起血压升高,心脏泵血能力加强(如心脏收缩力增加等),使每秒钟泵出血液增加,另一种因素是大动脉失去了正常弹性,变得僵硬,当心脏泵出血液时,不能有效扩张,因此,每次心搏泵出的血流通过比正常狭小的空间,导致压力升高,这就是高血压多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和变得僵硬的老年人的原因,由于神经和血液中激素的刺激,全身小动脉可暂时性收缩同样也引起血压的增高,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第三个因素是循环中液体容量增加,这常见于肾脏疾病时,肾脏不能充分从体内排出钠盐和水分,体内血容量增加,导致血压增高。
[0004]大多数高血压都是缓进型高血压,约占高血压发病率的99%,该型高血压早期多无症状,偶尔体检时发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感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能系高级精神功能失调所致,早期血压仅暂时升高,随病程进展血压持续升高,脏器受累。病发严重会有头痛,头晕常见,多由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气候变化或停用降压药而诱发,血压急骤升高,剧烈头痛,视力障碍,恶心,呕吐,抽搐,昏迷,一过性偏瘫,失语等。心功能失代偿,发生心力衰竭。长期高血压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时,可引起夜尿,多尿,尿中含蛋白,管型及红细胞,尿浓缩功能低下,酚红排泄及尿素廓清障碍,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0005]目前关于高血压的治疗,一般治疗原则如下:1、劳逸结合,保持足够而良好的睡眠避免和消除紧张情绪,适当使用安定剂(如地西泮2.5mg,口服)。避免过度的脑力和体力负荷。对轻度高血压患者,经常从事一定的体育锻炼(如练气功和打太极拳)有助于血压恢复正常,但对中重度高血压患者或已有靶器官损害表现的I1、III期高血压患者,应避竞支性运动,特别是等长运动。2、减少钠盐摄入(< 6g氯化钠/d)、维持足够的饮食中钾、妈和镁摄入。3、控制体重,肥胖的轻度高血压患者通过减轻体重往往已能使血压降至正常,对肥胖的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可同时行减轻体重和降压药物治疗。4、控制动脉硬化的其它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增高等。
[0006]对于中晚期严重的高血压,必须引入药物治疗,一般针对不同的高血压疾病类型,常用的化学药物有:(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目前应用巯甲丙脯酸、依那普利。(二)钙拮抗剂:是一组化学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的药物。由于抑制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上钙通道的内流,因而称为钙通道拮抗剂。常用药物有异搏定、硫氮卓酮及硝苯吡啶、尼群地平。(三)血管扩张剂: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常用药物有:硝普钠、长压定、肼苯达嗪。(四)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的降压药。1、中枢性交感神经抑制药:可乐宁、甲基多巴。2、交感神经节阻滞剂。常用者有阿方那特,用于高血压脑病的治疗。3、交感神经节后阻滞剂。使交感神经末稍中去甲肾上腺素贮存耗竭,而达降压的目的,常用药物有:胍乙啶、利血平。4、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I) β受体阻滞剂:柳胺苄心定是WHO推荐的降压药、醋丁酰心安。(2)α受体阻滞剂:常用者有哌唑嗪、多沙唑嗪。(五)利尿降压药:双氢克尿噻、氯噻酮、速尿、氨苯喋啶。、
[0007]西药治疗主要问题一是副作用比较大,高血压治疗周期长,西医治疗需要长期服药,化学药物具有较大的副作用,长期服用也会造成抗药性,导致服用剂量不断增大,进一步增加药源性疾病的产生概率。其次,西药治疗高血压,一旦停药,就面临病情反复甚至恶化的情况,这是西药治疗高血压最常见的问题。第三,由于各种西药治疗高血压的机理不同,而高血压的病例也是极为复杂的,存在病例交差和转换的问题,这也给西药治疗高血压的用药选择和治疗方案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因此高血压治疗经常采用分级治疗和药物联合治疗方案,这些方案具有较大的给药难度,往往受临床监控和治疗技术水平的影响,有效的治疗需要配置昂贵的医疗资源,最终导致治疗费用高昂,推广难度变大,不适合全民医疗受益。
[0008]从中医的角度看,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脏血管综合症,是现代医学提出的新病名。中医古代文献中没有高血压的病名,也无治疗相关的参考资料。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的医务工作者就开始重视中医药的参与,并提出中西医结合防治的思想。1960年黄家驷教授提出在治疗学上必须中西结合、土洋并举。1958年陈可冀院士依据中医脉学理论制成了脉象仪,对高血压弦脉特点及产生机制进行了详细的研宄。1959年卫生部中医研宄院在全国心脏血管系统疾病学术报告会上总结了高血压病的中医分型方法,按照对“中风”的病因学说分为风、火、痰、虚等。I960年郭士魁、陈可冀、刘力生等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20余篇高血压病中医分型的文献,初步提出了总的高血压病中医分型的建议。近年多家临床研宄结果不尽相同,目前为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临床研宄指导原则》中的肝阳上亢型、气血亏虚型、痰浊壅盛和阴阳两虚型四种证候分类方法。
[0009]药物治疗方面,曾贵云教授等人总结前人的经验并利用现代技术,于1958年研制出我国第一种降压药-降压灵(中国萝芙木总碱),成为当时全国广泛应用的抗高血压药,对基层的高血压病防治发挥了很大作用。1965年邝安堃教授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思路,提出复方降压片的配伍原则和处方构成,此后陆续出现一些复方制剂,由于价格低廉、效果良好,对当时的高血压防治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复方罗布麻片、珍菊降压片等复方制剂仍在部分地区应用。
[0010]但是,无可否认,目前为止,高血压的中医药防治研宄工作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其地位仍然不被学界认同。尽管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发表了《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初稿)》,期望达到规范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但反响平平,最后不了了之。目前所谓中西医结合,只不过是开点中药,再开点西药,两者联合而已,充其量叫做中西医配合,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结合。所以,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里没有任何中国中医药方面的内容。
[0011]我国天然药材非常丰富,许多传统中药材都具有降血压的功用。早在20世纪50年代,上海市高血压研宄所药物组就曾筛选单味中药337种,其中具有降压作用的达110种。本发明即是根据传统中医对于高血压疾病的辩证分析理论,结合多年来中药药理药效学实践基础,选用特定药效的中药材进行研宄、加工,制备成适合临床应用的制剂,可以有效治疗高血压疾病。
[0012]技术内容
[001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具有清热凉血、清热排毒、清热消月旨、活血化瘀功效,临床用于高血压类疾病的治疗。
[0014]本发明所述“高血压类疾病”特指高血压及由高血压引起的各种中风偏瘫、半身不遂、头痛、头晕、四肢麻木。
[0015]本发明治疗高血压类疾病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中药组成的:当归、红花、地龙、僵蚕、生地、丹参、土元、柴胡、郁金、钩藤、茯苓、槐米、黄芩、黄芪、菊花、地骨皮、黄连、夏枯草、川芎、石菖蒲、党参。
[0016]本发明治疗高血压类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其所用中药按照如下重量配比组成:
[0017]当归、僵蚕、郁金、黄芪、夏枯草、川芎、石菖蒲、党参、茯苓各12份,红花、生地、丹参、钩藤、槐米、菊花、地骨皮各20份,地龙、土元、柴胡、黄芩各10份,黄连3份。
[0018]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所选用各中药的药理基础为:
[0019]当归:味甘、辛、苦,性温。归肝、心、脾经。补血药;调经药;止痛药。红花:活血通经,去瘀止痛。地龙:通行经络。可用治热痹节肿赤痛;适当配伍也可治寒痹;配伍益气行血药常用于气虚血瘀,经络不利,偏瘫失语者。僵蚕:熄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生地,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