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霉菌性肠炎的中药汤剂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336703阅读:来源:国知局
冬天病情加重,常感到四肢发冷、全身乏力。经多次大便检查,均发现霉菌孢子及菌丝,在某医院诊断为霉菌性肠炎。曾遵医嘱服用过固本益肠片,效果不明显,遂停药。服用本发明实施例所得的中药汤剂一个疗程后,腹泻次数减少,食欲增加,继续服用两个疗程后,症状消失,大便正常,大便镜检为阴性。
[0035]实施例2:—种治疗霉菌性肠炎的中药汤剂,包括:铁皮石斛20份,荜澄茄25份,白扁豆18份,刺五加19份,茯苓17份,灯芯草15份,黄芪24份,白及7份,巴戟天14份,红芪19份,绞股蓝15份,翻白草20份和车前子13份。每份2g。
[0036]上述的中药汤剂中,制备步骤如下:
A、将白扁豆和车前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焦褐色,取出放凉备用;
B、将铁皮石斛,荜澄茄,刺五加,茯苓,灯芯草,黄芪,白及,巴戟天,红芪,绞股蓝,翻白草和步骤A所得的炒白扁豆、炒车前子一起浸泡在非铁质容器内加水至没过全部原料药,加水量为原料药质量的3-4倍,浸泡时间为16小时,然后武火煮开至沸腾,转文火煎60分钟,得药液,经120目的滤网过滤,得过滤液;
C、将步骤B所得药渣兑水再次武火煮开,转文火45分钟,得药液,经140目的滤网过滤,得过滤液;
D、将步骤B所得过滤液与步骤C所得过滤液混合即成。
[0037]为使本发明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中药汤剂,每日三次,每次300ml,7天一个疗程。
[0038]典型案例二:王某某,女,26岁。患者自述患慢性腹泻2年,曾在某医院诊断为霉菌性肠炎。患者下腹隐痛,腹胀,大便时干时稀,每日2-3次,食欲差。观察发现患者脉沉缓,舌质红,苔薄黄腻。大便常规检查:白细胞(+ + +),粪便培养有白色念珠菌生长。患者曾服制霉菌素治疗2个月无效,服用本发明实施例所得的中药汤剂7天后,食欲增加,精神状态良好,继续服用20天后,症状消失,大便培养2次无白色念珠菌生长,白细胞消失,患者痊愈。
[0039]实施例3:—种治疗霉菌性肠炎的中药汤剂,包括:铁皮石斛13份,荜澄茄18份,白扁豆12份,刺五加12份,茯苓9份,灯芯草9份,黄芪16份,白及4份,巴戟天6份,红芪13份,绞股蓝8份,翻白草14份和车前子7份。每份3g。
[0040]上述的中药汤剂中,制备步骤如下:
A、将白扁豆和车前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焦褐色,取出放凉备用;
B、将铁皮石斛,荜澄茄,刺五加,茯苓,灯芯草,黄芪,白及,巴戟天,红芪,绞股蓝,翻白草和步骤A所得的炒白扁豆、炒车前子一起浸泡在非铁质容器内加水至没过全部原料药,加水量为原料药质量的3-4倍,浸泡时间为13小时,然后武火煮开至沸腾,转文火煎45分钟,得药液,经140目的滤网过滤,得过滤液;
C、将步骤B所得药渣兑水再次武火煮开,转文火30分钟,得药液,经140目的滤网过滤,得过滤液;
D、将步骤B所得过滤液与步骤C所得过滤液混合即成。
[0041]为使本发明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中药汤剂,每日三次,每次250ml,10天一个疗程。
[0042]实施例4:一种治疗霉菌性肠炎的中药汤剂,包括:铁皮石斛17份,荜澄茄23份,白扁豆15份,刺五加16份,茯苓14份,灯芯草13份,黄芪20份,白及6份,巴戟天12份,红芪17份,绞股蓝13份,翻白草18份和车前子11份。每份2g。
[0043]上述的中药汤剂中,制备步骤如下: A、将白扁豆和车前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焦褐色,取出放凉备用;
B、将铁皮石斛,荜澄茄,刺五加,茯苓,灯芯草,黄芪,白及,巴戟天,红芪,绞股蓝,翻白草和步骤A所得的炒白扁豆、炒车前子一起浸泡在非铁质容器内加水至没过全部原料药,加水量为原料药质量的3-4倍,浸泡时间为15小时,然后武火煮开至沸腾,转文火煎55分钟,得药液,经140目的滤网过滤,得过滤液;
C、将步骤B所得药渣兑水再次武火煮开,转文火40分钟,得药液,经100目的滤网过滤,得过滤液;
D、将步骤B所得过滤液与步骤C所得过滤液混合即成。
[0044]为使本发明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中药汤剂,每日三次,每次200ml,8天一个疗程。
[0045]实施例5:—种治疗霉菌性肠炎的中药汤剂,包括:铁皮石斛15份,荜澄茄20份,白扁豆13份,刺五加14份,茯苓12份,灯芯草11份,黄芪18份,白及5份,巴戟天8份,红芪15份,绞股蓝11份,翻白草16份和车前子9份。每份2g。
[0046]上述的中药汤剂中,制备步骤如下:
A、将白扁豆和车前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焦褐色,取出放凉备用;
B、将铁皮石斛,荜澄茄,刺五加,茯苓,灯芯草,黄芪,白及,巴戟天,红芪,绞股蓝,翻白草和步骤A所得的炒白扁豆、炒车前子一起浸泡在非铁质容器内加水至没过全部原料药,加水量为原料药质量的3-4倍,浸泡时间为14小时,然后武火煮开至沸腾,转文火煎50分钟,得药液,经120目的滤网过滤,得过滤液;
C、将步骤B所得药渣兑水再次武火煮开,转文火35分钟,得药液,经100目的滤网过滤,得过滤液;
D、将步骤B所得过滤液与步骤C所得过滤液混合即成。
[0047]为使本发明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中药汤剂,每日三次,每次250ml,8天一个疗程。
[0048]典型案例三:彭某,男,16岁。自2014年2月腹泻,大便日行4_5次,大便稀溏,时带白色黏冻,有腹胀肠鸣、腹痛、乏力症状。观察发现患者脉细,舌淡红,苔薄白。大便检查有大量霉菌,诊断为霉菌性肠炎。服用本发明实施例所得的中药汤剂四个疗程,症状消失,大便正常。一年后打电话询问得知,患者状态良好,未见复发。
[0049]经上述病例证明,本发明中药汤剂对霉菌性肠炎效果显著。本发明的中药制剂配伍合理,组方独特,药材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毒副作用低,基本不会对患者身体和经济造成过重负担。
【主权项】
1.一种治疗霉菌性肠炎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铁皮石斛10-20,荜澄茄15-25,白扁豆8-18,刺五加9_19,茯苓6_17,灯芯草7_15,黄芪12-24,白及3-7,巴戟天4-14,红芪11-19,绞股蓝6-15,翻白草11-20和车前子5-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铁皮石斛13-17,荜澄茄18-23,白扁豆12-15,刺五加12-16,茯苓9-14,灯芯草9_13,黄芪16-20,白及4_6,巴戟天6_12,红芪13-17,绞股蓝8-13,翻白草14-18和车前子7_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铁皮石斛15,荜澄茄20,白扁豆13,刺五加14,茯苓12,灯芯草11,黄芪18,白及5,巴戟天8,红芪15,绞股蓝11,翻白草16和车前子9。4.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中药汤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如下: A、将白扁豆和车前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焦褐色,取出放凉备用; B、将铁皮石斛,荜澄茄,刺五加,茯苓,灯芯草,黄芪,白及,巴戟天,红芪,绞股蓝,翻白草和步骤A所得的炒白扁豆、炒车前子一起浸泡在非铁质容器内加水至没过全部原料药,加水量为原料药质量的3-4倍,浸泡时间为12-16小时,然后武火煮开至沸腾,转文火煎40-60分钟,得药液,经100-140目的滤网过滤,得过滤液; C、将步骤B所得药渣兑水再次武火煮开,转文火25-45分钟,得药液,经100-140目的滤网过滤,得过滤液; D、将步骤B所得过滤液与步骤C所得过滤液混合即成。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浸泡时间为13-15小时(更加优选14小时)。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转文火煎45-55分钟(更加优选50分钟)后滤出药液。7.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余渣兑水再次武火煮开,转文火30-40分钟(更加优选35分钟)。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霉菌性肠炎的中药汤剂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铁皮石斛10-20,荜澄茄15-25,白扁豆8-18,刺五加9-19,茯苓6-17,灯芯草7-15,黄芪12-24,白及3-7,巴戟天4-14,红芪11-19,绞股蓝6-15,翻白草11-20和车前子5-13。本发明的中药汤剂对霉菌性肠炎效果显著,本发明中药汤剂配伍合理、组方独特、诸药合奏,即能燥湿化浊、清热解毒、温补肾阳、祛邪通瘀,又有健脾宁心、增强免疫力的功效,从而达到对霉菌性肠炎标本兼治的目的。
【IPC分类】A61P1/00, A61K36/8984, A61P31/10
【公开号】CN105055910
【申请号】CN201510569258
【发明人】柴广霞
【申请人】济南超舜中药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9月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