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用管、医疗用管组装体及盆腔内治疗用套件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400088阅读:来源:国知局
生物体组织时决定针体35的穿刺路径的功能。具体来说,框架2在穿刺部件3穿刺了生物体组织时决定穿刺部件3、尿道插入部件4及阴道插入部件5的位置关系,以使得针体35从尿道插入部件4与阴道插入部件5之间不与它们发生碰撞地通过。
[0128]如图1及图2所示,框架2具有:轴支承操作部件7的轴部73的轴承部21、引导穿刺部件3且以拆装自由的方式保持第一、第二固定件81、82的引导部(保持部)22、连结轴承部21与引导部22的连结部23、和固定插入器6的固定部24。
[0129]轴承部21位于穿刺装置I的基端侧,且在相对于轴Jl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在轴承部21的轴Jl上形成有贯穿孔211,并在该贯穿孔211内转动自由地插入有轴部73。由此,操作部件7以能够绕轴Jl转动的状态支承在框架2上。
[0130]引导部22位于穿刺装置I的前端侧,且与轴承部21相对配置。如图10所示,在引导部22上形成有收纳穿刺部件3并引导穿刺部件3的大致C字形的引导槽221。另外,如图11所示,穿刺部件3在配置于引导槽221内的状态下,背面A4位于前端侧,表面A3位于基端侧。
[0131]另外,引导部22以拆装自由的方式保持固定件81、82。固定件82以穿插孔822与引导槽221连续的方式与前端侧开口 222相对地被保持,固定件81以穿插孔812与引导槽221连续的方式与引导槽221的基端侧开口 223相对地被保持。
[0132]在初始状态下,主体31穿插于固定件82的穿插孔822,且针体35从引导部22突出。而且,当对操作部件7进行旋转操作时,穿刺部件3逐渐从引导部22突出,并最终如图12所示使针体35从基端侧开口 223侵入到引导部22内。该过程中,在穿刺部件3的前端侦牝穿刺部件3从固定件81的穿插孔812内通过,且爪部813、814与卡合孔315、316卡合。另一方面,在穿刺部件3的基端侧,爪部823、824与卡合孔317、318卡合。由此,固定件81、82与穿刺部件3卡合。
[0133]连结部23连结轴承部21与引导部22。另外,连结部23呈与轴Jl大致平行地延伸的棒状。连结部23还作为握持部发挥作用,手术者能够握持着连结部23来使用穿刺装置I。
[0134]固定部24经由轴Jl与连结部23相对配置。如图13所示,固定部24具有供插入器6的后述的支承部60嵌入的凹部243、和外螺纹244。通过将支承部60向凹部243嵌入,并将外螺纹244与支承部60的内螺纹(未图示)拧紧,能够将插入器6固定在固定部24上。
[0135](插入器)
[0136]如图1及图14所不,插入器6具有:插入至尿道的尿道插入部(第二插入部)41、插入至阴道的阴道插入部(第一插入部)51、和支承尿道插入部41及阴道插入部51的支承部60。如前所述,插入器6由尿道插入部件4和阴道插入部件5构成,尿道插入部件4具备尿道插入部41,阴道插入部件5具备阴道插入部51。另外,支承部60具有尿道插入部件4所具备的支承尿道插入部41的支承部40、和阴道插入部件5所具备的支承阴道插入部51的支承部50。在插入器6中,尿道插入部件4和阴道插入部件5经由支承部40、50而拆装自由。以下,对尿道插入部件4及阴道插入部件5按序进行说明
[0137]-尿道插入部件_
[0138]尿道插入部件4具有插入至尿道内直到中途的长条状的尿道插入部41、和支承尿道插入部41的支承部40。此外,以下为便于说明,也将在安装状态下位于尿道(包括膀胱)内的部位称为“插入部411”,也将在安装状态下从尿道口露出到体外的部分、即到支承部40为止的部分称为“非插入部412”。
[0139]尿道插入部41呈前端带圆角的笔直的管状。另外,在插入部411的前端部,设有扩张/收缩自由的球囊(balloon)42、和尿排出部47。球囊42作为限制尿道内的尿道插入部件4在轴向上的位置的限制部而发挥作用。具体来说,在使用穿刺装置I时,将球囊42插入至患者的膀胱内之后使其扩张。然后,通过使扩张的球囊42卡在膀胱颈部,而使尿道插入部件4相对于膀胱及尿道的位置固定。另一方面,尿排出部47用于将膀胱内的尿排出。
[0140]球囊42通过尿道插入部41内而与设于其基端部的球囊端口 43连接。在球囊端口43上能够连接注射器等球囊扩张器具。若从球囊扩张器具向球囊42内供给工作流体(生理盐水等之类的液体、气体等),则球囊42扩张;相反地,若通过球囊扩张器具从球囊42抽出工作流体,则球囊42收缩。此外,在图14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球囊42收缩后的状态,用实线表示球囊42扩张后的状态。
[0141]另一方面,在尿排出部47上设有连通尿排出部47的内外的排出孔471。另外,尿排出部47通过尿道插入部41内而与设于其基端部的尿排出端口 48连接。因此,能够将从排出孔471导入的尿从尿排出端口 48排出。
[0142]这些球囊42和尿排出部47能够通过例如双腔(double lumen)构成。
[0143]另外,在插入部411的中途,形成有多个吸引孔44。多个吸引孔44遍及尿道插入部41的圆周方向的整个区域而配置。各吸引孔44通过尿道插入部41而与设于基端部的吸引端口 45连接。在吸引端口 45上能够连接栗等吸引装置。若在将尿道插入部41插入至尿道的状态下使吸引装置工作,则能够将尿道壁吸附/固定在尿道插入部41上。而且,在该状态下,若将尿道插入部41向前端侧(体内)压入,则尿道也会与其一起被压入,例如,能够将膀胱偏移到不与穿刺部件3的穿刺路径重叠的位置,并能确保穿刺部件3的穿刺路径。因此,能够准确且安全地进行穿刺部件3的穿刺。此外,吸引孔44的数量并未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一个。另外,吸引孔44的配置并未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仅形成在尿道插入部41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上。
[0144]另外,在插入部411与非插入部412的边界部,设有用于确认尿道插入部41向尿道的插入深度的标记46。在将尿道插入部41插入至尿道内且球囊42位于膀胱内时,标记46位于尿道口。由此,能够简单地确认插入部411向尿道的插入深度。作为标记46,只要能从外部进行观察辨认即可,例如能够由着色部、凹凸部等构成。此外,还可以设置标注了与尿道插入部41前端的距离的刻度来代替标记46。
[0145]作为插入部411的长度并未特别限定,可以根据患者的尿道的长度及膀胱的形状等适当设定。由于一般女性的尿道的长度为30?50mm左右,所以更优选为50?10mm左右。
[0146]作为非插入部412的长度(尿道口与支承部40的分离距离)并未特别限定,但优选为10mm以下左右,更优选为20?50mm左右。由此,能够将非插入部412设为适当长度,而操作性提高。假设非插入部412的长度超过上述上限值,则根据框架2的结构等,有可能导致穿刺装置I的重心大幅远离患者,而安装状态下的穿刺装置I的稳定性降低。
[0147]作为尿道插入部件4的构成材料并未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例如不锈钢、铝或铝合金、钛或钛合金之类的各种金属材料、和各种树脂材料。
[0148]在此,平面f9(平面fl)相对于与尿道插入部41的轴J2正交的平面f2的倾斜角Θ 2优选为20?60°左右,更优选为30?45°左右,进一步优选为35?40°左右。换言之,优选主体31以平面f9和与尿道的轴正交的平面所成的角为20?60°左右的方式留置在体内,更优选以该角为30?45°左右的方式留置在体内,进一步优选以该角为35?40°左右的方式留置在体内。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穿刺部件3的穿刺,并且能够进一步缩短穿刺部件3的穿刺距离。
[0149]具体说明,如图15的(a)所示,通过将倾斜角Θ 2设为上述范围内,能够使穿刺部件3平面广阔地捕捉骨盆1100的左右闭孔1101、1102,并能更大地确保穿刺部件3的穿刺空间。即,在使患者处于规定的体位(截石位)的状态下,能够将穿刺部件3相对于闭孔1101、1102沿比较垂直的方向穿刺。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穿刺部件3的穿刺。而且,通过将穿刺部件3相对于闭孔1101、1102沿比较垂直的方向穿刺,由于从组织的较浅部分通过,所以能够使穿刺部件3的针体35以更短的距离从左右闭孔1101、1102之间通过。因此,如图15的(b)所示,能够使穿刺部件3从闭孔1101、1102的靠近耻骨联合1200的部位、优选为安全区S5通过。安全区S5是想要避免损伤的神经和血管很少的部位,因此能够使穿刺部件3安全地穿刺。由此,能够使侵袭更低,且将患者的负担抑制得很小。这样,通过将倾斜角Θ 2设为上述范围,能够更适当地进行穿刺部件3向患者的穿刺。另外,通过以上述角度进行穿刺,容易将指示尿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的中部尿道与阴道之间的组织作为目标。中部尿道与阴道之间是适合作为埋设植入物9以进行尿失禁治疗的部位的位置。
[0150]与此相对,在倾斜角Θ 2不足上述下限值或者超过上述上限值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手术过程中的姿势等,有可能无法使穿刺部件3平面广阔地捕捉闭孔1101、1102,或者无法充分缩短穿刺路径。
[0151]更优选的是,若在将尿道或阴道、尿道及阴道这两者以向体内侧压入的方式移位后的状态下进行穿刺,则容易将中部尿道与阴道之间穿刺。关于将尿道及阴道中的任一方向体内侧压入的方法,例如能够为如下方法:设成将尿道插入部件4及/或阴道插入部件5插入至适当位置的状态,在通过尿道插入部件4及阴道插入部件5所具备的后述的吸引孔44、59吸附尿道及/或阴道之后,使尿道插入部件4及/或阴道插入部件5进一步沿着各自的轴线向体内侧移动直至规定的位置。通过在这样将尿道和阴道中的至少一方以向体内侧压入的方式移位的状态下,将主体31相对于骨盆的左右闭孔1101、1102垂直地穿刺,能够在适于植入物9留置的位置上形成通路。
[0152]优选的是,以主体31的轨道从骨盆的左右闭孔1101、1102的安全区S5通过的方式进行设置,将尿道和阴道中的至少一方向体内侧偏移以使该轨道位于中部尿道与阴道之间,并使主体31沿着轨道穿刺而形成通路。
[0153]-阴道插入部件_
[0154]如图1及图14所示,阴道插入部件5具有插入至阴道内直到中途的长条状的阴道插入部(第一插入部)51、和支承阴道插入部51的支承部50。此外,以下为便于说明,也将在安装状态下位于阴道内的部位称为“插入部511”,也将在安装状态下从阴道口露出到体外的部分、即到支承部50为止的部分称为“非插入部512”。
[0155]插入部511呈长条状。另外,插入部511以前端侧从插入部411离开的方式相对于插入部411倾斜地延伸。通过使插入部511相对于插入部411倾斜,与不倾斜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插入部411、511的位置关系接近尿道与阴道的位置关系。因此,能够在安装状态下将穿刺装置I更稳定地保持于患者,并减轻对患者造成的负担。作为插入部511相对于插入部411的倾斜角Θ 3并未特别限定,但例如优选为O?45°左右,更优选为O?30°左右。由此,能够更显著地发挥上述效果。与此相对,在倾斜角Θ 3不足上述下限值或者超过了上述上限值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手术过程中的姿势等,有可能在安装状态下阴道或尿道不自然地发生变形,而穿刺装置I无法稳定地保持。
[0156]如图16所示,插入部511呈在穿刺装置I的上下方向(尿道及阴道的排列方向)上被压扁的扁平形状。另外,插入部511具有其宽度大致恒定的中央部、和带圆角的前端部。作为插入部511的长度L2并未特别限定,但优选为20?10mm左右,更优选为30?60mm左右。另外,作为插入部511的宽度Wl并未特别限定,但优选为10?40mm左右,更优选为20?30mm左右。另外,作为插入部511的厚度并未特别限定,但优选为5?25mm左右,更优选为10?20mm左右。通过设为这样的长度X宽度X厚度,插入部511成为适于一般阴道的形状和大小。由此,安装状态下的穿刺装置I的稳定性增加,并且能降低对患者造成的负担。
[0157]另外,在插入部511的上表面(尿道插入部41侧的面)511a上,形成有多个有底的凹部53。此外,凹部53的数量并未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一个。另外,在各凹部53的底面上均设有一个吸引孔59,各吸引孔59通过插入部511内而与设于其基端部的吸引端口54连接。吸引端口 54以在安装状态下位于生物体外的方式设置。在吸引端口 54上能够连接栗等吸引装置,若在将插入部511插入至阴道内的状态下使吸引装置工作,则能够将阴道壁的上表面即阴道前壁吸附固定在插入部511上。而且,在使阴道壁吸附固定的状态下,若将阴道插入部51向前端侧(体内)压入,则能够将阴道壁与其一起压入。由此,能够调整阴道壁的配置和形状,能够确保穿刺部件3的穿刺路径,并能准确且安全地进行穿刺部件3的穿刺。
[0158]形成有多个凹部53的区域S2与区域SI相对配置。而且,穿刺部件3的针尖从这些区域S1、S2之间通过。如前所述,由于在区域SI中尿道壁的下表面即尿道后壁被吸附在插入部411上,且在区域S2中阴道前壁被吸附在插入部511上,所以在区域S1、S2之间尿道壁与阴道壁分离得更远。因此,通过使穿刺部件3在这样的区域通过,能够使穿刺部件3更安全地穿刺。
[0159]区域S2涉及上表面511a的宽度方向的大致整个区域。作为区域S2的宽度W2并未特别限定,但优选为9?39mm左右,更优选为19?29mm左右。由此,能够不太受阴道壁的形状的影响地使阴道前壁更可靠地吸附在插入部511上。尤其是,如图17的(a)所示,根据患者不同,有可能具有阴道前壁1410的一部分向阴道内下垂这样的形状的阴道1400。即使这种情况下,若设为上述的宽度W2,则如图17的(b)所示,不仅是下垂部分,也能够可靠地吸引下垂部分两侧的部分。因此,能够不受阴道的形状的影响地使阴道前壁更可靠地从尿道分离。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插入部511呈扁平形状,所以能够吸附阴道前壁以使其更加远离尿道,并能将尿道壁与阴道壁之间的生物体组织扩展得更宽。
[0160]另外,在插入部511上设有能够确认穿刺装置I的穿刺路径的标记(穿刺位置确认部)57。也就是说,能够以将存在于标记57所在位置的上表面的阴道壁与尿道壁之间穿刺的方式固定穿刺装置I。因此,插入器6的操作性及安全性提高。标记57至少设置在插入部511的下表面511b上。下表面511b是在插入状态下朝向阴道口侧、且手术者能够经由阴道口进行观察辨认的面,因此,通过在下表面511b上设置标记57,能够更可靠地确认穿刺装置I的穿刺路径。另外,也能够确认插入部511向阴道内的插入深度。此外,作为标记57,只要能从外部进行观察辨认即可,例如能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