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426318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中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紧张性头痛又称为肌收缩性头痛。一种头部的紧束、受压或钝痛感,更典型的是具有束带感。作为一过性障碍,紧张性头痛多与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有关,但如持续存在,则可能是焦虑症或抑郁症的特征性症状之一。紧张性头痛是由于头部与颈部肌肉持久的收缩所致,而引起这种收缩的原因有:①作为焦虑或抑郁伴随精神紧张的结果;?作为其他原因的头痛或身体其他部位疼痛的一种继发症状;③由于头、颈、肩胛带姿势不良所引起。
[0003]本病多见于青、中年,儿童也可患病,男、女无差别,病初症状较轻,以后渐渐明显加重,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特征是头部呈钝痛,无搏动性,头痛位于顶,颞,额及枕部,有时上述几个部位均有疼痛,头痛程度属轻度或中度,不因体力活动而加重,常诉头顶重压发紧或头部带样箍紧感,另在枕颈部发紧僵硬,转颈时尤为明显,无畏光或畏声,少数患者伴有轻度烦躁或情绪低落,查体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颅周肌肉如颈枕部肌肉,头顶部及肩上部肌肉常有压痛,有时轻轻按揉,患者感到轻松舒适,脑部CT或MRI应无异常,不伴有高血压及明显的五官科等疾病。
[0004]目前,紧张性头痛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西医主要应用止痛剂、肌肉松弛剂、抗抑郁药物等治疗,长期应用西药治疗胃肠道的副作用大,病人不易耐受。中医药治疗紧张性头痛,以疏肝解郁、活血通络、祛风养血、解肌舒筋等治则辨证施治,多以汤剂为主,虽然也有胶囊、颗粒剂、口服液和滴鼻剂,但远远不能满足病人需要。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紧张性头痛的药物,本药物为纯中药配方,缓解率高、疗效好、见效快、标本兼治且无毒副作用。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中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全蝎15-30份,打箭菊9-17份,筋骨草11-20份,丹参10-20份,槐角5_15份,蝉蜕14-26份,满山红13-28份,龙骨3-9份,蕤仁11-22份,鹤虱5-12份,豨莶草12-25份,颠茄草10-19份,女贞子5_9份。
[0007]优选的,所述中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全蝎22份,打箭菊14份,筋骨草15份,丹参15份,槐角10份,蝉蜕20份,满山红20份,龙骨5份,蕤仁15份,鹤虱8份,豨莶草20份,颠前草15份,女贞子9份。
[0008]进一步的,所述药物由下述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全蝎30份,打箭菊17份,筋骨草20份,丹参20份,槐角15份,蝉蜕26份,满山红28份,龙骨9份,蕤仁22份,鹤虱12份,豨莶草25份,颠前草19份,女贞子9份。
[0009]进一步的,所述药物由下述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全蝎15份,打箭菊9份,筋骨草11份,丹参10份,槐角5份,蝉蜕14份,满山红13份,龙骨3份,蕤仁11份,鹤虱5份,豨莶草12份,颠前草10份,女贞子5份。
[001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全蝎、打箭菊、筋骨草、丹参、槐角、蝉蜕、满山红、龙骨、蕤仁、鹤虱、豨莶草、颠茄草、女贞子洗净打碎,没水浸泡I时,于砂锅中熬制,水量需没过中药5厘米,大火煮开,文火煮至50min,过滤出药液,再次加水没过药渣2cm,煎煮40分钟,过滤出药液,合并药液。每次200mL,每日两次,饭后服用,15天为一个疗程。
[00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为纯中药制剂,对人体特别是对肝脏无毒性,无任何毒副作用;中草药配伍简单,药物配方中所使用的药物完全使用天然草药,取、用方便,制作方法简单,服用治疗效果好,药物价格低廉;疗效好,治疗效果显著,标本兼治。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施例1
一种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中药,所述中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全蝎30份,打箭菊17份,筋骨草20份,丹参20份,槐角15份,蝉蜕26份,满山红28份,龙骨9份,蕤仁22份,鹤虱12份,豨莶草25份,颠茄草19份,女贞子9份。
[0013]配制及服用方法:将处方量药材洗净打碎,没水浸泡I时,于砂锅中熬制,水量需没过中药5厘米,大火煮开,文火煮至50min,过滤出药液,再次加水没过药渣2cm,煎煮40分钟,过滤出药液,合并药液。每次200mL,每日两次,饭后服用,15天为一个疗程。
[0014]实施例2
一种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中药,所述中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全蝎22份,打箭菊14份,筋骨草15份,丹参15份,槐角10份,蝉蜕20份,满山红20份,龙骨5份,蕤仁15份,鹤虱8份,豨莶草20份,颠茄草15份,女贞子9份。
[0015]配制及服用方法:将将处方量药材洗净打碎,没水浸泡I时,于砂锅中熬制,水量需没过中药5厘米,大火煮开,文火煮至50min,过滤出药液,再次加水没过药渣2cm,煎煮40分钟,过滤出药液,合并药液。每次200mL,每日两次,饭后服用,15天为一个疗程。
[0016]实施例3
一种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中药,所述中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全蝎15份,打箭菊9份,筋骨草11份,丹参10份,槐角5份,蝉蜕14份,满山红13份,龙骨3份,蕤仁11份,鹤虱5份,豨莶草12份,颠茄草10份,女贞子5份。
[0017]配制及服用方法:将将处方量药材洗净打碎,没水浸泡I时,于砂锅中熬制,水量需没过中药5厘米,大火煮开,文火煮至50min,过滤出药液,再次加水没过药渣2cm,煎煮40分钟,过滤出药液,合并药液。每次200mL,每日两次,饭后服用,15天为一个疗程。
[0018]临床资料1、病例
确诊为紧张性头痛患者100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0019]2、治疗方法
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次200mL,每日两次,饭后服用,15天为一个疗程。
[0020]3、疗效判定:
(I)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3个月内无复发。(2)好转: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头痛程度明显减轻。(3)无效:临床症状同施治前无明显差异。4、结果治愈57例,好转34例,无效9例,治愈率57 %,总有效率91 %。
[0021]采用本发明治疗紧张性头痛未发现患者对药品出现不良反应。
[0022]典型病例
病例1:赵某,女,37岁,工作任务较重,时常感到困倦并伴随头痛,睡眠质量差,四肢肌肉酸痛,舌红,苔腻,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中药两个疗程后,头痛症状减轻,睡眠质量提高很多,继续服用两个疗程后,头痛症状消失,心情舒畅。
病例2:任某,男,36岁,职员。患者自述近3年来,一直感觉有头皮发紧、头痛、头晕,有时候是后脑勺,有时候头前额,有时候头两边,一个月前,由于工作不顺焦虑了几天后,早上起床后头就很重很重,脖子酸,头重,头后部像贴了东西一样,连续有快一个月了,感觉大脑根本不清醒。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药物4个疗程后,症状大为减轻,继续服用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消失,经复诊已治愈,后3个月无复发。
[0023]病例3:陈某,女,40岁,头痛无固定位置,头颈部僵硬,活动不灵,疼痛常年持续,且在疲劳及经期时加重服用了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中药4个疗程,疼痛程度、次数均减轻,继续服用2个疗程,痊愈,随访半年未发作。
【主权项】
1.一种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全蝎15-30份,打箭菊9-17份,筋骨草11-20份,丹参10-20份,槐角5_15份,蝉蜕14-26份,满山红13-28份,龙骨3-9份,蕤仁11-22份,鹤虱5-12份,豨莶草12-25份,颠茄草10-19份,女贞子5-9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全蝎22份,打箭菊14份,筋骨草15份,丹参15份,槐角10份,蝉蜕20份,满山红20份,龙骨5份,蕤仁15份,鹤虱8份,豨莶草20份,颠茄草15份,女贞子9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全蝎30份,打箭菊17份,筋骨草20份,丹参20份,槐角15份,蝉蜕26份,满山红28份,龙骨9份,蕤仁22份,鹤虱12份,豨莶草25份,颠茄草19份,女贞子9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全蝎15份,打箭菊9份,筋骨草11份,丹参10份,槐角5份,蝉蜕14份,满山红13份,龙骨3份,蕤仁11份,鹤虱5份,豨莶草12份,颠茄草10份,女贞子5份。5.制备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中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将全蝎、打箭菊、筋骨草、丹参、槐角、蝉蜕、满山红、龙骨、蕤仁、鹤虱、豨莶草、颠茄草、女贞子洗净打碎,没水浸泡I时,于砂锅中熬制,水量需没过中药5厘米,大火煮开,文火煮至50min,过滤出药液,再次加水没过药渣2cm,煎煮40分钟,过滤出药液,合并药液。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全蝎15-30份,打箭菊9-17份,筋骨草11-20份,丹参10-20份,槐角5-15份,蝉蜕14-26份,满山红13-28份,龙骨3-9份,蕤仁11-22份,鹤虱5-12份,豨莶草12-25份,颠茄草10-19份,女贞子5-9份。本发明为纯中药制剂,对人体特别是对肝脏无毒性,无任何毒副作用;中草药配伍简单,药物配方中所使用的药物完全使用天然草药,取、用方便,制作方法简单,服用治疗效果好,药物价格低廉;疗效好,治疗效果显著,标本兼治。
【IPC分类】A61K35/02, A61P25/00, A61K35/64, A61K36/81, A61P29/00, A61K35/646
【公开号】CN105147857
【申请号】CN201510458116
【发明人】王璐
【申请人】王璐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7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