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配型腰椎间融合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478720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配型腰椎间融合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组配型腰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0002]腰椎退行性活脱、节段性不稳,椎间盘源性疾病、外伤性腰椎滑脱所致腰椎失稳引起的下腰痛、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对非手术治疗无效者一般都需行腰椎固定融合术,该技术发展成为当今脊柱外科基本术式之一。近年来,腰椎间融合器已广泛用于腰椎融合术。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的发展和腰椎椎间融合术的广泛应用,腰椎椎间融合器发展迅速,种类繁多。
[0003]现有技术中的腰椎间融合器,在设计时将前凸角度固定,希望能恢复人体的正常解剖形态,大多数的腰椎间融合器的结构为自前向后缩小设置,但是脊柱融合手术一般是采用经孔椎体间融合术或者后路椎间融合术,都是从脊柱的后侧入路进行手术,椎间融合器从后侧植入。采用上述结构的腰椎间融合器常会因为其头部过大使得其放置受到阻碍,且在放置完成后,有融合器退出的风险,因为在放置的时候,已经将通道扩大,融合器与上下椎体之间的咬合力受到影响。
[0004]针对上述缺点,现有技术中还研发了一种腰椎间融合器,包括主体和植入块,该主体内部设置有与该主体相配合的空腔,该植入块可旋转地植入该空腔中。上述结构的腰椎间融合器,在术中,主体先植入腰椎间,然后根据需要旋转入植入块,根据植入块相对于主体的位置,来调整主体扩开的距离。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结构,存在以下缺点:一方面,该结构的腰椎间融合器是组装的,需要分布安装,非常不方便;另一方面,植入块与主体之间的位置难以精准判断,手术操作难度大。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7]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需术中组装,手术简单,且位置判断精准的腰椎间融合器。
[0008]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腰椎间融合器,包括主体和植入块,所述主体包括一体成型的上部、下部和连接部,所述上部的上端面和下部的下端面均设置有自后向前的倾斜部且所述上部和下部均为可变形构件,所述上部、下部和连接部形成内置空腔,所述内置空腔末端设置有植入块,所述内置空腔首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植入块的限位区;
[0009]所述植入块包括一体成型的宽部和窄部,所述宽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所述内置空腔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配合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
[0010]根据本发明的腰椎间融合器,使用时手术技术方便简单,植入块与主体为预装,无需医生自行组装,非常方便;主体为大体U型,没有其他连接装置,保证了强度,安装之前已经根据角度计算出了主体或植入块的高度,直接推定至限位区,就是最佳植入位置,操作非常简单,快捷,精度高。
[0011]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1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内置空腔自后向前高度递减。
[001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主体为大体U字形结构。
[001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主体的上部的上端面和下部的下端面均设置有自后向前的倒刺结构。
[001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连接部中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植入块运动的通孔。
[001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限位区的形状与所述植入块的外轮廓相同。
[001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植入块的高度设置为h,所述主体的前端高度设置为H,后端高度设置为D,则应满足以下关系,Η大于D,h与Η正相关。
[001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h与D之间形成夹角设置为α,则,α = 2*ΤΑΝ【0.5x (H-h) /L】。
[0019]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根据本发明腰椎间融合器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根据本发明腰椎间融合器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2]图3是根据本发明腰椎间融合器一个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0023]图4是根据本发明腰椎间融合器一个实施例的状态示意图一。
[0024]图5是根据本发明腰椎间融合器一个实施例的状态示意图二。
[0025]图中所示:1、主体,2、植入块,3、倾斜部,4、内置空腔,5、限位区,6、宽部,7、窄部,8、倒刺结构,9、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7]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腰椎间融合器。
[0028]如图1和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腰椎间融合器,包括主体1和植入块2。
[0029]主体1包括一体成型的上部、下部和连接部,上部的上端面和下部的下端面均设置有自后向前的倾斜部3且上部和下部均为可变形构件,上部、下部和连接部形成内置空腔4,内置空腔4末端设置有植入块2,内置空腔4首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植入块2的限位区5 ;
[0030]植入块2包括一体成型的宽部6和窄部7,宽部6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内置空腔4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配合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
[0031 ] 如图3-5所示,本发明的实际使用原理为:植入块2通过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与融合器主体1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滑动配合进行前后滑动。最原始的状态下,植入块2处于内置空腔4的末端,融合器主体1大致呈尾端高首端低的结构,将融合器主体1放置入腰椎间,融合器主体1上的倒刺结构8与两侧腰椎接触。用推杆从融合器主体1的连接部的通孔9处推动植入块2,植入块2缓缓向前移动,至内置空腔4的首端的限位区5,植入块2与限位区5吻合卡住,即完成了手术,此时的腰椎与融合器主体1的上部和下部紧密结入口 ο
[0032]内置空腔4自后向前高度递减。主体1为大体U字形结构。主体1的上部的上端面和下部的下端面均设置有自后向前的倒刺结构8。连接部中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植入块2运动的通孔9。限位区5的形状与所述植入块2的外轮廓相同。
[0033]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脊柱前凸角是不一样的,一般在0-18度之间。为了使得腰椎间融合器能够最大限度的和病人的解剖形态匹配,将植入块2做成不同的高度h,在植入块2到达融合器主体1前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