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胃不和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496555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肝胃不和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肝胃不和的中药,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肝胃不和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肝胃不和是由于情志不遂,气郁化火,寒邪入侵肝胃,肝失疏泄而引起胃失和降的征候。现在一般采用内治法或外治法进行治疗,内治法治则:疏肝解郁,理气和胃,主方: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外治法主要包括:(1)外敷,将生姜、胡椒适量研末,酒调,外敷脐、腹部,适用于胃脘痛甚者,⑵针灸疗法:①针刺:取内关、期门、中脘、太冲等穴,泻法,留针15?20分钟,每日1次,②耳针:取胃、肝、皮质下,中等刺激,留针20?30分钟。然而这两种疗法都针对于肝胃不和症状中的某一种进行治疗,针对性较强,无法对多征候的肝胃不和进行治疗。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以对多证候的肝胃不和进行治疗的中药。
[0004]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治疗肝胃不和的中药,原料按重量份计算,包括如下组分:
[0005]当归7?15份、厚朴8?14份、葛根8?12份、柴胡9?13份、甘草3?8份、香附6?12份、陈皮7?16份、枳壳6?15份、白芍10?20份、半夏6?13份。
[0006]进一步,原料按重量份计算,包括如下组分:
[0007]当归9份、厚朴9份、葛根9份、柴胡9份、甘草6份、香附9份、陈皮9份、枳壳9份、白芍12份、半夏9份。
[0008]当归用于血虚、血滞而兼寒凝,血虚肠燥便秘,具有补血、活血、止痛、润肠的功效;香附用于气滞胁痛,腹痛,具有疏肝理气的功效;陈皮,用于脾胃气滞,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枳壳用于食积,痰滞胸脘痞满,具有破气除痞、化痰消积的功效;半夏用于1>湿痰寒痰,2>胃气上逆,3>心下痞,具有消毒、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脾散结的功效;厚朴用于1>湿租中焦,气滞不利所致的脘闷腹胀、腹痛或呕逆,2>肠胃积滞,脘腹胀满,3>大便秘结,具有行气、燥湿、消积的功效;白芍用于肝阴不足,肝气不舒的胁肋疼痛,脘腹作痛,具有平肝止痛的功效;甘草用于脾气虚弱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及脘腹作痛,具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的功效;葛根用于热病口渴,阴虚消渴及热泄热痢,脾虚泄泻,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功效;柴胡用于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气虚下陷,久泻,具有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的功效。以上几味药材经过合理配比,达到彻底治疗肝胃不和的目的。
[000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肝胃不和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量取500?700mL水,用武火煮开后,将称取的当归、厚朴、葛根、柴胡、甘草、香附、陈皮、枳壳、白芍、半夏,一并放入砂锅中,此时水漫过中药3?4cm即可,先,采用文火煎制20?35分钟,过滤获得药液一,药液一的分量250?350mL ;之后加入300?400mL水,此时水漫过中药1?2cm即可,先用武火煮开后,采用文火煎制15?25分钟,过滤获得药液二,药液二的分量为150?200mL ;将药液一与药液二混合,获得400?550mL治疗肝胃不和的中药。
[0011]采用文火慢慢熬制,保留了药香,同时通过熬制时间的控制,使得药物中的药效成分尽可能多的析出,使熬制出的中药药效达到最高,从而治疗效果达到最优。
[0012]服用方法:
[0013]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连续服用三剂有所好转,继续服用3?6剂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
[00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肝胃不和的中药及制备方法,通过当归、厚朴、葛根、柴胡、甘草、香附、陈皮、枳壳、白芍、半夏合理配比后采用文火熬制而成,制成的中药在保留药香的同时具有治疗效果佳、零复发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实施例1
[0017]—种治疗肝胃不和的中药,原料按重量份计算,包括如下组分:
[0018]当归9份、厚朴9份、葛根9份、柴胡9份、甘草6份、香附9份、陈皮9份、枳壳9份、白芍12份、半夏9份。
[0019]制备方法:量取500?700mL水,用武火煮开后,将称取的当归、厚朴、葛根、柴胡、甘草、香附、陈皮、枳壳、白芍、半夏,一并放入砂锅中,此时水漫过中药3?4cm即可,先,采用文火煎制20?35分钟,过滤获得药液一,药液一的分量250?350mL ;之后加入300?400mL水,此时水漫过中药1?2cm即可,先用武火煮开后,采用文火煎制15?25分钟,过滤获得药液二,药液二的分量为150?200mL ;将药液一与药液二混合,获得400?550mL治疗肝胃不和的中药。
[0020]服用方法??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连续服用三剂有所好转,继续服用3?6剂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
[0021]实施例2
[0022]—种治疗肝胃不和的中药,原料按重量份计算,包括如下组分:
[0023]当归7份、厚朴14份、葛根8份、柴胡13份、甘草3份、香附12份、陈皮7份、枳壳15份、白芍10份、半夏13份。
[0024]制备方法、服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025]实施例3
[0026]—种治疗肝胃不和的中药,原料按重量份计算,包括如下组分:
[0027]当归15份、厚朴8份、葛根12份、柴胡9份、甘草8份、香附6份、陈皮16份、枳壳6份、白芍20份、半夏6份。
[0028]制备方法、服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029]实施例4
[0030]一种治疗肝胃不和的中药,原料按重量份计算,包括如下组分:
[0031]当归13份、厚朴12份、葛根11份、柴胡11份、甘草4份、香附11份、陈皮13份、枳壳12份、白芍17份、半夏11份。
[0032]制备方法、服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033]临床药效:
[0034]陈某女45岁,自述上腹胃脘部堵塞感,腹胀嗳气、反酸,有胃病史。苔薄白,脉沉缓。经检查诊断后确诊为肝胃不和,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中药,每日服用一剂,每剂分两次服用,连续服用三剂后,以上症状有所缓解,继续服用六剂后,以上症状完全消失,且不再复发。
[0035]应当理解的是,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治疗肝胃不和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原料按重量份计算,包括如下组分: 当归7?15份、厚朴8?14份、葛根8?12份、柴胡9?13份、甘草3?8份、香附6?12份、陈皮7?16份、枳壳6?15份、白芍10?20份、半夏6?13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肝胃不和中药,其特征在于,原料按重量份计算,包括如下组分: 当归9份、厚朴9份、葛根9份、柴胡9份、甘草6份、香附9份、陈皮9份、枳壳9份、白芍12份、半夏9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肝胃不和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汤剂。4.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治疗肝胃不和的中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量取500?700mL7K,用武火煮开后,将称取的当归、厚朴、葛根、柴胡、甘草、香附、陈皮、枳壳、白芍、半夏,一并放入砂锅中,此时水漫过中药3?4cm即可,先,采用文火煎制20?35分钟,过滤获得药液一,药液一的分量250?350mL ;之后加入300?400mL水,此时水漫过中药1?2cm即可,先用武火煮开后,采用文火煎制15?25分钟,过滤获得药液二,药液二的分量为150?200mL ;将药液一与药液二混合,获得400?550mL治疗肝胃不和的中药。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肝胃不和的中药及制备方法,其中中药的原料按重量份计算,包括如下组分:当归7~15份、厚朴8~14份、葛根8~12份、柴胡9~13份、甘草3~8份、香附6~12份、陈皮7~16份、枳壳6~15份、白芍10~20份、半夏6~13份。本发明通过当归、厚朴、葛根、柴胡、甘草、香附、陈皮、枳壳、白芍、半夏合理配比后采用文火熬制而成,制成的中药在保留药香的同时具有治疗效果佳、零复发的优点。
【IPC分类】A61K36/8905, A61P1/00
【公开号】CN105250574
【申请号】CN201510443844
【发明人】程福增, 程睦舜
【申请人】程福增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