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颅脑血肿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13470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颅脑血肿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引流清除术的新型颅脑血肿引流管。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用的颅脑血肿引流管,适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引流清除术,只能单向抽吸和引流颅内血肿及水肿积液而不能同时向血肿腔内注药;由于伸入颅脑的引流管体积本身就较小,引流孔的直径较小,导致颅内血肿易将引流孔堵塞,引流不畅通;且根据病人病情需要,有时需要向病人颅内多次注药将血肿溶解抽出,由于注药和抽吸血肿是同一管道,容易导致药液污染,血肿液倒流等,不能向颅脑病灶中注药、引流管引流不畅通以及血肿液容易倒流等,导致颅脑手术护理不方便,患者恢复慢,给患者带来经济压力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伤害。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颅脑血肿引流管不能向颅脑病灶中注药、引流管引流不畅通以及血肿液容易倒流等,提供一种向颅脑病灶抽吸和引流颅内血肿及水肿积液时能同时又能向血肿腔注药的一种新型颅脑血肿引流管。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颅脑血肿引流管,包括引流管和注药管,所述引流管上设有引流通道和与引流通道平行设置的注药通道,所述引流管的前端设有引流孔和喷雾器,所述的注药管一端通过注药通道与喷雾器连通,另一端设有乳胶头接口,所述引流孔与引流通道连通。
[0005]所述的乳胶头接口与注药管连接处设有肝素帽。
[0006]所述的喷雾器为半球形,球面上设有7-35个小孔。
[0007]所述的引流孔有两个,引流孔的开口为斜面结构。
[0008]所述的引流管和注药管为硅胶结构。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适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引流清除术,改变了以前只能单向抽吸和引流颅内血肿及水肿积液而不能向血肿腔注药的状况,是高血压脑出血治疗里程碑式的器械。
[0010]说明书附图
图1是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发明前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发明后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4是本发明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5是本发明前端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6是本发明后端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包括引流管1和注药管6,所述引流管1上设有引流通道2和与引流通道2平行设置的注药通道3,所述引流管1的前端设有引流孔4和喷雾器5,所述的注药管6—端通过注药通道3与喷雾器5连通,另一端设有乳胶头接口 7,所述引流孔4与引流通道2连通。所述喷雾器5可冲刷、破碎半固体血肿,破碎后的半固体血肿经引流管排出。
[0017]所述的乳胶头接口 7与注药管6连接处设有肝素帽,注射针管通过乳胶头接口向注药管内注射药液,肝素帽对乳胶头接口 7与注药管6连接处进行旋封,起到密封的作用。
[0018]所述的喷雾器7为半球形,球面上设有7-35个小孔71,所述小孔可以是7个、10个、15个、20个、22个30个等。半球形的喷雾器设在引流管的最前端,是一个带多个小孔的囊腔,与注药管相通,注药管通过注药通道向血肿腔内注药,可形成一个直径2.5-3.5厘米的液雾团,使药物更充分的与血肿结合,又不创伤周围的组织血管,发挥其药效,便于引流;液雾团过大,会创伤周围的组织血管,过小又对血肿起不到很好的溶解作用,液雾团的大小与小孔的大小和个数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喷雾器上小孔的大小及多少也是发明人经过反复试验得出的。
[0019]所述的引流孔4有两个。两个引流孔为不对称设计,引流孔的开口 41采用斜面结构,开口 41的外口 42长7-8mm,内口 43长5_6mm,这种结构的开口设计,使得引流孔就像一个蛇口,较大块的血肿块也能被抽吸进去,由于血肿块都有一定的伸缩性,即使血肿块体积大于引流孔外经,在引流管抽吸力的作用下,以开口的斜面结构为支撑,比引流孔内径大的血肿块就能被吸进引流通道,进而被抽出;且引流孔距引流管的管头较近,引流孔最外一孔开口外侧距管头14-16mm,较近的距离保证被药水溶解后的较小的血肿块也能及时的被抽出,引流效果更好。
[0020]所述的引流管1和注药管6为硅胶结构。硅胶结构的设计决定本发明是一个软管,软管前端半球形喷雾器如子弹头样钝头设计,柔软、光滑,又富有弹性,置入过程可滑过避开大血管,又可在颅内留置引流过程中与脑血管相邻甚至接触,一起搏动,而不会刺破、损伤血管导致再出血,又可向血肿腔内注药,注药通道和引流通道分开设置,不会使血肿引流管内的血肿液再次倒流回到血肿腔,因此,本发明更科学,更符合微创引流的理念,又符合疾病发展转归的病理生理及控感的要求;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造福患者。
[0021 ] 本发明小巧轻便,所述的引流管的长度为320-380mm,外径为4_5mm,内径
2.0-3.0mm,注药管长为55_65mm,内径0.4-0.6mm,外径0.8-1.2mm ;也可以是引流管的长度为350mm,夕卜径为4.5mm,内径2.5mm,注药管长为60mm,内径0.5mm,夕卜径1mm,适合卢页脑使用。
[0022]所述引流孔深度为1.5-1.8mm,血肿引流孔长度为7.0-7.5mm,深度为1.7mm。通过大量的实验来验证,以上数据保证血肿能正常引流,又能将药物喷雾到血肿腔内。
【主权项】
1.一种新型颅脑血肿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1)和注药管¢),所述引流管(1)上设有引流通道(2)和与引流通道(2)平行设置的注药通道(3),所述引流管(1)的前端设有引流孔(4 )和喷雾器(5 ),所述的注药管(6 ) —端通过注药通道(3 )与喷雾器(5 )连通,另一端设有乳胶头接口(7),所述引流孔(4)与引流通道(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颅脑血肿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胶头接口(7)与注药管(6)连接处设有肝素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颅脑血肿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雾器(7)为半球形,球面上设有7-35个小孔(7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颅脑血肿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孔(4)有两个,引流孔的开口(41)为斜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颅脑血肿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管(1)和注药管(6)为娃胶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颅脑血肿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1)的长度为320_380mm,外径为4_5mm,注药管长为55_65mm。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颅脑血肿引流管,具体涉及一种向颅脑病灶抽吸和引流颅内血肿及水肿积液时能同时又能向血肿腔注药的一种新型颅脑血肿引流管。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颅脑血肿引流管不能向颅脑病灶中注药、引流管引流不畅通以及血肿液容易倒流。本发明包括引流管和注药管,所述引流管上设有引流通道和与引流通道平行设置的注药通道,所述引流管的前端设有引流孔和喷雾器,所述的注药管一端通过注药通道与喷雾器连通,另一端设有乳胶头接口,所述引流孔与引流通道连通。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后的本发明,适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引流清除术,改变了以前只能单向抽吸和引流颅内血肿及水肿积液而不能向血肿腔注药的状况。
【IPC分类】A61M25/14
【公开号】CN105268088
【申请号】CN201510851001
【发明人】杨春光
【申请人】杨春光
【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