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来源于白花菇的麦角甾醇的皮肤外用剂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82695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包含来源于白花菇的麦角甾醇的皮肤外用剂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来源于白花菇的物质的皮肤外用剂组合物。更详细地,涉及 一种含有从白花菇提取物中分离并纯化而获得的麦角留醇类化合物,从而显示出优异的美 白功效的皮肤外用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人的肤色由诸如制备黑色素的黑素细胞(melanocyte)的活动性、血管的分布、皮 肤的厚度及是否含有类胡萝卜素、胆红素等人体内外的色素等的各种因素而决定。尤为重 要的因素是在黑色细胞中,通过酪氨酸酶(tyrosinase)等的各种酶的作用而生成的被称 为黑色素的黑色色素。诸如与遗传因素、激素分泌及压力等有关的生理因素及诸如紫外线 照射等的环境因素会影响黑色素形成。黑色素存在于皮肤中,其起到保护身体免受紫外线 等的伤害的作用,但是,已知在过度生成黑色素的情况下,会促进色素沉着及皮肤老化,并 且对诱发皮肤癌也起到主要作用。为了治疗或减少因皮肤色素异常沉着症状和暴露于紫 外线等而产生的过度的黑色素沉着,一直以来将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曲酸(kojic acid)、熊果苷(arbutin)、氢醌(hydroquinone)、谷胱甘肽(glutathione)或它们的衍生 物,以及对酪氨酸酶具有阻碍活性的物质混合于化妆品或医药品中进行使用。但是,这种使 用方式因不充分的美白效果、对皮肤的安全性问题,以及混合到化妆品时存在剂型内的稳 定性问题,因此其使用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0003]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 对此,本发明人欲在天然物中找到能够显示出美白效果的成分,并发现了从白 花菇中提取的作为麦角留醇类化合物的3β,5 α -二羟基-6β -甲氧基- (22E,24R)-麦 角甾-7, 22-二稀(通常,公知为6-0-甲基啤酒留醇:6-〇_methylcerevisterol)及 3 β,5 α,9 α -三羟基-(22E,24R)-麦角甾-7, 22-二烯-6-酮能够提供优异的美白效果,从 而完成了本发明。
[0005]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来源于白花菇的物质而显示出优异的皮 肤美白效果的皮肤外用剂组合物。
[0006] 技术方案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美白的皮肤外用剂组合物,所述组合物 含有3β,5α -二羟基-6β-甲氧基-(22Ε,24R)-麦角留-7, 22-二烯及3β,5α,9α -三 羟基-(22Ε,24R)-麦角留-7, 22-二烯-6-酮中的一种以上作为有效成分。
[0008] 有益效果
[0009] 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通过将从白花菇中分离并纯化的作为麦角留醇衍生物的 3 β,5 α -二羟基-6 β -甲氧基-(22Ε,24R)-麦角甾-7, 22-二烯或 3 β,5 α,9 α -三羟 基-(22Ε,24R)-麦角留-7, 22-二烯-6-酮作为有效成分使用,从而能够对皮肤提供既安全 又优异的美白效果。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通过MTT分析法来将3β,5α-二羟基-6β-甲氧基_(22E,24R)_麦角 甾-7,22-二烯(通常,公知为6-0-甲基啤酒甾醇)或3β,5α,9α-三羟基-(22E,24R)-麦 角甾-7, 22-二烯-6-酮(标记为三羟基-麦角留-7, 22-二烯-6-酮)对细胞产生的毒性 以细胞生存率进行表示的图。
[0011] 图2为通过MTT分析法来将白花菇的70 %乙醇提取物和熊果苷对细胞产生的毒性 以细胞生存率进行表示的图。
[0012] 图3及4示出3β,5α-二羟基-6β -甲氧基_(22E,24R)_麦角甾-7,22-二烯 (通常,公知为6-0-甲基啤酒留醇)、3 β,5 a,9 a -三羟基-(22E,24R)-麦角留-7, 22-二 烯-6-酮(标记为三羟基-麦角留-7, 22-二烯-6-酮)、熊果苷、曲酸及白花菇的70 %乙 醇提取物在黑色素瘤_a细胞(melan-a cell)中对抑制黑色素生成带来的影响。
[0013] 最佳实施方式
[0014] 本发明的皮肤外用剂组合物含有麦角留醇类化合物作为有效成分,尤其是含有从 白花菇中提取的麦角留醇类化合物作为有效成分。具体地,本发明的组合物中使用的麦 角甾醇类化合物为下述化学式1所示的3 β,5 α -二羟基-6 β -甲氧基-(22E,24R)-麦 角留-7,22-二稀(3β,5α-dihyd;roxy-6β-methoxy-(22E,24R)-ergosta-7,22-dien; 通常,公知为6-0-甲基啤酒留醇(6-〇-methylcerevisterol))、下述化学式2所示的 3 β,5 α,9 α -三羟基-(22E, 24R)-麦角留-7, 22-二烯-6- _(3 0,5a,9a-trihydroxy-(22E, 24R)-ergosta-7, 22-dien-6-〇ne)或它们的混合物。
[0015] 化学式1

[0019]白花燕(学名:Lentinulaedodes (Berk. ) Sing.)属于 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 香菇属(Lentinula),是香菇中最白的蘑菇,已知为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抗癌作用、抗 氧化作用,以及预防贫血、胆固醇、高血压及佝偻病等的功效。
[0020]白花菇的成分有维生素、尤其是含有大量的作为维生素 D的前体的麦角留醇,并 且还含有一定量的的Bl及B2。呈味成分为鸟苷酸,芳香成分为作为含硫化合物的雷特噢 尼恩(lethionin,
此外还含有格力郝琳(glyholin,
革盖菌素 (coriolin,
.隐杯伞素、香菇嘌呤及β _葡聚糖等。
[0021] 本发明中使用的3 β,5 α -二羟基-6 β -甲氧基-(22Ε,24R)-麦角甾-7, 22-二烯 或3 β,5 α,9 α -三羟基-(22Ε,24R)-麦角留-7, 22-二烯-6-酮可以通过从白花菇中分离 并纯化而获得,简而言之,可以利用70%乙醇来从白花菇中获得提取物,并对所述提取物进 行干燥而使其粉末化后,利用乙酸乙酯进行分配提取(Liquid-liquid Partition),从而分 离出单一组分。
[0022] 在本发明的组合物中,以组合物总重量计,含有IOppm~50000ppm的所述有效成 分。当含量少于IOppm时,不显示美白功效,当含量多于50000ppm时,会产生皮肤刺激。
[0023] 另外,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含有显示出美白效果的公知的物质。具体地, 可以进一步含有选自抗坏血酸葡糖苷、甘草提取物、熊果苷、抗坏血酸、曲酸、烟酰胺及齐墩 果酸等中的一种以上,并且以组合物总重量计,含有〇. 01~5. 0重量%的所述公知的显示 美白效果的物质。当所述公知的显示美白效果的物质的量少于0.01重量%时,会被皮肤吸 收,从而难以显示出功效,当多于5. 0重量%时,会对皮肤产生毒性,或者会大大增加皮肤 的粘腻感,从而难以显示出作为皮肤外用剂的价值。
[0024] 本发明的组合物显示出净化皮肤中的污染物质而使皮肤变得干净的排毒功效,并 且提亮暗沉的皮肤,从而能够实现美白效果。
[0025] 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含有化妆品学或皮肤科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基材而被 剂型化。所述组合物可以以适合局部使用的全部剂型来提供,例如,可以以溶液、凝胶、固 体、糊状无水生成物(逬牵早伞翻翻營)、将油相分散于水相而获得的乳液、悬浮液、 微乳液、微胶囊、微细颗粒球或离子型(脂质体)及非离子型的小囊分散剂的形态,或者是 霜、化妆水、洗剂、粉、软膏、喷雾剂或遮瑕棒的形态提供。另外,可以以泡沫(foam)形态或 进一步包含压缩的推进剂的气雾剂组合物的形态使用。这些组合物可以根据本领域常用的 方法制得。
[0026]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含有脂肪物质、有机溶剂、溶解剂、浓缩剂、胶凝 剂、软化剂、抗氧化剂、悬浮剂、稳定剂、发泡剂(foaming agent)、芳香剂、表面活性剂、水、 离子型或非离子型乳化剂、填充剂、螯合剂、络合剂、保存剂、维生素、阻断剂、湿润剂、精油、 染料、颜料、亲水性或亲油性活性剂、脂质小囊,或者诸如在化妆品中通常使用的任一其它 成分的在化妆品学或皮肤科学领域中通常使用的辅助剂。所述辅助剂以在化妆品学或皮肤 科学领域中通常使用的量导入。
[0027] 并且,本发明的组合物,为了增加皮肤美白效果,可以含有皮肤吸收促进物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以下,将通过试验例及剂型例来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结构及效果。然而,这些试 验例及剂型例仅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而以例示目的来提供的,本发明的范畴及范围并不 限定于下述例。
[0029] [参考例1]麦角甾醇类化合物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0030] 1.提取
[0031] 在4kg的白花菇(原产地:济州)整个部位的粉末中添加70%的乙醇溶液,并在 室温下提取24小时后,对获得的提取物进行过滤。将滤液合并到一起,并在40°C下进行减 压浓缩,从而获得l〇75g的白花菇提取物。
[0032] 用水(3L)和乙酸乙酯(3LX6),对获得的提取物进行分配提取,从而获得乙酸乙 酯级分(9g)和水级分。
[0033] 2.分离及纯化
[0034] 对上述获得的乙酸乙酯级分(BHE,9g)实施硅胶柱色谱法( :q)7.5cmxl5cm, η-己烷-乙酸乙酯=10:1 - 7:1 - 5:1 - 3:1 - CHCl3-甲醇(MeOH)= 40:1 - 30:1 - 20:1 - 10:1 - 7:1),从而获得 36 个级分(ΒΗΕ-1 至 ΒΗΕ-36)。
[0035] (l)3β,5α-二羟基-6β-甲氧基-(22E,24R)-麦角留-7,22-二烯
[0036] 1)分离
[0037] 对上述获得的级分中的BHE-16[762mg,Ve/Vt 0. 136-0. 184]实施十八烷基硅 胶(ODS)柱色谱法(φ 3.5cmx 12cm,丙酮:MeOH = 2:3),从而获得7个级分(BHE-16-1 至 BHE-16-7)。其中,对 2 号级分 BHE-16-2[143. 4mg,Ve/Vt 0. 167-0. 208]实施硅胶柱 色谱法(Cp3.5cinxl2cm,η-己烷:EtOAc = 2:1),从而获得 11 个级分((BHE-16-2-1 至 ΒΗΕ-16-2-11),并且在其中,从9号级分中分离出作为麦角留醇化合物的3 β,5 a -二羟 基-6β -甲氧基-(22E,24R)-麦角甾-7, 22-二烯(BHE-16-2-9,30mg,Ve/Vt 0· 662-0. 822) (分子量:444),所分离出的3β,5a-二羟基-6β-甲氧基-(22E,24R)-麦角留-7,22-二 烯为白色粉末。
[0038] 2)结构鉴定
[0039] 使用核磁共振(NMR)对上述分离的麦角留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NMR利用了 400MHz FT-NMR分光仪(Varian Inova AS-400,帕洛阿尔托,加利福尼亚),并且将化合物溶 解于CDCl3、吡啶-d5及氘化溶剂(默克,达姆斯塔特,德国)中。
[0040] 白色粉末;熔点 173 ~176 Γ ; [SP -61. 0 ° (c = L 19, CHCl3) ; IR (薄 膜,ν-,αι^ΗΑΟΟ,ΙΘΑΟ?ΕΙ-]^ m/z 444[M]VH-匪R(400MHZ,CDCl3)5.37(lH,br.d,J =5. 2Hz,H-7),5. 20(1H, dd, J = 15. 2, 7. 2Hz, H-23), 5. 13 (1H, dd, J = 15. 2, 8. 0, H-22 ),4. 02 (1H, m, H-3), 3. 36 (3H, s, H-6-〇CH3), 3. 14 (1H, d, J = 5. 2Hz, H-6), 0. 99 (3H, d, J =6. 8Hz, H-21), 0. 97(3H, s, H-19), 0. 89 (3H, d, J = 6. 8Hz, H-28), 0. 81 (3H, d, J = 6. 4Hz, H-27), 0· 79 (3H, d, J = 6. 4Hz, H-26), 0· 57 (3H, s, H-18) ;13C-NMR(100MHz, CDCl3) 143 ? 6 (C-8),135. 4 (C-22),132. O (C-23),114. 9 (C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