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盆腔炎的脐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605741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盆腔炎的脐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盆腔炎的脐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盆腔炎即盆腔炎症,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 炎症。患者常因下腹部疼痛、白带多、有包块而就诊,并反复使用抗生素治疗而疗效不佳。盆 腔炎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大多发生在性活跃期,与妇女的体质和细菌感染有关,单一治 疗效果不佳。
[0003] 盆腔炎为西医病名。属于中医"癥瘕"、"带下"、"湿热下注"等范畴,且以下腹痛, 腰痛和带下为主症。临床分为:寒湿凝聚、湿热下注、气血瘀滞、湿热郁毒、毒热成脓等。目 前常用的西药治疗,通过口服药物,疗效慢,且容易产生副作用。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确切、无副作用、制作简单的治疗盆 腔炎脐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盆腔炎的脐贴膏,由以下 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备而成: 当归150~450份 香附120~180份 元胡120~180份 牡丹皮120~180份 泽泻150~450份 川楝子150~450份 连翘150~450份 金银花150~450份 败酱草150~450份 配以辅料:凡士林756~1944份 蜂蜡504~1296份。
[0006] 优选的,所述治疗盆腔炎的脐贴膏,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备而成: 当归300份 香附150份 元胡150份 牡丹皮150份 泽泻300份 川楝子300份 连翘300份 金银花300份 败酱草300份 配以辅料:凡士林1350份 蜂蜡900份。
[0007] 本发明脐贴膏的制备方法如下: a、 将当归、香附、元胡、牡丹皮、泽泻、川楝子、连翘、金银花、败酱草按照所述重量份数 混合,粉碎成100-120目的药粉; b、 将所述重量份数的辅料凡士林在38°C~60°C下熔化,加入所述重量份数的蜂蜡,加 温至62°C~67°C完全熔化后,加入步骤a制得的药粉,快速搅拌均匀,制成膏状物。
[0008] 用法用量:将冷却后的3克膏状物置入7cmX8cm(内环尺寸为2. 5cm)的无纺布脐 贴膏布垫的内环内,将加工好的成品用8cmX12cm复合膜袋密封包装,一贴一袋。
[0009] 本发明配方中,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 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用于血虚痿黄,眩晕心悸,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 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香附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疏 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脾胃气滞,脘 腹痞闷,胀满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元胡味辛、苦,性温,入肺、肝、脾经,有活血散瘀, 利气止痛的功能,用于全身各部气滞血瘀之痛,痛经,经闭,症瘕,产后瘀阻,跌扑损伤,疝气 作痛;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退虚热等功效;泽泻味 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 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川楝子苦,寒。归肝、小肠、膀胱经,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 虫,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连翘苦、凉,入心、肝、胆经,清热, 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金银花性寒,味甘,入肺、 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 等症;败酱草其性味辛、苦、微寒,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之功,蜂蜡,凡士林为辅 料。诸药配伍,清热利湿,温胞散寒,行气活血,凉血解毒。主治急、慢性盆腔炎症,效果显著。
[0010] 本发明将上述药物制成脐贴膏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蜂蜡有收涩、生肌、止痛、解毒的功效,凡士林极具防水性,是一种非常好的保湿用品, 用于配制医药的药膏及皮肤保护油膏用的原料,其作为脐贴膏采用的基质,化学性稳定,且 该脐贴膏有主药挥发性强的特点,制备工艺简单、有利于脐部皮肤穿透和吸收,特别对脐皮 肤处无过敏反应,更无毒副作用。此外可避免有些口服药物对患者肝脏肾脏等产生带来的 不良毒副作用。
[0011] 有关临床资料如下: 150例病例中,年龄18~55岁女性患者,病程6-24月,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三组 病例在年龄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0012] 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的疗效评定 标准确诊。
[0013] 诊断标准:主要症状有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白带增多;有的患者有月 经不调或不孕史;妇科检查见子宫后位,活动差,有压痛,一侧或双侧附件增厚有压痛或呈 条索状增粗,或有包块、压痛;经B超及实验室检查排除盆腔恶性肿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
[0014] 治疗方法:三组各50例,分别接受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脐贴膏临床治疗, 外用(站姿)贴于脐部48小时更换一次,连贴六天休息一天。30天为一疗程,一般1-3个 疗程。若有脐部疾患或月经期及孕妇者禁用。
[0015]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及理化 检查正常。显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 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状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有所改善。 无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较治疗前 无改善或有加重。。
[0016] 三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统计结果如下:

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脐贴膏对治疗盆腔炎效果明显,无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实施例1 取当归300克、香附150克、元胡150克、牡丹皮150克、泽泻300克、川楝子300克、 连翘300克、金银花300克、败酱草300克,在35°C下烘干后混合,粉碎加工成100目以上的 药粉; 先将1350克凡士林在50°C下熔化,加入900克蜂蜡,加温至63°C完全熔化后,加入药 粉,快速搅拌均匀,冷却制成膏状物; 将冷却后的3克膏状物置入7cmX8cm(内环尺寸为2. 5cm)的无纺布脐贴膏布垫的内环 内,药量。将加工好的成品用8cmX12cm复合膜袋密封包装,一贴一袋。
[0018] 实施例2 取当归150克、香附120克、元胡120克、牡丹皮120克、泽泻150克、川楝子150克、 连翘150克、金银花150克、败酱草150克,在67°C下烘干后混合,粉碎加工成100目以上的 药粉; 先将756克凡士林在60°C下熔化,加入504克蜂蜡,加温至65 °C完全熔化后,加入药 粉,快速搅拌均匀,冷却制成膏状物; 将冷却后的3克脐贴膏置入7cmX8cm(内环尺寸为2. 5cm)的无纺布脐贴膏布垫的内环 内,药量。将加工好的成品用8cmX12cm复合膜袋密封包装,一贴一袋。
[0019] 实施例3 取当归450克、香附180克、元胡180克、牡丹皮180克、泽泻450克、川楝子450克、连 翘450克、金银花450克、败酱草450克,在50°C下烘干后混合,粉碎加工成100目以上的药 粉; 先将1944克凡士林在38 °C下熔化,加入1296克蜂蜡,加温至62 °C完全熔化后,加入药 粉,快速搅拌均匀,冷却制成膏状物; 将冷却后的3克脐贴膏置入7cmX8cm(内环尺寸为2. 5cm)的无纺布脐贴膏布垫的内环 内,将加工好的成品用8cmX12cm复合膜袋密封包装,一贴一袋。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盆腔炎的脐贴膏,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备而成: 当归150~450份 香附120~180份 元胡120~180份 牡丹皮120~180份 泽泻150~450份 川楝子150~450份 连翘150~450份 金银花150~450份 败酱草150~450份 配以辅料:凡士林756~1944份 蜂蜡504~1296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盆腔炎的脐贴膏,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 备而成: 当归300份 香附150份 元胡150份 牡丹皮150份 泽泻300份 川楝子300份 连翘300份 金银花300份 败酱草300份 配以辅料:凡士林1350份 蜂蜡900份。3.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盆腔炎的脐贴膏,其制备方法如下: a、 将当归、香附、元胡、牡丹皮、泽泻、川楝子、连翘、金银花、败酱草按照所述重量份数 混合,粉碎成100-120目的药粉; b、 将所述重量份数的辅料凡士林在38°C~60°C下熔化,加入所述重量份数的蜂蜡,加 温至62°C~67°C完全熔化后,加入步骤a制得的药粉,快速搅拌均匀,制成膏状物。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盆腔炎脐贴膏及其制备方法,其由一定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当归150~450份、香附120~180份、元胡120~180份、牡丹皮120~180份、泽泻150~450份、川楝子150~450份、连翘150~450份、金银花150~450份、败酱草150~450份;配以辅料:凡士林756~1944份、蜂蜡504~1296份制成。该脐贴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当归、香附、元胡、牡丹皮、泽泻、川楝子、连翘、金银花、败酱草按照所述重量份数混合,粉碎成100目以上的药粉;b、将所述重量份数的凡士林在38℃~60℃下熔化,加入所述重量份数的蜂蜡,加温至62℃~67℃完全熔化后,加入步骤a制得的药粉,快速搅拌均匀,冷却即得。本发明的脐贴膏有利于脐部皮肤穿透和吸收,特别对脐皮肤处无过敏反应,更无毒副作用。
【IPC分类】A61K9/70, A61P15/00, A61K36/8905
【公开号】CN105362577
【申请号】CN201510904557
【发明人】赵爱良
【申请人】赵爱良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