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柠檬酸钙的骨水泥及其制备方法_3

文档序号:9637864阅读:来源:国知局
75] 从图中还可看出,当骨水泥液固比增大时,凝结时间逐渐变大;当骨水泥固体粉末 中TTCP/DCPA的量增加时,凝结时间减小;与用固化液A相比,当用固化液B时,骨水泥凝结 时间稍微增大;但在一定的范围内,骨水泥的液固比、两种固相粉末的比例以及两种不同固 化液对骨水泥的凝结时间影响不大。
[0076] 2、抗压强度测试方法如下:
[0077] 待骨水泥样品在模具中固化成型后放入37°C,100%湿度培养箱内孵育,分别在 1、3、5、7、14天时取出,将两端用细砂纸磨至水平,然后用万能试验机测量固化体的抗压强 度,施加载荷速度为lmm/min,最大压力2000N,每组数据由5个平行实验得到。
[0078] 结果如图2-5所示,由图2-5可以看出,制备的12种骨水泥中,随着固化时间的延 长,抗压强度均逐渐增大。除了样品4,其他骨水泥孵育两周后抗压强度均在30MPa以上, 尤其是样品2孵育两周时的强度为43MPa,比样品4的抗压强度高很多,这可能是因为柠檬 酸钙颗粒变小后,与固化液的接触面积变大,骨水泥水化反应充分,并且柠檬酸钙与HA或 TTCP/DCPA的颗粒粒度相匹配,晶体接触点多,达到紧密的堆积,减小了孔径和孔隙率,故抗 压强度高。而过粗的粉体不利于材料形成细密的结构。
[0079] 从图2-5还可以看出,用固化液A要比固化液B制备的骨水泥强度高一些,这可 能是因为使用两种固化液时,复合骨水泥的固化机理不同。从图3可以看出,当液固比在 0. 7-1. 2ml/g范围内时,抗压强度随着液固比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从图4可以看出,由柠 檬酸钙与TTCP/DCPA复合的骨水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TTCP/DCPA比例的增加,复合骨水 泥强度逐渐增大;从图5可以看出,使用固化液B时,与柠檬酸钙ATTCP/DCPA)复合骨水泥 相比,柠檬酸钙/HA复合骨水泥的早期强度相对较低,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两种骨水泥的 抗压强度都是先迅速增大,后趋于平稳,而柠檬酸钙/HA复合骨水泥在两周时的强度相对 较高。
[0080] 实施样品1和样品10的X射线衍射分析:
[0081] 分别将固化1天和7天时的骨水泥用研钵磨成细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进 行分析,研究两种骨水泥的固化机理,X射线衍射仪的工作条件:CuKa,管电压40KV,管电流 25mA〇
[0082] 样品1固化ld、7d时的XRD衍射图谱见图6,可以看出,图a、b中各峰的位置和 PDF:28-2003的标准卡片【Ca3(C6H507) 2 · 4H20】和09-0432的标准卡片【Ca5(P04) 3 (0H)】很 相似,这是因为骨水泥的主要成分是柠檬酸钙和羟基磷灰石。对比图a,图b中柠檬酸钙的 特征峰有所宽化,而羟基磷灰石的特征峰更尖锐一些,这说明随着骨水泥固化时间的延长, 骨水泥中的固相与液相发生水化反应,生成少量的羟基磷灰石。
[0083] 样品10固化ld、7d时的XRD衍射图谱见图7,可以看出,图a、b中各峰的位置和 PDF:28-2003 的标准卡片【Ca3(C6H507) 2 ·4Η20】、25-1137 的标准卡片【Ca4(P04)20】和 09-0080 的标准卡片(CaHP04)很相似,这是因为骨水泥的主要成分就是柠檬酸钙、磷酸四钙和磷酸 氢钙,对比图a,图b中最明显的变化是柠檬酸钙在5. 8°、12.Γ和17°的特征峰都减弱, 而在32°时出现了很明显的羟基磷灰石的特征峰,这说明随着骨水泥固化时间的延长,骨 水泥中的固相与液相发生水化反应,生成少量的羟基磷灰石。
[0084] 样品1和10的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复合骨水泥水化反应的最终产物都 是羟基磷灰石,这说明两种骨水泥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引导性。
[0085] 效果实施样品10细胞生物相容性实验:
[0086] 将纳米级片状柠檬酸钙与TTCP/DCPA按质量比2:1混合均匀,加入固化液A,液固 比为0.8:1,调和搅拌后将所得膏状物置入模具,脱模后将其切片为cp7.Smmxlmm圆片作 为实验组;以纳米级片状柠檬酸钙为骨水泥固相,加入固化液A,液固比为1: 1,调和搅拌后 将所得膏状物置入模具,脱模后将其切片为(P7.5mmx1mm圆片,作为对照组。
[0087] 将两种样品用超声清洗ld,环氧乙烷灭菌2h后烘干备用。在无菌条件下,将样品 放于24孔板底部,加入MG63细胞悬浮液(2X104个/孔),以90 %F12+10 %小牛血清作为 培养基,将样品置于37°C,100%湿度,5% 0)2浓度的恒温孵箱中培养,每两天换一次培养基 (每组5个平行样)。
[0088] 将MG63细胞与样品材料共培养Id和4d时,弃去培养板孔内的培养基,加入 0·lmol/L,pH7. 2-7. 4 的PBS(无Ca2+、Mg2+),清洗样品 2 次,各lmin。在 2. 5%戊二醛/PBS 溶液中固定2h。用梯度乙醇溶液脱水:30 %,50 %,75 %,80 %各lOmin,100 %乙醇3次,每 次lOmin。醋酸异戊酯替换30min,临界点干燥,喷金后于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在样品表面 的形貌及粘附和铺展情况。
[0089]结果如图8所示,由图8可以看出,共培养1天时(图a、b),细胞在材料表面以细 胞突起伸入到材料表面颗粒之间,牢固地黏附于材料表面,此时细胞外基质较少,细胞分布 分散,呈单个生长,细胞间界线很清楚。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铺展较好,部分可见相互 之间通过伪足连接,而对照组细胞很多还呈球状,没有铺展开。共培养4天时(图c、d),材 料表面细胞分裂增殖,细胞数量增多,细胞排列致密连成片,形状多样化,含有多角星形细 胞并伴有更多的丝样伪足,胞外基质也很多,细胞外基质中有丝状纤维链接。与对照组相 比,实验组细胞排列更为致密,并呈现多层细胞分布的现象,这说明柠檬酸钙与TTCP/DCPA 的复合骨水泥更有利于细胞的增殖分化,具有更加优异的细胞活性。
【主权项】
1. 含柠檬酸钙的骨水泥,所述骨水泥由固相部分和液相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固相部 分由柠檬酸钙和磷酸钙盐复合而成,柠檬酸钙和磷酸钙盐的质量比为2~5 : 1;并且,液 固比为0. 5~1. 5 :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柠檬酸钙的骨水泥,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钙盐为磷酸四钙、 磷酸氢钙、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磷酸八钙或二水磷酸二钙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 述磷酸钙盐为磷酸四钙、磷酸氢钙或羟基磷灰石中的至少一种。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含柠檬酸钙的骨水泥,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钙盐为磷酸四钙 和磷酸氢钙的混合物,磷酸四钙与磷酸氢钙的摩尔比为1 : 1;或所述磷酸钙盐为羟基磷灰 石。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含柠檬酸钙的骨水泥,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柠檬酸钙的骨水泥 中, 所述磷酸钙盐为磷酸四钙和磷酸氢钙的复合物时,柠檬酸钙与磷酸钙盐的质量比为 2 : 1 ;或: 所述磷酸钙盐为羟基磷灰石时,柠檬酸钙与磷酸钙盐的质量比为3 :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含柠檬酸钙的骨水泥,其特征在于,所述柠檬酸钙为四水柠 檬酸钙、二水柠檬酸钙、无水柠檬酸钙或微米级球状柠檬酸钙、纳米级片状柠檬酸钙、纳米 级纤维状柠檬酸钙。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含柠檬酸钙的骨水泥,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水泥中, 液相部分为:腿#04和Κ2ΗΡ04水溶液的混合液,ΚΗ孑04和Κ2ΗΡ04的摩尔比为1 : 1 ;或液相 部分为:梓檬酸和梓檬酸钾水溶液的混合液,朽1檬酸和梓檬酸钾的质量比为5 : 1。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含柠檬酸钙的骨水泥,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部分中,KH2P0JP Κ2ΗΡ04的浓度均为0. 2~lmol/L;进一步,KH2P〇dPΚ2ΗΡ04水溶液的混合液中还含有海藻酸 钠、壳聚糖或明胶中的至少一种。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含柠檬酸钙的骨水泥,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部分中,柠檬酸和 柠檬酸钾水溶液的混合液由质量分数为25%的柠檬酸、5%的柠檬酸钾和质量分数为70% 的去离子水组成。9. 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含柠檬酸钙的骨水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柠檬 酸钙和磷酸钙盐按质量比2~5 : 1均匀混合形成固相复合物,再按液固比0.5~1.5 : 1 将骨水泥用固化液与固相复合物搅拌混匀形成骨水泥膏体,然后将膏体在室温条件下自然 固化成型得到含柠檬酸钙的骨水泥。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含柠檬酸钙的骨水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液为 腿孑04和K2HP047K溶液的混合液,KH孑04和Κ2ΗΡ04的摩尔比为1 : 1 ;或: 所述固化液为梓檬酸和梓檬酸钾水溶液的混合液,朽1檬酸和梓檬酸钾的质量比为5 : 1〇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骨损伤修复医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柠檬酸钙的骨水泥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柠檬酸钙的骨水泥,所述骨水泥由固相部分和液相部分组成,其中,固相部分由柠檬酸钙和磷酸钙盐复合而成,柠檬酸钙和磷酸钙盐的质量比为2~5︰1;并且,液固比为0.5~1.5︰1。本发明所提供得含柠檬酸钙的骨水泥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骨引导性、骨诱导活性、细胞活性和较好的降解率的综合生物医学性能,适用于骨科、脑外科和颅颌面整形修复。
【IPC分类】A61L27/50, A61L27/12
【公开号】CN105396175
【申请号】CN201511008235
【发明人】李峻峰, 刘雨晴, 高阳, 赵瑞兰, 邹琴, 曹文强, 钟良兆, 赖雪飞
【申请人】成都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9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