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颗粒剂及其用图

文档序号:9697067阅读:1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颗粒剂及其用图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中药治疗领域,具体设及一种用于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己结炎的颗粒剂 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膳食结构的改变,小儿的饮食变化多端,各种小儿胃肠道疾病的发展也极为 迅速,其中,小儿肠系膜淋己结炎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一般认为此病的发生与上呼 吸道感染有联系。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呕吐,或发生腹泻或便秘。该病多见于7岁W下的 儿童,疼痛多呈阵发性,反复发作。腹痛有时象绞痛在右下腹部,也可在其他部位,故易误诊 为急性阔尾炎。
[0003] 小儿肠系膜淋己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W5-8岁多见,近年研究 显示男孩患病率稍高于女孩,该病多因病毒、细菌感染所致,随着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的普及及技术的提高,小儿肠系膜淋己结炎诊断率明显上升,临床上W腹痛为主要症状,常 伴有发热、咽痛、咳嗽、呕吐、纳差、便秘等。因本病腹痛的特点为阵发性腹痛,W右下腹及厮 周多见,疼痛间隙无明显不适,故部分家长未引起重视,未予就医诊治,W往也有部分医家 仅考虑为胃肠道疫李,或认为是肠虫症,给予口服肠道益生菌或驱虫药,治疗效果不理想, 但仍未作进一步检查和治疗而导致漏诊,且病情易迁延,导致腹痛反复发作,甚至影响小儿 的作息与活动,对患儿和家属均造成一定的屯、理负担。而且腹痛长期反复发作,胃肠道功能 受影响,致使患儿食欲不振,消化功能受损,引起营养吸收不良,长期W往导致小儿营养不 良,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0004] 祖国中医学将肠系膜淋己结炎归属为1 复痛、療痛"范畴。易于感触外邪,复感外 邪,邪塞气滞,脾常不足,易聚湿生疲,疲气交阻,结于腹部,不通则痛。中医学根据临床表现 将本病归属于腹痛证范畴,认为其病因有内因外因之分。内因主要为小儿出生之后,五脏六 腑均较娇嫩脆弱,其形体结构、精血津液和气化功能都是不够成熟和相对不足。机体各系统 和器官的形态发育和生理功能都是不成熟和不完善的。外因为小儿饮食不能自节,饥饱不 能自调,或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肥甘、鱼腥、油腻之品,少食蔬菜,饮水少或临邸多食等使 脾胃受损。
[0005] 目前,点滴除补充营养水分电解质水外,尚有止泻作用。当一切止泻药剂无效时, 点滴更是最好的止泻疗法。但病儿身体虚弱,对营养需求较大,点滴解决不了。当发生肠套 叠时孩子一定伴有明显的腹痛,哭闹不止、当发生息肉时,会出现持续少量出血,只有特殊 肠道造影才能确诊,W及正常肠粘膜代谢性脱落,孩子没有任何异样表现,生长发育正常 等。临床上对小儿肠系膜淋己结发炎的内科治疗多是抗菌消炎、对症处理,并无良策,让众 多小儿饱受痛苦,并没有治标治本的良药来彻底解决运个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鉴于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经过发明人深入地研究,得到了一种治疗淋己结炎的 中药处方,尤其是适合小儿肠系膜淋己结炎,对于处方本发明人惊喜的发现,该处方的药剂 的效果佳,无毒副作用。
[0007]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发明人对药物组分的用量进行大量探索性试验,提供 了一种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己结炎的中药处方,处方包括的原材料包括:鱼腥草、松花粉、木 贼、黄藤,地骨皮,葛根、焦山植、板蓝根、苏木、沙苑子、苦玄参、川寫、白巧药、川棟子、蕾香、 巧等,甘草,陈皮、银杏叶、香附、柴胡。
[0008] 处方的各原料用量在本发明的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的疗效,所述的配方W及组 份为鱼腥草10-15份、松花粉10-20份、木贼8-12份、黄藤8-15份,地骨皮10-15份,葛根10-15 份、焦山植10-30份、板蓝根10-20份、苏木2-15份、沙苑子9-18份、苦玄参3-10份、川寫8-15 份、白巧药7-14份、川棟子2-10份、蕾香3-8份、巧等10-15份,甘草2-8份,陈皮10-15份、银杏 叶8-12份、香附5-10份、柴胡10-20份。
[0009] 对上述的重量份的配方进行优选,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优选的配方为:鱼腥草12 份、松花粉15份、木贼10份、黄藤11.5份,地骨皮12份,葛根12份、焦山植15份、板蓝根15份、 苏木8份、沙苑子13份、苦玄参6.5份、川寫11份、白巧药10份、川棟子6份、蕾香5份、巧等12 份,甘草5份,陈皮12份、银杏叶10份、香附7份、柴胡15份。或者:
[0010] 鱼腥草11份、松花粉14份、木贼9份、黄藤10.5份,地骨皮10份,葛根11份、焦山植17 份、板蓝根14份、苏木7份、沙苑子12份、苦玄参5.5份、川寫10份、白巧药9份、川棟子5.5份、 蕾香4份、巧等11份,甘草4份,陈皮10份、银杏叶11份、香附7份、柴胡14份。
[0011]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己结炎的颗粒剂,利用上述的原材料制 备成口服制剂,为了更适应小儿W及药效学上的考虑优选为颗粒剂。
[0012]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己结炎的颗粒剂,制备方法具体为:
[0013] (1)称取鱼腥草、陈皮、银杏叶、香附、柴胡、地骨皮、木贼、板蓝根、川寫和白巧药混 合,加8-10倍水浸泡,然后煎煮2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减压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备用;
[0014] (2)称取松花粉、黄藤,葛根、焦山植、苏木、沙苑子、苦玄参、川棟子、蕾香、巧等,和 甘草混合,粉碎成粗粉,13倍体积浓度为85%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乙 醇提取液,备用;
[0015] (3)将步骤(1)的浓缩液加入步骤(2)的乙醇提取液中,揽拌,静置过夜,离屯、,上清 液经回收乙醇后浓缩成浸膏,冷冻干燥,粉碎,得清膏粉;
[0016] (4)将步骤(3)所得清膏粉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混合均匀,然后湿法制粒,得颗 粒剂。
[0017]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与清膏粉的重量份比为0. Ιο. 21。优选为 0.15:1。
[0018]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包括填充剂、粘合剂,所述的填充 剂为薦糖、乳糖、甘露醇、糊精的一种或两种,优选为乳糖,所述的粘合剂为3%径丙甲纤维 素的50%乙醇溶液、10%聚维酬Κ30的水溶液、30%淀粉浆和10%簇甲基纤维素的水溶液的 一种。优选为3%径丙甲纤维素的50%乙醇溶液。
[0019] 本发明一种用于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己结炎的颗粒剂,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 于:
[0020] 本发明使用纯中药组方合理、具有止痛去热、调节脾胃之功,本发明药物制剂的经 过药理实验和临床试验证实,总有效率达到100%,临床用药过程中并未出现不良反应,具 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颗粒剂中添加的辅料口感较 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具体实施例
[0021] 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 W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 术方案,说明书的运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 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W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W理解的其他 实施方式。
[0022]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肠系膜淋己结炎的颗粒剂,含有W下重量克的成分:
[0023] 鱼腥草10克、松花粉10克、木贼8克、黄藤8克,地骨皮10克,葛根10克、焦山植10克、 板蓝根10克、苏木2克、沙苑子9克、苦玄参3克、川寫8克、白巧药7克、川棟子2克、蕾香3克、巧 等10克,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