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白发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16348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白发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具体是一种治疗白发的药物。
【背景技术】
[0002]白发是指头发全部或部分变白。白发一症,中医早有记载,如《诸病源候论》白发候记述:“足少阴之经也,肾主骨髓,其华在发。若血气盛,则肾气强,肾气强,则骨髓充满,故润而黑;若血气虚,则肾气弱,肾气弱,则骨髓竭,故发变白也”。白发分有老年白发和少白发。
[0003]中医学认为,血热偏盛、情绪激动,致使水不涵木,肝旺血燥,血热偏盛,毛根失养,故发早白。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好、疗程较短、成本低、无毒副作用的治疗白发的药物。
[0005]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白发的药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枸杞皮8_12份、生地黄8_12份、英丝子8_12份、牛膝8_12份、远志8_12份、石菖蒲
4-8 份。
[0006]优选地,各原料的最佳重量配比为:
枸杞皮10份、生地黄10份、英丝子10份、牛膝10份、远志10份、石菖蒲6份。
[0007]所述的原料药在中药店及市场有售。
[0008]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可按常规方法煎成汤剂,具体方法为:按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药,加入5-10倍原料药总量的水,用大火煮沸后文火煮10-20分钟,过滤去渣,即得。
[0009]服用方法:每日三次,每次30毫升,一般30-40日即有效果。
[0010]本发明药物也可制成丸剂、散剂或胶囊。
[0011]本发明中,各原料药的功效如下:
枸杞皮:味甘,性寒,入肺、肝、肾经。具有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的功效。
[0012]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滋阴、凉血止血、养阴生津的功效。
[0013]菟丝子:味辛、甘、性微温,归肝、肾、脾经。具有气和性缓、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功倉泛。
[0014]牛膝:味苦、酸、性平,归肝、肾经。具有补肾填精、活血通经、利尿通淋、清热解毒的功效。
[0015]远志:味苦、辛,性微温。归心、肾、肺经。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的功效。
[0016]石菖蒲:味辛、苦,性温,归心、胃经。具有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理气、活血、散风、去湿的功效。
[0017]本发明治疗白发的药物选取6种天然中药配伍,各原料药协同作用起到凉血除蒸、清肺降火、养阴生津、补肾益精、活血通经、化湿开胃等作用,标本同治,对治疗白发效果好,无毒副作用。而且其制备方法简单、疗程较短、服用方便,成本低,有效率达8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
【发明内容】
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0019]实施例1:
一种治疗白发的药物,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枸杞皮8份、生地黄8份、菟丝子8份、牛膝8份、远志8份、石菖蒲4份。按常规方法煎成汤剂口服。
[0020]实施例2:
一种治疗白发的药物,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枸杞皮10份、生地黄10份、菟丝子10份、牛膝10份、远志10份、石菖蒲6份。按常规方法煎成汤剂口服。
[0021]实施例3:
一种治疗白发的药物,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枸杞皮12份、生地黄12份、菟丝子12份、牛膝12份、远志12份、石菖蒲8份。按常规方法煎成汤剂口服。
[0022]实验例:
为了进一步证明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选择30例病人,对本发明药物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
[0023]疗效判定以症状消失为主,并参考效果等改变情况,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
[0024]显效:症状明显减轻及效果明显改善。
[0025]有效:症状及效果有一定改善。
[0026]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效果不明显。
[0027]应用本发明药物治疗白发30例中,男16例,女114例。基本症状为:白发较多、睡眠不好、易烦躁、焦虑不安等。口服本发明药物治疗后症状均有一定改善,其中显效20例,有效28例,无效2例,有效率93%。
【主权项】
1.一种治疗白发的药物,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枸杞皮8-12份、生地黄8_12份、宽丝子8_12份、牛膝8_12份、远志8_12份、石菖蒲4-8 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是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枸杞皮10份、生地黄10份、宽丝子10份、牛膝10份、远志10份、石菖蒲6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白发的药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枸杞皮8-12份、生地黄8-12份、菟丝子8-12份、牛膝8-12份、远志8-12份、石菖蒲4-8份。本发明治疗白发的药物选取6种天然中药配伍,各原料药协同作用起到凉血除蒸、清肺降火、养阴生津、补肾益精、活血通经、化湿开胃等作用,标本同治,对治疗白发效果好,无毒副作用。而且其制备方法简单、疗程较短、服用方便,成本低,有效率达80%以上。
【IPC分类】A61K36/888, A61P17/00
【公开号】CN105477216
【申请号】CN201410502955
【发明人】韦栩原
【申请人】韦栩原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9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