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传送输尿管导管的导管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756039阅读:来源:国知局
输尿管中的引入方向,输尿管导管的近端3和远端4适于定位在肾盂和膀胱两者中。
[0079]图2a示出输尿管导管I在其细长中间部分中的剖面A-A。输尿管导管I包括引线腔6和造影剂腔7。引线腔6和造影剂腔7两者均从输尿管导管I的近端3向输尿管导管I的远端4延伸。至少在输尿管导管I的相对直的中间部分上,造影剂腔7为闭合通道,S卩,对输尿管导管I的外表面液密(fluid tight),从而造影剂可从输尿管导管I的近端处的近端开口输送到输尿管导管I的远端处的远端开口。
[0080]引线腔6可具有沿引线腔的长度的一些排放开口9,以在放置输尿管导管之后促进流体流动通过输尿管。这些排放开口 9可提高输尿管导管I的排放效果。
[0081]在近端3和远端4处,引线腔6和造影剂腔7包括通往输尿管导管I的外侧的一个或更多开口。输尿管导管I的远端4可优选朝向稍微大于引线腔6的直径逐渐变细。造影剂腔7的远端可通过例如在输尿管导管的逐渐变细的远端中的细长开口或侧部开口形成。细长开口或侧部开口部分优选设计为防止或最小化其对于患者身体的输尿管或其它部位的内壁的刮擦。
[0082]引线腔6被配置为接收引线10,由图2中的虚线表示。引线10可用于引导输尿管导管I至输尿管中的期望位置。
[0083]引线腔6的直径大致大于引线10的直径,以获得引线腔6的内表面与引线10的外表面之间的空间。该空间可用于在引线10仍然布置在引线腔6中时将流体输送通过输尿管导管。
[0084]造影剂腔7被配置为将造影流体从近端3输送到远端4以在将输尿管导管I插入和定位在输尿管中期间在输尿管导管I的远端4处或附近喷出造影流体。在该实施例中,造影剂腔7的直径小于引线腔6的直径。
[0085]图2b示出输尿管导管I在连接器元件5处的剖面B-B。在该剖面中也示出引线腔6和造影剂腔7遍及输尿管导管I的长度延伸。
[0086]在连接器元件5中,引线腔6的直径大致等同于或稍微大于引线10的直径,以获得引线腔6与引线之间相对紧的配合,然而并不阻碍引线10关于输尿管导管I的运动。这种紧配合是有利的,从而使得输尿管导管I从推进式导管20的释放成为可能,而且避免造影剂进入输尿管导管I的引线腔6,这将在下文讨论。
[0087]图3示出推进式导管20的一个实施例。推进式导管20包括细长推进式导管主体21和Y形部件22。推进式导管20具有远端23。在远端23处提供远端延伸盖管24来接收输尿管导管I的连接器元件5。通过将连接器元件5布置在盖管24中,输尿管导管I的近端3可连接到推进式导管20的远端23。另外,或者作为替代方式,可提供其它连接方式来连接输尿管导管I与推进式导管20。
[0088]图4示出推进式导管20的剖面C-C。推进式导管20包括第二引线腔25和第二造影剂腔26。第二引线腔25和第二造影剂腔26两者均从推进式导管20的近端向推进式导管20的远端23延伸。在推进式导管20的近端处,第二引线腔25流体连接到推进式导管20的主端口 27,第二造影剂腔26连接到推进式导管20的侧部端口 28。
[0089]应注意,在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中,推进式导管20仅包括一个引线腔25和一个造影剂腔26。术语“第二”用于将推进式导管20的引线腔25和造影剂腔26与推进式导管20的引线腔6和造影剂腔7区分。
[0090]在引线腔25中,引线10被示出具有与图2中引线10相同的直径。第二引线腔25的直径大于引线腔6的直径。第二引线腔25中未被引线10占据的空间29可用于将造影流体从主端口 27输送到推进式导管20的远端23。
[0091]图5示出用于在输尿管中传送输尿管导管的导管系统。导管系统包括如图1中所示的输尿管导管I和如图3中所示的推进式导管20。在推进式导管20的主端口 27上安装有另一Y形连接器元件40 3形连接器元件40包括引线端口 41和造影剂侧部端口 42。引线端口 41和造影剂侧部端口 42被连接到Y形连接器元件40中的从Y形连接器元件40的引线端口 41延伸至Y形连接器元件40的远端43的同一中心腔,Y形连接器元件40安装在推进式导管20的主端口 27 上。
[0092]中心腔的直径被选择为大于引线10,例如,类似于推进式导管20的引线腔25的直径,从而当引线10位于中心腔中时造影剂可朝向远端43输送。
[0093]引线端口41被配置为以密封方式接收引线10,从而避免通过造影剂侧部端口 42引入的造影剂经由引线端口 41离开Y形连接器元件40。
[0094]如图5中所示,在导管系统的组装状态下,引线腔6、第二引线腔25和中心腔对齐,从而引线10从导管系统在引线端口 41处的近端延伸至导管系统的远端,以在输尿管导管I的远端4处的引线开口离开输尿管导管I。由于输尿管导管I的引线腔6中的引线10的存在,输尿管导管I的圈状端部被弄直。当引线10从引线腔6移除时,近端3和远端4将回复圈状形状。
[0095]推进式导管20的侧部端口28和Y形连接器元件40的造影剂侧部端口 42提供在导管系统的两个位置处引入造影剂的可能。侧部端口 28和造影剂侧部端口 42中的每个被连接到分离的造影剂通道,一个被配置为在输尿管导管I的远端4附近喷出流体造影剂,且一个被配置为在输尿管导管I的近端3附近喷出流体造影剂。
[0096]通过在将输尿管导管I插入和定位在输尿管期间在近端3和远端4两者处传送造影剂,输尿管导管I的实际位置可在对造影剂敏感的成像导管系统中更为可见。而且,在输尿管导管I的所选一端和/或两端附近喷出或分配造影剂的可能性,使得导管系统适合被用于输尿管导管I在输尿管中从肾脏到膀胱的经皮传送以及从膀胱到肾脏的经膀胱镜传送两者中。
[0097]分离的造影剂通道的优点在于造影剂可在输尿管导管I的近端3和远端4中的一个或两个附近选择性地喷出。不需要提供阀元件或其它流体流动控制元件来引导流体造影剂流动到近端3和远端4中所选的一个。
[0098]在从推进式导管20向输尿管导管I过渡时,造影剂流动可不同地产生。
[0099]图5a示出产生两个分离的造影剂通道的第一可能性。在图5a的实施例中,连接微管30提供在第二造影剂腔26的远端开口中和造影剂腔7的近端开口中。微管30的一个端部可固定到推进式导管20,另一端部可关于造影剂腔7的近端开口具有些许摩擦地滑动。
[0100]连接微管30提供输尿管导管I与推进式导管20之间的另一连接,并形成从第二造影剂腔26到造影剂腔7的流体通道。结果,第一造影剂通道被形成为从侧部端口 28延伸至输尿管导管I的远端4。
[0101]在推进式导管20的远端23附近,造影剂出口端口31被形成,提供第二引线腔25与推进式导管主体21的外表面之间的流体连接。结果,第二引线腔25形成从造影剂侧部端口42到造影剂出口端口 31的第二造影剂通道。
[0102]由于在组装状态下造影剂出口端口31被靠近输尿管导管I的近端3布置,从造影剂出口端口 31喷出的任何造影剂将在输尿管导管I的近端3附近喷出。
[0103]如上所述,连接器元件5中的引线腔6的直径小于在组装状态下轴向对齐的第二引线腔25的直径。由于引线腔6的直径基本等同于或仅稍微大于引线10的直径,所以没有或很少造影剂将继续从第二引线腔25朝向输尿管导管I的远端3流动至引线腔6中。结果,在造影剂侧部端口 42处引入的基本全部造影剂将在造影剂出口端口 31处从推进式导管20喷出。
[0104]应注意,通过将推进式元件(例如,推杆,也称为探针)引入到第二引线腔25中,该直径的不同也可被用来将输尿管导管I从推进式导管20释放。当该推进式元件具有比第二引线腔25小的直径但是比连接器元件5中的引线腔6大的直径时,推进式元件当在第二引线腔25中推进时不能进入引线腔6,并将邻接抵靠输尿管导管I的近端表面。通过将力施加在抵靠输尿管导管I的近端表面定位的推进式元件上,输尿管导管I可被远离推进式导管20推动并当连接器元件5被完全推出盖管14时被释放。
[0105]进一步注意的是,对于输尿管导管I从推进式导管的这种释放,也可使用其它形状或设备,诸如,引线腔的在连接器元件5处的椭圆形横截面具有比推进式元件的直径小的最小直径,或者提供一个或更多止动元件,诸如在其近端延伸至引线腔中的延伸部,以防止推进式元件进入到输尿管导管I的引线腔6中。
[0106]图6和图6a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导管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相同的部件或基本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0107]导管系统包括输尿管导管1、推进式导管20和Y形连接器元件40。图6和图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