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鹅口疮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73202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鹅口疮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医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鹅口疮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0002]鹅口疮是指患者舌上、口腔黏膜上出现的状如鹅口的白色点状或片状白肩。因其色白如雪片,故又称雪口。其白肩,状如凝乳,不易拭去,若强揩之,其下面的粘膜则见潮红、粗糙、不久又复生。本病多见于婴儿、儿童及中老年女性,可因先天胎热内蕴,或口腔不洁,或虚火上炎、脾胃湿热,感受秽毒之邪而致。
[0003]目前,市场上治疗鹅口疮的药物不多,多是将药物吹入或涂于患处,或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药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等,副作用较大且治疗效果一般,疗程长。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鹅口疮的中药配方,通过中药调理,清热解毒、燥湿敛疮,制成散剂,扑散于患处,治疗鹅口疮具有较好的效果。
[0005]本发明的治疗鹅口疮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
[0006]牛尾泡3-5份、地榆2-3份、毛薯2-5份、麻柳叶3_5份、角果木2_3份、白苣3_5份、巴巴花3-5份、蓍草3-5份、白牛尾七3-5份、芭蕉头3-5份、壁钱3-6份、大青叶2-3份、茸草3-5份、麻柳叶3-5份、鼠舌草3-5份和竹节树2-3份。
[0007]作为优选,按如下重量份数配制:
[0008]牛尾泡4份、地榆3份、毛薯3份、麻柳叶4份、角果木2份、白苣3份、巴巴花4份、蓍草4份、白牛尾七4份、芭蕉头3份、壁钱4份、大青叶2份、茸草4份、麻柳叶5份、鼠舌草5份和竹节树2份。
[0009]本发明的中药,按下述步骤制备:
[0010]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按上述比例称取中药原料,焙干,混合均匀,粉碎后过120目筛,干燥灭菌后分装密封。上述方法制备的药粉,使用时,根据病变范围,用药棉球蘸上药粉扑散患处。每日2-3次。注意事项:1、对上述诸药过敏者禁用。2、孕产妇慎用。
[0011]药理分析:
[0012]牛尾泡:酸涩,平。收敛,止血,解毒。根:通经散瘀。治吐血,痔疮出血。叶:治黄水疮,湿热疮毒。
[0013]地榆:苦、酸、湿,微寒。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0014]毛薯:甘,平,无毒。促进溃疡的肉芽生长。并有收水生肌,使疮面结疤作用。
[0015]麻柳叶:苦,温,有毒。治慢性气管炎,关节痛,疮疽疖肿,疥癣风痒,皮炎湿疹,汤火伤。
[0016]角果木:解毒敛疮;止血。主疮疡溃烂;外伤出血。
[0017]白苣:味苦,寒。入肠、胃。治热毒,疮肿,口渴。
[0018]巴巴花:淡;平。清热解毒。主感冒发热;腮腺炎;甲状腺肿大;神经衰弱;小便不利;疮疖;脚癣和耳鸣。
[0019]蓍草:辛、苦,平。有小毒。解毒消肿,止血,止痛。用于风湿疼痛,牙痛,经闭腹痛,胃痛,肠炎,痢疾;外用治毒蛇咬伤,痈疖肿毒,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0020]白牛尾七:苦、甘,寒。清热解毒,止血,生肌。主治肺热咳嗽,咽喉痛,大便下血,痈肿疮毒,外伤出血。
[0021 ]芭蕉头:淡,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凉血,止痛。用于感冒咳嗽,头痛,高血压病,胃痛,腹痛,肝炎,痢疾,崩漏,胎动不安,尿路感染,水肿;外用治中耳炎,创伤出血,痈疖肿毒。
[0022]壁钱:咸、苦,寒。清热解毒,止血。用于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腔、牙龈溃疡,鼻衄及金疮出血。
[0023]大青叶:苦,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邪入营,高热神昏,发斑发疹,黄疸,热痢,痄腮,喉痹,丹毒,痈肿。
[0024]茸草:味苦;性平。祛风除湿;解毒敛疮。主风湿痹痛;咽喉肿痛;骨髓炎;皮肤湿疮;疗疮肿毒;顽癖。
[0025]麻柳叶:辛,热,有毒。治慢性气管炎,关节痛,疮疽疖肿,疥癣风痒,皮炎湿疹,汤火伤。
[0026]鼠舌草:味甘;苦;性寒。祛瘀止痛;解毒敛疮。主跌打损伤;烧伤烫伤。
[0027]竹节树:解毒敛疮。
[0028]本发明的中药配方,清热收敛;清热燥湿;清热解毒;诸药配伍,共奏清热解毒、燥湿敛疮、抗菌消炎、泻火解毒之效,制成散剂施于患处,作用快,无毒副作用,治疗鹅口疮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0029]疗效判断:
[0030]鹅口疮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受损的黏膜治疗不及时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严重者可蔓延至食管、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少数可并发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影响终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
[0031]痊愈:口腔粘膜上白色斑点消失,色泽正常,无发热,停药2周内无复发;
[0032]好转:口腔粘膜上白色斑点明显缩小或部分消失,色泽有所改善,伴或不伴发热;
[0033]无效:病情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
[0034]治疗结果:鹅口疮患者90例,72例婴幼儿患者,18例中老年女性,病程2天-30天;使用本发明的药物制成的散剂扑散于患处,经过3-20天的治疗,痊愈72例,占80%,好转6例,占7%,有效率为87%。
[0035]附几例病例作进一步说明:
[0036](I)郑某,女,2岁,2014年6月就诊。家属反映,两日前患者每当喂食就哭,表现烦躁感觉,口腔布满白肩。经诊查确诊为为鹅口疮,给予本发明中药散剂扑散于患处,用药三天后症状减轻,继续使用两天,诸症消失痊愈。随访一个月无复发。
[0037](2)申某某,男,14个月,2014年9月就诊。2014年9月就诊。家属反映,两月前患者喂食哭闹,在口腔粘膜、舌部散布有大小不等、多数的乳白色薄膜,容易剥离,剥离后露出鲜红色湿润基底,就医确诊为鹅口疮,给予治疗痊愈。3天前复发,来我院就诊,给予本发明中药散剂扑散于患处,用药三天后症状减轻,继续使用三天,诸症消失痊愈。随访一个月无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38]实施例1
[0039]牛尾泡4份、地榆3份、毛薯3份、麻柳叶4份、角果木2份、白苣3份、巴巴花4份、蓍草4份、白牛尾七4份、芭蕉头3份、壁钱4份、大青叶2份、茸草4份、麻柳叶5份、鼠舌草5份和竹节树2份。
[0040]本发明的中药配方,按下述方法制备和使用:
[0041]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按上述比例称取中药原料,焙干,混合均匀,粉碎后过120目筛,干燥灭菌后分装密封。上述方法制备的药粉,使用时,根据病变范围,用药棉球蘸上药粉扑散患处。每日3次。注意事项:1、对上述诸药过敏者禁用。2、孕产妇慎用。
【主权项】
1.一种治疗鹅口疮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配比而成:牛尾泡3-5份、地榆2-3份、毛薯2-5份、麻柳叶3-5份、角果木2_3份、白苣3_5份、巴巴花3_5份、蓍草3-5份、白牛尾七3-5份、芭蕉头3-5份、壁钱3-6份、大青叶2_3份、茸草3_5份、麻柳叶3_5份、鼠舌草3-5份和竹节树2-3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鹅口疮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配比而成:牛尾泡4份、地榆3份、毛薯3份、麻柳叶4份、角果木2份、白苣3份、巴巴花4份、蓍草4份、白牛尾七4份、芭蕉头3份、壁钱4份、大青叶2份、茸草4份、麻柳叶5份、鼠舌草5份和竹节树2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鹅口疮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配比而成:牛尾泡5份、地榆3份、毛薯3份、麻柳叶4份、角果木2份、白苣3份、巴巴花4份、蓍草4份、白牛尾七4份、色蕉头3份、壁钱4份、大青叶2份、鸾草5份、麻柳叶5份、鼠舌草5份和竹节树3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中医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鹅口疮的中药配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牛尾泡3-5份、地榆2-3份、毛薯2-5份、麻柳叶3-5份、角果木2-3份、白苣3-5份、巴巴花3-5份、蓍草3-5份、白牛尾七3-5份、芭蕉头3-5份、壁钱3-6份、大青叶2-3份、茸草3-5份、麻柳叶3-5份、鼠舌草3-5份和竹节树2-3份,本发明通过中药的调理,清热解毒、燥湿敛疮、抗菌消炎、泻火解毒之效,制成散剂施于患处,作用快,无毒副作用,治疗鹅口疮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IPC分类】A61K35/646, A61K36/8945, A61P1/02
【公开号】CN105535364
【申请号】CN201511019550
【发明人】王秀珍
【申请人】青岛蓝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市南分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