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环枢关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32035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人工环枢关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环枢关节。
【背景技术】
[0002]环枢关节是位于上颈椎位置,起到人体头部的支撑与转动作用,对于颈椎受到损伤或病变的患者来说,需要进行手术进行矫正、修复,其手术风险较大,费用较高。
[0003]对于部分严重的患者而言,通过手术矫正或修复后,可能仍然无法达到正常的生理状态,对于患者而言也会造成长期的痛苦。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人工环枢关节,在患者功能无法恢复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该人工环枢关节,实现患者头部正常的转动,减少患者的痛苦。
[0005]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6]人工环枢关节,包括固定钉体、内转动体、外转动体及固定片,内转动体与固定钉体的上部固接,固定片具有两个连接侧翼,固定片通过两个连接侧翼之间的部位与外转动体固接;内转动体与外转动体形成转动配合结构。
[0007]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08]所述内转动体的外表面为类球面状,所述外转动体的内壁也为类球面状,两者相互形成转动配合结构。
[0009]所述固定片的连接侧翼的外端相对于固定片的中部向下偏折。
[0010]所述固定片的连接侧翼的外端相对于固定片的中部向下偏折角度为I度至30度。
[0011]所述固定片的两个连接侧翼的外端设有固定孔,两个固定孔之间的距离为15_至30mm ο
[0012]还包括有承台,承台与所述固定钉体固接,且承台位于所述内转动体的正下方,承台的上表面为上承载面。
[0013]所述承台为环台,其中部为穿孔,所述固定钉体穿过该穿孔。
[0014]所述内转动体的下表面为下承载面,该上承载面、下承载面均为平面,上承载面与下承载面接触配合。
[0015]所述固定钉体的上端为竖直段,其下端向前侧弯折而形成弯曲段。
[0016]所述弯曲段相对于所述竖直段的角度为I度至30度。
[0017]对于环枢关节损坏的患者而言,在手术时可以植入该人工环枢关节,即将固定钉体钉入第一个颈椎的椎骨内,将固定片的两个连接侧翼分别与前结节的两侧固定,内转动体与外转动体之间的转动配合结构可以实现人体头部与躯干部位之间的转动。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人工环枢关节的正视图;
[0019]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人工环枢关节的侧视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0、内转动体,20、外转动体,30、固定钉体,31、竖直段,32、弯曲段,40、固定片,41、连接侧翼,42、固定孔,50、承台,51、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3]如图1、图2所示,人工环枢关节,包括固定钉体30、内转动体10、外转动体20及固定片40,内转动体10与固定钉体30的上部固接,固定片40具有两个连接侧翼41,固定片40通过两个连接侧翼41之间的部位与外转动体20固接;内转动体10与外转动体20形成转动配合结构。
[0024]对于环枢关节损坏的患者而言,在手术时可以植入该人工环枢关节,即将固定钉体30钉入第一个颈椎的椎骨内,将固定片40的两个连接侧翼41分别与前结节的两侧固定,内转动体10与外转动体20之间的转动配合结构可以实现人体头部与躯干部位之间的转动。
[0025]其中,所述内转动体10的外表面为类球面状,所述外转动体20的内壁也为类球面状,两者相互形成转动配合结构。
[OO26 ]所述固定片40的连接侧翼41的外端相对于固定片40的中部向下偏折(其偏折角度为I度至30度),两个连接侧翼41向下偏折后,可以使两个连接侧翼41方便的与前结节的两侧固定连接,也减少干涉;所述固定片40的两个连接侧翼41的外端设有固定孔42,两个固定孔42之间的距离为15mm至30mm。
[0027]还包括有承台50,承台50与所述固定钉体30固接,且承台50位于所述内转动体10的正下方,承台50的上表面为上承载面;所述承台50为环台,其中部为穿孔51,所述固定钉体30穿过该穿孔51;所述内转动体10的下表面为下承载面,该上承载面、下承载面均为平面,上承载面与下承载面接触配合。承台50的断面形成锥台形,由于此处需要承受整个头部的重量,设置承台50后,可以减轻该处的应力集中,提高该人工环枢关节的使用寿命。
[0028]所述固定钉体30的上端为竖直段31,其下端向前侧弯折而形成弯曲段32,所述弯曲段32相对于所述竖直段31的角度为I度至30度。固定钉体30的上端为竖直形状,可以方便内转动体1及承台50的安装,固定钉体30的下端向前侧弯曲,在该固定钉体30钉入第一颈椎时,可以避免该固定钉体30对于神经及血管的损伤(此处的神经及血管非常关键),并且可以保证弯曲段32顺着第一颈椎的骨头走向钉入,固定更可靠。
[0029]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发明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人工环枢关节,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钉体、内转动体、外转动体及固定片,内转动体与固定钉体的上部固接,固定片具有两个连接侧翼,固定片通过两个连接侧翼之间的部位与外转动体固接;内转动体与外转动体形成转动配合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人工环枢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动体的外表面为类球面状,所述外转动体的内壁也为类球面状,两者相互形成转动配合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人工环枢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的连接侧翼的外端相对于固定片的中部向下偏折。4.如权利要求3所述人工环枢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的连接侧翼的外端相对于固定片的中部向下偏折角度为I度至30度。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人工环枢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的两个连接侧翼的外端设有固定孔,两个固定孔之间的距离为15mm至30_。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人工环枢关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承台,承台与所述固定钉体固接,且承台位于所述内转动体的正下方,承台的上表面为上承载面。7.如权利要求6所述人工环枢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为环台,其中部为穿孔,所述固定钉体穿过该穿孔。8.如权利要求6所述人工环枢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动体的下表面为下承载面,该上承载面、下承载面均为平面,上承载面与下承载面接触配合。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人工环枢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钉体的上端为竖直段,其下端向前侧弯折而形成弯曲段。10.如权利要求9所述人工环枢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段相对于所述竖直段的角度为I度至30度。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环枢关节,其包括固定钉体、内转动体、外转动体及固定片,内转动体与固定钉体的上部固接,固定片具有两个连接侧翼,固定片通过两个连接侧翼之间的部位与外转动体固接;内转动体与外转动体形成转动配合结构。对于环枢关节损坏的患者而言,在手术时可以植入该人工环枢关节,即将固定钉体钉入第一个颈椎的椎骨内,将固定片的两个连接侧翼分别与前结节的两侧固定,内转动体与外转动体之间的转动配合结构可以实现人体头部与躯干部位之间的转动。
【IPC分类】A61F2/44
【公开号】CN105596123
【申请号】CN201610070985
【发明人】郑明辉
【申请人】郑明辉
【公开日】2016年5月25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