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97787阅读:6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药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口腔溃疡,也称“口疮”,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表浅性溃疡,大小可从米粒至黄豆大小、成圆形或卵形,溃疡表面为凹、周围充血。溃疡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及自限性等特点,好发于唇、颊、舌缘等。同时伴有并发症,可并发口臭、牙龈红肿、慢性咽炎、便秘、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烦躁、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口腔溃疡多在秋季及气候突变时容易复发。临床西医治疗此病以补充维生素及消炎为主,但都疗效欠佳且大多数患者的口腔溃疡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反复发作。
[0003]中医认为,口腔溃疡多由心脾积热、胃火上炎、阴虚火旺、脾虚湿盛引起。临床辨证可分为心脾积热、阴虚火旺、气血亏虚三个证型。
[0004]根据中医理论,针对口腔溃疡的发病机理,采用滋肾养肝、补脾益气、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滋阴、生肌敛疮的治法,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治疗口腔溃疡存在疗效欠佳且大多数患者的口腔溃疡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反复发作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简便、成本低、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的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
[000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玄参10-30份、石龙刍5-25份、淡竹叶5-25份、白芨5-20份、黄柏5-25份、凤尾草10-30份、海龙5_25份、海螵蛸10_30份、马鞭草5_25份、四季青10-30份、野菊花5-25份、响铃草5-20份、乳香5-20份、炉甘石5-25份、田基黄10-30份、五倍子5-25份、升药5-20份、小蓟5-25份、甘草5_15份。
[0007]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玄参20份、石龙刍15份、淡竹叶15份、白芨10份、黄柏15份、凤尾草20份、海龙15份、海螵蛸20份、马鞭草15份、四季青20份、野菊花15份、响铃草10份、乳香10份、炉甘石15份、田基黄20份、五倍子15份、升药10份、小蓟15份、甘草10份。
[0008]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玄参具有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的功效;石龙刍具有利水通淋、泄热、安神、凉血止血的功效;淡竹叶具有清热除烦、利尿的功效;白芨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凤尾草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的功效;海龙具有补肾壮阳、散结消肿的功效;海螵蛸具有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的功效;马鞭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的功效;四季青具有清热解毒、生肌敛疮、活血止血的功效;野菊花具有疏风清热、消肿解毒的功效;响铃草具有滋肾养肝、止咳平喘、利湿解毒的功效;乳香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炉甘石具有明目去翳、收湿止痒、敛疮生肌的功效;田基黄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散瘀消肿的功效;五倍子具有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的功效;升药具有排脓拔毒、去腐生肌的功效;小蓟具有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功效。本发明精选药物组方,其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互佐助,共奏滋肾养肝、补脾益气、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滋阴、生肌敛疮的功效,对口腔溃疡的治疗达到标本兼治。
[0009]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有效率达94%,治愈率71%。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1]实施例1
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玄参20g、石龙刍15g、淡竹叶15g、白芨10g、黄柏15g、凤尾草20g、海龙15g、海螵蛸20g、马鞭草15g、四季青20g、野菊花15g、响铃草10g、乳香10g、炉甘石15g、田基黄20g、五倍子15g、升药10g、小蓟15g、甘草1g0
[0012]实施例2
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玄参10g、石龙刍20g、淡竹叶5g、白芨15g、黄柏10g、凤尾草25g、海龙5g、海螵蛸30g、马鞭草10g、四季青25g、野菊花5g、响铃草15g、乳香12g、炉甘石25g、田基黄10g、五倍子20g、升药5g、小蓟25g、甘草12g。
[0013]实施例3
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玄参25g、石龙刍5g、淡竹叶20g、白芨12g、黄柏25g、凤尾草10g、海龙20g、海螵蛸15g、马鞭草25g、四季青10g、野菊花20g、响铃草12g、乳香15g、炉甘石5g、田基黄25g、五倍子10g、升药20g、小蓟5g、甘草15g。
[0014]实施例4
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玄参15g、石龙刍25g、淡竹叶10g、白芨20g、黄柏5g、凤尾草30g、海龙10g、海螵蛸25g、马鞭草5g、四季青30g、野菊花10g、响铃草20g、乳香5g、炉甘石20g、田基黄10g、五倍子25g、升药15g、小蓟10g、甘草5g。
[0015]实施例5
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玄参30g、石龙刍10g、淡竹叶25g、白芨5g、黄柏20g、凤尾草15g、海龙25g、海螵蛸10g、马鞭草20g、四季青15g、野菊花25g、响铃草5g、乳香20g、炉甘石10g、田基黄30g、五倍子5g、升药12g、小蓟20g、甘草8g。
[0016]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6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加水没过药面约4厘米,水沸后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合并。
[0017]本发明以实施例1所给出的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做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一、一般性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15?65岁。
[0018]二、、诊断标准:
1、以口腔粘膜出现单个或数个直径3?5_的溃疡,灼热疼痛为主要症状;
2、起病较快,一般7天左右愈合,若此伏彼起,则病程延长。愈后常易复发;
3、口腔检查:口腔粘膜溃疡较表浅,圆形或椭圆形,数量少则I?2个,多则10余个,表面有淡黄色分泌物附着,溃疡周围粘膜大多充血;
4、应与狐惑病(白塞氏综合症)、复发性坏死性粘膜周围炎及疱疹性口腔炎相鉴别。
[0019]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一日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六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忌生冷辛辣刺激之物。
[0020]四、疗效标准:
(1)治愈:口腔溃疡愈合,局部无不适感;
(2)有效:口疮虽然时有复发,但数量减少,程度减轻;
(3)无效:口疮症状及溃疡无明显变化。
[0021 ]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2-5个疗程,痊愈71例,随访未见复发;有效23例,无效6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
[0022]六、典型病例:
病例1:
丁某,女,27岁。患复发性□腔溃疡已2年,曾服用多种药物,病情反复发作。口腔检查:口腔粘膜溃疡较表浅,呈椭圆形,数量10余个,表面有淡黄色分泌物附着,溃疡周围粘膜大多充血。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3个疗程,症状消失。随访至今再未复发。
[0023]病例2:
姚某,男,49岁。口腔溃疡I年多,口腔粘膜出现数个溃疡,灼热疼痛,吃不好睡不好,吃药,打针,会减轻症状,但是会反复发作。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2个疗程,症状基本消失,继续服用2个疗程,症状完全消失,完全治愈。随访至今再未复发。
【主权项】
1.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玄参10-30份、石龙刍5-25份、淡竹叶5-25份、白芨5-20份、黄柏5-25份、凤尾草10-30份、海龙5-25份、海螵蛸10-30份、马鞭草5-25份、四季青10-30份、野菊花5-25份、响铃草5-20份、乳香5-20份、炉甘石5-25份、田基黄10-30份、五倍子5_25份、升药5_20份、小蓟5_25份、甘草5_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玄参20份、石龙刍15份、淡竹叶15份、白芨1份、黄柏15份、凤尾草20份、海龙15份、海螵蛸20份、马鞭草15份、四季青20份、野菊花15份、响铃草10份、乳香10份、炉甘石15份、田基黄20份、五倍子15份、升药1份、小蓟15份、甘草1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玄参10-30份、石龙刍5-25份、淡竹叶5-25份、白芨5-20份、黄柏5-25份、凤尾草10-30份、海龙5-25份、海螵蛸10-30份、马鞭草5-25份、四季青10-30份、野菊花5-25份、响铃草5-20份、乳香5-20份、炉甘石5-25份、田基黄10-30份、五倍子5-25份、升药5-20份、小蓟5-25份、甘草5-15份。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滋肾养肝、补脾益气、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滋阴、生肌敛疮的功效,其治疗口腔溃疡疗效显著,作用可靠。
【IPC分类】A61K36/899, A61K35/618, A61K35/64, A61K33/28, A61P1/02, A61K33/30, A61K35/60
【公开号】CN105663851
【申请号】CN201610131899
【发明人】刘昌红
【申请人】刘昌红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6年3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