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电子枕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933501阅读:来源:国知局
塑胶体在平常状态下,可以实现对乙类气囊的密封,在乙类气囊承担头部重量的时候仍可以防止气体流出。而且,通过具有排气长孔的乙类排气管从上、下硬质密封塑胶体穿出,可以迅速将乙类气囊中的空气排出,使得头部产生一个瞬间的轻微的下落,睡眠者会有短暂的惊醒,从而避免了睡眠者持续打鼾所造成的危险。
[0026]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仰卧区本体和/或侧卧区本体中还设置有娱乐装置、按摩装置、加热装置和叫醒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0027]娱乐装置包括用于与智能手机、笔记本、MP3、MP4中的至少一者通信的通信模块,用于接受通信模块的信息的音频播放模块,用于以定时或手动方式终止音频播放的计时模块;
[0028]按摩装置包括设置在仰卧区本体和/或侧卧区本体中的按摩电机;
[0029]加热装置包括远红外加热体;
[0030]叫醒装置包括设置在仰卧区本体和/或侧卧区本体中的振动电机。
[0031]通过设置具有定时功能的娱乐装置,可以操作连接的设备上的app软件可实现音乐、相声、新闻等音频在本产品中播放的功能,并且可设定倒计时终止音乐播放,同时启动止鼾模式。
[0032]按摩电机还可以提供不同强度、频率的按摩,解决颈部疲劳的问题。
[0033]可以启用远红外加热对颈椎部位理疗,解决睡不着的问题。
[0034]叫醒装置可以根据预设的时间叫醒睡眠者,解决睡不醒而误事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35]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多功能电子枕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2是实施例1在甲类气囊排气后的示意图;
[0037]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多功能电子枕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4是实施例2在乙类气囊排气后的示意图;
[0039]图5是实施例2在乙类气囊充气后、甲类气囊排气后的示意图;
[0040]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多功能电子枕的排气机构的局部结构不意图;
[0041]图7是实施例3的排气机构在排气管伸出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42]图8是图7的左视图;
[0043]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10是控制主机箱体的前面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
【发明内容】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详细说明如下:
[0046]实施例1:
[0047]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多功能电子枕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在甲类气囊排气后的示意图。图中的点划线,用来表示电连接关系,图中的虚线,用来表示仰卧区本体与侧卧区本体的划分;而气路连接,则在图中用实线表示。其中,各个附图标记表示含义如下:
[0048]I是侧卧区本体,2是仰卧区本体,3是控制装置,4是甲类气囊,5是气栗,6是甲类排气阀,7是甲类压力传感器,8是乙类压力传感器。
[0049]多功能电子枕,包括仰卧区和侧卧区,侧卧区的上表面高于仰卧区,侧卧区包括侧卧区本体I,仰卧区包括仰卧区本体2,还包括有控制装置3,
[0050]在仰卧区本体2与侧卧区本体I的上表面交界处设有甲类气囊4,甲类气囊4与由控制装置3控制的气源连接,本实施例中,气源可以为气栗5,甲类气囊4能够在气栗5向甲类气囊4充气、甲类气囊4鼓起时高于侧卧区本体I的上表面形成将侧卧区与仰卧区隔离的凸棱,且能够在排气后低于侧卧区本体I的中部并高于仰卧区本体2的上表面。
[0051]甲类气囊4与气栗5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用于将甲类气囊4中的气体排出的甲类排气阀6,该甲类排气阀可以是一个两位三通电磁阀,当向甲类气囊4充气的时候,该两位三通电磁阀处于导通气栗5与甲类气囊4的状态,当需要甲类气囊4排气的时候,该电磁阀处于将甲类气囊4与大气连通,而气栗5的出口被堵住的状态。
[0052]甲类气囊4的位于侧卧区本体I上的端部设有甲类压力传感器7,甲类压力传感器7与控制装置3连接并用于向控制装置3反馈在甲类气囊4鼓起时头部压向甲类气囊4的甲类压力信号。
[0053]在甲类气囊4的位于仰卧区本体2上的端部设有乙类压力传感器8,乙类压力传感器8与控制装置3连接并用于向控制装置3反馈头部压向甲类气囊4的乙类压力信号。
[0054]通过在仰卧区本体2与侧卧区本体I的上表面交界处设置能够充气和排气的气囊,可以改变仰卧区与侧卧区交界处的高度,使得仰卧区与侧卧区之间的区域在隔离二者或平滑过渡二者的这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当甲类气囊4排气后,仰卧区与侧卧区交界区域为仰卧区本体2和侧卧区本体I的平滑过渡区域,使得睡眠者可以轻松的在仰卧区与侧卧区切换位置。当甲类气囊4充气后,又可以在侧卧区的靠近仰卧区一侧形成对头部的支撑,使得头部处于一个可靠、舒服放置的位置,同时,还能避免头部意外从侧卧区滑落至仰卧区。
[0055]通过甲类排气阀6可以将甲类气囊4中的空气缓慢排出,便于改变甲类气囊4中的充气状况,使得仰卧区与侧卧区之间的区域为平滑过渡的区域,便于睡眠者可以轻松的在仰卧区与侧卧区切换位置。
[0056]可以通过甲类气囊4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睡眠者是否具有从侧卧区到仰卧区切换睡姿的趋势,并将这一趋势传递给控制装置3,使得控制装置3能够控制气囊的充气,从而最终使得仰卧区和侧卧区之间处于易于转换状态。
[0057]本实施例的动作原理如下:
[0058]以初始状态为仰卧状态为例:
[0059]当睡眠者为仰卧的时候,甲类气囊4充气鼓起,与仰卧区本体2—起构成使得睡眠者的脑后部舒适的曲面。当睡眠者打算翻身到侧卧区上呈侧卧状态时,睡眠者会产生翻身的趋势,但是由于有鼓起的甲类气囊4的存在,会影响睡眠者的翻身动作。所以,在睡眠者刚刚要翻身的时候,会给甲类气囊4在仰卧区本体2上方的乙类压力传感器8以压力,当睡眠者给予压力的次数大于设定次数的时候,例如设定次数为2次,控制装置3会认为睡眠者有翻身的趋势,所以会通过甲类排气阀释放甲类气囊4中的空气,头部压向甲类气囊4的压力会使得甲类气囊4排气进而变瘪。仰卧区与侧卧区之间的交界部位会变得平滑,睡眠者可以轻而易举的翻身,将头部滚动到侧卧区本体I上。在睡眠者翻身过程中,头部会碾压甲类压力传感器7。当睡眠者的头部依次从乙类压力传感器8、甲类压力传感器7碾过。甲类压力传感器7向控制装置3传输过一次信号后,控制装置3开始计时,例如超过I分钟,甲类压力传感器7不在被触发,可以认定睡眠者已经到达侧卧的位置,此时甲类气囊4开始充气,直至充满并鼓起,以在侧卧区形成舒适的曲面,使得睡眠者获得舒适的睡觉感受。
[0060]当睡眠者打算从侧卧姿势想仰卧姿势转化时。但是由于有鼓起的甲类气囊4的存在,会影响睡眠者的翻身动作。所以,在睡眠者刚刚要翻身的时候,会给甲类气囊4在侧卧区本体I上方的乙类压力传感器8以压力,当睡眠者给予压力的次数大于设定次数的时候,例如设定次数为2次,控制装置3会认为睡眠者有翻身的趋势,所以会通过甲类排气阀释放甲类气囊4中的空气,头部压向甲类气囊4的压力会使得甲类气囊4排气进而变瘪。仰卧区与侧卧区之间的交界部位会变得平滑,睡眠者可以轻而易举的翻身,将头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