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物、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及其用图

文档序号:10574462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组合物、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及其用图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物,还涉及一种从栀子中提取的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主要包含下述成分:藏红花酸双?β?D?龙胆二糖苷、藏红花酸?β?D?吡喃葡萄糖基?β?D?龙胆二糖苷、藏红花酸双?β?D?吡喃葡萄糖苷、13Z?藏红花酸双?β?D?龙胆二糖苷、neocrocin B、藏红花酸单?β?D?龙胆二糖苷、13Z?藏红花酸?8?O?β?D?龙胆二糖苷、13Z?藏红花酸?8'?O?β?D?龙胆二糖苷、藏红花酸单?β?D?吡喃葡萄糖苷。药理实验结果表明,所述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可有效改善东莨菪碱和β淀粉样蛋白所致小鼠学习记忆损伤。
【专利说明】
组合物、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物,还涉及一种中药提取物,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从栀子中提 取的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及其在预防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中的用途,更具体而 言,涉及一种栀子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及其所含的活性成分在制备预防和治疗阿尔茨海 默症等老年痴呆相关疾病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藏红花色素是一类结构独特的水溶性类胡萝卜素,包括藏红花酸及其与不同糖基 结合而成的糖酯,是藏红花和栀子中的共有色素成分。由于其良好的水溶性,藏红花色素广 泛用于酒类、菜肴、糕点的着色剂。多项研究表明,藏红花粗提物、栀子黄色素以及单体成分 藏红花素、藏红花酸等在中枢神经系统保护~ 4]、心脑血管系统的保护[5Η5]、拮抗恶性肿 瘤+9]等方面表现出高效低毒的药理活性。
[0003] 藏红花原产于南欧、地中海及伊朗等地,其中伊朗藏红花产量占全球的95%,我国 的浙江、江苏、山东、北京等地有少量栽培。藏红花以柱头入药,产量极低(亩产不足1千克), 价格昂贵(2000美元/kg),素有"植物黄金"之称。随着藏红花色素类成分药用和食用需求量 的不断加大,寻找和发现其他富含藏红花色素类成分的植物显得意义重大。
[0004] 栀子,又名山栀子、黄栀子等,为茜草科栀子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中部和南部 各省。栀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国历代药典和本草均有记载,是卫生部颁布的首批药食 两用资源,栀子内服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外用可治疗扭伤、挫伤;工 业上是提取天然色素的良好原料。近代化学和药理学研究发现,栀子中含有环烯醚萜、藏 红花色素、三萜、黄酮、奎宁酸等化学成分,其中环烯醚萜类、藏红花色素类为其代表性成 分 [1(^11];栀子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抗炎镇痛、利胆保肝、抗氧化和抗肿瘤等[1(^ 11]。
[0005] 栀子作为常用中药材,种植分布广泛,产量较高(栀子干燥果实亩产可达200kg,我 国年产量可达5000吨),价格适宜(售价在15元/kg),其所含藏红花色素类成分相对含量较 高、类型较为丰富,因而栀子有望辅助藏红花成为提取藏红花色素的理想植物。
[0006]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与衰老相关,以记忆缺失、认知 障碍、人格改变为特征的渐进性神经退行性疾病。AD是老年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AD患者最 初的症状是健忘,进而发展为定向力、理解力、判断力和记忆力的下降,患者晚期进入全面 衰退状态,智能完全丧失,运动和语言障碍日趋明显,终日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最终多死于 继发性感染和衰竭 [11]。
[0007] 随着世界老龄化进程的加剧,AD的发病率呈逐年迅速上升的趋势,给各个国家尤 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和人民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家庭负担。自1906年德国医生Alzheimer 首次描述该病迄今100多年来,AD仍是一个不可逆性疾病,国际上公认暂无治愈此病的方法 和药物。可见,在尚无理想治疗药物的情况下,抗老年痴呆药物的筛选和研发具有十分广阔 的市场前景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0008] 另外,专利文献CN 104491075A报道了一种联合应用大孔树脂柱和葡聚糖凝胶柱 从栀子中提取富集藏红花素部位的方法,并经过应激抑郁实验验证了其在抑郁症治疗的效 果^然而,该专利文献关注的是50%乙醇部位,而且联合应用大孔树脂柱和葡聚糖凝胶柱的 工艺也较为复杂,此外,该专利文献的富集藏红花素部位的组成及含量不明,而且实施例中 的有效剂量也较高(100~400mg),这很可能是由于其中的富集藏红花素部位的纯度较低造 成的。
[0009] 【参考文献】
[0010] [1]Karakani A.-Μ.?Riazi G·,Mahmood G·-S·,et al. Inhibitory effect of corcin on aggregation of 1N/4R human tau protein in vitro[J]. Iranian journa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2015,18(5),485_92·
[0011] [2]Papandreou M.-A.,Kanakis C.-D.,Polissiou M.-G.,et al·Inhibitory Activity on Amyloid-β Aggregation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Crocus sativus Stigmas Extract and Its Crocin Constituents[J].Jouran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2006?54(23)?8762-8768.
[0012] [3]Akhondzadeh S.,Sabet M.-S.,Harirchian M.-H.,et al.A 22-week, multicenter?randomized?double-blind controlled trial of Crocus sativus in the treatment of mild-to-moderate Alzheimer's disease[J].Psychopharmacology.2010? 207(4),637-643.
[0013] [4]Farokhnia M.,Shafiee S.-M. ?Iranpour N.,et al. Comparing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rocus sativus L.With memantine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Alzheimer's disease: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Human Psychopharmacology.2014,29(4),351-359.
[0014] [5]Zheng Y·-Q·,Liu J·-X·,Wang J·-N·,et al·Effects of crocin on reperfusion-induced oxidative-nitrative injury to cerebral microvessels after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J].Brain Research.2007 ?1138 ?86-94.
[0015] [6]Higashino S.?Sasaki Y.biddings J.-C.?et al.Crocetin?a Carotenoid from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Protects against Hypertension and Cerebral Thrombogene s i s in Stroke-prone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J] ?Phytotherapy Research.2014,28(9),1315-1319.
[0016] [7]董盛宇,刘付梅,李祥勇.藏红花素对CNE2细胞的增殖及迀移抑制作用[J].湖 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30(2),6-12.
[0017] [8]王新星,于正洪,侍述碌等.藏红花素对人肺腺癌SPC-A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及机制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18(4),295-299.
[0018] [9]陈福雄,陶佳,黄穗等.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IM和EBV-AHS的临床研究和病毒感 染特征[A].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 论文汇编(上册)[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2012:1.
[0019] [10]孟祥乐,李红伟,李颜等.栀子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 杂志·2011,20(11),959-967.
[0020] [11]于洋.栀子抗老痴呆活性成分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10.
[0021] [ 12]Calsteren M.-R.-V. ?Bissonnette Μ . C . ? Cormi er F.,et al.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 of Crocetin Derivatives from Crocus sativus and Gardenia jasminoides[J].Jouran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1997?45 (4),1055-1061.
[0022] [ 13]李海波,于洋,王振中等.热毒宁注射液化学成分研究(II) (J).中草药.2015, 46(11),1597-1602.
[0023] [ 14]陈红,肖永庆,李丽等.栀子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1), 1041-1043.

【发明内容】

[0024]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物,所述组 合物包括若干全新结构的藏红花色素类化合物。
[0025]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栀子中提取的、组分及含量明确的藏红花色 素类活性部位及其在制备预防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等相关痴呆性疾病的药物、食品或食品 添加剂中的应用。
[0026]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栀子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与具有中枢 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物、传统中药、天然产物的组合物,以及所述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治疗阿 尔茨海默症等老年痴呆相关疾病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002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28] [ 1 ]一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neocroc in B( 5)和藏红花酸双-β-D-龙胆二糖苷(1)。
[0029] [2]根据项[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藏红花酸单-β-D-龙胆二糖苷 (6)〇
[0030] [3]根据项[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13Z-藏红花酸双-β-D-龙胆二糖 苷⑷。
[0031] [4]根据项[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藏红花酸-β-D-吡喃葡萄糖基-β-D-龙胆二糖苷(2)。
[0032] [5]根据项[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藏红花酸-β-D-吡喃葡萄糖基-β-D-龙胆二糖苷(2)、藏红花酸双-β-D-吡喃葡萄糖苷(3)、13Z-藏红花酸双-β-D-龙胆二糖 苷(4)、藏红花酸单-β-D-龙胆二糖苷(6)、13Z-藏红花酸-8-〇-f3-D-龙胆二糖苷(7)、13Z-藏 红花酸-8' -Ο-β-D-龙胆二糖苷(8)、藏红花酸单-β-D-吡喃葡萄糖苷(9)。
[0033] [6]根据项[5]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分别为:
[0034] 藏红花酸双-β-D-龙胆二糖苷(1 ) 8,0%~12,0% 藏红花酸-β-D··吡喃葡萄糖基龙胆二糖苷(2.) 3.5%-5.5% 藏红花酸双-β-D-吡喃葡萄糖苷(3 ) ().5%~2,5% 13Z-藏红花酸双-β-D-龙胆二糖苷(4 ) 6,0%-8.0°/〇 neocroc in B ( 5 ) 5,5%-·7.5% 藏红花酸单-β-D-龙胆二糖苷(6) 40.0%-50.0% 13Ζ-藏红花酸-8-Ο-β-Ι)-龙胆二糖苷(7) 4,0%-51)% 13Ζ-藏红花酸-8'-0-P-D-龙胆二糖苷(8 ) 8.0%-10.0% 藏红花酸单-β-D-吡喃葡萄糖苷(9 ) L0%~3.0% "
[0035] 其中,上述各化合物的结构式分别如下所示,
[0036]
[0037]藏红花酸双-β-D-龙胆二糖苷
[0038] (trans-crocetin di(P-D-gentiobiosyl)ester)
[0039]
2
[0040] 藏红花酸-β-D-吡喃葡萄糖基-β-D-龙胆二糖苷
[0041] (trans-crocetinP-D-gentiobiosyl-0-D-glucosyl ester)
[0042]
[0043] 藏红花酸双-β-D-吡喃葡萄糖苷
[0044] (trans-crocetin di(β-D-glucosyl)ester)
[0045]
[0046] 13Z-藏红花酸双-β-D-龙胆二糖苷
[0047] (13-cis-crocetin di(P-D-gentiobiosyl)ester)
[0048]
[0049] neocrocin B
[0050]
[00511藏红花酸单-β-D-龙胆二糖苷
[0052] (trans-crocetin mono(β-D-gentiobiosyl)ester)
[0053]
[0054] 13Z-藏红花酸龙胆二糖苷
[0055] (13-cis-crocetin-8-〇-0-D-gentiobiosyl ester)
[0056]
[0057] 13Z-藏红花酸-8' -Ο-β-D-龙胆二糖苷
[0058] (13-cis-crocetin 87-Ο-β-D-gentiobiosyl ester)
[0059]
[0060] 藏红花酸单-β-D-吡喃葡萄糖苷
[0061] (trans-crocetin mono(P-D-glucosyl)ester)〇
[0062] [ 7 ] -种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 的组合物。
[0063] [8]根据项[7]所述的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其特征在于,所述藏红花色素类活 性部位是从栀子中提取得到的。
[0064] [9]根据项[7]所述的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其特征在于,所述藏红花色素类活 性部位的UPLC特征图谱主要包含9个色谱峰,将藏红花酸单-β-D-龙胆二糖苷的保留时间设 为1,分别求出各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藏红花酸双-β-D-龙胆二糖苷的保留时间为0.38 ±0 · 02,藏红花酸-β-D-吡喃葡萄糖基-β-D-龙胆二糖苷的保留时间为0 · 48 ±0 · 02,藏红花 酸双-β-D-吡喃葡萄糖苷的保留时间为0.60 ± 0.02,13Z-藏红花酸双-β-D-龙胆二糖苷的保 留时间为〇.78±〇.〇2,1^〇(^〇(^118的保留时间为〇.89±〇.〇2,藏红花酸单-0-〇-龙胆二糖 苷的保留时间为1.00,13Z-藏红花酸-8-〇-f3-D-龙胆二糖苷的保留时间为1.13 ± 0.0 2,13Z-藏红花酸龙胆二糖苷的保留时间为1.14±0.02,藏红花酸单-β-D-吡喃葡萄糖 苷的保留时间为1.19±0.02。
[0065] [10]根据项[9]所述的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其特征在于,所述藏红花色素类活 性部位的UPLC特征图谱是采用反相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的,色谱条件是:以十八烷基硅 烷键和硅胶为固定相,以含有0.1 %甲酸的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其中,流 速为0.6mL/min,检测波长为440nm,色谱柱温度为35 °C。
[0066] [ 11 ] -种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其特征在于,所述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通过 下述方法进行制备:
[0067] (1)将栀子干燥果实适当粉碎后,用乙醇、甲醇或水,采用不同提取次数和时间,通 过热提取或者超声提取的方法进行提取,减压浓缩提取液,得到栀子总提取物;
[0068] (2)用适量水溶解所述栀子总提取物,离心,上清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开放柱色 谱,用水和/或30 %~95 %的乙醇洗脱适量的柱床体积,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70 %乙醇洗 脱液,得到所述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
[0069] [12]-种制备项[7]~[10]中任一项所述的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的方法,其特 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70] (1)将栀子干燥果实适当粉碎后,用乙醇、甲醇或水,采用不同提取次数和时间,通 过热提取或者超声提取的方法进行提取,减压浓缩提取液,得到栀子总提取物;
[0071] (2)用适量水溶解所述栀子总提取物,离心,上清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开放柱色 谱,用水和/或30 %~95 %的乙醇洗脱适量的柱床体积,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所述藏 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
[0072] [13]根据项[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用4倍量的60%乙醇,加 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
[0073] 在步骤(2)中,用水、30 %乙醇、50 %乙醇、70 %乙醇、95 %乙醇依次洗脱,每个梯度 洗脱4个柱床体积,减压浓缩70 %乙醇洗脱液,得到所述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
[0074] [14]项[7]~[11]中任一项所述的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在制备改善学习记忆能 力的药物中的应用。
[0075] [15]项[7]~[11]中任一项所述的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在制备预防和治疗阿尔 茨海默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0076] [ 16] -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项[7 ]~[11 ]中任一项所述的藏红花色素 类活性部位、一种或多种其他具有中枢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的药物以及适当的药物辅料。
[0077] [17]项[16]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治疗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中 的应用。
[0078] 有益效果
[0079] (1)本发明的组合物由若干全新结构的藏红花色素类化合物组成;
[0080] (2)本发明的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还包括2个全新结构的藏红花色素类化合物; [0081] (3)本发明的制备工艺较为简单,而且,本发明采用国际公认的AD药理学评价模 型,证明了本发明的藏红花素类活性部位在低剂量下具有治疗AD的优异效果。
【附图说明】
[0082]图1是通过UPLC分析液相确定的栀子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的特征图谱。
[0083]图2是从栀子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在相同UPLC条件下的 色谱峰指认图谱。
[0084] 图3是从栀子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2在相同UPLC条件下的 色谱峰指认图谱。
[0085] 图4是从栀子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3在相同UPLC条件下的 色谱峰指认图谱。
[0086] 图5是从栀子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4在相同UPLC条件下的 色谱峰指认图谱。
[0087] 图6是从栀子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5在相同UPLC条件下的 色谱峰指认图谱。
[0088]图7是从栀子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6在相同UPLC条件下的 色谱峰指认图谱。
[0089] 图8是从栀子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7在相同UPLC条件下的 色谱峰指认图谱。
[0090] 图9是从栀子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8在相同UPLC条件下的 色谱峰指认图谱。
[0091] 图10是从栀子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9在相同UPLC条件下的 色谱峰指认图谱。
[0092]图11是表示栀子藏红花色素活性部位GJ-4对东莨菪碱造成小鼠学习记忆损伤的 保护作用的图。
[0093]图12是表示栀子藏红花色素活性部位GJ-4对Αβ25-35脑室注射造成小鼠学习记忆损 伤的保护作用(跳台试验)的图。
[0094]图13是表示栀子藏红花色素活性部位GJ-4对Αβ25-35脑室注射造成小鼠学习记忆损 伤的保护作用(Morris水迷宫)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95] 以下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96] 实施例1:栀子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
[0097]取栀子干燥成熟果实40.0kg,经适当粉碎后,用4倍量的6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 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蒸去溶剂,得到栀子总提物6.2kg;以适量水溶解提取物, 离心,进行大孔树脂开放柱层析(20.0 X 90cm),依次用4倍柱床体积的水、30 %、50 %、70 %、 95 %的乙醇进行梯度洗脱,收集各部分洗脱液,分别减压回收溶剂,得到水洗脱、30 %乙醇 洗脱组合部分约4.5kg,50%乙醇洗脱部分710.0g,70%乙醇洗脱部分150.0g,95%乙醇洗 脱部分112.0g,其中70%乙醇洗脱部分即为栀子藏红花色素活性部位GJ-4。
[0098]实施例2:栀子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中主要成分的分离及鉴定
[0099] 实施例1中制备的栀子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的UPLC特征图谱如图1所示。在特征 图谱指导下通过0DS柱色谱、RP-HPLC制备液相等分离手段,利用UV、MS、匪R等分析鉴定方 法,鉴定了藏红花酸双-β-D-龙胆二糖苷、藏红花酸-β-D-吡喃葡萄糖基-β-D-龙胆二糖苷、 藏红花酸双-β-D-吡喃葡萄糖苷、13Z-藏红花酸双-β-D-龙胆二糖苷、neocrocin B、藏红花 酸单-β-D-龙胆二糖苷、13Z-藏红花酸-8-0-β-?-龙胆二糖苷、13Z-藏红花酸-ν-Ο-β-D-龙 胆二糖苷、藏红花酸单-β-D-吡喃葡萄糖苷这9个化合物的结构。
[0100] 在与栀子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UPLC特征图谱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对分离得到的 化合物进行指认,具体指认过程见图2-图10。
[0101] 2.1分离过程
[0102] 对得到的栀子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氯仿-甲醇-水8: 2: 0.2洗脱得到化合物6(约7.(^),氯仿-甲醇-水9:1:0.1洗脱得到化合物9(136.511^)。003开 放柱色谱,50 %甲醇-水洗脱得到化合物1 (545 . lmg ),55 %甲醇-水洗脱得到化合物2 (143.7mg),50%甲醇-水洗脱得到化合物3(315.7mg)。制备型高效液相0DS柱色谱分离, 60%甲醇-水洗脱得到化合物4(265 · 7mg,tR = 16· 6min),68%甲醇-酸水(0 · 1 %CH3C00H)洗 脱得到化合物5(520.9mg,tR = 9.5min),42%乙腈-酸水(0.1 %CH3C00H)分离得到化合物7 (8 · Omg,tR = 17 · 9min)和8( 16 .Omg,tR = 21 · 5min)。
[0103] 2.2化合物结构解析
[0104] 2.2.1化合物1
[0105] 红色无定型粉末。册431-]\^给出111/2999.3680[]\?^] + (计算值999.3685),确定分 子式为C44H64〇24,计算不饱和度为13。
[0106] 匪R(600MHz,in DMS〇-d6)显示特征的藏红花酸的烯氢信号[δ7·35(2Η,υ = 10.8Hz),6.87(2H,dd,J = 7 ·8,2·4Ηζ),6.82(2H,d,J= 15.0Hz),6· 67(2H,dd,J= 15.0, 12.6Hz),6.53(2H,br.d,J = 9.6Hz),] ;4个两两重叠的糖端基信号[S5.42(2H,d,J = 8.4他),4.17(2!1,(1,1 = 7.8取)]以及4个两两重叠的甲基氢信号[62.00(6!1,8),1.97(6!1, s)]〇
[0107] 经过与文献[11]比较,化合物1确定为藏红花酸双-β-D-龙胆二糖苷,化合物1的13C-NMR参见表1。
[0108] 2.2.2化合物 2
[0109] 红色无定型粉末。HR-ESI-MS给出m/z837.3166[M+Na] + (计算值837.3157),确定分 子式为C38H54〇i9,计算不饱和度为12。
[0110] 匪R(600MHz,in DMS〇-d6)显示特征的藏红花酸的烯氢信号[δ7·35(2Η,υ = 11.4Hz),6.86(2H,dd,J = 8.4,3.0Hz),6.82(lH,d,J= 14.4Hz),6.81(lH,d,J= 15.0Hz), 6.66(2H,dd,J= 15.0,12·0Ηζ),6· 54(2H,br .d,J = 8.4Hz),],4个甲基氢信号[δ1·99(6Η, 8),1.97(6!1,8)]以及3个糖端基质子信号[65.42(2!1,(1,1 = 7.8取),4.17(1!1,(1,了 = 7·8Ηζ)]〇
[0111] 经过与文献[11]比较,化合物2确定为藏红花酸-β-D-吡喃葡萄糖基-β-D-龙胆二糖 苷,化合物2的 13C-NMR参见表1。
[0112] 2.2.3化合物 3
[0113] 红色无定型粉末。ESI-MS(positive)给出 m/z675[M+Na] +,1327[2M+Na] +,推测其分 子量为652〇
[0114] 匪R(600MHz,in DMS〇-d6)显示特征的藏红花酸的烯氢信号[S7.35(2H,d,J = 11 ·4Ηζ),6.86(2H,dd,J = 8.4,3.0Hz),6·81(2Η,d,J= 15.0Hz),6.67(2H,dd,J= 15.0, 11.4泡),6.54(2!1,1^.(1,了 = 9.6他),];2个重叠的糖端基信号[65.42(2!1,(1,了 = 7.8泡)]以 及4个两两重叠的甲基氢信号R2.00(6H,s),1.97(6H,s)]。
[0115] 经过与文献[12]比较,化合物3确定为藏红花酸双-β-D-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3的 13C-NMR参见表1。
[0116] 2.2.4化合物 4
[0117] 红色无定型粉末。HR-ESI-MS给出m/z999.3665[M+Na] + (计算值999.3685),确定分 子式为C44H64〇24,计算不饱和度为13。
[0118] 化合物4和化合物1为同分异构体,对比二者的^-NMRWOOMHz,in DMS〇-d6),化合 物4烯氢区域产生了较大变化,其余信号与化合物1基本一致。化合物4的13C-NMR(150MHz,in DMS〇-d 6)中,因为13位双键的构型变化,打破了化合物的高度对称结构,很多重叠的烯碳信 号变成了 2个信号,且20位的甲基碳信号向低场位移至δ20.0,且与8位碳相连糖的端基氢信 号由5.42变为5.44。
[0119] 经过与文献[11]比较,化合物4确定为13Ζ-藏红花酸双-β-D-龙胆二糖苷,化合物4 的13C-NMR参见表1。
[0120] 2.2.5 化合物 5
[0121 ] 红色无定型粉末。ESI-MS(positive)给出m/zl011[M+Na] +,提示化合物分子量为 988DHR-ESI-MS给出989.3642[M+H] + (计算值为989.3654),确定化合物分子式为C48H6q022, 计算不饱和度为19。
[0122] 化合物5的1H-匪R(600MHz,in DMS〇-d6)图谱,低场区显示一组反式烯氢信号[δ 7.44(11(^=15.6^,11-3^ ),6.16(1^(^=16.2^,11-2^ )];-组相互耦合的芳香质子 信号[δ7.03(lH,d,J= 1·8Ηζ ,Η-5'" = ),6.74(lH,d,J = 7·8Ηζ,Η-8'")],结合 13C-NMR(150MHz,in DMS〇-d6)信号:Sl48.5(C-7'"),145.6(C-6'"), 125.2(04^ ),121.6(09^ ),115.7(08^ )和114.9(05^ ),提示结构中存在1,3,4-三取 代苯环。烯氢质子信号H-3W/C-4'" ,Οδ'" ,ΟΥ" ,ΟΙ'" 的HMBC远程 相关,提不含有一个C6-C3的咖啡酰基片段。
[0123] 糖端基质子信号[65.42(1!1,(1,了 = 7.8抱,!1-1)和4.17(1!1,(1,了 = 7.8抱,!1-1/)],提 示两个葡萄糖残基的构型均为β型。在HMBC谱中,相关峰H-6/C-V ,Η-lVC-e,提示2个葡萄 糖基为1-6连接,形成一个龙胆二糖基。糖水解衍生化实验表明,葡萄糖的绝对构型均为D 构型。
[0124] 除去2个葡糖糖残基,1个C6_C3的咖啡酰基片段,与已知文献比对,可以归属结构中 特征的藏红花酸信号。
[0125] 通过1H」H C0SY、HSQC和HMBC谱鉴定结构中谱中存在3咖啡酰奎宁酸的结构片段, 经过HMBC图谱推断该咖啡酸的4位与藏红花酸相连接 [13]。
[0126] 经检索,化合物5为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命名neocrocin B。化合物5的13C-匪R参 见表1。
[0127] 2.2.6 化合物 6
[0128] 红色无定型粉末。HR-ESI-MS给出675.2625的[1+似]+ (计算值为675.2629),确定 分子式为C32H44O14,计算不饱和度为11。
[0129] ^-NMRWOOMHzdn DMS〇-d6)显示特征的藏红花酸的烯氢信号、2个糖端基信号以 及4个甲基氢信号。
[0130] 经过与文献[14]比较,化合物6确定为藏红花酸单-β-D-龙胆二糖苷,化合物6的13C_ NMR参见表1。
[0131] 2.2.7化合物 7
[0132] 红色无定型粉末。ESI-MS(positive)给出m/z 675[M+Na] +,m/zl327[2M+Na] +,提不 分子量为652DHR-ESI-MS给出675.2617的[1+似]+ (计算值为675.2629),确定分子式为 C32H44〇14,计算不饱和度为11 〇
[0133] 化合物7为化合物6的顺式几何异构体,所不同的是,由于化合物6结构本身不对 称,因此其顺式几何异构体存在两种情况。经过^^C-NMR以及二维核磁数据解析,化合物7 确定为13Z-藏红花酸-8-0-?Η)_龙胆二糖苷,化合物7的 13C-NMR参见表1。
[0134] 2.2.8 化合物 8
[0135] 红色无定型粉末。ESI-MS(positive)给出m/z 675[M+Na] +,m/zl327[2M+Na] +,提不 分子量为652DHR-ESI-MS给出675.2617的[M+Na+](计算值为675.2629),确定分子式为 C32H44〇14,计算不饱和度为11 〇
[0136] 化合物8为化合物6的另一几何异构体。经过一维和二维核磁数据解析,化合物8鉴 定为13Z-藏红花酸-8^0-0-0-龙胆二糖苷,经检索,化合物8为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其 13C-NMR参见表1。
[0137] 2.2.9 化合物 9
[0138] 红色无定型粉末。冊131-]\^给出513.2095[]\1+此]+ (计算值为513.2101), 1003.4303[21+他]+,确定分子式为(:26出4〇9,计算不饱和度为10。
[0139] ^-NMRWOOMHzdn DMS〇-d6)显示特征的藏红花酸的烯氢信号、1个糖端基信号以 及4个甲基氢信号。
[0140] 经过与文献[11]比较,化合物9确定为藏红花酸单-β-D-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9的 13C_NMR参见表1。
[0141] 2.3栀子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的UPLC-Q/T0F-MS分析
[0142] 2.3.1色谱条件
[0143] BEH C18(3 · 0mm X 150mm,1 · 7μπι);流动相:溶剂A(水,0 · 1 % 甲酸)与溶剂B(乙腈, 0.1%甲酸),梯度洗脱(011^11-20%8,0.511^11-20%8,1911^11-50%8,2011^11-100%8,2311^11-100%B,24min-20%B),流速:0 · 6mL/min,柱温:35°C,检测波长:440nm。
[0144] 2.3.2质谱条件
[0145] 电喷雾正离子模式,毛细管电压:2. OkV;脱溶剂气流:N2,流速600L/h,脱溶剂温度 300 °C ;锥孔气流:N2,流速50L/h;离子源温度:100°C ;Extractor: 4.00V;碰撞气体:氩气。9 个主要色谱峰的质谱分析见表2。
[0146] [表 1]
[0147]
[0148] "a',means signals could be interchangeable with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in one compound.
[0149]
[0150] 实施例3:栀子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GJ-4改善东莨菪碱致小鼠学习记忆损伤(跳 台实验)
[0151] 3.1跳台实验原理
[0152] 跳台实验装置为一个长方形反射箱,大小为lOcmXIOcmXeOcm,用黑色塑料板分 隔成5间,底面铺以铜栅,间距为0.5cm,可以通电,电压强度由一变压器控制,每间右角置一 高度和直径均为4.5cm的木制平台,实验时通以36V交流电,小鼠受到电击后其正常反应是 跳回安全平台以躲避伤害性刺激。第一天不通电,将小鼠放入反射箱内自由活动5min,熟悉 环境;24h后接通铜栅电源(36V交流电),记录各组小鼠从受到电击到首次跳上安全平台的 时间(反应时间)和5min之内从安全跳台跳下的错误次数(基础错误次数),作为学习测试成 绩;次日重复上述过程,记录各组小鼠第一次跳回安全平台的时间(潜伏期)和5min内受到 电击的次数(错误次数),作为记忆测试成绩。实验时,若小鼠停留在安全平台的时间超过 5min,其潜伏期以5min计算。
[0153] 3.2跳台实验方案
[0154] ICR小鼠,雄性,160只,分8组,每组20只,各组分别是对照组、模型组、多奈哌齐 (5mg/kg)组、美金刚(5mg/kg)组、GJ-4 (12 · 5mg/kg)组、GJ-4 (25mg/kg)组、GJ-4 (50mg/kg)组 和G J-4 (10 Omg/kg)组。小鼠提前连续给药7天,第5、6天小鼠跳台实验训练,第7天给药1 h后 模型组和各给药组分别腹腔注射东莨菪碱(2mg/kg),30min后跳台法进行行为学测试,记录 小鼠第一次跳下的时间(潜伏期)和5min内跳下的次数(错误次数),数据见图11。
[0155] 实验结果表明,栀子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GJ-4表现出良好的改善东莨菪碱所致 动物痴呆的作用,GJ-4能明显延长小鼠跳台潜伏期并减少跳台错误次数,其中25mg/kg、 50mg/kg以及100mg/kg剂量组表现出了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中、高剂量组的药效与阳性对 照药物多奈哌齐相当,且实验结果具有可重现性,实验中所有剂量组均没有观察到与给药 相关的毒性反应。
[0156] 实施例4:栀子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GJ-4改善侧脑室注射Αβ25-35致小鼠学习记忆 损伤(跳台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
[0157] 4.1小鼠侧脑室注射手术、分组及给药
[0158] Αβ25-35用无菌三蒸水配制成5ygAxL,37°C孵箱中放置7天使其聚集,冻存于-20°C冰 箱。ICR小鼠适应性喂养两天后,腹腔注射4%水合氯醛(10mg/kg)麻醉,然后固定于立体定 位仪上,用手术剪沿着中线剪开小鼠头部皮肤,暴露前肉和人字缝,用电钻在左侧侧脑室处 钻破头骨,以不伤及脑膜为宜,相对坐标为前囟后2mm,中线左侧2mm,硬脑膜下1.7mm,向小 鼠左侧侧脑室内注射AiW 352yL(10yg)/只,在lmin内注射完,停针3min,然后缓慢拔出注射 针,然后用手术线将切口缝合,肌注氨苄西林(5mg/kg),将小鼠放入笼中。假手术组小鼠于 坐标为前囟后2mm,中线左侧2mm,硬脑膜下1.7mm,向小鼠左侧侧脑室内注射2yL无菌三蒸 水。手术后,将侧脑室注射Αβ 25-35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GJ-4(25mg/kg)组、GJ-4(50mg/kg) 组、GJ-4 (100mg/kg)组和多奈哌齐(5mg/kg)组,每组15只。手术后小鼠休息3天,各组灌胃给 予相应剂量的药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每天一次,连续给药12 天。
[0159] 4.2行为学测试
[0160] 4.2.1跳台实验
[0161] 给药第7天通过跳台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跳台实验装置为一个长方形 反射箱,大小为l〇cmX 10cmX60cm,用黑色塑料板分隔成5间,底面铺以铜栅,间距为0.5cm, 可以通电,电压强度由一变压器控制,每间右角置一高度和直径均为4.5cm的木制平台,实 验时通以36V交流电,小鼠受到电击后其正常反应是跳回安全平台以躲避伤害性刺激。给药 第5天不通电,将小鼠放入反射箱内自由活动5min,熟悉环境;24h后接通铜栅电源(36V交流 电),记录各组小鼠从受到电击到首次跳上安全平台的时间(反应时间)和5min之内从安全 跳台跳下的错误次数(基础错误次数),作为学习测试成绩;给药第7天重复上述过程,记录 各组小鼠第一次跳下安全平台的时间(潜伏期)和5min内受到电击的次数(错误次数),作为 记忆测试成绩。实验时,若小鼠停留在安全平台的时间超过5min,其潜伏期以5min计算,结 果见图12。
[0162] 4.2.2Morris 水迷宫实验
[0163] 跳台实验结束后第二天(即给药第8天)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进一步检测小鼠的 学习记忆能力(测试各组小鼠对空间位置感和方向感的学习记忆能力)Jorris水迷宫实验 装置为一个直径120cm,水深40cm,内表面贴有一层黑色胶带的圆形水池,水温23-25°C,室 内温度控制在26-28Γ。将水箱随机分为四个象限,实验时平台位置固定不变,置于第二象 限中央,低于水面l-2cm。室内四周墙壁上做上明显的标记,以便小鼠能够根据标记辨认方 向。实验过程中室内所有物体的摆放位置固定,以免对小鼠产生干扰。实验历时5天,每天进 行2次。前4天为定位航行实验,将小鼠面朝池壁先后从两个象限轻轻放入水中,避免应激和 将小鼠头部进入水中,同时记录小鼠 lmin内找到安全平台的潜伏期,并让其在安全平台上 停留30s,然后取出放回笼子。若小鼠 lmin内未找到安全平台,则将其放到安全平台上停留 30s,潜伏期记为60s。小鼠每天两次找到安全平台的潜伏期的平均值为小鼠此天游泳的结 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见图13。第五天进行空间探索实验,撤去安全平台,选择一个象限 将小鼠头朝池壁放入水中,记录小鼠 lmin内穿越平台所在位置的次数以及在平台所在象限 的游泳时间,进行统计分析,见图13。
[0164] 在跳台实验中,栀子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GJ-4能明显延长小鼠跳台潜伏期并减 少跳台错误次数;水迷宫实验中,GJ-4明显缩短小鼠找到平台的潜伏期,同时增加穿越平台 的次数及延长在平台所在象限的游泳时间。实验结果表明,GJ-4表现出了良好的改善小鼠 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各剂量组表现出了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高剂量组的药效与阳 性对照药物多奈哌齐相当甚至优于阳性药,实验中所有剂量组均没有观察到与给药相关的 毒性反应。
[0165] 实施例5:栀子中的藏红花色素单体在L-谷氨酸致SH-SY5Y细胞损伤模型中的神经 保护作用
[0166] 5.1 SH-SY5Y神经细胞培养方法
[0167] 3^¥5¥神经细胞培养于0腿獻普养基(含体积分数为5%胎牛血清)中,置于37°(:, 含5 % C02的培养箱中培养,每3~4天传代一次。选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
[0168] 5.2 L-谷氨酸损伤模型筛选方法
[0169] 将SH-SY5Y细胞以5X 103的浓度接种于96孔板中,继续培养24h,加入含L-谷氨酸 的药液培养基l〇〇yL至96孔板中,使L-谷氨酸的终浓度为160mM,药物终浓度为10μΜ、1μΜ、 0. ΙμΜ,每个浓度设定平行的3个孔,继续培养2处。2411后,吸弃上清液,每孔加 MTT(0.5mg/ mL) 100yL,继续孵育4h,吸弃上清液,每孔加入150yL的DMSO,震荡lOmin,选择570nm波长,在 酶标仪上测定吸光度值 [13]。(有效率% = (ODgfrODt麵)/(〇D?-〇Dt麵)*1〇〇),结果见表3。
[0170] [表 3]
[0171]
[0172] *P<〇 · 1,林P<〇 · 05,*林P<0 · 01。
【主权项】
1. 一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neocrocin B和藏红花酸双-β-D-龙胆二 糖巧,所述neocrocin B的结构式为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藏红花酸单-β-D-龙胆二糖巧。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13Z-藏红花酸双-β-D-龙胆二糖 巧。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藏红花酸-β-D-化喃葡萄糖基-β- D-龙胆二糖巧。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藏红花酸-β-D-化喃葡萄糖基-β- D-龙胆二糖巧、藏红花酸双-β-D-化喃葡萄糖巧、13Ζ-藏红花酸双-β-D-龙胆二糖巧、藏红花 酸单-β-D-龙胆二糖巧、13Ζ-藏红花酸-8-0-β-0-龙胆二糖巧、13Ζ-藏红花酸-8 ' -Ο-β-D-龙 胆二糖巧、藏红花酸单-β-D-化喃葡萄糖巧。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分别为: 藏红花酸双-β-D-龙胆二糖普 8.0%-12.0% 藏红花酸-β-D-化嘯葡萄搪基-β-D-龙胆二牆普 3.5%-5.5% 藏紅花酸默-β-D-地喃箭菊搪尊 0.5〇/〇-2.5〇/〇 13Ζ-藏紅花酸双-β-D-龙胆二搪奋 6.0%-8.0% neocroc in B 5.5%-7.5% 藏红花酸单-β-D-龙胆二擔普 40.0%-50.0% 13Z-藏红花酸-8-0-β-D-龙胆二糖奋 4.0%-5.0% 13Z-藏紅花酸-8'-0-β-D-龙胆二搪苦 8.0%-10.0% 藏红花酸单-β-D-化喃葡萄搪普 1.0%-3.0〇/〇 .7. -种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 物。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其特征在于,所述藏红花色素类活性 部位是从檐子中提取得到的。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其特征在于,所述藏红花色素类活性 部位的UPLC特征图谱主要包含9个色谱峰,将藏红花酸单-β-D-龙胆二糖巧的保留时间设为 1,分别求出各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藏红花酸双-0-D-龙胆二糖巧的保留时间为0.38± 0.02,藏红花酸-β-D-化喃葡萄糖基-β-D-龙胆二糖巧的保留时间为0.48±0.02,藏红花酸 双-β-D-化喃葡萄糖巧的保留时间为0.60±0.02,13Ζ-藏红花酸双-β-D-龙胆二糖巧的保留 时间为0.78±0.02,neocrocin Β的保留时间为0.89±0.02,藏红花酸单-β-D-龙胆二糖巧 的保留时间为1.00,13Z-藏红花酸-8-0-β-0-龙胆二糖巧的保留时间为1.13 ± ο. 02,13Z-藏 红花酸-8'-0-β-0-龙胆二糖巧的保留时间为1.14±0.02,藏红花酸单-β-D-化喃葡萄糖巧 的保留时间为1.19±0.02。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其特征在于,所述藏红花色素类活 性部位的UPLC特征图谱是采用反相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的,色谱条件是十八烷基娃 烧键和硅胶为固定相,W含有0.1 %甲酸的乙腊-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其中,流 速为0.6mL/min,检测波长为440nm,色谱柱溫度为35 °C。11. 一种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其特征在于,所述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通过下述方 法进行制备: (1) 将檐子干燥果实适当粉碎后,用乙醇、甲醇或水,采用不同提取次数和时间,通过热 提取或者超声提取的方法进行提取,减压浓缩提取液,得到檐子总提取物; (2) 用适量水溶解所述檐子总提取物,离屯、,上清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开放柱色谱,用 水和/或30%~95%的乙醇洗脱适量的柱床体积,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70%乙醇的洗脱 液,得到所述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12. -种制备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包括W下步骤: (1) 将檐子干燥果实适当粉碎后,用乙醇、甲醇或水,采用不同提取次数和时间,通过热 提取或者超声提取的方法进行提取,减压浓缩提取液,得到檐子总提取物; (2) 用适量水溶解所述檐子总提取物,离屯、,上清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开放柱色谱,用 水和/或30 %~95 %的乙醇洗脱适量的柱床体积,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所述藏红花 色素类活性部位。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用4倍量的60%乙醇,加热 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 在步骤(2)中,用水、30 %乙醇、50 %乙醇、70 %乙醇、95 %乙醇依次洗脱,每个梯度洗脱 4个柱床体积,减压浓缩70 %乙醇洗脱液,得到所述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14. 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在制备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的药物中的应用。15. 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在制备预防和治疗阿尔茨 海默症的药物中的应用。16. -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藏红花色素类 活性部位、一种或多种其他具有中枢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的药物W及适当的药物辅料。17. 权利要求16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治疗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中的 应用。
【文档编号】A23L33/105GK105935363SQ201610284549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9日
【发明人】姚新生, 张丹, 于洋, 鲍秀琦, 倪阳, 臧彩霞, 高昊, 郑远鹏
【申请人】暨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