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外科用脑水肿引流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03129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外科用脑水肿引流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神经外科临床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神经外科用脑水肿引流
目.ο
【背景技术】
[0002]出现脑出血或者脑血栓的患者常常伴有颅内压升高等症状,常用的治疗手段就是通过引流排出颅内的积液降低颅内压。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3043073 U公开了一种脑水肿引流器,直接使用外部气囊进行止血和固定,这种结构在正常使用时可以起到良好的止血和固定作用,但是在穿刺装置收到外力意外碰撞,会出现较大的角度、位置的变化,会给患者造成很高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神经外科用脑水肿引流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改进引流装置的固定结构,使其在收到外力撞击时也能保持相对的稳定,降低患者发生意外损伤的风险。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神经外科用脑水肿引流装置,包括固定块,固定块内贯穿插接有硅胶引流管,所述固定块包括第一硬质层、第二硬质层,第一硬质层和第二硬质层之间粘接有橡胶层,橡胶层与第一硬质层和第二硬质层的接缝处分别设置有橡胶凸缘,第一硬质层和第二硬质层之间还通过连接杆固定,第二硬质层底部设置有环形气囊,环形气囊的外径大于第二硬质层的外径,第一硬质层内设置有弹簧圈,第二硬质层内设置有硬质金属圈,硬质金属圈的内壁上设置有向内侧凸起的弧形面,弹簧圈与硬质金属圈同轴设置,硅胶引流管从弹簧圈和硬质金属圈内部穿过,并与弹簧圈和硬质金属圈过盈配合。
[0006]作为优选,所述硅胶引流管内设置有内套管。
[0007]作为优选,所述硅胶引流管上设置有万向节,万向节位于第一硬质层的上方。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现有技术中直接使用气囊对引流管进行固定的结构,通过使用固定块固定在颅骨的引流孔内,再通过固定块对引流管进行固定,利用固定块对外界作用力的缓冲平衡作用,实现保护患者的效果。当硅胶引流管收到外力撞击作用时,硅胶引流管会朝受力方向发生转动的趋势,这一转动的趋势通过弹簧圈受到挤压力而发生弹性形变进而施加在第一硬质层上,于此同时,硅胶引流管与硬质金属圈相互挤压,对第二硬质层另一个作用力。施加在第一硬质层和第二硬质层上的两个作用力在连接杆的缓冲抵消作用下对整个固定块产生一个扭转作用力,这个扭转作用力最终在橡胶层的自身微量形变的作用下达到平衡,从而保持了整个固定块的基本稳定,不会发生大幅度的位置和角度的变化。硬质金属圈内侧凸起的弧形面可以使得硅胶引流管与硬质金属圈的相互作用力基本保持在水平方向,减小其竖直方向的作用力。环形气囊用来对固定块上受到的竖直方向的作用力进行缓冲和限制,保证固定块竖直方向的相对稳定。橡胶凸缘可以在固定块插接在颅骨引流孔之后与引流孔的内侧壁产生挤压形变,从而提高第一硬质层、第二硬质层与橡胶层固定连接的稳定性以及固定块与引流孔之间的密封性。内套管可以用来在引流过程中向引流区域注射治疗药物,加快水肿和血栓的消失。硅胶引流管通过设计万向节,可以便于硅胶引流管顶部方向的调整,同时在顶部受到撞击力时通过万向节的变向,可以大大降低撞击力传递至固定块上的大小。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0010]图中:1、硅胶引流管;2、第一硬质层;3、第二硬质层;4、橡胶层;5、连接杆;6、环形气囊;7、弹簧圈;8、硬质金属圈;9、弧形面;10、内套管;11、万向节;12、橡胶凸缘;13、娃胶球囊。
【具体实施方式】
[0011]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
[0012]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固定块,固定块内贯穿插接有硅胶引流管I,所述固定块包括第一硬质层2、第二硬质层3,第一硬质层2和第二硬质层3之间粘接有橡胶层4,橡胶层4与第一硬质层2和第二硬质层3的接缝处分别设置有橡胶凸缘12,第一硬质层2和第二硬质层3之间还通过连接杆5固定,第二硬质层3底部设置有环形气囊6,环形气囊6的外径大于第二硬质层3的外径,第一硬质层2内设置有弹簧圈7,第二硬质层2内设置有硬质金属圈8,硬质金属圈8的内壁上设置有向内侧凸起的弧形面9,弹簧圈7与硬质金属圈8同轴设置,硅胶引流管I从弹簧圈7和硬质金属圈8内部穿过,并与弹簧圈7和硬质金属圈8过盈配合。当硅胶引流管I收到外力撞击作用时,硅胶引流管I会朝受力方向发生转动的趋势,这一转动的趋势通过弹簧圈7受到挤压力而发生弹性形变进而施加在第一硬质层2上,于此同时,硅胶引流管I与硬质金属圈8相互挤压,对第二硬质层3另一个作用力。施加在第一硬质层2和第二硬质层3上的两个作用力在连接杆5的缓冲抵消作用下对整个固定块产生一个扭转作用力,这个扭转作用力最终在橡胶层的自身微量形变的作用下达到平衡,从而保持了整个固定块的基本稳定,不会发生大幅度的位置和角度的变化。硬质金属圈8内侧凸起的弧形面9可以使得硅胶引流管I与硬质金属圈8的相互作用力基本保持在水平方向,减小其竖直方向的作用力。环形气囊6用来对固定块上受到的竖直方向的作用力进行缓冲和限制,保证固定块竖直方向的相对稳定。橡胶凸缘12可以在固定块插接在颅骨引流孔之后与引流孔的内侧壁产生挤压形变,从而提高第一硬质层2、第二硬质层3与橡胶层4固定连接的稳定性以及固定块与引流孔之间的密封性。硅胶引流管I内设置有内套管10,可以用来在引流过程中向引流区域注射治疗药物,加快水肿和血栓的消失。硅胶引流管I上设置有万向节11,万向节11位于第一硬质层2的上方,万向节11便于硅胶引流管I顶部方向的调整,同时在顶部受到撞击力时通过万向节11的变向,可以大大降低撞击力传递至固定块上的大小。
[0013]另外,在万向节11和第一硬质层2之间的硅胶引流管I的外侧设置有与硅胶引流管I相连通的硅胶球囊13,硅胶球囊13 —方面可以对引流过程的引流压力进行缓冲,提高引流的平顺性;另外还可以对于固定块的外侧进行适当的保护,提高固定块与引流孔固定的稳定性。
[001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神经外科用脑水肿引流装置,包括固定块,固定块内贯穿插接有硅胶引流管(I),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包括第一硬质层(2)、第二硬质层(3),第一硬质层(2)和第二硬质层(3)之间粘接有橡胶层(4),橡胶层(4)与第一硬质层(2)和第二硬质层(3)的接缝处分别设置有橡胶凸缘(12),第一硬质层(2)和第二硬质层(3)之间还通过连接杆(5)固定,第二硬质层(3)底部设置有环形气囊(6),环形气囊(6)的外径大于第二硬质层(3)的外径,第一硬质层(2)内设置有弹簧圈(7),第二硬质层(2)内设置有硬质金属圈(8),硬质金属圈⑶的内壁上设置有向内侧凸起的弧形面(9),弹簧圈(7)与硬质金属圈⑶同轴设置,硅胶引流管(I)从弹簧圈(7)和硬质金属圈(8)内部穿过,并与弹簧圈(7)和硬质金属圈⑶过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外科用脑水肿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引流管(I)内设置有内套管(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外科用脑水肿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引流管(I)上设置有万向节(11),万向节(11)位于第一硬质层(2)的上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用脑水肿引流装置,包括固定块,固定块内贯穿插接有硅胶引流管,所述固定块包括第一硬质层、第二硬质层,第一硬质层和第二硬质层之间粘接有橡胶层,橡胶层与第一硬质层和第二硬质层的接缝处分别设置有橡胶凸缘,第一硬质层和第二硬质层之间还通过连接杆固定,第二硬质层底部设置有环形气囊,环形气囊的外径大于第二硬质层的外径,第一硬质层内设置有弹簧圈,第二硬质层内设置有硬质金属圈,硬质金属圈的内壁上设置有向内侧凸起的弧形面,弹簧圈与硬质金属圈同轴设置。本实用新型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改进引流装置的固定结构,使其在收到外力撞击时也能保持相对的稳定,降低患者发生意外损伤的风险。
【IPC分类】A61M1-00
【公开号】CN204411372
【申请号】CN201520033834
【发明人】王志强, 胡长娥, 周文贤
【申请人】王志强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