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颌窦内提升骨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75053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颌窦内提升骨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凿,尤其是涉及一种上颁窦内提升骨凿。
【背景技术】
[0002]上颁后牙缺失后,由于上颁窦底过低导致的垂直骨量不足是种植外科经常遇到的难题。
[0003]上颁窦底提升术是将上颁窦黏膜从窦底剥离后提高,在窦底黏膜与窦底骨之间植入骨移植材料,增加骨的高度,从而满足牙种植时对骨量的需要。
[0004]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上颁窦底提升方式主要有上颁窦内提升术和上颁窦外提升术,上颁窦外提升术是指从上颁窦侧壁入路开窗,一般从颧牙槽嵴后缘处开始,向前至前斜面,长度约15mm的部位开窗。与开窗部位进入上颁窦,将上颁窦底黏膜剥离并向内上方推移,植入骨代替用品,上颁窦外提升术的特点是提升幅度大,但手术创伤也很大,有可能出现窦底黏膜破裂、感染等并发症。上颁窦内提升术是自牙槽嵴顶预备种植孔,在预备至接近窦底时,改用专用的骨凿将窦底骨冲击顶入窦内,提升窦底黏膜,根据需要提升的高度,选择植入骨代用品或者直接种入种植体。上颁窦内提升术的特点是创伤小,术后反应轻微,患者易于接受,但是现在使用的上颁窦内提升技术,提升幅度有限,一般不超过5_,当接近或超过5mm时,穿破窦底黏膜的风险增加,且一旦穿破窦底黏膜后难以进行补救,所以,当预计需要提升幅度超过5mm时,由于没有合适的专用骨凿,大部分专家会建议改用创伤较大的上颁窦外提升术。
[0005]现有技术的上颁窦内提升骨凿,其工作端的外形均呈“圆柱状”,顶端呈凹面状。通过此类骨凿手术只能够提升与骨凿末端直径相等范围的上颁窦底,从而使得上颁窦提升的幅度受到了限制,一般不能超过5mm,否则很容易导致窦底黏膜的破损。
[0006]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宄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创作。

【发明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保证相同直径入路的前提下能扩大上颁窦底提升范围从而提高上颁窦底提升幅度的上颁窦内提升骨凿,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上颁窦内提升骨凿,包括工作端和手柄,所述工作端上设有凹槽,用以将窦底黏膜向四周剥离扩大上颁窦提升范围。
[0009]优选的,所述工作端的末端与所述凹槽之间厚度为0.3mm-1.5mm。
[0010]优选的,所述工作端的末端厚度为0.
[0011]优选的,所述工作端为三种直径之一:2.8mm、3.5mm、4.1mm。
[0012]优选的,所述手柄为直手柄或弯手柄。
[0013]优选的,所述工作端和所述手柄由2铬13不锈钢制成。
[0014]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所述工作端上设有凹槽,所述工作端的末端厚度为0.3mm-l.5mm,将现有技术中骨凿“圆柱状”的工作端通过在工作端上设凹槽,使其变成“半圆柱状”或“不完全圆柱状”,使用改进后的骨凿在进行上颁窦提升时,在预备同等直径的种植牙窝洞的前提下,骨凿可以在深入到上颁窦内后将窦底黏膜向四周剥离,扩大了上颁窦底提升范围,从而提高上颁窦底提升幅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上颁窦内提升术直手柄骨凿的主视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颁窦内提升术直手柄骨凿的立体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颁窦内提升术骨凿工具A的主视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颁窦内提升术骨凿工具A的立体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颁窦内提升术骨凿工具B的主视图;
[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上颁窦内提升术骨凿工具B的立体图;
[0021]图7为传统骨凿的使用状态图;
[0022]图8为传统骨凿的使用状态图;
[0023]图9为本实用新型上颁窦内提升术骨凿工具A的使用状态图;
[0024]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上颁窦内提升术骨凿工具A的使用状态图;
[0025]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上颁窦内提升术骨凿工具A的使用状态图;
[0026]图12为右侧上颁窦采用工具A提升后的示意图;
[0027]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上颁窦内提升术骨凿工具B的使用状态图;
[0028]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上颁窦内提升术骨凿工具B的使用状态图;
[0029]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上颁窦内提升术骨凿工具B的使用状态图;
[0030]图16为上颁窦提升后的示意图。
[0031]图中:1_工作端;2-手柄;3-刻度;4_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0033]如图1、图2所示,一种上颁窦内提升骨凿,包括工作端I和手柄2,在保留工作端I末端0.3mm-1.5mm的基础上,在所述工作端I上设有凹槽4,本实用新型中工作端I末端保留的厚度优选为0.5mm-lmm,厚度适中,手术时不会因为厚度过薄而对窦底黏膜造成伤害,也不会因为厚度过厚而造成不易剥离窦底黏膜,通过所述凹槽4将所述工作端I变成“半圆柱状”或“不完全圆柱状”,在预备同等直径的种植牙窝洞的前提下,骨凿可以在深入到上颁窦内后将窦底黏膜向四周剥离,扩大了上颁窦底提升范围,从而提高上颁窦底提升幅度。所述工作端I上标有刻度3,所述工作端I末端的端面至第一根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2mm,两相邻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2mm,依次为2mm、4mm、6mm、8mm、10mm、12mm、14mm,减短工作端I末端的端面至第一根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可使使用者在使用时能得到准确的数据。
[0034]所述上颁窦内提升骨凿由2铬13不锈钢调质处理后加工而成,2铬13不锈钢属于马氏体不锈钢,其比奥氏体不锈钢硬度高,加工过程为用车床将骨凿整体形状车出来,再通过磨床来加工所述工作端I,最后采用激光刻蚀在所述工作端I上刻出刻度3。
[0035]本实用新型中骨凿包括三种直径,分别为2.8mm,3.5mm,4.1mm,共有9支,其中前牙区三支,后牙区六支共三对,前牙区的三支骨凿,所述手柄2为直的,后牙区的六支骨凿,所述手柄2为弯的,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其包括工具A和工具B,所述工具A和所述工具B为成对使用的骨凿,所述工具A和所述工具B的区别在于所述工作端I上的所述凹槽4开设方向相反。
[0036]在种植牙修复中,由于上颁窦内提升术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术后反应轻微容易被患者接受,但上颁窦内提升术存在局限性,当接近或超过5_时,穿破窦底黏膜的风险增加,一旦穿破黏膜则很难进行修补。
[0037]图7、图8为传统骨凿的使用状态图,以直径4_的提升骨凿为例,用传统的骨凿手术只能提升直径4mm的上颁窦底范围,且只有在牙槽骨的厚度大于5mm时才能使用,而使用本发明的骨凿手术,由于在骨凿的工作端I上设有凹槽4,因此能将上颁窦底的范围提升至8mm范围,而对牙槽骨的厚度只要有就可使用,如图7、图8、图9、图10所示,采用本实用新型弯手柄的骨凿工具A,在预备同等直径的种植牙窝洞的前提下,可以深入到上颁窦内后将窦底黏膜逐渐向周边慢慢的剥离,工作范围为右边的180度;如图11、图12、图13、图14所示,采用本实用新型弯手柄的骨凿工具B,在预备同等直径的种植牙窝洞的前提下,可以深入到上颁窦内后将窦底黏膜向周边慢慢剥离,工作范围为左边的180度,所述工具A和所述工具B是成对使用的,各自负责180度区域提升,通过所述工具A和所述工具B扩大了上颁窦底提升范围,从而提高上颁窦底提升幅度,解决了上颁窦内提升术存在的难点。
[00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上颁窦内提升骨凿,包括工作端和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端上设有凹槽,用以将窦底黏膜向四周剥离扩大上颁窦提升范围。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上颁窦内提升骨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端的末端厚度为0.3mm-1.5mm0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上颁窦内提升骨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端的末端厚度为0.5mm-lmm0
4.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上颁窦内提升骨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端为三种直径之—:2.8mm、3.5mm、4.1mm0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上颁窦内提升骨凿,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为直手柄或弯手柄。
6.如权利要求3或4中所述的上颁窦内提升骨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端和所述手柄由2铬13不锈钢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颌窦内提升骨凿,包括工作端和手柄,所述工作端上设有凹槽,所述工作端的末端厚度为0.3mm-1.5mm。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中骨凿“圆柱状”的工作端通过在工作端上设凹槽,使其变成“半圆柱状”或“不完全圆柱状”,使用改进后的骨凿在进行上颌窦提升时,在预备同等直径的种植牙窝洞的前提下,骨凿可以在深入到上颌窦内后将窦底黏膜向四周剥离,扩大了上颌窦底提升范围,从而提高上颌窦底提升幅度。
【IPC分类】A61B17-16
【公开号】CN204484234
【申请号】CN201520095425
【发明人】楚德国
【申请人】楚德国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