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853550阅读:来源:国知局
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35]参照图1?图12,一种针灸装置,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包括上壳体1、发射机构4、针匣6和压针机构7,下半部分包括下壳体2和转动机构5。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可以进行一定相对滑移。所述上壳体I上安装换针机构3和发射机构4,所述下壳体2上安装转动机构5,优选地,所述上壳体I和下壳体2之间设置有滑移装置,所述上壳体I和下壳体2通过滑移装置进行相对滑动及滑动后的定位。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滑移装置属于现有技术,目前在滑盖手机领域使用较多,滑移装置可以使上壳体I和下壳体2之间实现相对滑动及滑动到预定位置后停下。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第二电机48未示出,示出了转动机构5、发射机构4、针匣6和压针机构7。
[0036]参照图7、图8,所述换针机构3包括针匣6和压针机构7,所述针匣6内设置有针具8及作为针具8移动通道的第一通孔61,第一通孔61竖直设置,所述针匣6在第一通孔61处的内壁上设置有防止针具8自由下落的第一支撑体,第一支撑体用于支撑针具8,压针机构7用于将第一支撑体支撑的针具8向下压入转动机构5内。
[0037]第一支撑体的结构可以有很多种,如可以采用摩擦纹路来支撑针具8 ;另外,也可以采用肋条结构,肋条的上部设置倒角或圆角以便于针具8在外部压力作用下从第一通孔61处掉出;此外,第一支撑体还可以采用活动支撑条,在活动支撑条上连接弹簧,弹簧可以使活动支撑条沿第一通孔61的横向移动,以适用不同直径的针具8。第一支撑体处只是临时存放区,以备压针机构7将针具8从第一通孔61内向下压出。
[0038]所述转动机构5包括旋转轴51及用于驱动旋转轴51旋转的第一电机52,所述旋转轴51上设置有作为针具8移动通道的第二通孔511,第二通孔511竖直设置,所述旋转轴51在第二通孔511处设置有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二支撑体用于支撑从第一通孔61处掉落的针具8并带动针具8旋转;第二支撑体的构造可以参照第一支撑体的构造。第二支撑体支撑住针具8,以稳定针具8的自转角速度和发射速度,对于不同型号的针灸针81都得到良好的“飞针”效果。另外,图2示出了发射机构4和转动机构5和分别安装在上壳体I和下壳体2上时的情况。如图所示,转动机构5位于装置的下部,所述转动机构5由第一电机52及电路结构、旋转轴51、齿轮传动机构组成。第一电机52提供动力,第一电机52为调速电机,其上的转速调节旋钮可以调控该第一电机52的开启、关闭以及转速的大小,进而可以控制旋转轴51内的针具8的转速。第一电机52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传输动力,使旋转轴51旋转,所述旋转轴51为一金属空心压针杆76,固定于第一电机52旁,其可转动安装在下壳体2上,与下壳体2的接合处应涂有润滑油,以提高其转动性能,其内部设置第二通孔511,用以容纳针具8。下壳体2上还设置有发射出口 22,所述旋转轴51的内径小于发射出口 22的直径,以便于针具8发射出去。
[0039]进一步,所述压针机构7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压缩弹簧71、挡板72、伸缩架73和滑块74,其中,所述挡板72通过中间杆75连接有压针杆76,所述滑块74上安装有扳机77,所述压针杆76用于将第一支撑体支撑的针具8向下压入转动机构5内,所述针匣6的侧壁上设置有作为中间杆75移动通道的竖槽69 ;所述第一压缩弹簧71竖直设置,第一压缩弹簧71的上端抵靠在上壳体I上且其下端连接在挡板72上,所述挡板72的下端与伸缩架73的上部相连接;所述伸缩架73由多根杆件铰接而成,其下部相互铰接的两根杆件分别连接在滑块74和上壳体I上连接,所述滑块74滑动连接在上壳体I上并能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所述伸缩架73的伸缩能带动滑块74的移动及第一压缩弹簧71的伸缩;所述扳机77通过第二连接轴78安装在上壳体I上,所述第二连接轴78上穿装有用于使扳机77回位的第二扭转弹簧,第二扭转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扳机77上,另一端抵靠在下壳体2上;所述下壳体2上设置有凹槽21,所述凹槽21用于扳机77远离滑块74的一端伸入其内以使扳机77转动,从而使滑块74滑动及伸缩架73收缩。参照图7、图8。图7示出了压针机构7 —般状态图,图8示出了压针机构7换针时的状态图。图7所示的第一压缩弹簧71已经处于压缩状态,第一压缩弹簧71上端固定于上壳体I的内表面,下端和挡板72相连,通过发射仓67侧壁上预留出的竖槽69,中间杆75可以带动压针杆76推送发射仓67的第一通孔61内的针具8,使针具8进入旋转轴51内的第二通孔511。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架73属于现有技术,在起重设备上比较常见。通过控制伸缩架73下部的与滑块74连接的杆件的横向位移,可以控制伸缩架73的伸缩,伸缩架73下部的一个杆件的下端固定于上壳体I上,可以转动但不能进行线位移,另一边杆件的下端固定于滑块74上,可以跟随滑块74进行转动和水平移动,滑块74移动时,可以实现伸缩架73的伸长或收缩。
[0040]参照图9、图10,分别上壳体I和下壳体2相对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时,即已经达到最大的滑动行程时的情况。图10中扳机77的下端伸入到下壳体2的凹槽21内,此时第二通孔511也正对着第一通孔61,以使针具8可以从第一通孔61内进入第二通孔511内。扳机77在第二扭转弹簧的回复力的作用下转动,从而使第一压缩弹簧71上的弹力慢慢释放,第一压缩弹簧71会下压挡板72,使伸缩架73收缩及使滑块74滑动。第一压缩弹簧71会向下推动挡板72、中间杆75和压针杆76 一起向下移动,压针杆76可以慢慢将第一通孔61内的针具8压出第一通孔61而进入旋转轴51上的第二通孔511内。当达到平衡后,扳机77停止转动,滑块74停止移动后,第一弹簧也停止伸长。
[0041]参照图9、图10,此后再与上述相反的方向滑动上壳体1,使上壳体I与下壳体2发生相对滑动,则扳机77的下端从下壳体2的凹槽21内出来,扳机77发生转动,可以使第二扭转弹簧发生弹性变形,第二扭转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扳机77上并施加弹力在扳机77上,第二扭转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下壳体2上会受到下壳体2的限制。扳机77从凹槽21内出来后,其上端会推动滑块74移动,滑块74又会推动伸缩架73的杆件转动,从而使伸缩架73伸长,伸缩架73的伸长又带动挡板72、中间杆75和压针杆76上升,第一压缩弹簧71压缩,从而为再一次的将针具8从第一通孔61内压出做准备。而压针杆76上升并从第一通孔61出来后,推针板64在第一扭转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转动,从而能将下一根针具8推入第一通孔61处,为下一次发射做准备。
[0042]参照图5、图6 ;图5示出了针匣6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针匣6的俯视图。所述针匣6包括针仓62、第一连接轴63和推针板64,所述针仓62上设置有弧形槽65,所述弧形槽65用于容纳有针具8,所述针具8的数量为多个且均竖直设置,所述针仓62在弧形槽65处设置有用于承接针具8的台阶66 ;所述第一连接轴63安装在上壳体I上,所述推针板64可转动安装在第一连接轴63上并压在离第一通孔61的最远的针具8上,推针板64用于将弧形槽65内的针具8逐一推向第一通孔61从而让针具8从台阶66上掉入第一通孔61,所述第一连接轴63上穿装有用于使推针板64回位的第一扭转弹簧。优选地,所述针匣6还包括发射仓67,所述发射仓67与针仓6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通孔61设置在发射仓67上,所述针仓62上设置有作为推针板64转动通道的让位槽68,所述推针仓62从让位槽68处穿过。
[0043]所述针仓62外形为圆弧状,内部有弧形槽65,弧形槽65内可以存放十根左右的针具8 ;上壳体I上设置有基座,基座位于针仓62圆弧的圆心处,第一连接轴63固定在基座上,同时第一连接轴63上设置有第一扭转弹簧,第一扭转弹簧的一端和推针板64抵接,另一端和上壳体I抵接,以使推针板64能够在弹力作用下转动回位。逐一将针具8放入针仓62时,与推针板64接触的针具8会推动推针板64,使推针板64转动,同时第一扭转弹簧也发生弹性变形,使推针板64受到弹力作用,推针板64在弹力作用下压在针具8上。当第一通孔61内的针具8掉出后,推针板64可以推动剩下的针具8向发射仓67的方向移动。发射仓67和针仓62的尾部应是可拆卸连接的。如图6所示,所述发射仓67内部设置所述的第一通孔61,发射仓67侧壁上设置所述的竖槽69并贯穿其整个侧壁,以便于挡板72和中间杆75上下移动。
[0044]所述发射机构4包括撞针41和发射按钮467,所述发射按钮467外露于上壳体1,所述撞针41用于向下运动以撞击针具8,从而使第二支撑体支撑的针具8飞出;上壳体I和下壳体2在对应位置都设置有缺口,以便于撞针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