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853550阅读:来源:国知局
41与针具8接触;所述发射按钮467用于控制撞针41的运动。优选地,所述发射机构4还包括旋钮42、伸缩筒43、压盘44和弹力装置46,所述旋钮42的下端连接所述伸缩筒43的上端,所述伸缩筒43的下端连接所述的压盘44,所述压盘44的下端连接所述的撞针41 ;所述伸缩筒43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弹力装置46,两个弹力装置46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压盘44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其中,所述弹力装置46包括螺纹壁461、拉伸弹簧462、固定支撑板463、支撑杆464、第三连接轴465、按钮弹簧466以及所述的发射按钮467,所述螺纹壁461靠近压盘44的一侧设置有与压盘44上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且其远离压盘44的一侧固定安装所述的拉伸弹簧462,所述拉伸弹簧462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固定支撑板463上,拉伸弹簧462水平设置,所述固定支撑板463固定安装在上壳体I上,所述固定支撑板463远离拉伸弹簧462的一侧安装有按钮弹簧466,所述按钮弹簧466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的发射按钮467上,所述发射按钮467活动安装在上壳体I上,所述支撑杆464通过第三连接轴465安装在上壳体I上,支撑杆464可转动安装在第三连接轴465上且其位于发射按钮467和螺纹壁461之间,所述第三连接轴465上穿装有用于使扳机77回位的第三扭转弹簧,所述支撑杆464靠近螺纹壁461的一端能控制螺纹壁461与压盘44的接触和分尚从而带动拉伸弹簧462的伸缩;所述伸缩筒43内设置有第二压缩弹簧47,所述第二压缩弹簧47的上端固定于旋钮42的下端,其另一端固定于压盘44的上端;所述旋钮42的外侧延伸有两个凸台421,两个凸台421上下设置,所述两个凸台421之间设置用于容纳上壳体I顶壁的空隙,两个凸台421用于对旋钮42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进行限位,旋钮42的转动能带动压盘44的上升,从而带动伸缩筒43和第二压缩弹簧47的收缩。
[0045]参照图3、图4,图3不出了发射机构4 一般状态下的俯视图,图4不出了发射机构4发射状态下的俯视图;伸缩筒43由多个圆筒构成,圆筒之间具有横向约束,故各圆筒之间能相对纵向移动但不能相对转动,所述压盘44的下端连接撞针41,压盘44的外侧有外螺纹,和所述螺纹壁461的内螺纹配合。
[0046]发射针具8前,螺纹壁461在支撑杆464的推动下抵靠在压盘44上时;转动旋钮42,施加在旋钮42上的扭力通过伸缩筒43传递给压盘44,由于压盘44和螺纹壁461上均设置有螺纹,而旋钮42的上下运动受到两个凸台421的限制,因此旋钮42转动时,压盘44能够上升并使第二压缩弹簧47被压缩,通过调节扭动旋钮42的圈数可以控制第二压缩弹簧47的压缩量,即针具8的发射强度。优选地,所述旋钮42通过第二电机48驱动其旋转,第二电机48可以采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以控制旋钮42的转动圈数,从而能更好地控制第二压缩弹簧47的压缩量。
[0047]螺纹壁461在压盘44两侧对称设置,对称的两螺纹壁461能与压盘44接触和分离,二者的分离主要是通过拉伸弹簧462和支撑杆464来实现的。螺纹壁461和固定支撑板463之间通过拉伸弹簧462相连接,初始时支撑杆464抵靠在螺纹壁461上,使螺纹壁461与压盘44接触,同时也使得拉伸弹簧462处于拉伸状态;作为优选,螺纹壁461靠近支撑杆464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对支撑杆464靠近螺纹壁461的一端进行限位。固定支撑板463两侧均有支撑杆464,所述支撑杆464通过第三连接轴465连接在上壳体I上,同时第三连接轴465处设有第三扭转弹簧,以让支撑杆464回位。支撑杆464可转动以克服第三扭转弹簧的扭力转动。
[0048]未发射状态下,支撑杆464的一端抵靠在螺纹壁461的外侧,在拉伸弹簧462的拉力以及支撑杆464的支持力作用下,两个螺纹壁461能够处于静定状态,为使约束更加稳定,支撑杆464在螺纹壁461的接触面上应设有限位槽,以防支撑杆464从螺纹壁461上脱落,但是限位槽的深度不能太大,以防支撑杆464无法从限位槽内出来。
[0049]参照图4,按压上壳体I两侧的发射按钮467后,发射按钮467挤压支撑杆464远离螺纹壁461的一端,使支撑杆464转动,支撑杆464脱离螺纹壁461上的限位槽,从而使得螺纹壁461失去约束,拉伸弹簧462拉动螺纹壁461向远离伸缩筒43的方向移动,使得螺纹壁461与伸缩筒43分离,从而释放压盘44,第二压缩弹簧47也得到释放,从而推动压盘44下端的撞针41撞击针具8的尾部,使针具8发射出从旋转轴51的第二通孔511内飞出。
[0050]释放发射按钮467后,按钮弹簧466推动发射按钮467复位,支撑杆464在第三连接轴465处的第三扭转弹簧的作用下旋转并推动螺纹壁461,当支撑杆464的端部再次进入螺纹壁461上的限位槽时,螺纹壁461复位,螺纹壁461又再次与压盘44接触,拉伸弹簧462也再次处于拉伸状态,螺纹壁461处于静定状态。
[0051]进一步,参照图11、图12,所述针具8包括针灸针81和针壳82,所述针壳8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纹路,针壳82上表面为平滑的表面以使撞针41对针具8的撞击受力均匀,以产生稳定的初速度。优选地,所述针壳82内设置有多个伸缩机构,这些伸缩机构用于配合夹住针灸针81,所述伸缩机构包括活动挡板821和回位弹簧822,回位弹簧822设置在活动挡板821和针壳82之间,由于回位弹簧822的伸缩性,可以容纳不同直径的针灸针81。
[005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0053]逐一将针具8放入针仓62,让针具8填满针仓62,与推针板64接触的针具8会推动推针板64,使推针板64转动,同时第一扭转弹簧也发生弹性变形,使推针板64受到弹力作用,推针板64在弹力作用下压在针具8上,把针具8压入发射仓67的第一通孔内,在第一支撑体的作用下,针具8不会自由下落。
[0054]滑移上壳体1,使上壳体I和下壳体2相对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扳机77的下端会伸入下壳体2的凹槽21内,此时第二通孔511也正对着第一通孔61,以使针具8可以从第一通孔61内进入第二通孔511内。扳机77在第二扭转弹簧的回复力的作用下转动,从而使第一压缩弹簧71上的弹力慢慢释放,第一压缩弹簧71会下压挡板72,使伸缩架73收缩及使滑块74滑动。第一压缩弹簧71会向下推动挡板72、中间杆75和压针杆76 一起向下移动,压针杆76可以慢慢将第一通孔61内的针具8压出第一通孔61而进入旋转轴51上的第二通孔511内。当达到平衡后,滑块74停止移动后,第一弹簧也停止伸长。然后反向滑动上壳体1,使上壳体I与下壳体2发生相对滑动,则扳机77的下端从下壳体2的凹槽21内出来,扳机77发生转动,可以使第二扭转弹簧发生弹性变形,第二扭转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扳机77上并施加弹力在扳机77上,第二扭转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下壳体2上会受到下壳体2的限制。扳机77从凹槽21内出来后,其上端会推动滑块74移动,滑块74又会推动伸缩架73的杆件转动,从而使伸缩架73伸长,伸缩架73的伸长又带动挡板72、中间杆75和压针杆76上升,第一压缩弹簧71压缩,从而为再一次的将针具8从第一通孔61内压出做准备。而压针杆76上升并从第一通孔61出来后,推针板64在第一扭转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转动,从而能将下一根针具8推入第一通孔61处,为下一次发射做准备。
[0055]开启第一电机52上的转速调节旋钮,并通过调节转速调节旋钮调控该第一电机52转速的大小。第一电机52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传输动力,使旋转轴51自转,可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旋转轴51自转速度的大小。
[0056]转动旋钮42,施加在旋钮42上的扭力通过伸缩筒43传递给压盘44,由于压盘44和螺纹壁461上均设置有螺纹,而旋钮42的上下运动受到两个凸台421的限制,因此旋钮42转动时,压盘44能够上升并使第二压缩弹簧47压缩,根据实际医疗状况,通过调节扭动旋钮42的圈数可以控制第二压缩弹簧47的压缩量,即针具8的发射强度。
[0057]将发射出口 22对准人体上需要施加针灸的部位,按压上壳体I两侧的发射按钮467,发射按钮467挤压支撑杆464远离螺纹壁461的一端,使支撑杆464转动,支撑杆464脱离螺纹壁461上的限位槽,从而使得螺纹壁461失去约束,拉伸弹簧462拉动螺纹壁461向远离伸缩筒43的方向移动,使得螺纹壁461与伸缩筒43分离,从而释放压盘44,第二压缩弹簧47也得到释放,从而推动压盘44下端的撞针41撞击针具8的尾部,使针具8发射出从旋转轴51的第二通孔511内飞出。释放发射按钮467后,按钮弹簧466推动发射按钮467复位,支撑杆464在第三连接轴465处的第三扭转弹簧的作用下旋转并推动螺纹壁461,当支撑杆464的端部再次进入螺纹壁461上的限位槽时,螺纹壁461复位,螺纹壁461又再次与压盘44接触,拉伸弹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