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853550阅读:来源:国知局
簧462也再次处于拉伸状态,螺纹壁461处于静定状态。
[0058]以上即为本装置一个阶段的工作过程;重复上述过程,即可逐一将针仓62内的针具8发射出去。
[0059]本实用新型操作快捷简便,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调节针灸针81自转角速度和发射速度,能适应于发射不同外径的针灸针81,换针方式简单容易,使操作具有连续性。
[0060]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针灸装置,包括上壳体(I)和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I)上安装有换针机构(3)和发射机构(4),所述下壳体(2)上安装有转动机构(5),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针机构(3)包括针匣(6)和压针机构(7),所述针匣¢)内设置有针具(8)及作为针具(8)移动通道的第一通孔(61),第一通孔(61)竖直设置,所述针匣(6)在第一通孔(61)处的内壁上设置有防止针具(8)自由下落的第一支撑体,第一支撑体用于支撑针具(8),压针机构(7)用于将第一支撑体支撑的针具(8)向下压入转动机构(5)内; 所述转动机构(5)包括旋转轴(51)及用于驱动旋转轴(51)旋转的第一电机(52),所述旋转轴(51)上设置有作为针具(8)移动通道的第二通孔(511),第二通孔(511)竖直设置,所述旋转轴(51)在第二通孔(511)处设置有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二支撑体用于支撑从第一通孔(61)处掉落的针具(8)并带动针具(8)旋转; 所述发射机构(4)包括撞针(41)和发射按钮(467),所述发射按钮(467)外露于上壳体(I),所述撞针(41)用于向下运动以撞击针具(8),从而使第二支撑体支撑的针具(8)飞出,所述发射按钮(467)用于控制撞针(41)的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匣(6)包括针仓¢2)、第一连接轴¢3)和推针板(64),所述针仓¢2)上设置有弧形槽(65),所述弧形槽¢5)用于容纳有针具(8),所述针具(8)的数量为多个且均竖直设置,所述针仓(62)在弧形槽(65)处设置有用于承接针具(8)的台阶(66); 所述第一连接轴(63)安装在上壳体(I)上,所述推针板(64)可转动安装在第一连接轴(63)上并压在离第一通孔(61)的最远的针具(8)上,推针板(64)用于将弧形槽(65)内的针具(8)逐一推向第一通孔(61)从而让针具(8)从台阶(66)上掉入第一通孔(61),所述第一连接轴(63)上穿装有用于使推针板(64)回位的第一扭转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匣(6)还包括发射仓(67),所述发射仓(67)与针仓¢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通孔¢1)设置在发射仓(67)上,所述针仓¢2)上设置有作为推针板¢4)转动通道的让位槽(68),所述推针仓¢2)从让位槽(68)处穿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针机构(7)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压缩弹簧(71)、挡板(72)、伸缩架(73)和滑块(74),其中, 所述挡板(72)通过中间杆(75)连接有压针杆(76),所述滑块(74)上安装有扳机(77),所述压针杆(76)用于将第一支撑体支撑的针具(8)向下压入转动机构(5)内,所述针匣(6)的侧壁上设置有作为中间杆(75)移动通道的竖槽(69); 所述第一压缩弹簧(71)竖直设置,第一压缩弹簧(71)的上端抵靠在上壳体(I)上且其下端连接在挡板(72)上,所述挡板(72)的下端与伸缩架(73)的上部相连接; 所述伸缩架(73)由多根杆件铰接而成,其下部相互铰接的两根杆件分别连接在滑块(74)和上壳体(I)上连接,所述滑块(74)滑动连接在上壳体(I)上并能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所述伸缩架(73)的伸缩能带动滑块(74)的移动及第一压缩弹簧(71)的伸缩; 所述扳机(77)通过第二连接轴(78)安装在上壳体(I)上,所述第二连接轴(78)上穿装有用于使扳机(77)回位的第二扭转弹簧,所述下壳体(2)上设置有凹槽(21),所述凹槽(21)用于扳机(77)远离滑块(74)的一端伸入其内以使扳机(77)转动,从而使滑块(74)滑动及伸缩架(73)收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机构(4)还包括旋钮(42)、伸缩筒(43)、压盘(44)和弹力装置(46),所述旋钮(42)的下端连接所述伸缩筒(43)的上端,所述伸缩筒(43)的下端连接所述的压盘(44),所述压盘(44)的下端连接所述的撞针(41);所述伸缩筒(43)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弹力装置(46),两个弹力装置(46)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压盘(44)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其中, 所述弹力装置(46)包括螺纹壁(461)、拉伸弹簧(462)、固定支撑板(463)、支撑杆(464)、第三连接轴(465)、按钮弹簧(466)以及所述的发射按钮(467),所述螺纹壁(461)靠近压盘(44)的一侧设置有与压盘(44)上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且其远离压盘(44)的一侧固定安装所述的拉伸弹簧(462),所述拉伸弹簧(462)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固定支撑板(463)上,拉伸弹簧(462)水平设置,所述固定支撑板(463)固定安装在上壳体(I)上,所述固定支撑板(463)远离拉伸弹簧(462)的一侧安装有按钮弹簧(466),所述按钮弹簧(466)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的发射按钮(467)上,所述发射按钮(467)活动安装在上壳体(I)上,所述支撑杆(464)通过第三连接轴(465)安装在上壳体(I)上,支撑杆(464)可转动安装在第三连接轴(465)上且其位于发射按钮(467)和螺纹壁(461)之间,所述第三连接轴(465)上穿装有用于使扳机(77)回位的第三扭转弹簧,所述支撑杆(464)靠近螺纹壁(461)的一端能控制螺纹壁(461)与压盘(44)的接触和分离从而带动拉伸弹簧(462)的伸缩; 所述伸缩筒(43)内设置有第二压缩弹簧(47),所述第二压缩弹簧(47)的上端固定于旋钮(42)的下端,其另一端固定于压盘(44)的上端;所述旋钮(42)的外侧延伸有两个凸台(421),两个凸台(421)上下设置,所述两个凸台(421)之间设置用于容纳上壳体(I)顶壁的空隙,两个凸台(421)用于对旋钮(42)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进行限位,旋钮(42)的转动能带动压盘(44)的上升,从而带动伸缩筒(43)和第二压缩弹簧(47)的收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螺纹壁(461)靠近支撑杆(464)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对支撑杆(464)靠近螺纹壁(461)的一端进行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42)通过第二电机(48)驱动其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I)和下壳体(2)之间设置有滑移装置,所述上壳体(I)和下壳体(2)通过滑移装置进行相对滑动及滑动后的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具(8)包括针灸针(81)和针壳(82),所述针壳(8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纹路,针壳(82)上表面为平滑的表面以使撞针(41)对针具(8)的撞击受力均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壳(82)内设置有多个伸缩机构,这些伸缩机构用于配合夹住针灸针(81),所述伸缩机构包括活动挡板(821)和回位弹簧(822),回位弹簧(822)设置在活动挡板(821)和针壳(82)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灸装置,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上安装有换针机构和发射机构,下壳体上安装有转动机构,换针机构包括针匣和压针机构,针匣内设置有针具及作为针具移动通道的第一通孔,针匣在第一通孔处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支撑体;转动机构包括旋转轴及第一电机,旋转轴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旋转轴在第二通孔处设置有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二支撑体用于支撑从第一通孔处掉落的针具并带动针具旋转;发射机构包括撞针和发射按钮,撞针用于向下运动以撞击针具,从而使第二支撑体支撑的针具飞出,发射按钮用于控制撞针的运动。本实用新型操作快捷简便,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调节针灸针自转角速度和发射速度,能适应于发射不同外径的针灸针。
【IPC分类】A61H39-08
【公开号】CN204562887
【申请号】CN201520107409
【发明人】周新平, 谭栋文, 吴偲, 袁硕, 许洋洋, 黄勇, 张 浩
【申请人】华中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4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