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血压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984645阅读:来源:国知局
8与驱动轴51的这样的布置方式不仅紧凑,特别是还能够利用抽紧马达的重量形成与抽紧机构的主体相平衡的结构,以进一步减小抽紧机构的重量对于测量精度的影响。
[0069]不过,抽紧马达58与驱动轴51也可采用其它连接,例如,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囊袖带、抽紧机构和抽紧马达的另一种组合结构。如图3所示,抽紧马达58固定于袖筒壳体和/或支撑壳体,与驱动轴51的一端利用软轴进行连接。与图2所示结构相比,由于采用软轴连接的结构,抽紧马达58不能绕转轴59枢转。
[0070]袖带护板511安装在上夹板53的两侧,用来避免气囊袖带不正常地卷入抽紧机构。
[0071]气囊袖带固定螺栓512,安装在抽紧机构附近,且在抽紧袖带时袖带吐出的方向。转轴连接位于抽紧机构距离被测者较远一端,以便抽紧机构可以以转轴连接为枢轴,进行上下摆动。
[0072]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虽然在所示实施例中抽紧机构采用的绕转轴上下摆动的方式,但是,该抽紧机构也可以不采用绕转轴上下摆动的方式,而采用固定于袖筒壳体或支撑壳体的方式,即本实用新型的抽紧机构也可以固定于袖筒壳体或支撑壳体而不移动。
[0073]抽紧机构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工作:
[0074]图4和10示出抽紧机构初始状态,此时锁紧气囊56不充气,气囊袖带处于最大直径状态,如图7所示。
[0075]当需要血压测量时,锁紧气囊56充气,加到适当压力,此时,驱动轴51和从动轴52夹紧气囊袖带,并通过摩擦力带动气囊袖带,抽紧马达58正向转动,气囊袖带直径由于抽紧机构的抽动而逐渐缩小。
[0076]当气囊袖带完全包裹被测肢体时,抽紧马达58停止转动,进入锁定状态,锁紧气囊56加到较大压力,使得驱动轴51、从动轴52与气囊袖带的摩擦力足够大而不发生相对滑动,如图22所示。图13为气囊袖带抽紧到最小直径状态的示意图。
[0077]在气囊袖带放松回位过程中,锁紧气囊56加到适当压力,抽紧马达58反向转动,气囊袖带向放松回位方向运动的同时,可以进行适当的扭摆滑动,由于气囊袖带固定螺栓512的作用,使得气囊袖带可以恢复到初始的位置。
[0078]气囊袖带向抽紧方向运动的同时,可以进行适当的扭摆滑动,使得抽紧状态的气囊袖带所卷成的圆筒锥度随着被测者手臂的锥度不同而变化,与被测手臂紧密贴合。图20为袖带侧向滑动初始状态,此时气囊袖带所卷成的圆筒锥度最大;图21为袖带侧向滑动中间状态,此时气囊袖带所卷成的圆筒锥度有所减小;图22为袖带侧向滑动最大状态,此时气囊袖带所卷成的圆筒锥度最小。通过进行适当的扭摆滑动,气囊袖带可以与被测者手臂和谐配合,减少对手臂的单方向应力,有利于提高装置的测量精度。
[0079]如图16、17所示,该实施例的气囊袖带包括内圈气囊段41、外圈气囊段42和拖动段43。整个气囊袖带的外形呈扇环形状。在气囊袖带安装了两个气囊,即大气囊47和小气囊49,该大小气囊47、49安装在内圈气囊段41和外圈气囊段42位置的气囊连接套413内。在图16中,标号48和410指示气囊的示例性充气嘴。
[0080]气囊袖带上设置了支撑龙骨44,支撑龙骨44放置在龙骨连接套45内,支撑龙骨44与龙骨连接套45只在内圈气囊段41和外圈气囊段42之间位置进行连接固定,其余部位可以自由抽动。支撑龙骨44这样的固定方式是袖带结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特征,其增加了袖带44的活动自由度,能够使袖带44与被测肢体更好地相互配合,减小了单方向应力,有利于提高装置的测量精度。
[0081 ] 支撑龙骨44位于气囊袖带内圈气囊段41,宽度与大气囊47宽度基本上相等。在位于外圈气囊段42和拖动段43的支撑龙骨宽度缩小到外圈气囊段宽度的1/3左右。处于内圈气囊段的宽支撑龙骨和处于外圈气囊段与拖动段的窄支撑龙骨都为弧形形状,且弧形与气囊袖带外形相同。支撑龙骨处于内圈气囊段的宽支撑龙骨预先制作成向内卷绕的弧形,如图11所示,该图示出袖带初始状态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自动血压测量装置的剖视图。
[0082]对于内圈气囊段41,在只安装有一个气囊的情况下,支撑龙骨44的宽度与该一个气囊的宽度基本上相等,而在安装有两个或更多个气囊的情况下,支撑龙骨44与靠近气囊袖带长弧形边的气囊宽度基本上相等。在图示实施例中,是安装了两个气囊。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支撑龙骨44的宽度与气囊的宽度并不要求一定要严格相等,与气囊的宽度的相比,支撑龙骨44的宽度可以在满足设计目的之前提有一定的设计裕度,例如比气囊的宽度的略小,或者支撑龙骨44的边缘为平滑的曲线等等。
[0083]支撑龙骨44有以下作用:1、处于内圈气囊段41的宽支撑龙骨预先制作成向内卷绕的弧形,可以使气囊袖带所卷绕而成的袖带筒收缩到较小的直径,以满足肢体尺度较小的被测者的测量需求,如图13所示;2、在位于外圈气囊段42和拖动段43的支撑龙骨宽度缩小到外圈气囊段宽度的1/3左右,如图16所示,其主要作用是在气囊袖带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过程中,由于在驱动轴和从动轴之间设置了相应的空间,所以,支撑龙骨的宽度缩小部分能够使气囊袖带所卷绕而成的袖带筒直径达到最大尺寸,以满足肢体尺度较大的被测者的测量需求,并且,能够使驱动轴和从动轴的作用力是作用于袖带而不是龙骨,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小支撑龙骨增加不利的单向应力。袖带的初始状态如图15所示。图16为袖带筒直径处于中间状态时的示意图。
[0084]同时,由于位于外圈气囊段42和拖动段43的支撑龙骨宽度缩小到外圈气囊段宽度的1/3左右,不会对测量精度造成影响。而且,气囊袖带包裹到被测者肢体上后,此处支撑骨架4由于自然状态下是平展形状,卷绕后产生的力的方向朝外,该力不会向内作用于气囊,不会对测量精度造成影响。
[0085]支撑骨架4位于气囊袖带外侧,在测量过程中,由于被测者的肢体尺寸不同,气囊袖带所卷绕而成的袖带筒直径也各不相同,袖带和支撑骨架所需的长度也不同,为了便于袖带筒卷绕,采用将支撑龙骨放置在龙骨连接套内,支撑龙骨与龙骨连接套只在内圈气囊段和外圈气囊段之间位置进行连接固定,其余部位可以自由抽动。
[0086]本实施例采用双气囊,龙骨连接套45在内圈气囊段41的位置时,与靠近气囊袖带长弧形边的气囊相重叠;龙骨连接套45在外圈气囊段与拖动段的位置时,位于外圈气囊段42的中间,与气囊袖带长弧形边缘保持等距,并一直延伸到拖动段43。
[0087]如图16所示,气囊袖带4还包括袖带固定连接套46,在图4中该固定连接套46示例性地附接于内圈气囊段41和外圈气囊段42之间的位置,用于气囊袖带的固定和更换。螺杆或销子等连接件能够穿过该固定连接套46,将该固定连接套46固定于抽紧机构5上。螺杆或销子等可以作为抽紧机构5的零件,也可以作为气囊袖带4附件随着该气囊袖带4。
[0088]再参见图16以及图11-13,为了保证气囊袖带在复位过程中,能准确恢复到初始状态,在拖动段的端头设置了拖动段固定接头412。在该拖动段固定接头412中可以包括螺杆或销子等连接件和供螺杆或销子等连接件穿过的通道。螺杆或销子等可以作为抽紧机构5的零件,也可以作为气囊袖带4附件随着该气囊袖带4。前面所述的气囊袖带固定螺栓512即对应于拖动段固定接头412。
[0089]在安装气囊袖带4时,将用于袖带固定连接套46的螺杆或销子穿过该袖带固定连接套46而与抽紧机构5连接,另外,将用于拖动段固定接头412的螺杆或销子穿过该拖动段固定接头412而与抽紧机构5连接,这样,就能够在袖筒外壳2内将气囊袖带4与抽紧机构5连接起来。反之,如要拆卸和更换气囊袖带4,只要拔除用于袖带固定连接套46的螺杆或销子和用于拖动段固定接头412的螺杆或销子就可以将气囊袖带4从袖筒外壳2内取出。因此,气囊袖带4的安装、拆卸和更换都非常方便。
[0090]前面已说明了图20 — 22所示的气囊袖带向抽紧方向运动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扭摆滑动状态,在此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